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发冷却与传统制冷相结合的空调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4654769阅读:141来源:国知局
蒸发冷却与传统制冷相结合的空调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暖通空调和节能【技术领域】,是一种蒸发冷却与传统制冷相结合的空调装置,包括蒸发冷却装置和空气处理装置,蒸发冷却装置包括冷却装置壳体、直接蒸发制冷填料和表面式换热装置,冷却装置壳体上设有进风口端和排风口端,冷却装置壳体内安装有直接蒸发制冷填料,直接蒸发制冷填料的上方设有喷淋装置。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而紧凑,使用方便,其通过蒸发冷却装置和空气处理装置协同处理室内回风,解决了空气过滤困难的问题,实现了全年气候条件下通风空调系统的解决方案,由于能够在任意气候条件的区域全年运行处理室内空气,应用范围和使用领域更加广泛,具有安全、环保、简便、高效的特点。
【专利说明】蒸发冷却与传统制冷相结合的空调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暖通空调和节能【技术领域】,是一种蒸发冷却与传统制冷相结合的空调装置。

【背景技术】
[0002]目前随着我国经济快速的发展,工业企业的资源和能源消耗所占比例较高,且在这些工业区域建筑内的设备发热量一般都非常大,为了满足生产工艺的要求,在此类建筑中一般需要设置通风空调系统,因此进一步的加剧了能源的消耗。在冬季或过渡季节由于过滤和风管冷凝结露的问题,不能直接使用室外的低温空气带走室内的热量;在夏季或过渡季节在这些区域的降温处理通常的做法就是通风,但是由于通风的温度较高,第一带走设备的散热量需要很大的通风量,从而需要在这些区域布置的风管管道较大,造成风管管道布置困难;第二由于通风的温度较高在有些领域的厂房内只通过通风达不到室内的温度要求;因此近几年随着蒸发制冷技术的应用,直接蒸发制冷技术渐渐的使用在了这些区域;但是,人们在使用直接蒸发制冷技术的过程中发现若在空气质量不好的区域使用时,空气的过滤的难度太大,直接蒸发制冷的填料容易堵塞造成直接蒸发的效率的降低;在一些气候条件潮湿的区域不宜使用直接蒸发制冷技术。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蒸发冷却与传统制冷相结合的空调装置,克服了上述现有技术之不足,其能有效解决现有空调装置无法满足不同领域空调系统全年运行,以及现有工业建筑空调系统存在的过滤器清洗频繁、填料容易堵塞的问题。
[0004]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通过以下措施来实现的:一种蒸发冷却与传统制冷相结合的空调装置,包括蒸发冷却装置和空气处理装置;蒸发冷却装置包括冷却装置壳体、直接蒸发制冷填料和表面式换热装置,冷却装置壳体上设有进风口端和排风口端,冷却装置壳体内安装有直接蒸发制冷填料,直接蒸发制冷填料的上方设有喷淋装置,直接蒸发制冷填料的下方设有喷淋循环水箱,喷淋循环水箱的出水口通过带有喷淋循环水泵的喷淋循环管路与喷淋装置的进水口相通,直接蒸发制冷填料的进风口通过进风口端与室外相通,直接蒸发制冷填料的出风口通过排风道和排风口端与室外相通,排风道内设有表面式换热装置,表面式换热装置上有与排风道相通的冷却风道;空气处理装置包括处理装置壳体、表冷器和蒸发器,处理装置壳体上设有室内风第一进口端、室内风第二进口端和送风口端,室内风第一进口端和室内风第二进口端上分别设有能够调节开度大小的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表冷器和蒸发器安装在处理装置壳体内,蒸发器通过冷媒管路连接有能够被蒸发冷却装置冷却的冷凝器,冷媒管路上设有冷媒循环装置,表面式换热装置通过冷却循环管路与表冷器相连接,冷却循环管路上设有自循环泵,表冷器的进风口通过室内风第一进口端与室内相通,表冷器的出风口与蒸发器的进风口相通,蒸发器的进风口通过室内风第二进口端与室内相通,蒸发器的出风口通过送风口端与室内相通;其中:在蒸发器的出风口处串接有送风机,在表面式换热装置的出风口处串接有排风机。
[0005]下面是对上述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或/和改进:
[0006]上述冷却装置壳体可位于室外,进风口端及排风口端直接与室外相通;或者,冷却装置壳体可位于室内,进风口端通过进风管与室外相通,排风口端通过排风管与室外相通。
