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暖交换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670775阅读:13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冷暖交换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有关于冷暖交换装置,尤指一种无风扇及压縮机的冷暖交换 装置,该冷暖交换装置利用放置在其容置空间内的一降温单元,经由该容置 空间底部所设的热交换器,对该冷暖交换装置内的液体进行冷交换。
背景技术
传统的主动式快速冷暖装置(如中国台湾第M268546号新型专利),请 参阅图1所示,包括一壳体10,该壳体10内设有控制电路11、水箱12、热 交换器14、散热片16、风扇18及压縮机19,其中该水箱12内设有一泵120, 该热交换器14内迂回曲折地布设一引流道(图中未示),该热交换器14的中 央位置插设有一电热管(图中未示),该壳体IO内还设有一冷媒管路15,该 冷媒管路15绕设在该热交换器14及散热片16间,且其两端连接在该压縮 机19上,该水箱12用以储存一预定容量的液体(如水),该控制电路ll 用以控制该泵120、热交换器14、风扇18及该压縮机19,其中该泵120迫 使该水箱12内的液体,先导入该热交换器14,再被导入一冷暖垫(图中未 示),以经由该冷暖垫,返回该水箱12,构成一热交换循环回路。
据上所述,当该水箱12内的液体流经该热交换器14时,可由该冷媒管 路15内呈低温状态的冷媒,吸收该引流道内的液体的热量,以完成该液体 的冷交换,而该冷媒管路15内的冷媒所吸收的热量,则先由该散热片16吸 收,再由该风扇18导入的气流,散去该散热片16上的热量,及再经由该压 缩机19对该冷媒进行压缩,使该冷媒还原到低温状态;或当该水箱12内的 液体流经该热交换器14时,该液体与该电热管进行热交换,使得导入该冷 暖垫的液体能保持在所需的冷暖温度。但由于该冷暖垫为摆放在床铺上使用的物品,因此,该冷暖装置通常是 被摆放在床铺附近的位置上,如此,当该冷暖装置开始进行冷交换的动作时,
该冷暖装置内的风扇18及压縮机19即开始运转,此时,犹如在床铺旁摆放 一台小犁的冷气机,且该风扇18及压縮机19运转产生的噪音,将在使用者 的耳边嗡嗡,造成使用者的睡眠品质不佳,甚至可能导致睡眠障碍,故,如 何解决该风扇18及压縮机19运转产生的噪音的问题,并能保有该冷暖装置 原有的功能,将是一件有待解决的课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有鉴于前述的诸多缺失而提出一种 冷暖交换装置,以期通过本实用新型解决风扇及压縮机产生的噪音的问题, 并能提供保有原有冷热交换循环的功能。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冷暖交换装置,包括一壳体,该壳体内设有一容 置空间,该容置空间的下端固设有一热交换器,该热交换器内另设有一加热 元件,使用者可由该容置空间的上端,将一降温单元置放入该容置空间内, 使该降温单元接触到该热交换器的顶面;该壳体内还设有一水箱、 一泵及一 控制电路,其中该水箱供储存一预定容量的液体,该控制电路用以控制该泵 及该加热元件,其中该泵迫使该水箱内的液体,先导入该热交换器,再被导 入一冷暖垫,以经由该冷暖垫,返回该水箱,构成一热交换循环回路,而该 水箱内的液体透过该热交换器,均匀地与该降温单元进行冷交换,或该控制 电路控制该加热元件,使该水箱内的液体透过该热交换器,均匀地与该加热 元件进行热交换,使得导入该冷暖垫的液体能保持在所需的冷暖温度。
根据上述方案,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效果是显著的本实用新 型可在完全无需风扇及压縮机的情形下,以最符合环保节能的方式,实现热 交换循环,解决了风扇及压縮机产生的噪音的问题,并能提供保有原有冷热 交换循环的功能。

图1为现有的冷暖装置的示意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冷暖交换装置的示意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热交换器的示意图;及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冷暖交换装置的容置空间内仅存放水的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壳体2金属底板46
容置空间3进水口460
上开口30出水口462
下开口32过热保护单元48
热交换器4降温单元5
加热元件40水箱6
金属顶板42泵7
引流单元44控制电路8
引流通道440冷暖垫9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审查员能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特征及其功效,做更进一步的
