壁挂式空调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698315阅读:16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壁挂式空调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空调机本体的空气喷出口上具备风向变更板的壁挂式空调装置。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壁挂式空调装置,一般情况下,在由空调机本体的涡管部和舌部围成的空气喷出口内具备风向变更板。这种壁挂式空调装置,其结构为用两扇水平活门和多扇垂直活门构成风向变更板,通过改变这些水平活门和垂直活门的方向,能控制来自空气喷出口的喷出气流的方向。
例如,在制冷状态时,进行控制,使气流大致水平喷出,增大气流的到达距离,在制热状态时,进行控制,使气流大致垂直向下喷出,形成沿地板流动的气流。
但是,由两扇水平活门和多扇垂直活门构成的现有的结构,在制热状态时、或在制冷状态时,使温暖的空气或凉爽的空气在被调节室内均匀地到达各个角落是很困难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考虑上述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使暖气或冷气到达被调节室内的各个角落,能均匀地对被调节室内进行空气调节的壁挂式空调装置。
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是一种在空调机本体的空气喷出口上具有风向变更板的壁挂式空调装置,其特征是上述风向变更板具备配置在上述空气喷出口的上侧长度方向上的多扇上水平活门;沿上述空气喷出口的下侧长度方向延伸的一扇下水平活门;沿上述空气喷出口的宽度(短边)方向延伸的多扇垂直活门,上述水平活门的任意一个和另一个能交替地反复进入如下两种状态保持在规定的纵向位置或在包含上述纵向位置的任意的纵向位置之间的范围内移动,上述下水平活门能保持在上述规定的纵向位置或其它纵向位置,上述垂直活门能在任意的横向位置之间的范围内移动,能进行通常的稳定控制。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是一种在空调机本体的空气喷出口上具有风向变更板的壁挂式空调装置,其特征是上述风向变更板具备配置在上述空气喷出口的上侧长度方向上的多扇上水平活门;沿上述空气喷出口的下侧长度方向延伸的一扇下水平活门;沿上述空气喷出口的宽度方向延伸的多扇垂直活门,上述水平活门的任意一个和另一个能交替地反复进入如下两种状态保持在规定的纵向位置或依次在包含上述纵向位置的任意的纵向位置之间的范围内移动,上述下水平活门能与依次移动的上述上水平活门同步地依次移动,上述垂直活门能在任意的横向位置之间的范围内移动,能进行通常的稳定控制。
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是一种在空调机本体的空气喷出口上具有风向变更板的壁挂式空调装置,其特征是上述风向变更板具备配置在上述空气喷出口的上侧长度方向上的多扇上水平活门;沿上述空气喷出口的下侧长度方向延伸的一扇下水平活门;沿上述空气喷出口的宽度方向延伸的多扇垂直活门,上述上水平活门和上述下水平活门能保持在同一或不同的纵向位置,上述垂直活门能在任意的横向位置之间的范围内移动,能进行通常的稳定控制。
本发明的第四方面是一种在第一~三方面的任意一方面所记载的发明,其特征是根据空调机本体的在被调节室的安装位置,上述垂直活门能变更任意的横向位置之间的范围。
本发明的第五方面是一种在第一~四方面的任意一方面所记载的发明,其特征是根据空调机本体的在被调节室的安装位置,上述垂直活门保持在将暖气或冷气引导到该被调节室的中央侧的横向位置的时间设定得比保持在其它横向位置的时间更长。
本发明的第六方面是一种在第一~五方面的任意一方面所记载的发明,其特征是其结构为能进行如下上升控制在开始工作时,上水平活门和下水平活门保持在规定的纵向位置,垂直活门保持在规定的横向位置。
