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冷式电磁加热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22539阅读:33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水冷式电磁加热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水冷式电磁加热装置,包括电磁加热线圈、散热水箱,电磁加热线圈设有控制电路,散热水箱设有进水口、排水口,散热水箱的顶壁采用非金属导热材料制作,散热水箱的顶壁整体上高低不平,所述散热水箱还设有最低水位控制机构,最低水位控制机构形成的最低水位线高于散热水箱的顶壁的其中一部分区域,所述电磁加热线圈结合导热材料安固在所述散热水箱顶壁低于最低水位线的区域的上表面。本实用新型散热快捷可靠,结构紧致,现场安装方便,并防止因为需要排水而避免使电磁加热线圈过热烧坏。
【专利说明】水冷式电磁加热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电磁加热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水冷式电磁加热装置。

【背景技术】
[0002]传统的电磁炉灶采用风冷结构进行散热,由于风冷结构存在种种缺点,人们不断尝试设计水冷结构散热的电磁炉灶。但是,如何将电磁加热线圈产生的热量快捷有效传递给水,以及如何使水冷式电磁炉灶结构紧致、安装方便,仍然是迄待解决的问题。
[0003]现有水冷式电磁炉灶设有电磁加热线圈、散热盘、散热水箱、电气控制元件,电磁加热线圈紧贴散热盘,散热盘还需要再配套一个散热盘支架,散热盘开设有水流通道,水流通道的进水口、出水口分别通过进水管、出水管连接到散热水箱,电气控制元件不但需要通过信号线检测并控制散热水箱配件(包括水泵)的状态,而且需要通过信号线检测并控制电磁加热线圈的工作状态。
[0004]现有上述水冷式电磁炉灶存在如下不足:
[0005]一、由于电磁炉灶体积庞大笨重,因此不可能在生产厂家处将整个炉灶安装完毕然后再整体运送到使用者的厨房,而只能将各部分拆开来并运送到使用者的厨房,最后在使用者的厨房处才进行组装,组装的工序是先将各部件分别逐一固定锁紧在电磁炉灶的主体框架上,然后再进行各部件之间的弱电连接、强电连接、水连接,因此现场安装工序复杂,特别是电气部件和给排水配件分散,接口众多,因此现场组装麻烦,特别是使用者根本无法自行组装,因此每售出一台水冷式电磁炉灶,厂家都需要派人到现场安装,影响了其推广使用的便利性;
[0006]二、使用过程中如果出现故障时,使用者无法自行处理,只能等待厂商派人上门检修,确定故障部位后再行修理,这个过程一般需要好几天的时间,而一般宾馆酒楼食堂难以容忍其商用电磁炉灶停用好几天;
[0007]三、散热盘需要在其内部形成螺旋形水流通道,因此制作麻烦;
[0008]四、由于散热盘中的水量很少,因此散热盘的散热效率较差,而且工作过程中每时每刻都需要依靠水泵的强力推动才能实现散热盘的水流循环散热,如果水泵出现故障,则散热盘的水由于含有的水量少且不会流动,必定迅速大幅度升温而失去散热能力。


【发明内容】

[0009]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缺点而提供一种水冷式电磁加热装置,它散热快捷可靠,结构紧致,现场安装方便。
[0010]其目的可以按以下方案实现:一种水冷式电磁加热装置,包括电磁加热线圈、散热水箱,电磁加热线圈设有控制电路,散热水箱设有进水口、排水口,其特征在于:散热水箱的顶壁采用非金属导热材料制作,散热水箱的顶壁整体上高低不平,所述散热水箱还设有最低水位控制机构,最低水位控制机构形成的最低水位线高于散热水箱的顶壁的其中一部分区域,所述电磁加热线圈结合导热材料安固在所述散热水箱顶壁低于最低水位线的区域的上表面。
[0011]在电磁加热线圈上方还设有线圈盖板,散热水箱固定在线圈盖板的正下方,线圈盖板与散热水箱的顶壁之间形成可以容纳所述电磁加热线圈的夹层。
[0012]所述最低水位控制机构是指:所述进水口安装有电磁控制阀;所述散热水箱的内腔中安装有排水管,排水管下端经散热水箱的侧壁或底壁而连通到散热水箱外面,该排水管上端管口形成所述散热水箱的排水口 ;排水管上端固定在散热水箱内腔上部,排水管上端管口位置所在的水平线形成所述最低水位线。