认识与了解,现举实施例配合图式,详细说明如下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冷暖交换装置,请参阅图2所示,包括一壳体2,该
壳体2内设有一容置空间3,该容置空间3的上端开设有一上开口 30,该上 开口 30外露在该壳体2表面,该容置空间3的下端开设有一下开口32,该 下开口 32固设有一热交换器4,以便一降温单元5(如水、冰块、冷冻剂 或结冰的保特瓶)由该上开口 30被置放入该容置空间3,且使该降温单元5 接触到该热交换器4的顶面,且该热交换器4内另设有一加热元件40; —水 箱6,设在该壳体2内,并供储存一预定容量的液体, 一泵7,设在该壳体2内且位于该水箱6及该热交换器4之间, 一控制电路8,设在该壳体2内, 并连接到该泵7及加热元件40,用以控制该泵7,迫使该水箱6内的液体, 先导入该热交换器4,再被导入一冷暖垫9,以经由该冷暖垫9,返回该水箱 6,构成一热交换循环回路,使该水箱6内的液体透过该热交换器4,均匀地 与该降温单元5进行冷交换,或该控制电路8控制该加热元件40,使该水箱 6内的液体透过该热交换器4,使得导入该冷暖垫9的液体能保持在所需的 冷暖温度,如此,即可在完全无需风扇及压縮机的情形下,以最符合环保节 能的方式,实现热交换循环。
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所示,该热交换器4由一金 属顶板42、 一引流单元44及一金属底板46组合而成,其中该金属顶板42 的顶面面向该下开口 32,该引流单元44设在该金属顶板42的底面,该引流 单元44的顶面及底面蜿蜒地设有一引流通道440(如图3所示),该金属底板 46的顶面设在该引流单元44的底面,且该加热元件40设在该金属底板46 内,该金属底板46的底面则分别设有贯穿该金属底板46的一进水口 460及 --出水口 462,如此,当该控制电路8启动该泵7时,该泵7迫使该水箱6 内的液体,经由该进水口 460,被导入该引流单元44,且经由该出水口 462, 被导入该冷暖垫9,再经由该冷暖垫9,返回该水箱6,构成该热交换循环回 路,以透过该金属顶板42或金属底板46,均匀地与该金属顶板42顶面的该 降温单元5进行冷交换,或均匀地与该金属底板46内的加热元件40进行热 交换。
在该实施例中,再请参阅图3所示,该金属底板46的表面在相对该加 热元件40的位置,设有一过热保护单元48,该过热保护单元48连接在该控 制电路8上,并用以感测该金属底板46的温度,当该加热元件40在正常工 作状态时,该过热保护单元48准许该控制电路8的电流通过该加热元件40, 使该加热元件40可继续进行加温;而当该加热元件40不正常的加温,导致 该金属底板46过热时,该过热保护单元48即会动作,使该控制电路8停止供应电流到该加热元件40,以避免该冷暖交换装置过热烧毁。该过热保护单 元48可为一温度保险丝,而该加热元件40可为电热管。
在该实施例中,该壳体2的表面设有一控制面板(图中未示),该控制面 板与该控制电路8相连接,以输入控制信号到该控制电路8,而可分别启动 该泵7或加热元件40。再者,再请参阅图2所示,该容置空间3的下开口 32比上开口 30大,且该容置空间3由该下开口 32往该上开口 30方向渐縮 到与该上开口 30的大小相等,使该容置空间3在接近其底部的体积大于该 容置空间3的其它部位,如此,当使用者将冰块、冷冻剂或结冰的保特瓶等 降温单元5,由该上开口 30置放入该容置空间3后,使用者可在该容置空间 3中再倒入少量的另一液体(如冷水或冰水),以使该降温单元5的低温, 可经由该另一液体均匀地分布在该热交换器4的顶面上,该容置空间3接近 其底部的体积大于该容置空间3的其它部位的设计方式,也可确保该容置空 间3内倒入的少量另一液体,不致于搬移过程中,因摇摆或振动,而溢出至 该容置空间3外。
综上所述,由于该冷暖交换装置,本实用新型将有下列的优点
1、 该冷暖交换装置是以一外加的降温单元5对液体降温,而非以冷煤 对液体降温,因此,该冷暖交换装置内完全无需装设任何压縮机、冷煤管路、 散热片及风扇等元件,不仅使该冷暖交换装置的体积及重量,较传统冷暖装 置的体积更小,重量更轻外,更大幅简化了该冷暖交换装置的组成结构及组 装程序,故可有效降低该冷暖交换装置的组装工时及制作成本;
2、 由于该冷暖交换装置内没有压縮机及风扇,因此,该冷暖交换装置 不会有压縮机及风扇所产生的噪音,及风扇所产生的热风;
3、 该冷暖交换装置无需面对冷煤管路与散热片的散热问题;
4、 该降温单元5可为冰块或结冰的保特瓶,而冰块或结冰的保特瓶乃 是家家户户都极易于取得的物品,且一瓶1500cc结冰的保特瓶,即可使该 冷暖交换装置对导入该冷暖垫9的液体,进行热交换循环,且使得该冷暖垫9内的液体保持在所需的冷暖温度(摄氏22'C 26'C度间),长达至少5个小 时以上,如此,可在完全无需风扇及压縮机的情形下,以最符合环保节能的 方式,由该冷暖交换装置提供该冷暖垫9所需的冷交换循环;及
5、当房间内的冷气机被启动,而开始对该房间内进行冷交换时,该房 间内所摆放的冷暖交换装置的容置空间,可仅倒入水作为该降温单元5(如图 4所示),并由该房间内的冷空气与该容置空间3内的水,进行冷交换,即可 使该冷暖交换装置对导入该冷暖垫9的液体,进行热交换循环。又,由于一
般流动的水,会比环境温度略低rc 2'c,因此,若欲使该冷暖垫9内的液