[0007]上述冷凝器可为设在处理装置壳体中的水冷式冷凝器,冷媒循环装置包括节流阀和压缩机,所述水冷式冷凝器上有水冷通道,所述水冷通道的冷却水进口通过带有喷淋循环水泵的管路与喷淋循环水箱相连通,所述水冷通道的冷却水出口与喷淋装置的进水口通过管路相连通,所述水冷式冷凝器的冷媒出口通过带有节流阀的冷媒管路与蒸发器的冷媒进口相通,所述水冷式冷凝器的冷媒进口通过带有压缩机的冷媒管路与蒸发器的冷媒出口相通。
[0008]上述冷凝器可为设在排风道中的风冷式冷凝器,冷媒循环装置包括节流阀和压缩机,所述风冷式冷凝器上有与排风道相通的风冷通道,所述风冷式冷凝器的冷媒出口通过带有节流阀的冷媒管路与蒸发器的冷媒进口相通,所述风冷式冷凝器的冷媒进口通过带有压缩机的冷媒管路与蒸发器的冷媒出口相通。
[0009]上述直接蒸发制冷填料可包括第一直接蒸发制冷填料和第二直接蒸发制冷填料,喷淋装置包括第一喷淋装置和第二喷淋装置,第一直接蒸发制冷填料的上方设有第一喷淋装置,第二直接蒸发制冷填料的上方设有第二喷淋装置,表面式换热装置位于第一喷淋装置上方的排风道内;第一喷淋装置的进水口通过带有喷淋循环水泵的管路与喷淋循环水箱相连通,水冷式冷凝器的水冷通道的冷却水进口通过带有喷淋循环水泵的管路与喷淋循环水箱相连通,水冷式冷凝器的水冷通道的冷却水出口与第二喷淋装置的进水口通过管路相连通。
[0010]上述进风口端处可设有进风口表冷器;所述进风口表冷器的进水口通过带有喷淋循环水泵的管路与喷淋循环水箱相连通,所述进风口表冷器的出水口与水冷式冷凝器的水冷通道的冷却水进口通过管路相连通。
[0011]上述处理装置壳体上可设有新风口端,表冷器的进风口通过新风口端与室外相通,新风口端上设有能够调节开度大小的第三阀门。
[0012]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而紧凑,使用方便,其通过蒸发冷却装置和空气处理装置协同处理室内回风,解决了空气过滤困难的问题,实现了全年气候条件下通风空调系统的解决方案,由于能够在任意气候条件的区域全年运行处理室内空气,应用范围和使用领域更加广泛,具有安全、环保、简便、高效的特点。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3]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14]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15]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16]附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17]附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5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18]附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6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19]附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7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20]附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8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21]附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9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22]附图中的编码分别为:1为冷却装置壳体,2为直接蒸发制冷填料,3为表面式换热装置,4为进风口端,5为排风口端,6为喷淋装置,7为喷淋循环水箱,8为喷淋循环水泵,9为排风道,10为处理装置壳体,11为表冷器,12为蒸发器,13为室内风第一进口端,14为室内风第二进口端,15为送风口端,16为第一阀门,17为第二阀门,18为自循环泵,19为送风机,20为排风机,21为进风管,22为排风管,23为水冷式冷凝器,24为节流阀,25为压缩机,26为风冷式冷凝器,27为进风口表冷器,28为新风口端,29为第三阀门,2a为第一直接蒸发制冷填料,2b为第二直接蒸发制冷填料,6a为第一喷淋装置,6b为第二喷淋装置,A为室内空气,B为室外空气。

【具体实施方式】
[0023]本实用新型不受下述实施例的限制,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与实际情况来确定具体的实施方式。