[0013]所述最低水位控制机构是指:所述排水口开设在散热水箱的侧壁顶部;散热水箱的侧壁外面设有排水管,排水管连接所述排水口 ;排水口所在的水平线形成所述最低水位线。
[0014]所述最低水位控制机构是指:所述进水口和排水口安装有电磁控制阀;散热水箱中安装有水位探测器,所述进水口的电磁控制阀根据水位探测器的检测结果控制打开或关闭状态;当散热水箱中的水位低于设定水位线时,进水口的电磁控制阀打开,该设定水位线形成为所述最低水位线;所述排水口位于最低水位线下方;散热水箱上部还开设有排气孔,排气孔的竖向位置高于所述最低水位线。
[0015]所述排水管连接有流量检测器,流量检测器连接电磁加热线圈的控制电路和进水口电磁控制阀的控制电路。
[0016]所述排水管连接有流量检测器,流量检测器连接电磁加热线圈的控制电路和进水口电磁控制阀的控制电路。
[0017]散热水箱设有水流搅动装置。
[0018]散热水箱的水箱底壁采用金属制作,散热水箱的金属底壁外面还固定连接有底盖,底盖和底壁之间形成可以安装电气控制元件的腔室,腔室中安装有电气控制元件,所述电气控制元件附着安装在散热水箱金属底壁下表面。
[0019]所述散热水箱的顶壁边缘还设有圆环形的加劲肋,圆环形加劲肋的水平投影位置位于散热水箱侧壁的水平投影位置外侧。
[0020]所述电磁加热线圈利用导热胶粘固在散热水箱的顶壁上表面。
[0021]散热水箱的顶壁具有由中央向四周逐渐升高的倾斜度,因此散热水箱的顶壁高低不平,所述排水口靠近散热水箱顶壁的边缘。这样,当水箱里面有气泡时,气泡会自动向排水口部位集聚,并通过排水口部位排出,避免气泡集聚在散热水箱顶壁下表面而使该局部散热不畅。
[0022]散热水箱的顶壁具有由中央向四周逐渐降低的倾斜度,因此散热水箱的顶壁高低不平,所述排水口靠近散热水箱顶壁的中央。这样,当水箱里面有气泡时,气泡会自动向排水口部位集聚,并通过排水口部位排出,避免气泡集聚在散热水箱顶壁下表面而使该局部散热不畅。
[0023]本申请文件中,散热水箱四周侧面的壁称为侧壁,散热水箱的底称为底壁,散热水箱的顶盖称为顶壁。
[0024]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
[0025]一、本实用新型利用散热水箱顶壁兼具作为电磁加热线圈的安装支架,不但实现一物两用,而且使电磁加热线圈产生的热量可以直接传递给被水浸没的散热水箱顶壁,因此电磁加热线圈和水之间的散热路径直捷,电磁加热线圈附近的水量充足,散热高效,另外还避免时时刻刻依赖水泵的强制循环,运行可靠。
[0026]二、本实用新型不需要设置具有螺旋形水流通道的散热盘,因此降低制作难度。
[0027]三、如果电磁加热线圈连续工作很长时间,且散热水箱水温升高到一定程度后,需要通过进水口补充新鲜冷水,并且通过排水口排泄散热水箱中的热水。本实用新型可以实现:不管散热水箱如何排水,均可以确保散热水箱中的水位在排水过程中的水位保持不低于最低水位线,即水位保持高于电磁加热线圈,防止因为需要排水而使电磁加热线圈对应的散热水箱顶壁部位没能与水直接接触,进而绝对避免使电磁加热线圈过热烧坏。
[0028]四、电气控制元件产生的热量可以直接向散热水箱散热,散热路径更直捷。
[0029]五、本实用新型可以将电磁加热线圈、散热水箱、线圈盖板、电气控制元件固定连接成为一体,整体结构紧致,而且使电磁炉灶的安装显得十分方便简单,以致一般使用者能自行安装,不需要依赖厂家派人上门安装,使用过程需要检修时也无需依赖厂家派人上门检修,这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0030]1、由于电磁加热线圈、散热水箱、电气控制元件已经固定连为一体而成为模块总成,因此电磁加热线圈、散热水箱、电气控制元件相互之间的弱电连接、强电连接和水连接都可以由厂家在出厂时就连接完毕,无需等到各部件安装到电磁炉灶的主体框架后才连接,使用者仅需将模块总成的电源接口、水接口与外界连接上即可,因此安装十分方便,使用者就能够自行安装,无需依赖于厂家工作人员;
[0031]2、本实用新型各部件安装到电磁炉灶的主体框架上的工序十分简便。具体地说,由于电磁加热线圈固定在散热水箱顶面,电气控制元件附着在散热水箱外表面,而散热水箱与圆环形加劲肋固定连接,圆环形加劲肋的水平投影位置位于散热水箱侧壁的水平投影位置外侧,因此安装时,只要将整个模块总成放入电磁炉灶的主体框架顶面的圆形镂空孔,依靠圆环形加劲肋架在电磁炉灶的主体框架顶面的圆形镂空孔边沿,就意味着已经将电磁加热线圈、散热水箱、电气控制元件固定安装到电磁炉灶的主体框架上,安装就位十分简便。
