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保证列管式设备壳程径向流体温度均匀的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69857阅读:342来源:国知局
一种保证列管式设备壳程径向流体温度均匀的结构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列管式设备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保证列管式设备壳程径向流体温度均匀的结构。



背景技术:

列管式设备是炼油、石化、化工、医药等行业常用的化工设备,包括列管式的反应器和各种列管式换热设备。随着装置规模的扩大,设备直径也在不断增加。而随着设备直径的增加,壳程内流体的流动不均匀性也在增加,特别是在设备壳程中心物料易产生静止区域从而影响到设备的换热效果,甚至设备的安全运行。

常规的列管式换热设备主要由壳体、中间管束组成。壳程流体可以是用来加热或冷却,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流体仅在壳程圆周上一个点进出,当设备直径增加以后,必然导致壳程内远端流体流动产生死角和壳程中心物料易产生静止区域,死角区和静止区内不仅换热效果降低,造成局部过热或加热不足,而且当温差过大时还会造成设备应力异常,给设备的安全运行带来危害。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产生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保证列管式设备壳程径向流体温度均匀的结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保证列管式设备壳程径向流体温度均匀的结构,其中,包括:一壳体,所述壳体为圆柱形,所述壳体外侧设置有若干流体进出孔;一换热管,所述换热管沿所述壳体的长度方向设置;若干管板,若干所述管板沿所述壳体的宽度方向设置;若干环形槽导流板,两所述环形槽导流板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内部;若干布管区,若干所述布管区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内部,若干所述布管区以所述壳体的轴线为轴心呈中心对称排列。

上述的保证列管式设备壳程径向流体温度均匀的结构,其中,若干所述布管区围绕所述轴线形成一环状结构。

上述的保证列管式设备壳程径向流体温度均匀的结构,其中,若干所述布管区两两之间均形成一中间通道。

上述的保证列管式设备壳程径向流体温度均匀的结构,其中,若干所述布管区均为横截面为扇形的筒状结构。

上述的保证列管式设备壳程径向流体温度均匀的结构,其中,至少包括三个所述布管区。

上述的保证列管式设备壳程径向流体温度均匀的结构,其中,所述壳体靠近端部的两侧分别设置有若干所述流体进出孔。

上述的保证列管式设备壳程径向流体温度均匀的结构,其中,若干所述流体进出孔沿所述壳体的轴线方向呈圆周阵列。

上述的保证列管式设备壳程径向流体温度均匀的结构,其中,所述壳体靠近端部的两侧均设置有一所述环形导流板,每一所述环形导流板均设置在若干所述流体进出孔的一侧。

上述的保证列管式设备壳程径向流体温度均匀的结构,其中,所述环形槽导流板与所述壳体之间形成有环形通道。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使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积极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消除了单一管口进出或无环形槽导流板导致的周向流量分布不均及因此在周向产生的局部过热或加热不足。

(2)本实用新型消除了壳程中心流体静止区域,保证各层流体径向温度均匀,避免了由于局部温差过大造成的设备局部应力异常。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保证列管式设备壳程径向流体温度均匀的结构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保证列管式设备壳程径向流体温度均匀的结构的细节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保证列管式设备壳程径向流体温度均匀的结构的剖视图。

附图中:1、壳体;23、流体进出孔;24、流体进出孔;25、流体进出孔;26、流体进出孔;27、流体进出孔;28、流体进出孔;29、流体进出孔;30、流体进出孔;3、换热管;4、管板;51、环形槽导流板;61、布管区;62、布管区;63、布管区;64、布管区;65、布管区;66、布管区;67、布管区;68、布管区;71、中间通道;72、中间通道;73、中间通道;74、中间通道;75、中间通道;76、中间通道;77、中间通道;78、中间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不作为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保证列管式设备壳程径向流体温度均匀的结构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保证列管式设备壳程径向流体温度均匀的结构的细节示意图,请参见图1、图2所示,示出了一种较佳实施例的保证列管式设备壳程径向流体温度均匀的结构,包括有:壳体1和换热管3,壳体1为圆柱形,壳体1外侧设置有若干流体进出孔,换热管3沿壳体1的长度方向设置。