[0024]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作进一步描述:
[0025]实施例1:如附图1所示,该蒸发冷却与传统制冷相结合的空调装置包括蒸发冷却装置和空气处理装置;蒸发冷却装置包括冷却装置壳体1、直接蒸发制冷填料2和表面式换热装置3,冷却装置壳体I上设有进风口端4和排风口端5,冷却装置壳体I内安装有直接蒸发制冷填料2,直接蒸发制冷填料2的上方设有喷淋装置6,直接蒸发制冷填料2的下方设有喷淋循环水箱7,喷淋循环水箱7的出水口通过带有喷淋循环水泵8的喷淋循环管路与喷淋装置6的进水口相通,直接蒸发制冷填料2的进风口通过进风口端4与室外相通,直接蒸发制冷填料2的出风口通过排风道9和排风口端5与室外相通,排风道9内设有表面式换热装置3,表面式换热装置3上有与排风道9相通的冷却风道;空气处理装置包括处理装置壳体10、表冷器11和蒸发器12,处理装置壳体10上设有室内风第一进口端13、室内风第二进口端14和送风口端15,室内风第一进口端13和室内风第二进口端14上分别设有能够调节开度大小的第一阀门16和第二阀门17,表冷器11和蒸发器12安装在处理装置壳体10内,蒸发器12通过冷媒管路连接有能够被蒸发冷却装置冷却的冷凝器,冷媒管路上设有冷媒循环装置,表面式换热装置3通过冷却循环管路与表冷器11相连接,冷却循环管路上设有自循环泵18,表冷器11的进风口通过室内风第一进口端13与室内相通,表冷器11的出风口与蒸发器12的进风口相通,蒸发器12的进风口通过室内风第二进口端14与室内相通,蒸发器12的出风口通过送风口端15与室内相通;其中:在蒸发器12的出风口处串接有送风机19,在表面式换热装置3的出风口处串接有排风机20。本实用新型通过蒸发制冷技术与传统的制冷技术的结合,通过蒸发冷却装置和空气处理装置处理室内空气,解决了现有处理送入厂房空气的直接蒸发制冷填料易堵塞的问题,可以在一些气候条件比较潮湿的区域使用蒸发制冷,使得这种装置可以使用在任意气候条件的区域;并且在冬季或过渡季节时,在建筑内散热量大的场所通过通风消除建筑内的热量,由于室外的温度过低可能会造成在通风管上有凝结水,风道上的凝结水可能会造成建筑内的设备的损坏;在冬季通过利用冬季室外的低温空气来冷却室内的高温空气,这样也可以解决冬季通风的过滤问题,因此在冬季或利用室外的低温空气冷却表面式冷却器内的水或低冰点的液体,然后将该液体通到空气处理装置中的表冷器内冷却室内的回风,控制处理后的空气的温度高于室内的露点温度,从而可以避免风道上凝结水的问题,也可以解决空气过滤的问题,满足不同领域全年空调通风系统的运行。
[0026]可根据实际需要,对上述蒸发冷却与传统制冷相结合的空调装置作进一步优化或/和改进:
[0027]根据实际需要,冷却装置壳体I位于室外,进风口端4及排风口端5直接与室外相通;或者,冷却装置壳体I位于室内,进风口端4通过进风管21与室外相通,排风口端5通过排风管22与室外相通。
[0028]如附图1所示,冷却装置壳体I位于室外,进风口端4及排风口端5直接与室外相通。
[0029]如附图1所示,冷凝器为设在处理装置壳体10中的水冷式冷凝器23,冷媒循环装置包括节流阀24和压缩机25,所述水冷式冷凝器23上有水冷通道,所述水冷通道的冷却水进口通过带有喷淋循环水泵8的管路与喷淋循环水箱7相连通,所述水冷通道的冷却水出口与喷淋装置6的进水口通过管路相连通,所述水冷式冷凝器23的冷媒出口通过带有节流阀24的冷媒管路与蒸发器12的冷媒进口相通,所述水冷式冷凝器23的冷媒进口通过带有压缩机25的冷媒管路与蒸发器12的冷媒出口相通。在天气炎热和室外空气B比较潮湿时,在该时间段直接蒸发制冷填料2基本不能降温,室外空气B经过直接蒸发制冷填料2与喷淋水发生热质交换以使喷淋循环水箱7内的水冷却,冷却水流入水冷式冷凝器23并使其冷却,水冷式冷凝器23通过冷媒循环装置使蒸发器12制冷,通过蒸发器12能够冷却室内空气A。
[0030]根据实际需要,冷凝器为设在排风道9中的风冷式冷凝器26,冷媒循环装置包括节流阀24和压缩机25,所述风冷式冷凝器26上有与排风道9相通的风冷通道,所述风冷式冷凝器26的冷媒出口通过带有节流阀24的冷媒管路与蒸发器12的冷媒进口相通,所述风冷式冷凝器26的冷媒进口通过带有压缩机25的冷媒管路与蒸发器12的冷媒出口相通。
[0031]根据实际需要,直接蒸发制冷填料2包括第一直接蒸发制冷填料2a和第二直接蒸发制冷填料2b,喷淋装置6包括第一喷淋装置6a和第二喷淋装置6b,第一直接蒸发制冷填料2a的上方设有第一喷淋装置6a,第二直接蒸发制冷填料2b的上方设有第二喷淋装置6b,表面式换热装置3位于第一喷淋装置6a上方的排风道9内;第一喷淋装置6a的进水口通过带有喷淋循环水泵8的管路与喷淋循环水箱7相连通,水冷式冷凝器23的水冷通道的冷却水进口通过带有喷淋循环水泵8的管路与喷淋循环水箱7相连通,水冷式冷凝器23的水冷通道的冷却水出口与第二喷淋装置6b的进水口通过管路相连通。