本发明的第七方面是一种在上述第六方面所记载的发明,其特征是能依据设定温度和实际室温的偏差温度切换上述上升控制和上述通常的稳定控制,从上升控制切换到通常的稳定控制的偏差温度和从通常的稳定控制切换到上升控制的偏差温度设定得不同。
本发明的第八方面是一种在空调机本体的空气喷出口上具有风向变更板的壁挂式空调装置,其特征是上述风向变更板具备配置在上述空气喷出口的上侧长度方向上的多扇上水平活门;沿上述空气喷出口的下侧长度方向延伸的一扇下水平活门,上述上水平活门在任意的纵向位置之间的范围内,相互邻接的一个和另一个能向相互相反的方向摆动,上述下水平活门能在比上述上水平活门的摆动范围小的范围内摆动。
本发明的第九方面是一种在上述第八方面所记载的发明,其特征是上述上水平活门和下水平活门,在做各自的摆动动作的过程中,在全部位于同一纵向位置之后,同步地进行各自的摆动动作。
本发明的第十方面是一种在上述第一~九方面的任意一方面所记载的发明,其特征是上述上水平活门的任意的纵向位置之间的范围,在制热状态时,设定在从空调机本体的垂直下方到斜下方的范围内,在制冷状态时,设定在从上述空调机本体的斜下方到水平位置的范围内,在换气状态时,设定在从上述空调机本体的垂直下方到水平位置的范围内。
本发明的第一、二、三或十方面具有以下作用由于上水平活门或下水平活门之一在任意的纵向位置之间的范围内移动,所以,能一边使来自空气喷出口的暖气或冷气波动,一边将其引导到被调节室内,同时,上水平活门或下水平活门的另一个保持在规定的纵向位置,因此,另外一个活门引导的暖气或冷气能输送波动喷出的暖气或冷气,使其能到达远处。其结果是,能使暖气或冷气到达被调节室内的各个角落,能均匀地对该被调节室内进行空气调节。
本发明的第四方面具有以下作用
由于根据空调机本体的在被调节室的安装位置,垂直活门能变更任意的横向位置之间的范围,所以,例如,在空调机本体安装在被调节室的右侧的场合,任意的横向位置之间的范围变换到左侧,能将暖气或冷气引导到被调节室的中央。因此,能将从空气喷出口喷出的暖气或冷气引导到被调节室的中央,通过横活门能均匀地对整个被调节室进行空气调节。
本发明的第五方面具有以下作用由于根据空调机本体安装在被调节室的位置,垂直活门保持在将暖气或冷气引导到该被调节室的中央的横向位置的时间设定得比保持在其它横向位置的时间要长,所以,在这种场合也能将从空气喷出口喷出的暖气或冷气通过横活门均匀地引导到整个被调节室。
本发明的第六方面具有以下作用由于实施上升控制,即,在开始工作时,上水平活门和下水平活门保持在规定的纵向位置,垂直活门保持在规定的横向位置,所以,通过该上升控制,能在开始工作时将来自空气喷出口的暖气或冷气集中引导到被调节室的特定位置,能迅速地进行空气调节。
本发明的第七方面具有以下作用由于从上升控制向通常的稳定控制切换的偏差温度和从通常的稳定控制向上升控制切换的偏差温度设定得不同,所以,能防止出现上升控制和通常的稳定控制频繁地切换的振荡现象。
本发明的第八方面具有以下作用由于上水平活门在任意的纵向位置之间的范围内,相互邻接的一个和另一个向相互相反的方向摆动,所以,能使来自空气喷出口的暖气或冷气波动,另外,由于下水平活门在比上水平活门的摆动范围小的范围内摆动,所以,由该下水平活门导向的暖气或冷气能输送由上水平活门使其波动的暖气或冷气,使其到达远处。其结果是,能使暖气或冷气到达被调节室内的各个角落,能均匀地对该被调节室内进行空气调节。
本发明的第九方面具有以下作用
由于上水平活门和下水平活门在做各自的摆动动作的过程中,在全部位于同一纵向位置之后,同步地进行各自的摆动动作,所以,能始终良好地确保做摆动动作的上水平活门和下水平活门的动作的位置关系。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壁挂式空调装置的一实施例的空调机本体的纵向剖视图。
图2是表示图1的空调机本体的立体图。
图3是表示图2的上水平活门和下水平活门的姿势控制的剖视图。
图4是图2的空调机本体的分解立体图。
图5是表示图2的空调机本体的安装例的立体图。
图6是表示对图2的上水平活门和下水平活门设定的纵向位置的图。
图7是表示对图4的垂直活门设定的横向位置的图。
图8是用于说明上升控制模式和通常的稳定控制模式的切换时间的图。