[0032]3、本实用新型在使用过程中,如果模块总成中有某个部件出现故障,也无需等待厂家派人上门维修,只需由厂家快递或送上一个备用的模块总成,由使用者自行更换模块总成即可继续烹饪,使受耽搁的时间长度最短,损坏的模块总成则可送回厂家检修后再替换出备用的模块总成。

【附图说明】

[0033]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具体实施例的内部剖面结构示意图。
[0034]图2是图1所示具体实施例的外部形状结构示意图。
[0035]图3是图1所示结构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0036]图4是图1中圆环形加劲肋、散热水箱侧壁的水平投影位置关系示意图。
[0037]图5是图3中电磁炉灶的主体框架顶面的圆形镂空孔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8]实施例一
[0039]图1、图2所示,该水冷式电磁加热装置包括圆形的线圈盖板2、电磁加热线圈8、圆形的散热水箱,电磁加热线圈8设有控制电路,圆形的散热水箱包括有圆形顶壁18、底壁17、圆环形的侧壁I。线圈盖板2固定遮盖在电磁加热线圈8上方,散热水箱固定在线圈盖板的正下方,散热水箱的圆形顶壁18整体上高低不平,具体的形状为凹弧形(凹弧形是指中间相对四周逐渐下凹,且经过中心点的各竖向截面为弧形),线圈盖板2形状也为凹弧形,散热水箱的顶壁采用非金属导热材料制作,线圈盖板2与散热水箱的顶壁18之间形成可以容纳电磁加热线圈的夹层7,所述电磁加热线圈8位于夹层7中并利用导热胶粘固在散热水箱的顶壁18上表面;所述散热水箱设有最低水位控制机构、进水口 11、排水口。
[0040]所述最低水位控制机构是指:进水口 11安装有电磁控制阀13,所述散热水箱的内腔12中安装有排水管14,散热水箱的底壁17形成有镂空孔15,排水管14下端经该镂空孔15与散热水箱外面连通,排水管14上端固定在散热水箱内腔12上部,该排水管上端管口 141形成所述散热水箱的排水口 ;排水管上端管口 141所在的水平线形成散热水箱的最低水位线,该最低水位线高于散热水箱的圆形顶壁18大部分区域,只比排水管上端管口141上方的局部顶壁区域180低,如图1所示,所述电磁加热线圈8位于散热水箱顶壁低于最低水位线的区域的上表面。这样,只有散热水箱中的水位高于排水管上端管口 141所在的水平线时,才有可能通过排水管排水,其进一步好处是:确保散热水箱中的水位在排水过程中保持高于电磁加热线圈,确保接触电磁加热线圈的所有散热水箱顶壁部位直接与水接触。散热水箱之所以需要排水,是因为当电磁加热线圈连续工作很长时间后,散热水箱水温升高到一定程度,此时可以从进水口补充新鲜冷水,并且通过排水口排泄散热水箱中的热水。本实用新型可以实现:不管如何排水,均可以确保散热水箱中的水位在排水过程中保持高于电磁加热线圈,防止电磁加热线圈对应的散热水箱顶壁部位没有与水接触而使电磁加热线圈过热烧坏。
[0041]另外,所述散热水箱中安装有水位探测器,水位探测器连接电磁加热线圈的控制电路和进水口电磁控制阀的控制电路。水位探测器可以探测散热水箱中的水位,当水位探测器探测到散热水箱中的水位低于最低水位线时,进水口电磁控制阀的控制电路使电磁控制阀打开,同时电磁加热线圈的控制电路使电磁加热线圈断电。这样,可以利用该水位探测器杜绝散热水箱中的水位尚未到达最低水位线时电磁加热线圈处于工作状态。
[0042]图1所示,散热水箱设有水流搅动装置。所述水流搅动装置是安装在散热水箱内腔中的水泵16,该水泵的进水口和出水口都朝向散热水箱的内腔中;这样,工作时启动水泵,即可实现散热水箱的水流搅动而达到温度混匀。
[0043]图1所示,散热水箱的顶壁18形状为凹弧形,散热水箱的顶壁18具有由中央向四周逐渐升高的倾斜度,所述排水口 141靠近散热水箱顶壁的边缘。这样,当水箱里面有气泡时,气泡会自动向排水口部位集聚,并通过排水口部位排出,避免气泡集聚在散热水箱顶壁下表面而使该局部散热不畅。
[0044]图1所示,散热水箱的底壁17采用不锈钢金属制作,散热水箱的金属底壁17下方还固定连接有底盖3,底盖3和底壁17之间形成可以安装电气控制元件的腔室4,腔室4中安装有电气控制元件5,所述电气控制元件5附着安装在散热水箱的金属底壁17下表面。
[0045]图1、图4所示,所述散热水箱的顶壁边缘还固定连接有圆环形的加劲肋21,圆环形加劲肋的水平投影位置位于散热水箱侧壁I的水平投影位置外侧。