[0032]根据实际需要,进风口端4处设有进风口表冷器27 ;所述进风口表冷器27的进水口通过带有喷淋循环水泵8的管路与喷淋循环水箱7相连通,所述进风口表冷器27的出水口与水冷式冷凝器23的水冷通道的冷却水进口通过管路相连通。
[0033]根据实际需要,处理装置壳体10上设有新风口端28,表冷器11的进风口通过新风口端28与室外相通,新风口端28上设有能够调节开度大小的第三阀门29。
[0034]实施例2:如附图2所示,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实施例2的冷凝器为设在排风道9中的风冷式冷凝器26,冷媒循环装置包括节流阀24和压缩机25,所述风冷式冷凝器26上有与排风道9相通的风冷通道,所述风冷式冷凝器26的冷媒出口通过带有节流阀24的冷媒管路与蒸发器12的冷媒进口相通,所述风冷式冷凝器26的冷媒进口通过带有压缩机25的冷媒管路与蒸发器12的冷媒出口相通。在天气炎热并且室外空气B比较干燥时,室外空气B经过直接蒸发制冷填料2与喷淋水发生热质交换,使得经过直接蒸发制冷填料2的室外空气B降温,降温后的空气先通过表面式换热装置3,冷却表面式换热装置3内的水或低冰点液体,然后再通过风冷式冷凝器26使其冷却,风冷式冷凝器26中的冷媒通过冷媒循环装置进入蒸发器12并使通过蒸发器12的空气降温,通过蒸发器12能够冷却室内空气A。
[0035]实施例3:如附图3所示,实施例3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实施例3的直接蒸发制冷填料2包括第一直接蒸发制冷填料2a和第二直接蒸发制冷填料2b,喷淋装置6包括第一喷淋装置6a和第二喷淋装置6b,第一直接蒸发制冷填料2a的上方设有第一喷淋装置6a,第二直接蒸发制冷填料2b的上方设有第二喷淋装置6b,表面式换热装置3位于第一喷淋装置6a上方的排风道9内;第一喷淋装置6a的进水口通过带有喷淋循环水泵8的管路与喷淋循环水箱7相连通,水冷式冷凝器23的水冷通道的冷却水进口通过带有喷淋循环水泵8的管路与喷淋循环水箱7相连通,水冷式冷凝器23的水冷通道的冷却水出口与第二喷淋装置6b的进水口通过管路相连通。
[0036]实施例4:如附图4所示,实施例4与实施例3的不同之处在于:实施例4的进风口端4处设有进风口表冷器27 ;所述进风口表冷器27的进水口通过带有喷淋循环水泵8的管路与喷淋循环水箱7相连通,所述进风口表冷器27的出水口与水冷式冷凝器23的水冷通道的冷却水进口通过管路相连通。
[0037]实施例5:如附图5所示,实施例5与实施例4的不同之处在于:实施例5的处理装置壳体10上设有新风口端28,表冷器11的进风口通过新风口端28与室外相通,新风口端28上设有能够调节开度大小的第三阀门29。
[0038]实施例6:如附图6所示,实施例6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实施例6的冷却装置壳体I位于室内,进风口端4通过进风管21与室外相通,排风口端5通过排风管22与室外相通。
[0039]实施例7:如附图7所示,实施例7与实施例2的不同之处在于:实施例7的冷却装置壳体I位于室内,进风口端4通过进风管21与室外相通,排风口端5通过排风管22与室外相通。
[0040]实施例8:如附图8所示,实施例8与实施例3的不同之处在于:实施例8的冷却装置壳体I位于室内,进风口端4通过进风管21与室外相通,排风口端5通过排风管22与室外相通。
[0041]实施例9:如附图9所示,实施例9与实施例4的不同之处在于:实施例9的冷却装置壳体I位于室内,进风口端4通过进风管21与室外相通,排风口端5通过排风管22与室外相通。
[0042]如附图1、3、4、5、6、8、9所示,上述实施例中的冷凝器为设在处理装置壳体10中的水冷式冷凝器23的空调装置的使用方法,包括四种运行模式,其中第一种运行模式为:开启第一阀门16和自循环泵18,关闭第二阀门17、冷媒循环装置和喷淋循环水泵8,室外空气B由进风口端4进入冷却装置壳体1,直接通过不工作的直接蒸发制冷填料2后经过排风道9由排风口端5排出,经过排风道9时室外空气B使表面式换热装置3冷却,表面式换热装置3内的水或低冰点液体被自循环泵18送入表冷器11内并使通过表冷器11的空气降温,室内空气A通过室内风第一进口端13进入处理装置壳体10,经过表冷器11和不工作的蒸发器12由送风机19通过送风口端15送入室内,经过表冷器11的室内空气A被冷却;第二种运行模式为:开启第一阀门16、冷媒循环装置、喷淋循环水泵8和自循环泵18,关闭第二阀门17,室外空气B由进风口端4进入冷却装置壳体I,通过直接蒸发制冷填料2和排风道9由排风口端5排出,经过直接蒸发制冷填料2的室外空气B与喷淋水发生热质交换,喷淋水降温并进入喷淋循环水箱7,喷淋循环水箱7内的水使水冷式冷凝器23冷却,水冷式冷凝器