图9是表示从图2的空调机本体喷出的暖气的气流的被调节室的侧剖视图。
图10是表示从图2的空调机本体喷出的冷气的气流的被调节室的侧剖视图。
图11的(A)和(B)是表示在被调节室的右侧设置空调机本体的情况下的气流指向性的被调节室的平面图,(C)和(D)是表示在被调节室的右侧设置空调机本体的情况下的被调节室内的温度分布的被调节室的俯视图。
发明的实施例以下依据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壁挂式空调装置的一实施例的纵剖视图。1表示空调机本体,该本体1安装在墙壁3上。在该本体1内设有室内侧热交换器5和横流换气风扇7。
上部吸入口9制成栅格状,形成在该本体1的上部1A上,在以图中省略了的支点为中心铰接的状态下,吸入栅格11将上端11A安装在该上部1A的前缘部1B上,且能将下端11B从空调机本体1前面打开。
在该吸入栅格11的内侧,安装有能自如升降的、具有过滤元件的吸入过滤器13。
在空调机本体1的下部,形成有用涡管部17和舌部19围成的空气喷出口21,在该空气喷出口21内,配置有风向变更板23。该风向变更板23由以下部分构成向空气喷出口21的下侧长度方向延伸的宽度较窄的下水平活门24;向空气喷出口21的上侧长度方向延伸的上水平活门25;向空气喷出口21的宽度方向延伸的多扇垂直活门26。在空气喷出口21内的最狭窄的上游位置安装有离子发生装置27。
如图2所示,下水平活门24是一扇宽度较窄的细长活门,上水平活门25由比下水平活门24宽的、在长度方向上截成两段的两扇上水平活门25A、25B构成。各活门24、25A、25B与各自独立的直流步进电机相连接,例如,如图3所示,其结构为,上水平活门25A和25B在各自独立地、错开相位的状态下,能上下往复移动(在后面将作详细说明)。
如图4所示,多扇垂直活门26能自如转动地安装在一张细长的板34上,各垂直活门26由连杆32相互连接着。而且,其结构为相互连接的各垂直活门26内的、图中右端的垂直活门26A,与图中省略了的直流步进电机的驱动轴相连接,通过该电机的正反向旋转,能同步地控制各垂直活门26的姿势(往复移动)。
如图5所示,空调机本体1,可以安装在被调节室41内的大致中央(空调机本体1X)、或安装在被调节室41内的右侧(空调机本体1Y)、或安装在被调节室41内的左侧(空调机本体1Z)。根据该空调机本体1的安装位置,垂直活门26的往复移动的范围在图7所示的第1往复移动范围W1、第2往复移动范围W2、第3往复移动范围W3内变动。
也就是说,在空调机本体1位于被调节室41的大致中央的场合,如图7(A)所示,垂直活门26的第1往复移动范围W1被分成4等分,在该第1往复移动范围W1内,从空气喷出口21的中心左右均等地设有5个横向位置C①、C②、C③、C④和C⑤。这5个横向位置C①~C⑤表示气流的方向,例如,在横向位置C①,所有的垂直活门26同步,控制其姿势与横向位置C①所示的方向大致平行。
而且,设计成所有的垂直活门26在从空气喷出口21的中心左右均匀等分的第1往复移动范围W1内摆动,或者,保持在各横向位置C①~C⑤的任意位置,或者能在横向位置C①~C⑤中的任意横向位置之间移动。
另外,在空调机本体1安装在被调节室41的右侧的场合,如图7(B)所示,掩蔽第1往复移动范围W1内的右侧的移动范围α,将除该移动范围α之外剩下的第2往复移动范围W2分成4等分,在该第2往复移动范围W2内,设定新的横向位置R①、R②、R③、R④和R⑤。上述移动范围α是第1往复移动范围W1的大致1/4。
而且,设计成所有的垂直活门26在第2往复移动范围W2内摆动,或者,保持在各横向位置R①~R⑤的任意位置,或者能在横向位置R①~R⑤中的任意横向位置之间移动。因此,来自空气喷出口21的喷出空气并不供给到被掩蔽的移动范围α,而是相对空调机本体1在左方向上供给到被调节室41的中央。
另外,在空调机本体1安装在被调节室41的左侧的场合,如图7(C)所示,掩蔽第1往复移动范围W1的左侧的移动范围β,将除该移动范围β之外剩下的第3往复移动范围W3分成4等分,在该第3往复移动范围W3内,设定新的横向位置L①、L②、L③、L④和L⑤。上述移动范围β是第1往复移动范围W1的大致1/4。