此外,作为较佳的实施例中,保证列管式设备壳程径向流体温度均匀的结构还包括有:若干管板和两环形槽导流板,若干管板沿壳体1的宽度方向设置,例如管板4沿壳体1的宽度方向设置;两环形槽导流板设置在壳体1的内部,例如环形槽导流板51设置在壳体1的内部。

另外,作为较佳的实施例中,保证列管式设备壳程径向流体温度均匀的结构还包括有:若干布管区,若干布管区设置在壳体1的内部,若干布管区以壳体1的轴线为轴心呈中心对称排列,例如布管区61、布管区62、布管区63、布管区64、布管区65、布管区66、布管区67和布管区68以壳体1的轴线为轴心呈中心对称排列。

进一步,作为较佳的实施例中,布管区61、布管区62、布管区63、布管区64、布管区65、布管区66、布管区67和布管区68围绕轴线形成一环状结构。

更进一步,作为较佳的实施例中,若干布管区两两之间均形成一中间通道,例如布管区61和布管区62之间形成中间通道71,布管区62和布管区63之间形成中间通道72,布管区63和布管区64之间形成中间通道73,布管区64和布管区65之间形成中间通道74,布管区65和布管区66之间形成中间通道75,布管区66和布管区67之间形成中间通道76,布管区67和布管区68之间形成中间通道77,布管区68和布管区61之间形成中间通道78。

再进一步,作为较佳的实施例中,布管区61、布管区62、布管区63、布管区64、布管区65、布管区66、布管区67和布管区68均为横截面为扇形的筒状结构。可根据设备直径大小按一定比例选择布管区域,各布管区间有物料的中间通道连通环形槽导流板和设备中心,这样部分物料从布管区之间的中间通道直接可流至设备中心,消除了壳程中心流体静止区域,保证各层流体径向温度均匀。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及保护范围。

本实用新型在上述基础上还具有如下实施方式: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保证列管式设备壳程径向流体温度均匀的结构的剖视图,请参见图3所示。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实施例中,壳体1靠近端部的两侧分别设置有若干流体进出孔,例如壳体1的下侧设置有流体进出孔23、流体进出孔24、流体进出孔25、流体进出孔26、流体进出孔27、流体进出孔28、流体进出孔29和流体进出孔30。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实施例中,流体进出孔23、流体进出孔24、流体进出孔25、流体进出孔26、流体进出孔27、流体进出孔28、流体进出孔29和流体进出孔30沿壳体1的轴线方向呈圆周阵列。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实施例中,壳体1靠近端部的两侧设置有环形导流板51和环形导流板52,每一环形导流板均设置在若干流体进出孔的一侧,例如环形导流板51设置在流体进出孔23、流体进出孔24、流体进出孔25、流体进出孔26、流体进出孔27、流体进出孔28、流体进出孔29和流体进出孔30的上侧,环形导流板52设置在壳体1上侧的流体进出孔(图中未示出)的下侧。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实施例中,环形槽导流板51和环形槽导流板52与壳体1之间形成有环形通道(图中未示出),环形槽导流板51的下部和环形槽导流板52的下部与壳体的内部空间连通。使壳程物料在周向同时到达管束外部,消除了壳程内远端流体流动存在死角,保证了壳程管束周向温度的均匀性。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壳程流体经过壳体1上的若干流体进出孔进入壳体1的内部,通过环形槽导流板51和环形导流板52使壳程流体在周向同时到达管束外部,管束布置在布管区61、布管区62、布管区63、布管区64、布管区65、布管区66、布管区67和布管区68的内部。因此本实用新型消除了单一管口进出或无环形槽导流板导致的周向流量分布不均及因此在周向产生的局部过热或加热不足;壳体1的内部包括有至少三个布管区并且布管区呈中性对称,布管区围绕壳体1的轴线呈环状,消除了壳程中心流体静止区域,保证各层流体径向温度均匀,以上两种措施避免了由于局部温差过大造成的设备局部应力异常。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及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应当能够意识到凡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图示内容所作出的等同替换和显而易见的变化所得到的方案,均应当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