23内的冷媒通过冷媒循环装置进入蒸发器12制冷,冷却通过蒸发器12的空气,同时经过直接蒸发制冷填料2的室外空气B降温,降温后的室外空气B经过排风道9时使表面式换热装置3冷却,表面式换热装置3内的水或低冰点液体被自循环泵18送入表冷器11内并使通过表冷器11的空气降温,室内空气A通过室内风第一进口端13进入处理装置壳体10,经过表冷器11和蒸发器12由送风机19通过送风口端15送入室内,经过表冷器11的室内空气A被冷却,经过蒸发器12时室内空气A被进一步冷却;第三种运行模式为:关闭第一阀门16和自循环泵18,开启第二阀门17、冷媒循环装置和喷淋循环水泵8,室外空气B由进风口端4进入冷却装置壳体I,通过直接蒸发制冷填料2后经过排风道9由排风口端5排出,室外空气B经过排风道9时直接通过不工作的表面式换热装置3排走,经过直接蒸发制冷填料2的室外空气B与喷淋水发生热质交换,喷淋水降温并进入喷淋循环水箱7,喷淋循环水箱7内的水使水冷式冷凝器23冷却,水冷式冷凝器23内的冷媒通过冷媒循环装置进入蒸发器12制冷,冷却通过蒸发器12的空气,室内空气A通过室内风第二进口端14进入处理装置壳体10,经过蒸发器12由送风机19通过送风口端15送入室内,经过蒸发器12时室内空气A被冷却;第四种运行模式为:同时开启第一阀门16、第二阀门17、自循环泵
18、冷媒循环装置和喷淋循环水泵8,通过调节第一阀门16和第二阀门17的开度大小,分别控制进入室内风第一进口端13和室内风第二进口端14的室内空气A的进风量,室外空气B由进风口端4进入冷却装置壳体1,通过直接蒸发制冷填料2和排风道9由排风口端5排出,经过直接蒸发制冷填料2的室外空气B与喷淋水发生热质交换,喷淋水降温并进入喷淋循环水箱7,喷淋循环水箱7内的水使水冷式冷凝器23冷却,水冷式冷凝器23内的冷媒通过冷媒循环装置进入蒸发器12制冷,冷却通过蒸发器12的空气,同时经过直接蒸发制冷填料2的室外空气B降温,降温后的室外空气B经过排风道9时使表面式换热装置3冷却,表面式换热装置3内的水或低冰点液体被自循环泵18送入表冷器11内并使通过表冷器11的空气降温,由室内风第一进口端13进入的室内空气A经过表冷器11和蒸发器12由送风机19通过送风口端15送入室内并被表冷器11和蒸发器12冷却,由室内风第二进口端14进入的室内空气A经过蒸发器12由送风机19通过送风口端15送入室内并被蒸发器12冷却。第一种运行模式主要用于冬季或室外温度较低时,低温的室外空气B冷却表面式换热装置3,表面式换热装置3通过自循环泵18使得表面式换热装置3中的水或低冰点液体通入到表冷器11内,冷却通过表冷器11的室内空气A ;第二种运行模式主要用于夏季或室外空气B温度较高和比较干燥时,冷媒循环装置可以为全时段运行或部分时段运行,室外空气B经过直接蒸发制冷填料2与喷淋水发生热质交换使水冷式冷凝器23冷却,水冷式冷凝器23通过冷媒循环装置使冷媒进入蒸发器12制冷,同时经过直接蒸发制冷填料2后的室外空气B降温并冷却表面式换热装置3,表面式换热装置3通过自循环泵18使得表面式换热装置3内的水或低冰点液体进入表冷器11中冷却空气,通过表冷器11和蒸发器12冷却室内空气A ;第三种运行模式主要用于天气炎热和室外空气B比较潮湿时,在该时间段直接蒸发制冷填料2基本不能降温,室外空气B经过直接蒸发制冷填料2与喷淋水发生热质交换冷却水冷式冷凝器23,水冷式冷凝器23内的冷媒通过冷媒循环装置进入蒸发器12制冷,通过蒸发器12冷却室内空气A ;第四种运行模式主要用于室外空气不是特别干燥时,不宜使用蒸发制冷时,室外空气B经过直接蒸发制冷填料2与喷淋水发生热质交换以使水冷式冷凝器23制冷,水冷式冷凝器23内的冷媒通过冷媒循环装置进入蒸发器12制冷,同时经过直接蒸发制冷填料2后的室外空气B降温并冷却表面式换热装置3,表面式换热装置3通过自循环泵18使得表面式换热装置3内的水或低冰点液体进入表冷器11中冷却空气,通过表冷器11和蒸发器12冷却室内空气A。
[0043]如附图2、7所示,上述实施例中的冷凝器为设在排风道9中的风冷式冷凝器26的空调装置的使用方法,包括六种运行模式,其中第一种运行模式为:开启第一阀门16和自循环泵18,关闭第二阀门17、冷媒循环装置和喷淋循环水泵8,室外空气B由进风口端4进入冷却装置壳体I,直接通过不工作的直接蒸发制冷填料2后经过排风道9由排风口端5排出,经过排风道9时室外空气B使表面式换热装置3冷却,表面式换热装置3内的水或低冰点液体被自循环泵18送入表冷器11内并使通过表冷器11的空气降温,室内空气A通过室内风第一进口端13进入处理装置壳体10,经过表冷器11和不工作的蒸发器12由送风机19通过送风口端15送入室内,经过表冷器11的室内空气A被冷却;第二种运行模式为:开启第一阀门16、冷媒循环装置、喷淋循环水泵8和自循环泵18,关闭第二阀门17,室外空气B由进风口端4进入冷却装置壳体1,通过直接蒸发制冷填料2和排风道9由排风口端5排出,通过直接蒸发制冷填料2的室外空气B