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空调装置的冷却单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704439阅读:13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车辆用空调装置的冷却单元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停车时使作为压缩机驱动源的发动机临时停止的车辆的空调装置所使用的冷却单元。
背景技术
在本说明书及权利要求书中,将图1及图3的上下作为上下。此外,在本说明书及权利要求书中,所谓“冷凝器”的术语除了通常的冷凝器以外,还包含具有冷凝部及过冷却部的过冷式冷凝器。近年来,出于环境保护、提高汽车的燃烧效率等目的,提出了在信号等待等停车时使发动机自动停止的汽车。但是,在通常的车辆用空调装置中,一旦使发动机停止,以发动机为驱动源的压缩机就停止,因此,不再向蒸发器供给制冷剂,存在制冷能力急剧下降的问题。因此,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想到对蒸发器付与蓄冷功能,在发动机停止从而压缩机停止时,使蒸发器所蓄积的冷能释放以对车室内进行冷却。作为这种带有蓄冷功能的蒸发器,有如下构成的带有蓄冷功能的蒸发器被提出,即该带有蓄冷功能的蒸发器具有在上下方向隔开间隔地配置的一对集液箱;和设置在两集液箱之间的热交换芯部,热交换芯部具有多个扁平状制冷剂流通管,所述制冷剂流通管以使宽度方向朝向通风方向且使长度方向朝向上下方向的状态沿两集液箱的长度方向隔开间隔地配置,且上下两端部分别与两集液箱连通;和蓄冷材料容器,所述蓄冷材料容器以使宽度方向朝向通风方向且使长度方向朝向上下方向的状态配置在形成于相邻的制冷剂流通管之间的多个通风间隙中的至少一部分中,且在内部封入有蓄冷材料,蓄冷材料容器内的蓄冷材料由在制冷剂流通管内流动的制冷剂所具有的冷能来冷却(参照日本专利第4043776号公报)。上述专利公报记载的带有蓄冷功能的蒸发器与通常的蒸发器的情况相同,通过将下侧的集液箱嵌入到用于承接所产生的冷凝水的排水箱内而作为车辆用空调装置的冷却单元来使用(例如参照日本专利第3287100号公报)。通过具有日本专利第4043776号公报记载的带有蓄冷功能的蒸发器的车辆用空调装置,在压缩机工作的通常制冷时,在制冷剂流通管内流动的制冷剂所具有的冷能传递到蓄冷材料容器内的蓄冷材料并被蓄冷材料蓄积;在压缩机停止时,蓄冷材料容器内的蓄冷材料所蓄积的冷能经由与蓄冷材料容器热接触的制冷剂流通管而被释放给通过热交换芯部的空气。最近,要求在具有日本专利第4043776号公报记载的带有蓄冷功能的蒸发器的车辆用空调装置中,进一步有效地减少压缩机停止时制冷能力的下降。根据这样的要求,作为能够进一步减少压缩机停止时制冷能力的下降的带有蓄冷功能的蒸发器,本申请人在先提出了如下这样的带有蓄冷功能的蒸发器,即在日本专利第4043776号公报记载的带有蓄冷功能的蒸发器中,蓄冷材料容器具有与制冷剂流通管接合的容器主体部;和被设置成与容器主体部的风下游侧缘部相连并比制冷剂流通管更向风下游侧伸出的外方伸出部(参照日本特开2010-203748号公报)。但是,为了将上述公开公报所记载的带有蓄冷功能的蒸发器作为车辆用空调装置的冷却单元来使用,即使将下侧的集液箱嵌入到承接冷凝水的排水箱内,也有可能无法对在蓄冷材料容器的外方伸出部产生的冷凝水高效率地排水。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车辆用空调装置的冷却单元,其能够有效地抑制压缩机停止时制冷能力的下降,并且能够对蓄冷材料容器中产生的冷凝水高效率地排水。本发明为了实现上述目的而由以下的方式构成。