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空调管路缓冲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618442阅读:11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汽车空调管路缓冲支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空调,特别地涉及一种能吸收振动的汽车空调管路缓冲支架。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驾驶员对整车的振动水平要求越来越严格,其中空调管路的振动是其中一项重要的因素。目前的汽车空调管路一端连着压缩机,另外一端连着膨胀阀,中间用金属管夹固定在车身或相应的零部件上,金属管夹仅仅是起到固定的作用,这样就造成压缩机的振动通过管路上的管夹直接传到车身上引起振动。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汽车空调管路缓冲支架,这种汽车空调管路缓冲支架能够缓冲削弱压缩机通过空调管路的支架传递至车身上的振动。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汽车空调管路缓冲支架包括用于夹持空调管路的管夹本体;用于包裹空调管路的第一弹性缓冲块,第一弹性缓冲块位于管夹本体与空调管路之间以吸收空调管路的振动传递至管夹本体;第二弹性缓冲块,第二弹性缓冲块与管夹本体配合以吸收来自管夹本体的振动;以及垫片,垫片与第二弹性缓冲块配合以防止装配时第二弹性缓冲块受压而变形。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第一弹性缓冲块,可将压缩机传递至空调管路的振动缓冲削弱/吸收一部分。同时,通过设置第二弹性缓冲块,可将空调管路传递至管夹本体上的振动再次缓冲削弱/吸收一部分。通过上述两次缓冲吸收,能够有效地降低压缩机通过空调管路的支架传递至车身上的振动,从而有利于降低整车的振动噪音。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所述第一弹性缓冲块的表面上设置有相互平行的条形突起结构。在安装时,条形突起结构与管夹本体和空调管路接触,这样可减少第一弹性缓冲块两侧分别与管夹本体和空调管路的接触面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所述管夹本体由板材弯曲形成,从而使得所述管夹本体形成包裹空调管路的圆筒部分和与所述第二弹性缓冲块接触的平面部分,其中所述平面部分由板材的端部叠加形成。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所述圆筒部分上设置有条形孔。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所述平面部分上设置有钥匙形开口。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所述垫片包括中空柱体以及位于所述中空柱体一端并且与其一体成型的挡板。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所述第二弹性缓冲块包括腔体和由圆周凹槽形成的颈部,其中,所述腔体与所述中空柱体截面形状匹配并且所述中空柱体穿过所述腔体以实现所述第二弹性缓冲块与所述垫片的配合,在装配完成时所述颈部位于所述钥匙形开口内。[001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在所述钥匙形开口的内侧设置有安装台阶,在装配时安装台阶能防止第二弹性缓冲块移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所述第一弹性缓冲块和/或所述第二弹性缓冲块由橡胶制成。

图1为本实用新型汽车空调管路缓冲支架的装配图;图2为图1所示汽车空调管路缓冲支架的第一弹性缓冲块的立体图;图3为图1所示汽车空调管路缓冲支架的管夹本体的立体图;图4为图1所示汽车空调管路缓冲支架的第二弹性缓冲块的立体图;图5为图4所示第二弹性缓冲块的剖视图;图6为图1所示汽车空调管路缓冲支架的垫片的立体图;图7为图6所示垫片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汽车空调管路缓冲支架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图1为本实用新型汽车空调管路缓冲支架的装配图。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汽车空调管路缓冲支架包括管夹本体2、第一弹性缓冲块3、第二弹性缓冲块4和垫片5。第一弹性缓冲块3包裹空调管路1,并且位于管夹本体2内。管夹本体1通过螺栓(图中未示) 被固定在车辆的相关部位。图2为本实用新型汽车空调管路缓冲支架的管夹本体2的立体图。在本实施例中, 管夹本体2由金属板材弯曲形成,弯曲形成的管夹本体2包括用于包裹空调管路1的圆筒部分21和由板材的两端叠加形成的平面部分22。圆筒部分21上设置有条形孔四,在装配时,第一弹性缓冲块3通过条形孔四塞入管夹本体2。平面部分22上设置有钥匙形开口 25,钥匙形开口 25包括笔直部分沈和圆形部分观,在装配时,第二弹性缓冲块4经过笔直部分沈进入圆形部分观,然后被固定。在本实施例中,优选地在钥匙形开口 25内侧设置有安装台阶27,安装台阶27能够在装配时限制第二弹性缓冲块4的移动,有利于安装第二弹性缓冲块4。优选地,在形成管夹本体2的板材的两端设置有形状相同但大小不同的钥匙形开口,大小不同的钥匙形开口在板材端部被叠加之后形成安装台阶27。图3为本实用新型汽车空调管路缓冲支架的第一弹性缓冲块3的立体图。在本实施例中,优选地在第一弹性缓冲块3的两侧表面上设置有平行的条形突起结构31,两侧的条形突起结构31在装配时分别与管夹本体2和空调管路1接触。这种结构能够减少第一弹性缓冲块3与空调管路1的接触面积,可进一步削弱空调管路1的振动传递至第一弹性缓冲块3,进而传递至管夹本体2上。第一弹性缓冲块3由弹性材料制成,例如塑料、橡胶等。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弹性缓冲块3由橡胶制成,第一弹性缓冲块3为矩形形状。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第一弹性缓冲块3,可将压缩机(未示)传递至空调管路1的振动缓冲削弱/吸收一部分。[0027]图4和5为本实用新型汽车空调管路缓冲支架的第二弹性缓冲块4的立体图和剖视图。