换热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558749阅读:67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换热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浸入在强腐蚀介质中的换热器。
在1988年10月19日出版的专利公报上公开了一种专利号为ZL87217501U的“全塑料换热器”,其主要特征在于换热管和出口端面法兰由聚四氟乙烯制成,在换热器两端的法兰盘上设有与换热管一一对应的安装孔,换热管与法兰盘上的安装孔,通过粘合剂或焊料连接,其不足之处换热管与法兰盘连接强度不佳,影响使用寿命。各换热管之间在进、出口处的法兰盘上有空隙,不能最大程度地利用进出口端面的面积;而且该换热器外形为直线形,占据空间大,使用时与容器分离安装,能耗大,换热效率低。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设计一种能够提高换热效率的换热器。
为了达到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解决方案将换热器进、出口两端管板内的各换热管外壁通过熔融相互连接成管束,同时将管束与管板熔融成整体。由于管板与管束以及换热管之间通过熔融直接连成一体,提高了连接强度,延长了使用寿命。管板内的各换热管之间的外壁相互熔融在一起,使各换热管之间不存在空隙,便于能够最大程度地利用管板内空间,使在同一管板内可安置最大数量同一口径的换热管,从而获得较大的换热面积,达到提高换热效率的目的。
以下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2为
图1A向放大视图。
图3为
图1沿B-B向放大剖视图。

图1可知,本实施例主要由换热管(3)、管板(1)、隔板(4)、固定杆(2)构成,换热管(3)、管板(1)、隔板(4)由全氟塑料制成。由图2可知,在管板内的换热管通过熔融使各换热管外壁之间连成一体成为管束,同时与管板连成一体、提高了换热管与管板、换热管与换热管之间的连接强度,延长了换热器的使用寿命。再由图2可知,进、出口两端管板(1)内的各热换管端面为正六边形(5),各换热管之间的外壁相互熔融连接,无出现空隙,便于最大程度地利用管板内空间,使在同一管板内可安置最大数量同一口径的换热管,从而获得较大的换热面积,达到提高换热效率的目的。

图1可知,本实施例换热器外形为U形,也可以做成半圆形,结构简易紧凑,占据空间小,使其能够浸入容器中进行使用,降低了能耗,并能有效地提高换热效率。在换热管之间,设有若干个隔板(4)使换热管在空间均匀分布,以获得满意的换热效果;隔板之间穿有外包氟塑料的固定杆,增强换热器的稳固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结构简易紧凑,占据空间小。
2、能耗低。
3、换热效果好。
4、使用寿命长。
权利要求1.一种含有换热管(3)、隔板(4)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进、出口两端管板(1)内的各换热管外壁通过熔融相互连接成为管束,同时管束与管板(1)熔融成整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进、出口两端管板(1)上的各换热管端面为正六边形(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换热器外形为U形或半圆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隔板(4)之间穿有外包氟塑料的固定杆(2)。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浸入在强腐蚀介质中的换热器,其主要特征在于进、出口两端管板内的各换热管外壁通过熔融相互连接成为管束,同时管束与管板熔融成整体,使其达到提高换热效率之目的。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结构简易紧凑,占据空间小,使用寿命长,能耗低,换热效果好等优点。
文档编号F28D1/04GK2279577SQ9620101
公开日1998年4月22日 申请日期1996年1月2日 优先权日1996年1月2日
发明者林瑞华, 牟献忠, 王亮, 程秀萍 申请人:温州市氟塑设备制造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