I) 一种车辆用空调装置的冷却单元,其具有带有蓄冷功能的蒸发器和配置在带有蓄冷功能的蒸发器的下方的排水箱,所述带有蓄冷功能的蒸发器具有多个制冷剂流通管,所述制冷剂流通管使长度方向朝向上下方向且彼此隔开间隔地配置;蓄冷材料容器,所述蓄冷材料容器配置在形成于相邻的制冷剂流通管彼此之间的多个通风间隙的至少一部分中,且内部封入有蓄冷材料;以及外翅片,所述外翅片配置在没有配置蓄冷材料容器的通风间隙中,其中,带有蓄冷功能的蒸发器的蓄冷材料容器及外翅片分别具有以比制冷剂流通管更向风下游侧伸出的方式设置的外方伸出部,排水箱具有冷凝水排水部,所述冷凝水排水部将在带有蓄冷功能的蒸发器产生的冷凝水从蓄冷材料容器的外方伸出部的下端和外翅片的外方伸出部的下端中的至少某一方排出。2)如上述I)所述的车辆用空调装置的冷却单元,其中,冷凝水排水部具有诱导部,所述诱导部接触于或是接近于蓄冷材料容器的外方伸出部的下端和外翅片的外方伸出部的下端中的至少某一方,且从蓄冷材料容器的外方伸出部的下端和外翅片的外方伸出部的下端中的至少某一方诱导冷凝水。3)如上述2)所述的车辆用空调装置的冷却单元,其中,在冷凝水排水部的诱导部的顶端设有弹性体,弹性体接触于蓄冷材料容器的外方伸出部的下端和外翅片的外方伸出部的下端中的至少某一方。4)如上述2)所述的车辆用空调装置的冷却单元,其中,在冷凝水排水部的诱导部的顶端与蓄冷材料容器的外方伸出部的下端和外翅片的外方伸出部的下端之间设有间隙,该间隙的上下方向的间隔为3mm以下。5)如上述2)所述的车辆用空调装置的冷却单元,其中,冷凝水排水部具有设置在排水箱的朝向风下游侧的外表面上的风下游侧突出部;和设置在风下游侧突出部上的上方突出部,在风下游侧突出部上形成有贯通状的排水孔,上方突出部成为诱导部。6)如上述5)所述的车辆用空调装置的冷却单元,其中,带有蓄冷功能的蒸发器具有在上下方向隔开间隔地设置且与制冷剂流通管的上下两端连接的上下集液箱,排水箱具有箱主体,所述箱主体具有风下游侧侧壁和风上游侧侧壁、以及将两侧壁的下端部彼此连结的底壁,并且所述箱主体供下集液箱嵌入,箱主体将从下集液箱落下的冷凝水排出,在箱主体的风下游侧侧壁的外表面上设有冷凝水排水部。7) 一种车辆用空调装置,具有压缩机、冷凝器、减压器、以及上述I)所述的冷却单元,并且,在停车时使作为压缩机驱动源的发动机临时停止。根据上述I) 6)的冷却单元,由于带有蓄冷功能的蒸发器的蓄冷材料容器及外翅片分别具有以比制冷剂流通管更向风下游侧伸出的方式设置的外方伸出部,所以,能够封入到一个蓄冷材料容器内的蓄冷材料的量与日本专利第4043776号公报所记载的带有蓄冷功能的蒸发器的蓄冷材料容器相比能够多出相当于外方伸出部的量。因此,在不改变热交换芯部的尺寸就使封入到蓄冷材料容器中的蓄冷材料的量增大的情况下,也不需要增加蓄冷材料容器的数量或是将蓄冷材料容器整体的容器高度全部提高,与上述日本专利第4043776号公报所记载的带有蓄冷功能的蒸发器相比,能够抑制通风间隙的空气通过面积的减小,从而能够抑制通风阻力的上升。而且,由于排水箱具有冷凝水排水部,所述冷凝水排水部将在带有蓄冷功能的蒸发器产生的冷凝水从蓄冷材料容器的外方伸出部的下端和外翅片的外方伸出部的下端中的至少某一方排出,所以,能够将在蓄冷材料容器及外翅片的外方伸出部产生的冷凝水高效率地排出。根据上述2) 6)的冷却单元,由于冷凝水排水部具有诱导部,所述诱导部接触于或是接近于蓄冷材料容器的外方伸出部的下端和外翅片的外方伸出部的下端中的至少某一方,且从蓄冷材料容器的外方伸出部的下端和外翅片的外方伸出部的下端中的至少某一方诱导冷凝水,所以,在蓄冷材料容器及外翅片的外方伸出部产生的冷凝水在向下方流动并到达蓄冷材料容器的外方伸出部的下端及外翅片的外方伸出部的下端之后,通过毛细管效应而被诱导部引导,从冷凝水排水部排出。因此,能够将在蓄冷材料容器及外翅片的外方伸出部产生的冷凝水高效率地排出。根据上述7)的车辆用空调装置,能够获得与在上述I) 6)的冷却单元中所说明的同样的效果。


