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渣机及其出渣装置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8637586阅读:来源:国知局
在冷渣机结束冷却作业时,需要将插板20进行拆卸,以便将冷却后的灰渣排除。上述角度可改变灰渣与插板20之间的受力关系,可有效地降低插板20滑动时与滑道30之间的摩擦阻力,降低了操作时的劳动强度。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的出渣装置中,支撑面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30°。
[0049]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的出渣装置中,出渣装置还包括密封垫圈50,密封垫圈50沿出渣筒体10的周向设置在出渣筒体10的侧壁上。上述密封垫圈50可有效地遮挡插板20与出渣筒体10的侧壁之间形成的缝隙,起到很好的密封作用,使得热渣不容易流出。
[0050]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的出渣装置中,密封垫圈50位于所述滑道30的上方,密封垫圈50与滑道30之间形成容纳插板20的容纳间隙。上述结构使插板20与密封垫圈50和滑道30更加地贴合,使插板20的安装更加牢固。同时,密封垫圈50位于所述滑道30的上方也使密封垫圈50能够先于插板20与热渣接触,这样能够减小插板20的受力。
[0051]如图1和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的出渣装置中,出渣筒体10的上端设置有上法兰61,出渣筒体10的下端设置有下法兰62。上法兰61能够便于出渣装置与冷渣机的冷却筒体连接,下法兰62能够便于出渣装置与下游设备连接。通过法兰连接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0052]如图1、图2和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的出渣装置中,插板20的远离出渣筒体10的一端设置有把手70 ο在插板20进行拆装的过程中,把手70可使拆装更加地便捷,并且使取下的插板20移动也更为方便。
[0053]实施例二
[0054]如图5至图7所示,实施例二的出渣装置包括:出渣筒体10及阀门装置。其中阀门装置包括插板20以及滑道30。在上述结构中,出渣筒体10的侧壁上设有插口 40。插板20通过插口 40可拆卸地安装在出渣筒体10内。滑道30固定设置在出渣筒体10内,滑道30包括支撑插板20的支撑面,支撑面相对于水平方向倾斜设置。
[0055]应用本实施例的出渣装置,增加了阀门装置,该阀门装置具有打开状态和关闭状态。在冷渣机进行冷却工作的准备阶段,使阀门装置处于关闭状态。锅炉燃烧产生的热渣通过进渣装置进入到冷渣机内部并且阀门装置的阻挡使热渣不会流出。在冷渣机进行冷却工作过程中,冷渣机冷却筒体和出渣装置内的热渣始终保持处于充满状态。上述情况可有效减少冷渣机内的空气体积,这样就能减少空气与热渣相遇时的体积膨胀,减少空气的流动性。从而可避免空气的快速流动过程中会夹带小颗粒的热渣的情况,进而避免跑渣。当热渣冷却结束后,使阀门装置处于打开状态进行排渣。
[0056]如图6和图7所示,在本实施例的出渣装置中,出渣筒体10的横截面为矩形,出渣筒体10具有依次连接的第一侧壁、第二侧壁、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插口 40设置在第一侧壁上,滑道30包括设置在第二侧壁上的第一滑道31以及设置在第四侧壁上的第二滑道32。插口 40、第一滑道31以及第二滑道32可以为插板20在出渣筒体10内的安装起到支撑的作用。并且,上述结构简单,成本较低,容易实现。
[0057]如图6和图7所示,在本实施例的出渣装置中,滑道30还包括第三滑道33,固定设置在出渣筒体10的第三侧壁上,第三滑道33沿水平方向设置。热渣在进入到冷渣机出渣装置的过程中,插板20在出渣筒体10内处于倾斜状态,并与滑道30形成的支撑面贴合。此时,插板20处于出渣筒体10内的一端受力较大。上述结构中第三滑道33的设置可以为插板20提供辅助支撑,使插板20在填渣过程中受力均匀。
[0058]如图7所示,在本实施例的出渣装置中,第一滑道31、第二滑道32和第三滑道33均为钢筋。钢筋与插板20之间为线接触,相对于其他面接触的滑道结构而言,上述结构可有效地降低插板20滑动时的摩擦阻力,使插板20能够进行快速拆卸。
[0059]为了减小插板20的操作强度,支撑面与水平方向的夹角在25°至35°的范围内。在冷渣机进行冷却作业时,插板20插入到出渣筒体10内时与支撑面贴合,即插板20与水平方向的夹角在25°至35°的范围内。在冷渣机结束冷却作业时,需要将插板20进行拆卸,以便将冷却后的灰渣排除。上述角度可改变灰渣与插板20之间的受力关系,可有效地降低插板20滑动时与滑道30之间的摩擦阻力,降低了操作时的劳动强度。如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的出渣装置中,支撑面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30°。
[0060]如图7所示,在本实施例的出渣装置中,出渣装置还包括密封垫圈50,密封垫圈50沿出渣筒体10的周向设置在出渣筒体10的侧壁上。上述密封垫圈50可有效地遮挡插板20与出渣筒体10的侧壁之间形成的缝隙,起到很好的密封作用,使得热渣不容易流出。
[0061]如图7所示,在本实施例的出渣装置中,密封垫圈50位于所述滑道30的上方,密封垫圈50与滑道30之间形成容纳插板20的容纳间隙。上述结构使插板20与密封垫圈50和滑道30更加地贴合,使插板20的安装更加牢固。同时,密封垫圈50位于所述滑道30的上方也使密封垫圈50能够先于插板20与热渣接触,这样能够减小插板20的受力。
[0062]如图5和图8所示,在本实施例的出渣装置中,出渣筒体10的上端设置有上法兰61,出渣筒体10的下端设置有下法兰62。上法兰61能够便于出渣装置与冷渣机的冷却筒体连接,下法兰62能够便于出渣装置与下游设备连接。通过法兰连接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0063]如图5、图6和图7所示,在本实施例的出渣装置中,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的出渣装置没有设置把手70。在插板20进行拆装时,操作人员直接抓握插板20远离出渣筒体10的一端即可。相对于实施例一而言能够有效地节约制作成本。
