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前端配氧燃气涡流燃烧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4664833阅读:216来源:国知局
一种前端配氧燃气涡流燃烧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前端配氧燃气涡流燃烧装置,它包括有锅架,其中,锅架安装在灶体外壳顶部,灶体外壳内设有耐火层;灶体外壳底部设有燃气混合腔,燃气混合腔侧壁与混合气管一端连接,混合气管另一端分别与进空气管、燃气管连接;进气管一端与燃气混合腔连通,另一端穿过耐火层与灶体内腔连通;灶体内腔中部设有压火板,压火板距耐火层底部距离为 b ,80mm≤ b ≤300mm,压火板面积为灶体内腔横截面积的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压火板上均匀分布小压火孔 n 个,3≤ n ≤8,小孔孔径为 d ,5mm≤ d ≤20mm;压火板下方设有二次进气管,二次进气管与进空气管连接。
【专利说明】 一种前端配氧燃气涡流燃烧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生物质气化燃烧领域,尤其是指前端配氧燃气涡流燃烧装置。

【背景技术】
[0002]生物质气化技术正在不断发展,其对人类社会的生产和生活会产生巨大的潜在影响。
[0003]生物质气化燃气是一种低热值的气体,约为1100大卡/M3左右,为了取得好的热能利用和环保的效果,燃气的充分燃烧和便捷应用显得十分重要。
[0004]传统生物质气化燃气燃烧一般采用红外线陶瓷板做成的灶具,这种灶具存在供氧配气不便捷、燃烧温度较低、陶瓷板的小孔易堵塞等问题。必须发明简单、实用的装置来燃烧生物质气化燃气,有效地解决传统红外线陶瓷板灶存在的问题。
[0005]燃气燃烧灶燃烧效果的好坏取决于燃气的氧化效果,它包括空气总量的控制、空气与燃气的混合程度(称为湍度)、燃气在燃烧器腔内停留的时间等三大因素。
[0006]①总供氧量>需氧量(实际应用中一般是适当超过需氧量,过氧量为f 15%)。这要求配氧风机在配氧总量上可调控,风机的最大供氧量应超过正常需氧量的150%以上。
[0007]②湍度。湍度指空气与燃气的混合程度,增加湍度可采用提前配氧和形成涡流等措施来实现。
[0008]③燃烧时间。燃气在燃烧器腔内要停留足够的燃烧时间,延长燃烧时间的方法有二:一是增加燃烧腔的长度;二是增大燃烧腔的体积。