图1是表示车辆用空调装置的冷却单元的整体构成的局部切缺立体图。图2是沿图1的A-A线的放大剖视图。图3是沿图1的B-B线的放大剖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参照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在以下的说明中,以通风方向下游侧(图1 图3中箭头X所示的方向)为前,以其相反侧为后。此外,将从前方观察后方时的左右、即图1的左右称为左右。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所谓“铝”的术语,除了包含纯铝以外,还包含铝合金。图1表示在停车时使作为压缩机驱动源的发动机临时停止的车辆的空调装置所使用的冷却单元的整体构成,图2及图3表示图1的冷却单元的主要部分。在图1中,在停车时使作为压缩机驱动源的发动机临时停止的车辆的车辆用空调装置所使用的冷却单元I具有带有蓄冷功能的蒸发器2 ;配置在带有蓄冷功能的蒸发器2的下方且对在蒸发器2中产生的冷凝水进行排水的排水箱3。带有蓄冷功能的蒸发器2具有在上下方向隔开间隔地配置的沿左右方向延伸的铝制第一集液箱4及铝制第二集液箱5 ;设置在两集液箱4、5之间的热交换芯部6。
第一集液箱4具有位于前侧(通风方向下游侧)的风下游侧上集液部7 ;位于后侧(通风方向上游侧)且与风下游侧上集液部7 —体化了的风上游侧上集液部8。在风下游侧上集液部7的右端部设有制冷剂入口 9,在风上游侧上集液部8的右端部设有制冷剂出口 11。第二集液箱5具有位于前侧的风下游侧下集液部12 ;位于后侧且与风下游侧下集液部12 —体化了的风上游侧下集液部13。第二集液箱5的风下游侧下集液部12内与风上游侧下集液部13内跨着两下集液部12、13的右端部而接合,且经由内部为通路的连通部件14而相通。在第二集液箱5的前后两侧面形成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排水槽(图示省略),并且,在两下集液部12、13之间形成有贯通状的排水孔5a (参照图3)。此外,虽然省略了图示,但是,在第二集液箱5上设有将落下至第二集液箱5上的冷凝水引导至排水槽及排水孔5a中的引导部。如图1及图2所示,在热交换芯部6中,在左右方向隔开间隔地以并列状配置有多个铝挤压型材制扁平状制冷剂流通管15,所述制冷剂流通管15使长度方向朝向上下方向且使宽度方向朝向通风方向(前后方向)。在这里,由在前后方向隔开间隔地配置的两个制冷剂流通管15构成的多个组16在左右方向上隔开间隔地配置,在由前后的制冷剂流通管15构成的组16的相邻组彼此之间形成有通风间隙17。前侧的制冷剂流通管15的上端部连接在风下游侧上集液部7上,并且,该前侧的制冷剂流通管15的下端部连接在风下游侧下集液部12上。此外,后侧的制冷剂流通管15的上端部连接在风上游侧上集液部8上,并且,该后侧的制冷剂流通管15的下端部连接在风上游侧下集液部13上。在作为热交换芯部6中的所有通风间隙17中的一部分的、多个不相邻的通风间隙17中,封入了蓄冷材料(图示省略)的铝制蓄冷材料容器18以跨在前后两制冷剂流通管15上的方式配置。此外,在其他的通风间隙17中,即没有配置蓄冷材料容器18的通风间隙17中,波纹状的外翅片19以跨在前后两制冷剂流通管15上的方式配置,并被钎焊在构成形成通风间隙17的左右两侧的组16的前后两制冷剂流通管15上,所述波纹状的外翅片19由两面具有钎焊材料层的铝钎焊板构成,且包括沿前后方向延伸的波峰部、沿前后方向延伸的波谷部、以及连结波峰部和波谷部的连结部。即,在配置有蓄冷材料容器18的通风间隙17的两侧的通风间隙17中,分别配置有外翅片19。此外,在左右两端的制冷剂流通管15的组16的外侧也配置有由两面具有钎焊材料层的铝钎焊板构成的外翅片19,该外翅片19钎焊在前后两制冷剂流通管15上,而且,在左右两端的外翅片19的外侧配置有铝制的侧板21,该铝制的侧板21钎焊在外翅片19上。左右两端的外翅片19与侧板21之间也构成通风间隙。蓄冷材料容器18是宽度方向朝向前后方向的扁平状,并通过将两片大致纵长方形形状的铝板22的周缘部彼此钎焊而形成。蓄冷材料容器18具有容器主体部23,其比前侧制冷剂流通管15的前侧缘位于后方,且钎焊在各组16的前后两个制冷剂流通管15上;外方伸出部24,其被设置成与容器主体部23的前侧缘部(风下游侧缘部)相连且比前侧制冷剂流通管15的前侧缘更向前方(通风方向外侧)伸出。蓄冷材料容器18的容器主体部
