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陶瓷窑炉上增氧助燃的余热利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610145阅读:15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用于陶瓷窑炉上增氧助燃的余热利用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陶瓷窑炉,特别是一种用于陶瓷窑炉上增氧助燃的余热利用装置。
背景技术
陶瓷生产中,在陶瓷窑炉的烧成区,是通过煤气燃烧产生高温对加热炉进行加热, 煤气燃烧的过程中,需要通过8500 的高压风力增氧助燃。现有用于增氧助燃的一般为自然风,煤气燃烧不充分,燃烧值较低,耗气量较大,而另一方面,陶瓷窑炉的缓冷区温度仍能达到450°C,余热都被白白散发掉了,未能有效地加以利用,这些都有待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陶瓷窑炉上增氧助燃的余热利用装置,能有效地回收利用窑炉余热,取得良好的节能效果。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提供一种用于陶瓷窑炉上增氧助燃的余热利用装置,陶瓷窑炉包含有烧成区和缓冷区,缓冷区包括若干个缓冷单元,贯穿各个缓冷单元的窑炉上部,设有一条进气管;每个缓冷单元的窑炉顶部,均设有一台助燃、 增压的风机,从首个缓冷单元到末尾缓冷单元,风机的功率呈多级递增状态;每台风机的下方进气口均与进气管相通,每台风机的上方排气口均与一条排风管相通,排风管的尾部与烧成区的加热炉相通。上述用于陶瓷窑炉上增氧助燃的余热利用装置,由于可利用缓冷区的余热产生高压热风进行增氧助燃,煤气燃烧更充分,燃烧值较高,耗气量降低,节能效果十分显著。以一条300米长的陶瓷窑炉生产线估算,每年可节省煤气10%-15%的用量,相当于人民币200 万元左右。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所述实用新型的主视图;图2为所述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
图1、图2,提供一种用于陶瓷窑炉上增氧助燃的余热利用装置,陶瓷窑炉包含有烧成区和缓冷区,缓冷区从左到右包括三个缓冷单元1,其窑炉内温度达到450°C, 贯穿各个缓冷单元1的窑炉上部,设有一条进气管2,管内的空气受到热传递,温度可达 220-250°C。每个缓冷单元2的窑炉顶部,均设有一台助燃、增压的风机3,从首个缓冷单元 1到末尾缓冷单元1,风机3的功率呈三级递增状态,具体为,首台风机3即一级助燃风机的功率为22KW,第二台风机3即二级助燃增压风机的功率为37KW,第三台风机3即三级助燃增压风机的功率为45KW。每台风机3的下方进气口均与进气管2相通,每台风机3的上方排气口均与一条排风管4相通,排风管4的尾部与烧成区的加热炉相通。工作时,三台风机3同时抽取进气管2内的热空气,虽然由于热空气密度为0. 75,小于自然风空气密度 1. 21-1. 27,因而三台风机3所单独产生的热风风压,分别可达到4800Ρ3、5600Ι^、6200Ρ3, 均不能达到所需的8500 以上,但此三级风力叠加后,最终经排风管4排放到烧成区的热风,则可达到12450Pa的风压〔按08OOPa+56OOPa+62OOPa) X0. 75 (热空气密度)= 12450Pa计算〕,从而实现对煤气增氧助燃的良好效果。 上述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凡与本实用新型类似的结构及所作的等效变化,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畴。
权利要求1 一种用于陶瓷窑炉上增氧助燃的余热利用装置,陶瓷窑炉包含有烧成区和缓冷区, 缓冷区包括若干个缓冷单元(1),其特征在于贯穿各个缓冷单元(1)的窑炉上部,设有一条进气管O);每个缓冷单元(1)的窑炉顶部,均设有一台助燃、增压的风机(3),从首个缓冷单元(1)到末尾缓冷单元(1),风机(3)的功率呈多级递增状态;每台风机(3)的下方进气口均与进气管(2)相通,每台风机(3)的上方排气口均与一条排风管⑷相通,排风管 ⑷的尾部与烧成区的加热炉相通。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陶瓷窑炉上增氧助燃的余热利用装置,陶瓷窑炉包含有烧成区和缓冷区,缓冷区包括若干个缓冷单元,贯穿各个缓冷单元的窑炉上部,设有一条进气管;每个缓冷单元的窑炉顶部,均设有一台助燃、增压的风机,从首个缓冷单元到末尾缓冷单元,风机的功率呈多级递增状态;每台风机的下方进气口均与进气管相通,每台风机的上方排气口均与一条排风管相通,排风管的尾部与烧成区的加热炉相通。上述用于陶瓷窑炉上增氧助燃的余热利用装置,由于可利用缓冷区的余热产生高压热风进行增氧助燃,煤气燃烧更充分,燃烧值较高,耗气量降低,节能效果十分显著。
文档编号F27D17/00GK202092473SQ201120153478
公开日2011年12月28日 申请日期2011年5月13日 优先权日2011年5月13日
发明者卢爱玲 申请人:卢爱玲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