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式回转窑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631258阅读:387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式回转窑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式回转窑,它包括回转窑筒体(3)、加料管(4)、布袋除尘器(7)、引风机(8)和烟囱(10),其特征在于,回转窑筒体(3)的进口端一侧与余热锅炉(5)一端密封连接,余热锅炉(5)的另一端与表面冷却器(6)的进口端连接,表面冷却器(6)的出口端与布袋除尘器(7)的进口端连接,布袋除尘器(7)的出口端通过引风机(8)与多级脱硫塔(9)的进口端连接,多级脱硫塔(9)的出口端与烟囱(10)的底部进口连接。本发明余热利用,除尘效果好,硫脱除率达95%以上,可达标排放。同时,提高了加料速度,解决了出现冒烟现象,返料量是以前的5~10%,极好的改善了回转窑加料口的操作环境,提高了生产效率。
【专利说明】一种新式回转窑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有色金属冶炼【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新式回转窑。
【背景技术】
[0002]目前大多数回转窑,烟气一般都是先沉尘,再入布袋除尘器,后经引风机引入烟囱排空。这样处理的烟气,一方面硫含量可能超标,另一方面,在布袋除尘器内布袋破裂时,烟囱冒烟严重。这两方面都对环境产生严重影响,在当前注重环保的要求下,应该要彻底解决这两个问题。
[0003]同时,现有技术中大多数回转窑窑头加料时,由于物料下落的不均匀性,时快时慢,窑头一侧的筒体钢板虽然有一定高度,但还是有不少的物料从窑头端面翻出至沉降室或灰斗中。而且大多数窑头加料口没有实现密封,加料时,加料口会经常冒烟,造成无组织排放,对环境造成影响。所以需要对回转窑窑头进行改变,以实现加料时,物料不翻出、不冒烟。因此,回转窑现有技术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式回转窑,通过对回转窑的布局设计和回转窑窑头技术的改进,主要解决回转窑加料及回转窑焙烧后烟气处理效率低的问题。
[0005]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一种新式回转窑,它包括回转窑筒体、加料管、布袋除尘器、弓丨风机和烟囱,回转窑筒体的进口端一侧与余热锅炉一端密封连接,余热锅炉的另一端与表面冷却器的进口端连接,表面冷却器的出口端与布袋除尘器的进口端连接,布袋除尘器的出口端通过引风机与多级脱硫塔的进口端连接,多级脱硫塔的出口端与烟囱的底部进口连接。
[0006]所述加料管与余热锅炉的上部密封连接,加料管的加料导管通过回转窑筒体的进口斜插入回转窑筒体内,加料导管出料口位置低于回转窑筒体的进口最低位置,加料导管出料口与回转窑筒体底部的耐火砌体之间有一间隙。
[0007]所述余热锅炉通过窑封装置与回转窑筒体的进口端密封连接,余热锅炉的外侧设有烟管与表面冷却器的一端连接。
[0008]所述加料导管出料口与回转窑筒体的坡度平齐,与回转窑筒体底部的耐火砌体之间的间隙为5-10cm。
[0009]在加料导管出料口位置与回转窑筒体的进口端之间设有一环形挡料板。
[0010]相对于回转窑筒体的轴向,环形挡料板的内环半径大于回转窑筒体的进口半径,小于加料导管出料口的径向距离。
[0011]本发明因沉降室使用了余热锅炉,达到了烟气的余热利用。由于采用了新式的脉冲布袋除尘器,其除尘效果好,使用维护简便。由于采用了多级脱硫塔,烟气中的硫脱除率达95%以上,尾气可以达标排放。
[0012]本发明利用采用装载机运送物料至皮带输送,由皮带输送机送至加料斗,提升了回转窑加料的机械化作业,提高了回转窑的加料速度,大量节省人力劳动成本。
[0013]本发明将加料管降低,加料管出料口距离耐火砌体的一定位置,且加料管下沿与回转窑的坡度基本平齐。因物料不同,加料管底部至耐火砌体的距离也不同,一般控制在5-lOcm,此距离应根据所加物料的湿度、粒度、粘性等作相应调整。使用后,加料管不会再出现冒烟现象,极好的改善了回转窑加料口的操作环境。
[0014]本发明同时在回转窑筒体的适当位置焊接一定高度的环形挡料板,此环形挡料板板置于耐火砌体上。环形挡料板与回转窑筒体的进口筒体钢板一起组成了挡料装置,起到双层防物料返到余热锅炉内。回转窑运行时,余热锅炉内的返料量明显降低,返料量是以前的5?10%,提高了生产效率。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主视结构示意图。
[0016]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1回转窑筒体进口端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中:烧嘴I,窑尾2,回转窑筒体3,加料管4,余热锅炉5,表面冷却器6,布袋除尘器7,引风机8,多级脱硫塔9,烟囱10 ;窑封装置1-1,烟管1-2,耐火砌体1-3,环形挡料板1-4。
【具体实施方式】
[0018]本发明可以通过
【发明内容】
中的技术方案具体实施,通过下面的实施例可以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描述。
[0019]实施例1:
一种新式回转窑,它包括回转窑筒体3、余热锅炉5、表面冷却器6、布袋除尘器7、引风机8、多级脱硫塔9和烟囱10,回转窑筒体3的尾端为烧嘴I和窑尾2,回转窑筒体3的进口端一侧与余热锅炉5 —端密封连接,余热锅炉5的另一端与表面冷却器6的进口端连接,表面冷却器6的出口端与布袋除尘器7的进口端连接,布袋除尘器7的出口端通过引风机8与多级脱硫塔9的进口端连接,多级脱硫塔9的出口端与烟囱10的底部进口连接。加料管4的加料由皮带输送机输送物料至加料管中。
[0020]由于对窑头出来的高温烟气采用了余热锅炉5,富集烟气余热,可以节约不少能源;同时较大的余热锅炉5,又起到了一个很好的沉降室的作用,把一些较大的烟尘沉降下来,减轻后部系统的负荷。余热锅炉5较难合理的控制烟气温度,所以在余热锅炉后面加了一个表面冷却器6,通过表面冷却器6的调节,可以使进入布袋除尘器7的烟气温度合理的控制在150?200°C,此温度较易选择使用布袋种类,而且不易结露,可以延长布袋寿命,同时也提高了收尘效果。烟气经过引风机8引入多级脱硫塔9,由于采用的是多级脱硫塔,所以脱硫效率高,再经脱硫塔内的除雾器,减少带走塔内的水。这样烟气就达到了合格的排放标准,经由烟園10闻空排放。
[0021]先由装载机将要处理的物料运输至一个下料斗,物料由下料斗落至皮带输送机上,由皮带输送机将物料输送至加料管4中,再下落至回转窑内。如此实现一个加料过程。
[0022]所述加料管4与余热锅炉5的上部密封连接,加料管4的加料导管通过回转窑筒体3的进口斜插入回转窑筒体3内,加料导管出料口位置低于回转窑筒体3的进口最低位置,加料导管出料口与回转窑筒体3底部的耐火砌体1-3之间有一间隙。
[0023]所述余热锅炉5通过窑封装置1-1与回转窑筒体3的进口端密封连接,余热锅炉5的外侧设有烟管1-2与表面冷却器6的一端连接。烟管1-2最低位置高于回转窑筒体3的进口最低位置。
[0024]所述加料导管出料口与回转窑筒体3的坡度平齐,与回转窑筒体3底部的耐火砌体1-3之间的间隙为5-10cm。
[0025]在加料导管出料口位置与回转窑筒体3的进口端之间设有一环形挡料板1-4。
[0026]相对于回转窑筒体3的轴向,环形挡料板1-4的内环半径大于回转窑筒体3的进口半径,小于加料导管出料口的径向距离。
[0027]加料管4的上方与回转窑耐火砌体1-3之间因物料形成密封,使得烟气不从加料
管4中冒出。
[0028]加料管4与余热锅炉5、回转窑窑封装置1-1之间形成一个加料密封区域,烟气只能由引风机经烟管1-2排出与表面冷却器6连接。
[0029]窑封装置1-1是起到窑头的密封,它与窑头砌筑砖一起形成一个密封。回转窑筒体3与窑内的耐火砌体1-3组成一体。正常生产时,回转窑筒体3与窑内耐火砌体1-3 —起转动。
[0030]环形挡料板1-4与加料导出料口位置的距离较近。加料管4内则不停地有物料加入,物料下落至耐火砌体1-3,所以加料管内也形成密封,从而烟气不会从加料管4内向外冒出,经过调试过的加料管,物料能够顺利的以一定速度下落,往窑尾2的方向前进;当物料向加料导出料口的下方四周堆高起来时,此时环形挡料板1-4把靠近其的物料阻档,使这部分物料尽可能往窑尾2的方向运行。即使有极少部分越过环形挡料板1-4,而落至环形挡料板1-4与回转窑筒体3的进口端之间,由于回转窑筒体3的进口有一定高度,而使这部分物料极难落至余热锅炉5中,从而降低了窑头的物料返料的量。
【权利要求】
1.一种新式回转窑,它包括回转窑筒体(3)、加料管(4)、布袋除尘器(7)、引风机(8)和烟囱(10),其特征在于,回转窑筒体(3)的进口端一侧与余热锅炉(5)—端密封连接,余热锅炉(5)的另一端与表面冷却器(6)的进口端连接,表面冷却器(6)的出口端与布袋除尘器(7 )的进口端连接,布袋除尘器(7 )的出口端通过弓I风机(8 )与多级脱硫塔(9 )的进口端连接,多级脱硫塔(9)的出口端与烟囱(10)的底部进口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式回转窑,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料管(4)与余热锅炉(5)的上部密封连接,加料管(4)的加料导管通过回转窑筒体(3)的进口斜插入回转窑筒体(3)内,加料导管出料口位置低于回转窑筒体(3)的进口最低位置,加料导管出料口与回转窑筒体(3)底部的耐火砌体(1-3)之间有一间隙。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式回转窑,其特征在于,所述余热锅炉(5)通过窑封装置(1-1)与回转窑筒体(3)的进口端密封连接,余热锅炉(5)的外侧设有烟管(1-2)与表面冷却器(6)的一端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式回转窑,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料导管出料口与回转窑筒体(3)的坡度平齐,与回转窑筒体(3)底部的耐火砌体(1-3)之间的间隙为5-lOcm。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新式回转窑,其特征在于,在加料导管出料口位置与回转窑筒体(3)的进口端之间设有一环形挡料板(1-4)。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新式回转窑,其特征在于,相对于回转窑筒体(3)的轴向,环形挡料板(1-4)的内环半径大于回转窑筒体(3)的进口半径,小于加料导管出料口的径向距离。
【文档编号】F27B7/22GK103557697SQ201310522526
【公开日】2014年2月5日 申请日期:2013年10月30日 优先权日:2013年10月30日
【发明者】叶标, 黄中亮, 刘光辉 申请人:江西自立资源再生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