[0064]实施例三
[0065]如图9所示,实施例三的出渣装置与实施例一的结构的区别在于,支撑面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35。。实施例三的其他结构与实施例一基本相同,工作原理也基本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0066]实施例四
[0067]如图10所示,实施例四的出渣装置与实施例一的结构的区别在于,支撑面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25°。实施例四的其他结构与实施例一基本相同,工作原理也基本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0068]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实施例可有效减少冷渣机内的空气体积,减轻空气与热渣相遇时的体积膨胀,减少空气的流动性。从而可避免空气的快速流动过程中会夹带小颗粒的热渣的情况。进而有效地解决现有技术中冷渣机容易出现跑热渣的问题。
[0069]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冷渣机的出渣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出渣筒体(10); 阀门装置,安装在所述出渣筒体(10)内,所述阀门装置具有打开状态和关闭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渣机的出渣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出渣筒体(10)的侧壁上设有插口(40); 所述阀门装置包括:插板(20)及滑道(30),所述插板(20)通过所述插口(40)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出渣筒体(10)内,所述滑道(30)固定设置在所述出渣筒体(10)内,所述滑道(30)包括支撑所述插板(20)的支撑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渣机的出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面相对于水平方向倾斜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冷渣机的出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渣筒体(10)的横截面为矩形,所述出渣筒体(10)具有依次连接的第一侧壁、第二侧壁、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所述插口(40)设置在所述第一侧壁上,所述滑道(30)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侧壁上的第一滑道(31)以及设置在所述第四侧壁上的第二滑道(3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冷渣机的出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道(30)还包括:第三滑道(33),固定设置在所述出渣筒体(10)的所述第三侧壁上,所述第三滑道(33)沿所述水平方向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冷渣机的出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道(31)、所述第二滑道(32)和所述第三滑道(33)均为钢筋。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渣机的出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渣装置还包括密封垫圈(50),所述密封垫圈(50)沿所述出渣筒体(10)的周向设置在所述出渣筒体(10)的侧壁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冷渣机的出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垫圈(50)位于所述滑道(30)的上方,所述密封垫圈(50)与所述滑道(30)之间形成容纳所述插板(20)的容纳间隙。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渣机的出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板(20)的远离出渣筒体(10)的一端设置有把手(70)。
10.一种冷渣机,包括冷却筒体、设置在所述冷却筒体的进渣端的进渣装置以及设置在所述冷却筒体的出渣端的出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渣装置为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出渣装置。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冷渣机及其出渣装置,冷渣机的出渣装置包括:出渣筒体(10);阀门装置,安装在所述出渣筒体(10)内,所述阀门装置具有打开状态和关闭状态。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能够有效地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冷渣机容易出现跑热渣的问题。
【IPC分类】F23J1-06
【公开号】CN204345675
【申请号】CN201420679437
【发明人】阎美军, 吴丽萍, 刘贤平, 韩志强, 贾振永, 王鹏, 冯卫强, 刘建新, 刘冬, 赵明辉
【申请人】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5月20日
【申请日】2014年11月11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