第二弹性缓冲块4包括腔体41和由圆周凹槽44形成的颈部42,颈部42的外圆周的直径与钥匙形开口 25的笔直部分沈的宽度匹配,在装配时颈部42经过钥匙形开口 25的笔直部分26进入圆形部分28内。圆周凹槽44的宽度与管夹本体2的平面部分22的厚度相匹配,在本实施例中,优选地第二弹性缓冲块4为圆柱形的,圆柱形的第二弹性缓冲块4 的直径与钥匙形开口 25的圆形部分观的直径相应,这样当第二弹性缓冲块4被装配时,其靠近颈部42的部分43正好位于安装台阶27上从而防止安装后的第二弹性缓冲块4脱离钥匙形开口 25,颈部42位于钥匙形开口 25的圆形部分观内。第二弹性缓冲块4由弹性材料制成,例如塑料、橡胶等。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弹性缓冲块4由橡胶制成。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第二弹性缓冲块4,可将空调管路1传递至管夹本体2上的振动再次缓冲削弱/吸收一部分。图6和7为本实用新型汽车空调管路缓冲支架的垫片5的立体图和剖视图。垫片 5包括中空柱体51以及位于中空柱体51 —端的挡板52,优选地中空柱体51与挡板52 — 体成型。中空柱体51截面形状与腔体41的形状匹配。在本实施例中,中空柱体51为圆柱形,腔体41为圆柱形的腔体。在装配时,中空柱体51穿过腔体42以实现第二弹性缓冲块4与垫片5的配合。中空柱体51的中空部分53供螺栓(图中未示)穿过。垫片5优选地采用硬质材料制成,在本实施例中,垫片5由金属材料制成,这样能防止第二弹性缓冲块4在受到螺栓紧固压力时变形。装配时,通过螺栓紧固,将与管夹本体2配合的第二弹性缓冲块4固定至车辆的相应部位,即实现了对管夹本体2的固定安装。本实用新型汽车空调管路缓冲支架通过上述两次缓冲减振/吸收振动能量,能够有效地降低压缩机通过空调管路的支架传递至车身上的振动,从而有利于降低整车的振动噪音。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具体实施方式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的技术方案,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对本实用新型做各种改变和/或修改,仍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汽车空调管路缓冲支架,包括用于夹持空调管路的管夹本体;用于包裹空调管路的第一弹性缓冲块,所述第一弹性缓冲块位于所述管夹本体与空调管路之间以吸收通过空调管路传递至所述管夹本体的振动;第二弹性缓冲块,所述第二弹性缓冲块与所述管夹本体配合以吸收来自所述管夹本体的振动;以及垫片,所述垫片与所述第二弹性缓冲块配合以防止装配时所述第二弹性缓冲块受压而变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空调管路缓冲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缓冲块的表面上设置有相互平行的条形突起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空调管路缓冲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管夹本体由板材弯曲形成,使得所述管夹本体形成包裹空调管路的圆筒部分以及与所述第二弹性缓冲块接触的平面部分,其中所述平面部分由板材的端部叠加形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空调管路缓冲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圆筒部分上设置有条形孔。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空调管路缓冲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平面部分上设置有钥匙形开口。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空调管路缓冲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垫片包括中空柱体以及位于所述中空柱体一端并且与其一体成型的挡板。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空调管路缓冲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弹性缓冲块包括腔体和由圆周凹槽形成的颈部,其中,所述腔体与所述中空柱体截面形状匹配并且所述中空柱体穿过所述腔体以实现所述第二弹性缓冲块与所述垫片的配合,所述颈部位于所述钥匙形开口内。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汽车空调管路缓冲支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钥匙形开口的内侧设置有防止第二弹性缓冲块移动的安装台阶。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空调管路缓冲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缓冲块和/或所述第二弹性缓冲块由橡胶制成。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空调管路缓冲支架,其包括用于夹持空调管路的管夹本体;用于包裹空调管路的第一弹性缓冲块,第一弹性缓冲块位于管夹本体与空调管路之间以减少空调管路的振动传递至管夹本体;与管夹本体配合以吸收来自管夹本体的振动的第二弹性缓冲块;以及与第二弹性缓冲块配合以防止装配时第二弹性缓冲块变形的垫片。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第一弹性缓冲块,可将压缩机传递至空调管路的振动缓冲削弱一部分。同时,通过设置第二弹性缓冲块,可将空调管路传递至管夹本体上的振动再次缓冲削弱一部分。通过上述两次缓冲减振,能够有效地降低压缩机通过空调管路的支架传递至车身上的振动,从而有利于降低整车的振动噪音。
文档编号F24F13/24GK202338990SQ201120424199
公开日2012年7月18日 申请日期2011年10月28日 优先权日2011年10月28日
发明者解波, 郑淳允 申请人: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