在与喷淋水发生热质交换后降温,降温后的室外空气B通过排风道9时使风冷式冷凝器26冷却,风冷式冷凝器26内的冷媒通过冷媒循环装置进入蒸发器12制冷,冷却通过蒸发器12的空气,同时经过直接蒸发制冷填料2的室外空气B降温,降温后的室外空气B经过排风道9时使表面式换热装置3冷却,表面式换热装置3内的水或低冰点液体被自循环泵18送入表冷器11内并使通过表冷器11的空气降温,室内空气A通过室内风第一进口端13进入处理装置壳体10,经过表冷器11和蒸发器12由送风机19通过送风口端15送入室内,经过表冷器11的室内空气A被冷却,经过蒸发器12时室内空气A被进一步冷却;第三种运行模式为:关闭第一阀门16和自循环泵18,开启第二阀门17、冷媒循环装置和喷淋循环水泵8,室外空气B由进风口端4进入冷却装置壳体1,通过直接蒸发制冷填料2后经过排风道9由排风口端5排出,室外空气B经过排风道9时直接通过不工作的表面式换热装置3排走,通过直接蒸发制冷填料2的室外空气B在与喷淋水发生热质交换后降温,降温后的室外空气B通过排风道9时使风冷式冷凝器26冷却,风冷式冷凝器26内的冷媒通过冷媒循环装置进入蒸发器12制冷,冷却通过蒸发器12的空气,室内空气A通过室内风第二进口端14进入处理装置壳体10,经过蒸发器12由送风机19通过送风口端15送入室内,经过蒸发器12时室内空气A被冷却;第四种运行模式为:同时开启第一阀门16、第二阀门17、自循环泵18、冷媒循环装置和喷淋循环水泵8,通过调节第一阀门16和第二阀门17的开度大小,分别控制进入室内风第一进口端13和室内风第二进口端14的室内空气A的进风量,室外空气B由进风口端4进入冷却装置壳体I,通过直接蒸发制冷填料2和排风道9由排风口端5排出,通过直接蒸发制冷填料2的室外空气B在与喷淋水发生热质交换后降温,降温后的室外空气B通过排风道9时使风冷式冷凝器26冷却,风冷式冷凝器26内的冷媒通过冷媒循环装置进入蒸发器12制冷,冷却通过蒸发器12的空气,同时经过直接蒸发制冷填料2的室外空气B降温,降温后的室外空气B经过排风道9时使表面式换热装置3冷却,表面式换热装置3内的水或低冰点液体被自循环泵18送入表冷器11内并使通过表冷器11的空气降温,由室内风第一进口端13进入的室内空气A经过表冷器11和蒸发器12由送风机19通过送风口端15送入室内并被表冷器11和蒸发器12冷却,由室内风第二进口端14进入的室内空气A经过蒸发器12由送风机19通过送风口端15送入室内并被蒸发器12冷却;第五种运行模式为:开启第二阀门17和冷媒循环装置,关闭第一阀门16、自循环泵18和喷淋循环水泵8,室外空气B由进风口端4进入冷却装置壳体1,经过不工作的直接蒸发制冷填料2通过排风道9由排风口端5排出,较冷的室外空气B使风冷式冷凝器26冷却,风冷式冷凝器26内的冷媒通过冷媒循环装置进入蒸发器12制冷,冷却通过蒸发器12的空气,室内空气A通过室内风第二进口端14进入处理装置壳体10,经过蒸发器12由送风机19通过送风口端15送入室内并被蒸发器12冷却;第六种运行模式为:开启第一阀门16、自循环泵18和冷媒循环装置,关闭第二阀门17和喷淋循环水泵8,室外空气B由进风口端4进入冷却装置壳体1,经过不工作的直接蒸发制冷填料2通过排风道9由排风口端5排出,较冷的室外空气B使表面式换热装置3和风冷式冷凝器26冷却,表面式换热装置3内的水或低冰点液体被自循环泵18送入表冷器11内并使通过表冷器11的空气降温,风冷式冷凝器26内的冷媒通过冷媒循环装置进入蒸发器12制冷,冷却通过蒸发器12的空气,室内空气A通过室内风第一进口端13进入处理装置壳体10,经过表冷器11和蒸发器12由送风机19通过送风口端15送入室内,经过表冷器11的室内空气A被冷却,经过蒸发器12时室内空气A被进一步冷却。第一种运行模式主要用于冬季或室外温度较低时,低温的室外空气B冷却表面式换热装置3,表面式换热装置3通过自循环泵18使得表面式换热装置3中的水或低冰点液体通入到表冷器11内,冷却通过表冷器11的室内空气A ;第二种运行模式主要用于夏季或室外空气B温度较高和比较干燥时,冷媒循环装置可以为全时段运行或部分时段运行,室外空气B经过直接蒸发制冷填料2与喷淋水发生热质交换使风冷式冷凝器26冷却,风冷式冷凝器26通过冷媒循环装置使冷媒进入蒸发器12制冷,同时经过直接蒸发制冷填料2后的室外空气B降温并冷却表面式换热装置3,表面式换热装置3通过自循环泵18使得表面式换热装置3内的水或低冰点液体进入表冷器11中冷却空气,通过表冷器11和蒸发器12冷却室内空气A ;第三种运行模式主要用于天气炎热和室外空气B比较潮湿时,在该时间段直接蒸发制冷填料2基本不能降温,室外空气B经过直接蒸发制冷填料2与喷淋水发生热质交换冷却风冷式冷凝器26,风冷式冷凝器26内的冷媒通过冷媒循环装置进入蒸发器12制冷,通过蒸发器12冷却室内空气A ;第四种运行模式主要用于室外空气不是特别干燥时,不宜使用蒸发制冷时,室外空气B经过直接蒸发制冷填料2与喷淋水发生热质交换以使风冷式冷凝器26制冷,风冷式冷凝器26内的冷媒通过冷媒循环装置进入蒸发器12制冷,同时经过直接蒸发制冷填料2后的室外空气B降温并冷却表面式换热装置3,表面式换热装置3通过自循环泵18使得表面式换热装置3内的水或低冰点液体进入表冷器11中冷却空气,通过表冷器11和蒸发器12冷却室内空气A ;第五种运行模式主要用于室外较寒冷的冬季时,直接通过较寒冷的室外空气B冷却风冷式冷凝器26,风冷式冷凝器26内的冷媒通过冷媒循环装置进入蒸发器12制冷,通过蒸发器12冷却室内空气A ;第六种运行模式主要用于室外温度较低的秋季时,直接通过温度较低的室外空气B冷却风冷式冷凝器26和表面式换热装置3,表面式换热装置3通过自循环泵18使得表面式换热装置3内的水或低冰点液体进入表冷器11中冷却空气,风冷式冷凝器26内的冷媒通过冷媒循环装置进入蒸发器12制冷,通过表冷器11和蒸发器12冷却室内空气A。
[0044]如附图4、5、9所示,进风口端4处设有进风口表冷器27 ;所述进风口表冷器27的进水口通过带有喷淋循环水泵8的管路与喷淋循环水箱7相连通,所述进风口表冷器27的出水口与水冷式冷凝器23的水冷通道的冷却水进口通过管路相连通;通过进风口表冷器27将进入进风口端4的室外空气B进行预冷。
[0045]如附图5所示,处理装置壳体10上设有新风口端28,表冷器11的进风口通过新风口端28与室外相通,新风口端28上设有能够调节开度大小的第三阀门29 ;通过新风口端28将室外新风引入室内,通过调节第三阀门29开度大小来调节引入室外新风的风量大小。
[0046]以上技术特征构成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其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实施效果,可根据实际需要增减非必要的技术特征,来满足不同情况的需求。
【权利要求】
1.一种蒸发冷却与传统制冷相结合的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蒸发冷却装置和空气处理装置;蒸发冷却装置包括冷却装置壳体、直接蒸发制冷填料和表面式换热装置,冷却装置壳体上设有进风口端和排风口端,冷却装置壳体内安装有直接蒸发制冷填料,直接蒸发制冷填料的上方设有喷淋装置,直接蒸发制冷填料的下方设有喷淋循环水箱,喷淋循环水箱的出水口通过带有喷淋循环水泵的喷淋循环管路与喷淋装置的进水口相通,直接蒸发制冷填料的进风口通过进风口端与室外相通,直接蒸发制冷填料的出风口通过排风道和排风口端与室外相通,排风道内设有表面式换热装置,表面式换热装置上有与排风道相通的冷却风道;空气处理装置包括处理装置壳体、表冷器和蒸发器,处理装置壳体上设有室内风第一进口端、室内风第二进口端和送风口端,室内风第一进口端和室内风第二进口端上分别设有能够调节开度大小的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表冷器和蒸发器安装在处理装置壳体内,蒸发器通过冷媒管路连接有能够被蒸发冷却装置冷却的冷凝器,冷媒管路上设有冷媒循环装置,表面式换热装置通过冷却循环管路与表冷器相连接,冷却循环管路上设有自循环泵,表冷器的进风口通过室内风第一进口端与室内相通,表冷器的出风口与蒸发器的进风口相通,蒸发器的进风口通过室内风第二进口端与室内相通,蒸发器的出风口通过送风口端与室内相通;其中:在蒸发器的出风口处串接有送风机,在表面式换热装置的出风口处串接有排风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发冷却与传统制冷相结合的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冷却装置壳体位于室外,进风口端及排风口端直接与室外相通;或者,冷却装置壳体位于室内,进风口端通过进风管与室外相通,排风口端通过排风管与室外相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蒸发冷却与传统制冷相结合的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冷凝器为设在处理装置 壳体中的水冷式冷凝器,冷媒循环装置包括节流阀和压缩机,所述水冷式冷凝器上有水冷通道,所述水冷通道的冷却水进口通过带有喷淋循环水泵的管路与喷淋循环水箱相连通,所述水冷通道的冷却水出口与喷淋装置的进水口通过管路相连通,所述水冷式冷凝器的冷媒出口通过带有节流阀的冷媒管路与蒸发器的冷媒进口相通,所述水冷式冷凝器的冷媒进口通过带有压缩机的冷媒管路与蒸发器的冷媒出口相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蒸发冷却与传统制冷相结合的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冷凝器为设在排风道中的风冷式冷凝器,冷媒循环装置包括节流阀和压缩机,所述风冷式冷凝器上有与排风道相通的风冷通道,所述风冷式冷凝器的冷媒出口通过带有节流阀的冷媒管路与蒸发器的冷媒进口相通,所述风冷式冷凝器的冷媒进口通过带有压缩机的冷媒管路与蒸发器的冷媒出口相通。