而且,设计成所有的垂直活门26在第3往复移动范围W3内摆动,或者,保持在各横向位置L①~L⑤的任意位置,或者能在横向位置L①~L⑤中的任意横向位置之间移动。因此,来自空气喷出口2 1的喷出空气并不供给到被掩蔽的移动范围β,而是相对空调机本体1在右方向上供给到被调节室41的中央。
另一方面,图3所示的上述上水平活门25A、25B和下水平活门24能往复移动的第1往复移动范围H1如图6所示,被分成5等分,在该第1往复移动范围H1内设定6个纵向位置I①、I②、I③、I④、I⑤和I⑥。上述纵向位置I①是相对空调机本体1位于垂直位置下方的位置,上述纵向位置I⑥是相对空调机本体1位于水平位置的位置。纵向位置I③和I④是相对空调机本体1位于斜下方的位置。
设计成上水平活门25A、25B和下水平活门24在各纵向位置I①~I⑥之间摆动,或者,保持在各纵向位置I①~I⑥的任意位置,且能在纵向位置I①~I⑥中的任意纵向位置之间移动。而且,这些上水平活门25A、25B和下水平活门24设计成在制热状态时能在纵向位置I①~I④之间的第2往复移动范围H2内移动,在制冷状态时能在纵向位置I③~I⑥之间的第3往复移动范围H3内移动,在换气状态时能在纵向位置I①~I⑥之间的第1往复移动范围H1内移动。
那么,在使用象上述那样构成的上水平活门25A、25B、下水平活门24和垂直活门26,对从空气喷出口21喷出的暖气或冷气进行气流控制方面,有自动气流控制和摆动气流控制。
自动气流控制该自动气流控制是控制上水平活门25A、25B、下水平活门24和垂直活门26的控制模式,是使这些上水平活门25A、25B、下水平活门24和垂直活门26在各自的往复移动范围内移动或做保持(停止)动作。在该自动气流控制中有空调装置开始工作时的上升控制模式和经过上升控制之后的通常的稳定控制模式。
(1)通常的稳定控制模式在该通常的稳定控制模式,即使在是制热状态、制冷状态、除湿状态或换气状态的任意一种状态的场合,垂直活门26,在空调机本体1的安装位置是被调节室41的中央时,在任意的横向位置之间的范围(例如横向位置C①~C⑤之间)内移动,在空调机本体1的安装位置在被调节室41的右侧时,在任意的横向位置之间的范围(例如横向位置R①~R⑤之间)内移动,在空调机本体1的安装位置在被调节室41的左侧时,在任意的横向位置的范围(例如横向位置L①~L⑤之间)内移动。
另外,如以上所述,在空调机本体1安装在被调节室41的右侧或左侧的场合,在制热或制冷状态时,垂直活门26保持在将暖气或冷气从空气喷出口21引导到被调节室41的中央一侧的横向位置(在安装在右侧的场合,是横向位置R①、R②和R③;在安装在左侧的场合,是横向位置L③、L④和L⑤)的时间,设定得比保持在其它位置的时间要长。因此,向被调节室41的中央一侧供给暖气或冷气的量增加了,能均匀地对整个被调节室41进行空气调节。
另一方面,上水平活门25A和上水平活门25B,在制热状态(包含换气状态),交替地反复进行两种动作,即保持(停止)在规定的纵向位置(例如纵向位置I②)或在任意的纵向位置之间的范围(例如纵向位置I②~I④之间)内移动。另外,下水平活门24在该制热状态(包含换气(ランドリ一)状态)保持(停止)在规定的纵向位置(例如纵向位置I②)或与该规定的纵向位置不同的纵向位置。
这样一来,由在任意的纵向位置之间移动的上水平活门25A或25B而使从空气喷出口21喷出的暖气波动,另外,由保持在规定的纵向位置的上水平活门25A、25B或下水平活门24将象上述那样波动的暖气输送到远处。因此,暖气如图9所示的那样,象是在地板上爬行一样在地板上流动。
另外,上水平活门25A和上水平活门25B,在制冷状态(包含换气状态),交替地反复进行两种动作,即保持(停止)在规定的纵向位置(例如纵向位置I⑥)或依次在任意的纵向位置之间的范围(例如纵向位置I③~I⑥之间)内移动(纵向位置I④、I⑤、I⑤、I⑥地依次移动)。下水平活门24在该制冷状态(包含换气状态),与如上述那样依次移动的上水平活门25A或25B同步,在同一范围内依次移动。
这样一来,能由依次在任意的纵向位置之间移动的上水平活门25A、25B或下水平活门24,使从空气喷出口2 1喷出的冷气波动,另外,能由保持在规定的纵向位置的上水平活门25A、25B或下水平活门24将象上述那样波动的冷气输送到远处。因此,冷气能如图10所示的那样在顶棚附近输送到远处。