【发明内容】

[0009]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配氧操作简便、不易堵塞燃烧设备、燃气燃烧充分、热能利用方便的前端配氧燃气涡流燃烧装置。
[0010]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前端配氧燃气涡流燃烧装置,它包括有锅架、灶体外壳、耐火层、压火板、进气管、燃气混合腔、混合气管、进空气管、二次进气管、燃气管,其中,锅架安装在灶体外壳顶部,灶体外壳内设有耐火层;灶体外壳底部设有燃气混合腔,燃气混合腔侧壁与混合气管一端连接,混合气管另一端分别与进空气管、燃气管连接;进气管一端与燃气混合腔连通,另一端穿过耐火层与灶体内腔连通;进气管数量为<3,4 ^ 24,设计成为同向倾斜,角度卢,0° <卢< 45° ;进气管直径为C,1mm < c < 30mm,均匀分布在燃气灶底部,进气管面积之和等于混合气管的横截面积;灶体内腔中部设有压火板,压火板通过调节螺杆安装在耐火层底部中心处;压火板距耐火层底部距离为6,80mm300mm,压火板面积为灶体内腔横截面积的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压火板上均勻分布小压火孔/?个,3 < < 8,小孔孔径为d, 5mm ( d ( 20mm ;压火板下方设有二次进气管,二次进气管与进空气管连接。
[0011]所述的进空气管安装在燃气管侧面,两者形成一定的角度α,0° < σ < 90°。
[0012]所述的二次进气管围绕在燃气灶周围,有若干小孔通向燃烧腔内部,小孔与灶壁形成同向的倾斜角。
[0013]本装置的技术效果是:
[0014]①燃气与空气混合后进入混合气管,再进入混合腔(我们称之为提前配氧),有利于燃气与空气充分混合,提高燃烧气体的湍度。
[0015]②进空气管安装在燃气管侧面,两者形成一定的角度a,加速混合气体向前行,有利于防止“回火”情况发生。
[0016]③进气管设计成为同向倾斜,燃气在燃烧腔内燃烧时会形成“涡流”的效果,燃烧更充分,提高燃烧气体在燃烧腔内的湍度,并延长燃气在燃烧腔内停留的时间。
[0017]④压火板有助于控制火焰外溢的速度,延长燃气在燃烧腔内的停留时间;压火板上面的小孔能保证小部分火焰穿过。
[0018]⑤二次进气管实现二次配风,小孔与灶壁形成同向的倾斜角,增加燃气燃烧产生更强的“涡流”效果,并防止一次配风因为过激而吹熄火焰的情况发生。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结合所有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为:参见附图1,本实施例所述的前端配氧燃气涡流燃烧装置包括有锅架1、灶体外壳2、耐火层3、压火板4、进气管5、燃气混合腔6、混合气管7、进空气管8、二次进气管9、燃气管10,其中,锅架I安装在灶体外壳2顶部,灶体外壳2内设有耐火层3 ;灶体外壳2底部设有燃气混合腔6,燃气混合腔6侧壁与混合气管7 —端连接,混合气管7另一端分别与进空气管8、燃气管10连接;燃气与空气混合后进入混合气管,再进入混合腔(亦称之为提前配氧),有利于燃气与空气充分混合,提高燃烧气体的湍度。进空气管安装在燃气管侧面,两者形成一定的角度〃,0° < 〃 < 90° ;进空气管安装在燃气管侧面,两者形成一定的角度a,加速混合气体向前行,有利于防止“回火”情况发生。进气管5 —端与燃气混合腔6连通,另一端穿过耐火层3与灶体内腔连通;进气管5数量为a,4 < a < 24,设计成为同向倾斜,角度^,O0^ β ^ 45° ;进气管直径为C,1mm ^ c ^ 30mm,均匀分布在燃气灶底部,进气管面积之和等于混合气管7的横截面积;进气管设计成为同向倾斜,燃气在燃烧腔内燃烧时会形成“涡流”的效果,燃烧更充分,提高燃烧气体在燃烧腔内的湍度,并延长燃气在燃烧腔内停留的时间。灶体内腔中部设有压火板4,压火板4通过调节螺杆安装在耐火层3底部中心处;压火板4距耐火层3底部距离为6,80mm (b ( 300mm,压火板面积为灶体内腔横截面积的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压火板4上均匀分布小压火孔/7个,3 ( 8,小孔孔径为d,5mm ( d ( 20mm ;压火板有助于控制火焰外溢的速度,延长燃气在燃烧腔内的停留时间;压火板上面的小孔能保证小部分火焰穿过。压火板4下方设有二次进气管9,二次进气管9与进空气管8连接。二次进气管9围绕在燃气灶周围,有若干小孔通向燃烧腔内部,小孔与灶壁形成同向的倾斜角。二次进气管实现二次配风,小孔与灶壁形成同向的倾斜角,增加燃气燃烧产生更强的“涡流”效果,并防止一次配风因为过激而吹熄火焰的情况发生。
[0021]以上所述之实施例只为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并非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之形状、原理所作的变化,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前端配氧燃气涡流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有锅架(I)、灶体外壳(2)、耐火层(3)、压火板(4)、进气管(5)、燃气混合腔(6)、混合气管(7)、进空气管(8)、二次进气管(9)、燃气管(10),其中,锅架(I)安装在灶体外壳(2)顶部,灶体外壳(2)内设有耐火层(3 );灶体外壳(2 )底部设有燃气混合腔(6 ),燃气混合腔(6 )侧壁与混合气管(7 ) —端连接,混合气管(7)另一端分别与进空气管(8)、燃气管(10)连接;进气管(5) —端与燃气混合腔(6)连通,另一端穿过耐火层(3)与灶体内腔连通;进气管(5)数量为a,4 < 24,设计成为同向倾斜,角度卢,0°彡卢彡45° ;进气管直径为c,1mm彡c彡30mm,均匀分布在燃气灶底部,进气管面积之和等于混合气管(7)的横截面积;灶体内腔中部设有压火板(4),压火板(4)通过调节螺杆安装在耐火层(3)底部中心处;压火板(4)距耐火层(3)底部距离为/?,80mm ^ b ( 300mm,压火板面积为灶体内腔横截面积的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压火板(4)上均匀分布小压火孔个,3彡/?彡8,小孔孔径为i/,5mm彡i/彡20mm ;压火板(4)下方设有二次进气管(9),二次进气管(9)与进空气管(8)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前端配氧燃气涡流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进空气管(8)安装在燃气管侧面,两者形成一定的角度〃,0°< 〃 <9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前端配氧燃气涡流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二次进气管(9)围绕在燃气灶周围,有若干小孔通向燃烧腔内部,小孔与灶壁形成同向的倾斜角。
【文档编号】F24C3/08GK204114937SQ201420443628
【公开日】2015年1月21日 申请日期:2014年8月7日 优先权日:2014年8月7日
【发明者】殷先华, 李丁, 徐江, 陈庆平 申请人:湖南省特种设备检验检测研究院娄底分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