23的左右方向上的尺寸整体上是相同的。关于蓄冷材料容器18的外方伸出部24,上下方向上的尺寸与容器主体部23的上下方向上的尺寸是相同的,且左右方向上的尺寸比容器主体部23的左右方向上的尺寸大,从而外方伸出部24相对于容器主体部23向左右方向外方鼓出。外方伸出部24的左右方向上的尺寸与将蓄冷材料容器18的容器主体部23的左右方向上的尺寸加在制冷剂流通管15的左右方向上的尺寸、即管高度的2倍所得的高度是相同的。在蓄冷材料容器18内,在上下方向的大致整个范围配置有从容器主体部23的后端部到外方伸出部24的前端部的铝制内翅片25。内翅片25是波纹状,包括沿前后方向延伸的波峰部、沿前后方向延伸的波谷部、以及连结波峰部和波谷部的连结部。内翅片25的翅片高度整体相同,并钎焊在蓄冷材料容器18的容器主体部23的左右两侧壁内表面上。作为蓄冷材料容器18内填充的蓄冷材料,采用凝固点被调整为5 10°C左右的烷烃(paraffin)潜热蓄冷材料。具体来说,采用正十五烷、正十四烷等。蓄冷材料以到蓄冷材料容器18的上端附近都存在的方式被封入在蓄冷材料容器18内。另外,蓄冷材料容器18的强度被设计成这样的强度,即在通常的使用环境温度范围、例如-40 90°C的范围内,即使因液相状态的蓄冷材料密度变化且残存于蓄冷材料容器18内的空气热膨胀而导致内压上升也不会破损的强度。外翅片19具有翅片主体部26,其与前侧制冷剂流通管15的前侧缘相比位于后方,且被钎焊在各组16的前后的制冷剂流通管15上;外方伸出部27,其与翅片主体部26的前侧缘相连,且与前侧制冷剂流通管15的前侧缘相比向前方伸出。外翅片19的下端位于与蓄冷材料容器18的下端相同的高度位置或是蓄冷材料容器18的下端附近的高度位置。而且,配置有蓄冷材料容器18的通风间隙17的两相邻通风间隙17中所配置的外翅片19的外方伸出部27钎焊在蓄冷材料容器18的外方伸出部24的左右两侧面上。此外,在相邻的外翅片19的外方伸出部27之间配置有铝制的垫片28,该垫片28被钎焊在外方伸出部27上。如图3所示,排水箱3具有上方开口的箱主体31,其具有前后两侧壁31a和将前后两侧壁31a的下端彼此连结起来的底壁31b,并供带有蓄冷功能的蒸发器2的第二集液箱5嵌入;冷凝水排水部32,其使得在带有蓄冷功能的蒸发器2中产生的冷凝水从蓄冷材料容器18的外方伸出部24的下缘以及外翅片19的外方伸出部27的下端中的至少某一方排出。在排水箱3的箱主体31的底壁31b上形成有贯通状的多个排水孔33,箱主体31将从带有蓄冷功能的蒸发器2的制冷剂流通管15及外翅片19的翅片主体部26流下至第二集液箱5上之后、通过未图示的排水槽及排水孔5a而向下方落下的冷凝水排水。冷凝水排水部32包括风下游侧突出部34,其呈向前方突出状地设置在箱主体31的前侧壁31a的外表面的高度方向中间部,且前端到达外翅片19的外方伸出部27的前端的下方;第一上方突出部35,其以立起状设置在风下游侧突出部34的前端;和第二上方突出部36,其从风下游侧突出部34立起的形状设置在第一上方突出部35的些许后方。在风下游侧突出部34上的、两上方突出部35、36之间以及第二上方突出部36与箱主体31的前侧壁31a之间,分别以贯通状形成有多个排水孔38、39。在两上方突出部35、36的上端分别设有橡胶状弹性体37,第一上方突出部35的弹性体37与外翅片19的外方伸出部27的下端接触,第二上方突出部36的弹性体37与蓄冷材料容器18的外方伸出部24的下端及外翅片19的外方伸出部27的下端接触。