再有,在除湿时,上水平活门25A、25B和下水平活门24保持(停止)在同一或不同的纵向位置(例如同一纵向位置I⑥)。因此,来自空调机本体1的空气能被引导到被调节室41的远处。
(2)上升控制模式在开始运转时的上升控制模式,上水平活门25A、25B和下水平活门24保持在规定的纵向位置,例如,在制热状态时(包含换气状态)保持在纵向位置I②,在制冷状态时(包含换气状态)和除湿状态时保持在纵向位置I⑥。另外,垂直活门26保持在将暖气或冷气经引导到被调节室41的中央的规定的横向位置,例如在制热状态时(包含换气状态)保持在横向位置C③、R②、L④,在制冷状态时(包含换气状态)和除湿状态时,保持在横向位置C③、R③、L③。这样一来,由于上水平活门25A、25B、下水平活门24以及垂直活门26保持在规定的位置,所以,来自空调机本体1的空气喷出口21的暖气或冷气被集中引导到被调节室41内。
(3)控制模式的切换上述上升控制模式和上述通常的稳定控制模式,依据设定室温和实际室温的偏差进行切换。而且,如图8所示,设定成从上升控制模式向通常的稳定控制模式切换的偏差温度与从通常的稳定控制模式向上升控制模式切换的偏差温度是不同的。
也就是说,如图8所示,在上述偏差温度例如为2℃时进行从上升控制模式向通常的稳定控制模式的切换,另外,在偏差温度例如为4℃时进行从通常的稳定控制模式向上升控制模式的切换。由此能防止出现上升控制模式和通常的稳定控制模式频繁切换的振荡现象。
实际上,从上升控制模式向通常的稳定控制模式的切换,即使在设定的室温和实际的室温的偏差为2℃时,也不立刻进行切换,在从变成2℃时的时间,经过规定的掩蔽时间后,在上述温度偏差再次变成2℃以下的场合进行切换。因此,能进一步防止出现上升控制模式和通常的稳定控制模式频繁切换的振荡现象。
摆动气流控制该摆动气流控制是控制上水平活门25A、25B和下水平活门24的控制模式,不使这些上水平活门25A、25B和下水平活门24在第1往复移动范围H1内的任意的范围内停止(保持),而是使其始终移动,也就是使其做摆动动作。
设计成在进行该摆动气流控制时,上水平活门25A和25B在第1往复移动范围H1的任意的纵向位置的范围内,可向相互相反的方向摆动,另外,设计成下水平活门24可在比上述上水平活门25A和25B的摆动范围小的范围内摆动。
也就是说,在制热状态时,上水平活门25A和25B在纵向位置I①~I④的范围内向相互相反的方向摆动,下水平活门24在纵向位置I①和I②的范围内摆动。另外,在制冷或除湿状态时,上水平活门25A和25B在纵向位置I③~I⑥的范围内向相互相反的方向摆动,下水平活门24在纵向位置I③~I⑤的范围内摆动。再有,在换气状态时,上水平活门25A和25B在纵向位置I①~I⑥的范围内向相互相反的方向摆动,下水平活门24在纵向位置I①~I⑥的范围内摆动。
这样一来,由在大范围的纵向位置之间摆动的上水平活门25A和25B,使从空气喷出口2 1喷出的暖气或冷气波动,由在小范围的纵向位置之间摆动的下水平活门24导向的暖气或冷气输送由上水平活门25A和25B使其波动的暖气或冷气,使其到达远处。在制热状态时,暖气如图9所示的那样,象是在地板上爬行一样在地板上流动,在制冷或除湿状态时,冷气如图10所示的那样,在顶棚附近被输送到远处。
另外,上水平活门25A、25B和下水平活门24,在各自做摆动动作的过程中,在全部位于同一纵向位置之后,同步地做各自的摆动动作。例如,在制热状态时,上水平活门25A依次在纵向位置I①、I②、I④的各位置上移动,上水平活门25B依次在纵向位置I④、I②、I①的各位置上移动,下水平活门24依次在纵向位置I①、I②、I①的各位置上移动、摆动。在做该动作的过程中,上水平活门25A、25B和下水平活门24必定同时到达同一纵向位置I②,从该纵向位置I②向各自的横向位置移动。因此,能始终良好地确保上水平活门25A、25B和下水平活门24的动作位置关系。
由于具有以上结构,所以,根据上述实施例,具有以下①~⑧的效果。