[0046]图5所示,普通电磁炉灶设有主体框架6,且主体框架顶面61设有圆形镂空孔62。图3所示,上述实施例的线圈盖板2、电磁加热线圈8、水箱、电气控制元件5形成一体化的模块总成,需要将模块总成安装到电磁炉灶的主体框架6时,只要将加劲肋21搁置在电磁炉灶的主体框架顶面61的圆形镂空孔边沿610,即可一蹴而就地实现各部位(包括电磁加热线圈8、水箱、电气控制元件I)的就位安装,然后将模块总成的电源接口、水接口与外界连接上即可,因此安装十分方便。烹调时,凹弧形的鼎具9搁置在线圈盖板2上面。
[0047]实施例二
[0048]在该实施例二中,所述最低水位控制机构是指:所述进水口安装有电磁控制阀,所述排水口开设在散热水箱的侧壁顶部;散热水箱的侧壁外面设有排水管,排水管连接所述排水口,排水口所在的水平线形成散热水箱的最低水位线。
[0049]在该实施例二中,所述排水口连接的排水管设有流量检测器,流量检测器连接电磁加热线圈的控制电路和进水口电磁控制阀的控制电路。这样,可以在电磁加热装置的总电源每次接通后,先打开进水口的电磁控制阀进行散热水箱的添水,当流量检测器检测到有水流通过后,意味着散热水箱中的水位已经到达排水口,此时电磁加热线圈的控制电路才允许电磁加热线圈工作,并且进水口电磁控制阀的控制电路使进水口的电磁控制阀关闭。因此,可以利用该流量检测器杜绝散热水箱中的水位尚未到达最低水位线时电磁加热线圈开始工作的情况。
[0050]在该实施例二中,所述水流搅动装置是指安装在散热水箱内腔外面的水泵,该水泵的进水口和出水口都通过水管与散热水箱的内腔连接而形成循环水流通道。
[0051]其余方面的结构与实施例一相同。
[0052]实施例三
[0053]在该实施例三中,所述最低水位控制机构是指:散热水箱中安装有水位探测器,所述进水口和排水口分别安装有电磁控制阀,所述进水口的电磁控制阀根据水位探测器的检测结果控制打开或关闭状态;当散热水箱中的水位低于设定第一水位线时,进水口的电磁控制阀打开,该设定第一水位线形成为所述最低水位线;所述排水口位于最低水位线下方;当散热水箱中温度达到或超过设定温度时,排水口的电磁控制阀打开而排水,并且进水口的电磁控制阀打开而补充冷水,冷水补充到设定的第二水位线后进水口的电磁控制阀关闭,第二水位线的高度高于第一水位线。
[0054]在该实施例三中,散热水箱上部还开设有排气孔,排气孔的竖向位置高于所述最低水位线。这样,当水箱里面有气泡时,气泡会自动向排气孔部位集聚,并通过排气孔部位排出,避免气泡集聚在散热水箱顶壁下表面而使该局部散热不畅。
[0055]在该实施例三中,所述水流搅动装置是安装在散热水箱内腔中的叶轮,叶轮由潜水电机驱动。
[0056]其余与实施例一相同。
[0057]实施例四
[0058]在该实施例四中,散热水箱的顶壁具有由中央向四周逐渐降低的倾斜度,所述排水管14位于散热水箱的内腔的中央,所述排水管的排水口 141靠近散热水箱顶壁的中央。这样,当水箱里面有气泡时,气泡会自动向排水口部位集聚,并通过排水口部位排出,避免气泡集聚在散热水箱顶壁下表面而使该局部散热不畅。
[0059]其余方面与实施例一相同。
[0060]实施例五
[0061]在该实施例中,散热水箱下部的镂空孔15设置在侧壁下部,其余与实施例一相同。
[0062]实施例六
[0063]在该实施例六中,省略了实施例1的线圈盖板2,其余与实施例一相同。
【权利要求】
1.一种水冷式电磁加热装置,包括电磁加热线圈、散热水箱,电磁加热线圈设有控制电路,散热水箱设有进水口、排水口,其特征在于:散热水箱的顶壁采用非金属导热材料制作,散热水箱的顶壁整体上高低不平,所述散热水箱还设有最低水位控制机构,散热水箱顶壁的一部分区域低于最低水位控制机构形成的最低水位线,所述电磁加热线圈结合导热材料安固在所述散热水箱顶壁低于最低水位线的区域上表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冷式电磁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在电磁加热线圈上方还设有线圈盖板,散热水箱固定在线圈盖板的正下方,线圈盖板与散热水箱的顶壁之间形成可以容纳所述电磁加热线圈的夹层。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水冷式电磁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最低水位控制机构是指:所述进水口安装有电磁控制阀;所述散热水箱的内腔中安装有排水管,排水管下端经散热水箱的侧壁或底壁而连通到散热水箱外面,该排水管上端管口形成所述散热水箱的排水口 ;排水管上端固定在散热水箱内腔上部,排水管上端管口位置所在的水平线形成所述最低水位线。