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用余热烘干陶粒砂半成品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619948阅读:12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利用余热烘干陶粒砂半成品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化工工艺技术设备领域,涉及一种利用余热烘干陶粒砂半成品的
直O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陶粒砂、中药丸、食品行业均采用“太阳锅”造粒,此设备随着该领域科学技术的发展也在发生着变化,直径已由0. 8m,发展到了 4. 2m以上。产量越来越大,成型后的半成品要进行筛选分级,但因自动化提高,生产过程也越来越短,物料靠自体的自然蒸发能力无法将多余的水分除去,在筛分过程中常常因物料水分含量过大而将筛网粘糊堵塞,使生产无法正常进行。为此,工人常常用敲打的方式,使其脱落,但并不理想,而且入窑半成品的水分过大,使回转窑的生产效率降低;也有些单位采取多加入干粉料,以减少表面水分,这一方法还真起到了防止料糊筛网的作用。但这样以来,也引起后序工段粉尘增大,过程原料运输量加大、原料损失率增大等新的问题出现。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有些单位增加了干燥设备,从而增加了设备投资,也增加了厂房面积和能源消耗。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余热烘干陶粒砂半成品的装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包括上层扇面,下层扇面,上层扇面与下层扇面连接为一体,上层扇面上设置有一进风口,下层扇面上均布有若干个出风小孔。下层扇形面的弧长与上层扇形面相同。出风小孔尺寸为Φ8mm。本实用新型用于回转筛上的扇形热风布散装置。本实用新型,取代了半成品干燥设备,减少了设备投资,减少了厂房面积,同时又降低了入窑半成品的水分,提高了回转窑的生产效率,也使生产能连续进行,提高了生产效率,改善了工人劳动强度,又不引发其它新的问题,对工厂自动化生产意义重大,使回转窑的余热得到了充分利用,促进了节能降耗,降低了生产成本,对行业的技术进步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附图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的内容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所示,本结构由上层扇形面1和下层扇形面2两部分组成。上层扇形面1的弧长约为(JiR)/2,在其上留有进风口,扇形的三边有向下折的高度为IOOmm的边。下层扇形面2的弧长与上层扇形面1相同,在其上均布有Φ8πιπι的出风小孔。上层扇面1与下层扇面2通过焊接相连,成为一个整体。本实用新型与回转筛支撑架以焊接相连固定,与热风管以螺栓相连固定,完成安装,就可以使用。制作时,先根据尺寸裁好钢板,并在其中一块扇面钢板上钻布散风的小孔,弯成弧形;在另一块上开好进热风大孔,弯成弧形,并在三边上折出IOOmm的边,再将两块钢板焊接在一起,形成弧长约为(nR)/2、厚度为IOOmm的扇形本装置。之后,将本装置与回转筛的箱体焊接固定,完成本装置加工安装。本实用新型使用是将与回转窑200-300°C的尾气进行过热交换的空气,用管道输送进入滚筒式回转筛侧上方的本装置,再由下层扇形面上的小布散孔扩散到滚筒筛表面,以对流及辐射加热的方式将物料加热,使半成品物料大部分水分蒸发,达到烘干的目的,从而解决了物料糊筛的问题。
权利要求1.一种利用余热烘干陶粒砂半成品的装置,包括上层扇面(1),下层扇面0),其特征在于,上层扇面(1)与下层扇面( 连接为一体,上层扇面(1)上设置有一进风口(3),下层扇面( 上均布有若干个出风小孔G)。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余热烘干陶粒砂半成品的装置,其特征在于,下层扇形面O)的弧长与上层扇形面(1)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余热烘干陶粒砂半成品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出风小孔尺寸为Φ8mm。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利用余热烘干陶粒砂半成品的装置。上层扇面与下层扇面连接为一体,上层扇面上设置有一进风口,下层扇面上均布有若干个出风小孔。下层扇形面的弧长与上层扇形面相同。出风小孔尺寸为Φ8mm。本实用新型,取代了半成品干燥设备,减少了设备投资,减少了厂房面积,同时又降低了入窑半成品的水分,提高了回转窑的生产效率,也使生产能连续进行,提高了生产效率,改善了工人劳动强度,又不引发其它新的问题,对工厂自动化生产意义重大,使回转窑的余热得到了充分利用,促进了节能降耗,降低了生产成本,对行业的技术进步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文档编号F26B21/00GK202329037SQ20112047660
公开日2012年7月11日 申请日期2011年11月25日 优先权日2011年11月25日
发明者冯宗亮, 曹义平, 李青海, 王菊侠, 赵爽 申请人:陕西省轻工业研究设计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