①由于上水平活门25A、25B或下水平活门24之一在第1往复移动范围H1的任意的纵向位置之间的范围内移动,所以,能使从空调机本体1的空气喷出口21喷出的暖气或冷气一边波动,一边将其引导到被调节室41内,同时,上述上水平活门25A、25B或下水平活门24的另外一个,保持在第1往复移动范围H1的规定的纵向位置,因此,由另一个活门导向的暖气或冷气,如以上所述,输送波动、喷出的暖气或冷气,能使其到达远处。其结果是,能使暖气或冷气到达被调节室41内的各个角落,能均匀地对该被调节室41内进行空气调节。
②由于垂直活门26能根据空调机本体1的安装在被调节室41内的安装位置,从第1往复移动范围W1转变到第2往复移动范围W2或第3往复移动范围W3,所以,例如,在空调机本体1安装在被调节室41的右侧的场合,能从第1往复移动范围W1向第2往复移动范围W2和向左侧转变,能向被调节室41的中央引导暖气或冷气。因此,能将从空气喷出口21喷出的暖气或冷气引导到被调节室41的中央,通过垂直活门26能均匀地对整个被调节室41进行空气调节。
③在空调机本体1安装在被调节室41的右侧或左侧的场合,根据其安装位置,垂直活门26保持在向该被调节室41的中央引导暖气或冷气的横向位置的时间,设定得比保持在其它横向位置的时间要长,所以,在这种场合,也能通过垂直活门26将从空调机本体1的空气喷出口21喷出的暖气或冷气均匀地引导到整个被调节室41。
④该①~③的结果,例如,如图11所示,在空调机本体1安装在被调节室41的右侧的场合,从空调机本体1的空气喷出口21喷出的暖气或冷气的气流的中心X,并不象图7(A)所示的现有例子那样偏向被调节室41的右侧,而是如图7(B)所示的那样,使其大致位于被调节室41的中央。另外,由于从空气喷出口21喷出的暖气或冷气产生的被调节室41内的温度梯度,并不象图7(C)所示的现有例子那样急剧变化,而是如图7(D)所示的那样缓慢地变化。
⑤在进行自动气流控制时,在空调装置开始进行工作时,上水平活门25A、25B和下水平活门24保持在规定的纵向位置,垂直活门26实行保持在横向位置的上升控制模式,所以,能由该上升控制模式将在开始工作时从空调机本体1的空气喷出口21喷出的暖气或冷气集中引导到被调节室41的特定位置,能迅速地进行空气调节。
⑥由于在进行自动气流控制时,从上升控制模式向通常的稳定控制模式切换的偏差温度和从通常的稳定控制模式向上升控制模式切换的偏差温度设定的并不一样,所以,能防止出现上升控制模式和通常的稳定控制模式频繁切换的振荡现象。
⑦在进行摆动气流控制时,由于上水平活门25A和25B在任意的纵向位置之间的范围内向相互相反的方向摆动,所以,能使来自空调机本体1的空气喷出口21的暖气或冷气波动,另外,由于下水平活门24在比上水平活门25A和25B的摆动范围小的范围内摆动,所以,由该下水平活门24导向的暖气或冷气输送由上水平活门25A和25B使其波动的暖气或冷气,能使其到达远处。其结果是,能使暖气或冷气到达被调节室41内的各个角落,能均匀地对该被调节室41内进行空气调节。
⑧在进行摆动气流控制时,由于在上水平活门25A和25B做各自的摆动动作的过程中,在全部位于同一纵向位置之后,同步地做各自的摆动动作,所以,能始终良好地确保做摆动动作的上水平活门25A和25B的动作位置关系。
以上,依据上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
发明的效果如以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壁挂式空调装置,能使暖气或冷气到达被调节室内的各个角落,能均匀地对该被调节室内进行空气调节。
权利要求
1.一种在空调机本体的空气喷出口上具有风向变更板的壁挂式空调装置,其特征是上述风向变更板包括配置在上述空气喷出口的上侧长度方向上的多扇上水平活门;沿上述空气喷出口的下侧长度方向延伸的一扇下水平活门;沿上述空气喷出口的宽度方向延伸的多扇垂直活门,上述水平活门的任意一个和另一个能交替地反复进入如下两种状态保持在规定的纵向位置或在包含上述纵向位置的任意的纵向位置之间的范围内移动,上述下水平活门能保持在上述规定的纵向位置或其它纵向位置,上述垂直活门能在任意的横向位置之间的范围内移动,能进行通常的稳定控制。