体保持在26。C 27'C时,无需将冷气机的冷空气的温度设定在26X:以下,可 上调2。C至28 29"C,仍可使该冷暖垫9保持凉爽不闷热,达到节能的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最佳的具体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并不 局限于此,任何熟悉该项技艺者在本实用新型领域内,可轻易思及的变化或 修饰,皆可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冷暖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壳体;一容置空间,设在该壳体内,该容置空间的上端开设有一上开口,该上开口外露在该壳体表面,该容置空间的下端开设有一下开口;一热交换器,固设在该下开口,且该热交换器内另设有一加热元件;一水箱,设在该壳体内,并供储存一预定容量的液体;一泵,设在该壳体内且位于该水箱及该热交换器之间;及一控制电路,设在该壳体内,并连接到该泵及加热元件,用以控制该泵及该加热元件,迫使该水箱内的液体,先导入该热交换器,再被导入一冷暖垫,以经由该冷暖垫,返回该水箱,构成一热交换循环回路;该水箱内的液体透过该热交换器,均匀地与由该上开口被置放入该容置空间的一降温单元进行冷交换,或使该水箱内的液体均匀地与该热交换器内所设的加热元件进行热交换。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暖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热交换器包括 一金属顶板,该金属顶板的顶面面向该下开口;一引流单元,该引流单元设在该金属顶板的底面,该引流单元的顶面及 底面蜿蜒地设有一引流通道;及一金属底板,该金属底板的顶面设在该引流单元的底面,且该加热元件 设在该金属底板内,该金属底板的底面则分别设有贯穿该金属底板的一进水 口及一出水口;当该控制电路启动该泵时,该泵迫使该水箱内的液体,经由该进水口, 被导入该引流单元,且经由该出水口,被导入该冷暧垫,再经由该冷暖垫, 返回该水箱,构成该热交换循环回路,以透过该金属顶板或金属底板,均匀 地与该金属顶板顶面的该降温单元进行冷交换,或均匀地与该金属底板内的 加热元件进行热交换。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暖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金属底板的表 面在相对该加热元件的位置,设有一过热保护单元,该过热保护单元连接在 该控制电路上,并用以感测该金属底板的温度,该过热保护单元在该加热元 件在正常工作状态时,准许该控制电路的电流通过该加热元件,该加热元件 可继续进行加温;而该加热元件不正常的加温,导致该金属底板过热时,该 过热保护单元使该控制电路停止供应电流到该加热元件。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冷暖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壳体的表面设 有一控制面板,该控制面板与该控制电路相连接,以输入控制信号到该控制 电路,并分别控制该泵或加热元件。
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冷暖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容置空间接近 其底部的体积大于该容置空间的其它部位。
6、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冷暖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过热保护单元 为一温度保险丝。
7、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冷暖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加热元件为一 电热管。
专利摘要一种冷暖交换装置,包括一壳体,该壳体内设有一容置空间,该容置空间的上端开设有一上开口,该上开口外露在该壳体表面,该容置空间的下端开设有一下开口,该下开口固设有一热交换器,且该热交换器内另设有一加热元件,以便一降温单元(如冰块、冷冻剂或结冰的保特瓶)由该上开口被置放入该容置空间,且使该降温单元接触到该热交换器的顶面;该壳体内另设有一水箱、一控制电路及一泵,其中该水箱用以储存一预定容量的液体,该控制电路用以控制该泵及该加热元件,迫使该水箱内的液体,先导入该热交换器,再被导入一冷暖垫,最后则返回该水箱,构成一热交换循环回路,能在完全无需风扇及压缩机的情形下,以最符合环保节能的方式,实现热交换循环。
文档编号F24F5/00GK201129816SQ20072018359
公开日2008年10月8日 申请日期2007年10月23日 优先权日2007年10月23日
发明者林呈衡, 柯浩志 申请人:柯浩志;林呈衡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