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水冷式电磁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最低水位控制机构是指:所述排水口开设在散热水箱的侧壁顶部;散热水箱的侧壁外面设有排水管,排水管连接所述排水口 ;排水口所在的水平线形成所述最低水位线。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水冷式电磁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最低水位控制机构是指:所述进水口和排水口安装有电磁控制阀;散热水箱中安装有水位探测器,所述进水口的电磁控制阀根据水位探测器的检测结果控制打开或关闭状态;当散热水箱中的水位低于设定水位线时,进水口的电磁控制阀打开,该设定水位线形成为所述最低水位线;所述排水口位于最低水位线下方;散热水箱上部还开设有排气孔,排气孔的竖向位置高于所述最低水位线。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水冷式电磁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管连接有流量检测器,流量检测器连接电磁加热线圈的控制电路和进水口电磁控制阀的控制电路。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水冷式电磁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管连接有流量检测器,流量检测器连接电磁加热线圈的控制电路和进水口电磁控制阀的控制电路。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水冷式电磁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散热水箱设有水流搅动装置。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水冷式电磁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散热水箱的顶壁具有由中央向四周逐渐升高的倾斜度,所述排水口靠近散热水箱顶壁的边缘。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水冷式电磁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散热水箱的顶壁具有由中央向四周逐渐降低的倾斜度,所述排水口靠近散热水箱顶壁的中央。11.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水冷式电磁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散热水箱的水箱底壁采用金属制作,散热水箱的金属底壁外面还固定连接有底盖,底盖和底壁之间形成可以安装电气控制元件的腔室,腔室中安装有电气控制元件,所述电气控制元件附着安装在散热水箱金属底壁下表面。12.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水冷式电磁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水箱的顶壁边缘还设有圆环形的加劲肋,圆环形加劲肋的水平投影位置位于散热水箱侧壁的水平投影位置外侧。1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水冷式电磁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加热线圈利用导热胶粘固在散热水箱的顶壁上表面。
【文档编号】F24C7-00GK204301149SQ201420681481
【发明者】陈梓平 [申请人]广东杰邦磁能技术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