2.一种在空调机本体的空气喷出口上具有风向变更板的壁挂式空调装置,其特征是上述风向变更板包括配置在上述空气喷出口的上侧长度方向上的多扇上水平活门;沿上述空气喷出口的下侧长度方向延伸的一扇下水平活门;沿上述空气喷出口的宽度方向延伸的多扇垂直活门,上述水平活门的任意一个和另一个能交替地反复进入如下两种状态保持在规定的纵向位置或依次在包含上述纵向位置的任意的纵向位置之间的范围内移动,上述下水平活门能与依次移动的上述上水平活门同步地依次移动,上述垂直活门能在任意的横向位置之间的范围内移动,能进行通常的稳定控制。
3.一种在空调机本体的空气喷出口上具有风向变更板的壁挂式空调装置,其特征是上述风向变更板包括配置在上述空气喷出口的上侧长度方向上的多扇上水平活门;沿上述空气喷出口的下侧长度方向延伸的一扇下水平活门;沿上述空气喷出口的宽度方向延伸的多扇垂直活门,上述上水平活门和上述下水平活门能保持在同一或不同的纵向位置,上述垂直活门能在任意的横向位置之间的范围内移动,能进行通常的稳定控制。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壁挂式空调装置,其特征是根据空调机本体的在被调节室的安装位置,上述垂直活门能变更任意的横向位置之间的范围。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壁挂式空调装置,其特征是根据空调机本体的在被调节室的安装位置,上述垂直活门保持在将暖气或冷气引导到该被调节室的中央的横向位置的时间设定得比保持在其它横向位置的时间更长。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壁挂式空调装置,其特征是其结构为能进行如下上升控制在开始工作时,上水平活门和下水平活门保持在规定的纵向位置,垂直活门保持在规定的横向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壁挂式空调装置,其特征是能依据设定温度和实际室温的偏差温度切换上述上升控制和上述通常的稳定控制,从上升控制切换到通常的稳定控制的偏差温度和从通常的稳定控制切换到上升控制的偏差温度设定得不同。
8.一种在空调机本体的空气喷出口上具有风向变更板的壁挂式空调装置,其特征是上述风向变更板包括配置在上述空气喷出口的上侧长度方向上的多扇上水平活门;沿上述空气喷出口的下侧长度方向延伸的一扇下水平活门,上述上水平活门在任意的纵向位置之间的范围内,相互邻接的一个和另一个能向相互相反的方向摆动,上述下水平活门能在比上述上水平活门的摆动范围小的范围内摆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壁挂式空调装置,其特征是上述上水平活门和下水平活门,在做各自的摆动动作的过程中,在全部位于同一纵向位置之后,同步地进行各自的摆动动作。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壁挂式空调装置,其特征是上述上水平活门的任意的纵向位置之间的范围,在制热状态时,设定在从空调机本体的垂直下方到斜下方的范围内,在制冷状态时,设定在从上述空调机本体的斜下方到水平位置的范围内,在换气状态时,设定在从上述空调机本体的垂直下方到水平位置的范围内。
全文摘要
一种壁挂式空调装置,使暖气或冷气到达被调节室内的各个角落,均匀地对该被调节室内进行空气调节,其中,在空调机本体1的空气喷出口上具有风向变更板23的壁挂式空调装置,上述风向变更板具备配置在空气喷出口的上侧长度方向上的上水平活门25A和25B;沿空气喷出口的下侧长度方向延伸的1扇下水平活门24,其结构为设计成上水平活门25A和25B能在任意的纵向位置之间的范围内向相互相反的方向摆动,下水平活门24能在比上水平活门的摆动范围小的范围内摆动。
文档编号F24F13/00GK1415907SQ0212032
公开日2003年5月7日 申请日期2002年5月23日 优先权日2001年10月30日
发明者松本公一, 进士干泰 申请人: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三洋电机空调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