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蒸发冷却与传统制冷相结合的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直接蒸发制冷填料包括第一直接蒸发制冷填料和第二直接蒸发制冷填料,喷淋装置包括第一喷淋装置和第二喷淋装置,第一直接蒸发制冷填料的上方设有第一喷淋装置,第二直接蒸发制冷填料的上方设有第二喷淋装置,表面式换热装置位于第一喷淋装置上方的排风道内;第一喷淋装置的进水口通过带有喷淋循环水泵的管路与喷淋循环水箱相连通,水冷式冷凝器的水冷通道的冷却水进口通过带有喷淋循环水泵的管路与喷淋循环水箱相连通,水冷式冷凝器的水冷通道的冷却水出口与第二喷淋装置的进水口通过管路相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蒸发冷却与传统制冷相结合的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进风口端处设有进风口表冷器;所述进风口表冷器的进水口通过带有喷淋循环水泵的管路与喷淋循环水箱相连通,所述进风口表冷器的出水口与水冷式冷凝器的水冷通道的冷却水进口通过管路相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蒸发冷却与传统制冷相结合的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进风口端处设有进风口表冷器;所述进风口表冷器的进水口通过带有喷淋循环水泵的管路与喷淋循环水箱相连通,所述进风口表冷器的出水口与水冷式冷凝器的水冷通道的冷却水进口通过管路相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蒸发冷却与传统制冷相结合的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处理装置壳体上设有新风口端,表冷器的进风口通过新风口端与室外相通,新风口端上设有能够调节开度大小的第三阀门。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蒸发冷却与传统制冷相结合的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处理装置壳体上设有新风口端,表冷器的进风口通过新风口端与室外相通,新风口端上设有能够调节开度大小的第三阀门。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蒸发冷却与传统制冷相结合的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处理装置壳体上设有新风口端,表冷器的进风口通过新风口端与室外相通,新风口端上设有能够调节开度大小的第三阀门。
11.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蒸发冷却与传统制冷相结合的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处理装置壳体上设有新风口端,表冷器的进风口通过新风口端与室外相通,新风口端上设有能够调节开度大小的第三阀门。
12.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蒸发冷却与传统制冷相结合的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处理装置壳体上设有新风口端,表冷器的进风口通过新风口端与室外相通,新风口端上设有能够调节开度大小的第三阀门。
13.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蒸发冷却与传统制冷相结合的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处理装置壳体上设有新风口端,表冷器的进风口通过新风口端与室外相通,新风口端上设有能够调节开度大小的第三阀门。
【文档编号】F24F5/00GK203857596SQ201420056950
【公开日】2014年10月1日 申请日期:2014年1月29日 优先权日:2014年1月29日
【发明者】于向阳, 陈亚男, 孙辉 申请人:新疆绿色使者干空气能源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