第一上方突出部35成为从外翅片19的外方伸出部27的下端诱导冷凝水的诱导部,第二上方突出部36成为从蓄冷材料容器18的外方伸出部24的下端及外翅片19的外方伸出部27的下端诱导冷凝水的诱导部。因此,冷凝水排水部32具有成为从蓄冷材料容器18的外方伸出部24的下端及外翅片19的外方伸出部27的下端中的至少某一方诱导冷凝水的诱导部的上方突出部35、36。对两上方突出部35、36的数量没有特别限定。另外,两上方突出部35、36的弹性体37也可以接近于蓄冷材料容器18的外方伸出部24的下端及外翅片19的外方伸出部27的下端,从而在弹性体37与蓄冷材料容器18的外方伸出部24的下端及外翅片19的外方伸出部27的下端之间存在间隙。在该情况下,优选所述间隙的间隔为3mm以下。此外,弹性体37也不是必需的,也可以是第一上方突出部35接触于或接近于外翅片19的外方伸出部27的下端,第二上方突出部36接触于或接近于蓄冷材料容器18的外方伸出部24的下端及外翅片19的外方伸出部27的下端。搭载在停车时使作为压缩机驱动源的发动机临时停止的车辆中的车辆用空调装置包括压缩机、对从压缩机排出的制冷剂进行冷却的冷凝器(制冷剂冷却器)、对通过了冷凝器的制冷剂进行减压的膨胀阀(减压器)、以及冷却单元1,冷却单元I的带有蓄冷功能的蒸发器2能够使通过了膨胀阀的制冷剂蒸发。在上述的车辆用空调装置中,在压缩机工作的情况下,被压缩机压缩并通过了冷凝器及膨胀阀的低压的气液混相的2相制冷剂通过制冷剂入口 9而进入到带有蓄冷功能的蒸发器2的风下游侧上集液部7内,并通过所有的制冷剂流通管15而从风上游侧上集液部8的制冷剂出口 11流出。而且,制冷剂在制冷剂流通管15内流动期间,与通过通风间隙7的空气进行热交换,从而制冷剂成为气相流出。此时,通过在制冷剂流通管15内流动的制冷剂所具有的冷能,蓄冷材料容器18的容器主体部23内的蓄冷材料被冷却,进一步地,容器主体部23内的被冷却了的蓄冷材料所具有的冷能经由内翅片25传递至蓄冷材料容器18的外方伸出部24内的蓄冷材料,并且,通过通风间隙17而被制冷剂冷却了的空气所具有的冷能传递至外方伸出部24内的蓄冷材料,其结果是,蓄冷材料容器18内的所有蓄冷材料都蓄积冷能。此外,在压缩机工作时,在带有蓄冷功能的蒸发器2的制冷剂流通管15、蓄冷材料容器18以及外翅片19的表面产生冷凝水。在制冷剂流通管15及外翅片19的翅片主体部26的表面上所产生的冷凝水在流下至第二集液部12上之后被未图示的引导部引导,并且通过未图示的排水槽及排水孔5a向下方落下而落下到箱主体31的底壁31b上,进而从排水孔33被排出。在蓄冷材料容器18的外方伸出部24及外翅片19的外方伸出部27上产生的冷凝水到达两外方伸出部24、27的下端,并通过毛细管效应经弹性体37而被诱导到冷凝水排出部32的两上方突出部35、36,在两上方突出部35、36上传递并流下到风下游侧突出部34上,从排水孔38、39向下方排出。在压缩机停止的情况下,蓄冷材料容器18的容器主体部23及外方伸出部24内的蓄冷材料所具有的冷能经由内翅片25而传递至容器主体部23及外方伸出部24的左右两侧壁。传递至容器主体部23的左右两侧壁的冷能通过制冷剂流通管15,并经由钎焊于该制冷剂流通管15上的外翅片19的翅片主体部26而被传递至在配置有蓄冷材料容器18的通风间隙17的两相邻通风间隙17中通过的空气。传递至外方伸出部24的左右两侧壁的冷能经由钎焊于外方伸出部24的左右两侧面上的外翅片19的外方伸出部27而被传递至在通风间隙17中通过的空气。因此,即使通过带有蓄冷功能的蒸发器2的风的温度上升,也由于该风被冷却,而能够防止制冷能力的急剧下降。
权利要求
1.一种车辆用空调装置的冷却单元,其具有带有蓄冷功能的蒸发器和配置在带有蓄冷功能的蒸发器的下方的排水箱,所述带有蓄冷功能的蒸发器具有多个制冷剂流通管,所述制冷剂流通管使长度方向朝向上下方向且彼此隔开间隔地配置;蓄冷材料容器,所述蓄冷材料容器配置在形成于相邻的制冷剂流通管彼此之间的多个通风间隙的至少一部分中,且内部封入有蓄冷材料;以及外翅片,所述外翅片配置在没有配置蓄冷材料容器的通风间隙中,所述车辆用空调装置的冷却单元的特征在于,带有蓄冷功能的蒸发器的蓄冷材料容器及外翅片分别具有以比制冷剂流通管更向风下游侧伸出的方式设置的外方伸出部,排水箱具有冷凝水排水部,所述冷凝水排水部将在带有蓄冷功能的蒸发器产生的冷凝水从蓄冷材料容器的外方伸出部的下端和外翅片的外方伸出部的下端中的至少某一方排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空调装置的冷却单元,其特征在于,冷凝水排水部具有诱导部,所述诱导部接触于或是接近于蓄冷材料容器的外方伸出部的下端和外翅片的外方伸出部的下端中的至少某一方,且从蓄冷材料容器的外方伸出部的下端和外翅片的外方伸出部的下端中的至少某一方诱导冷凝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用空调装置的冷却单元,其特征在于,在冷凝水排水部的诱导部的顶端设有弹性体,弹性体接触于蓄冷材料容器的外方伸出部的下端和外翅片的外方伸出部的下端中的至少某一方。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用空调装置的冷却单元,其特征在于,在冷凝水排水部的诱导部的顶端与蓄冷材料容器的外方伸出部的下端和外翅片的外方伸出部的下端之间设有间隙,该间隙的上下方向的间隔为3mm以下。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用空调装置的冷却单元,其特征在于,冷凝水排水部具有设置在排水箱的朝向风下游侧的外表面上的风下游侧突出部;和设置在风下游侧突出部上的上方突出部,在风下游侧突出部上形成有贯通状的排水孔,上方突出部成为诱导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用空调装置的冷却单元,其特征在于,带有蓄冷功能的蒸发器具有在上下方向隔开间隔地设置且与制冷剂流通管的上下两端连接的上、下集液箱,排水箱具有箱主体,所述箱主体具有风下游侧侧壁和风上游侧侧壁、以及将两侧壁的下端部彼此连结的底壁,并且所述箱主体供下集液箱嵌入,箱主体将从下集液箱落下的冷凝水排出,在箱主体的风下游侧侧壁的外表面上设有冷凝水排水部。
7.—种车辆用空调装置,具有压缩机、冷凝器、减压器、以及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单元,并且,在停车时使作为压缩机驱动源的发动机临时停止。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冷却单元(1),其适合用于构成在停车时使作为压缩机驱动源的发动机临时停止的车辆的车辆用空调装置的制冷循环中。冷却单元(1)具有带有蓄冷功能的蒸发器(2)、配置在带有蓄冷功能的蒸发器(2)的下方的排水箱(3)。带有蓄冷功能的蒸发器(2)的蓄冷材料容器(18)及外翅片(19)分别具有以比制冷剂流通管(15)更向风下游侧伸出的方式设置的外方伸出部(24、27)。排水箱(3)具有冷凝水排水部(32),该冷凝水排水部(32)将在带有蓄冷功能的蒸发器(2)产生的冷凝水从蓄冷材料容器(18)的外方伸出部(24)的下端和外翅片(19)的外方伸出部(27)的下端中的至少某一方排出。
文档编号F24F13/30GK102997392SQ201210350349
公开日2013年3月27日 申请日期2012年9月17日 优先权日2011年9月15日
发明者东山直久 申请人:株式会社京滨冷暖科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