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过滤器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06509阅读:378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过滤器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过滤器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

空调的使用已经越来越普遍,各种地点都需要使用空调,不同地点对空调的规格要求不一,有些大型写字楼以及大型工厂需要配备超大型机组。大型空调机组对空气过滤效果要求很高,在使用时需要为超大型空调机组提供相对应的过滤装置,过滤装置一般由过滤器和安装框架组成。

现有的安装框架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为每个过滤器均做一个单独的框架,再通过用铆钉、螺钉及密封钣金拼接成整个内框架,再通过夹扣将过滤器固定在框架内,这也即是框架前取的安装和拆卸方式;这种安装方式安装过程繁多,框架拼接数量较多的时候中间部分的强度低,过滤器前面还需要有检修门,占用空调机组的箱体较大空间,材料及箱体成本也较高。另一种是通过自制的U型钣金上下配合的方式将过滤器的位置固定,从侧边通过滑取的方式来安装和拆卸过滤器,也即是滑道侧取的安装和拆卸方式;这种方式的过滤装置密封性能差,滑取中易损伤袋式过滤器及滑道,且侧边易漏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过滤器安装结构,密封性能好,成本低,漏风率降低,不会划伤过滤器。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新型过滤器安装结构,包括外框架和过滤器,所述外框架的中部开设有通风口,所述外框架上水平设置有顶部限位件和底部限位件,所述过滤器卡装在所述顶部限位件和所述底部限位件之间,所述过滤器覆盖所述通风口,所述顶部限位件包括第一顶部立板,所述第一顶部立板位于所述过滤器远离所述外框架的一侧,所述底部限位件包括支撑板和底部角板,所述支撑板位于所述过滤器的下方,所述底部角板立板位于所述过滤器远离所述外框架的一侧,所述底部角板与所述支撑板可拆卸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底部限位件还包括底部立板,所述底部立板设置在所述支撑板远离所述底部角板的一端,所述底部限位件通过所述底部立板安装在所述外框架上。

作为优选,所述支撑板与所述底部立板是一体成型结构。

作为优选,所述底部立板与所述底部角板位于所述支撑板的同一侧。

作为优选,所述支撑板上开设有通孔,所述底部角板上开设有螺纹孔,所述支撑板与所述底部角板通过螺栓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通孔是腰型孔。

作为优选,所述顶部限位件还包括第二顶部立板和过渡板,所述第二顶部立板与所述第一顶部立板之间通过所述过渡板连接,所述顶部限位件通过所述第二顶部立板安装在所述外框架上。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顶部立板、所述过渡板与所述第二顶部立板是一体成型结构。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顶部立板与所述第一顶部立板位于所述过渡板的同一侧。

作为优选,还包括连接件,所述顶部限位件、所述底部限位件均通过所述连接件安装在所述外框架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所述支撑板与所述底部角板可拆卸的连接效果使得过滤器可以从安装结构的前面装入,这样的安装结构安装过滤器后的密封性能好,漏风率低,不会划伤过滤器。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新型过滤器安装结构的左视图;

图2是图1中A处的放大图;

图3是一种新型过滤器安装结构的轴测图;

图4是图3中B处的放大图;

图5是一种新型过滤器安装结构的主视图;

图6是一种新型过滤器安装结构的俯视图;

图中:

1、顶部限位件;101、第一顶部立板;102、过渡板;103、第二顶部立板;

2、底部限位件;201、支撑板;202、底部角板;203、底部立板;

3、腰型孔;

4、外框架;

5、连接件;

6、过滤器;

7、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如图1-6所示的一种新型过滤器安装结构,包括外框架和过滤器,所述外框架的中部开设有通风口,所述外框架上水平设置有顶部限位件和底部限位件,所述过滤器卡装在所述顶部限位件和所述底部限位件之间,所述过滤器覆盖所述通风口,所述顶部限位件包括第一顶部立板,所述第一顶部立板位于所述过滤器远离所述外框架的一侧,所述底部限位件包括支撑板和底部角板,所述支撑板位于所述过滤器的下方,所述底部角板立板位于所述过滤器远离所述外框架的一侧,所述底部角板与所述支撑板可拆卸连接。

具体地,在安装时过滤器6安装于顶部限位件1与底部限位件2之间;安装固定后,底部限位件2与顶部限位件1的弯折结构将过滤器6在水平方向上限位。具体安装过程为,先将过滤器6的上端卡接入顶部限位件1的弯折结构中,此时底部限位件2上的支撑板201与底部角板202未连接,将过滤器6的下端置于支撑板201上,待过滤器6的位置确定好后将底部角板202与支撑板201连接,底部限位件2上的支撑板201和底部角板202相互配合达到对过滤器6限位的作用。这种安装结构除上述安装过程通过的安装方式外还可以有另外一种安装方式,首先将底部限位件2上的底部角板202和支撑板201连接固定,再把过滤器6从顶部限位件1和底部限位件2的侧面滑入顶部限位件1与底部限位件2之间,也达到了对过滤器6在水平方向上的限位效果。

于本实施例中,所述底部限位件还包括底部立板,所述底部立板设置在所述支撑板远离所述底部角板的一端,所述底部限位件通过所述底部立板安装在所述外框架上。同时,底部立板和底部角板相配合将过滤器在限位在底部立板和底部角板之间,过滤器相对于外框架的前后方向上不会有偏移。

于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板与所述底部立板是一体成型结构,加强了底部限位件的整体结构的强度。

于本实施例中,所述底部立板与所述底部角板位于所述支撑板的同一侧,这样底部立板在作为与外框体相连的连接件的同时还起到了对过滤器限位的作用。

于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板上开设有通孔,所述底部角板上开设有螺纹孔,所述支撑板与所述底部角板通过螺栓连接,螺栓连接方便支撑板与底部角板的连接与拆卸,也就方便了过滤器的安装与拆卸。

于本实施例中,所述通孔是腰型孔,使得安装结构更加的灵活,不同规格的过滤器6都可以合适的安装。螺栓7穿过腰型孔3时可根据过滤器6的厚度选择螺栓7固定的位置,保证底部角板202的侧面刚好与过滤器6的侧面接触进行限位。这种结构设计密封性能好,漏风率低,还不会划伤过滤器6。

对于本实施例提供的安装结构的密封性能做了相应实验,实验内容如下:

实验环境:环境温度20℃,负压400Pa,箱体风速2.5m/s。

表一为风量测试值表:

表一

表二为材料用量及漏风率对比:

表二

表一和表二中的框架前取和滑道侧取为背景技术中提及的两种现有的安装方式。

于本实施例中,顶部限位件1还包括第二顶部立板103和过渡板102,第二顶部立板103与第一顶部立板101之间通过过渡板102连接,顶部限位件1通过第二顶部立板103安装在外框架4上。

于本实施例中,第一顶部立板101、过渡板102与第二顶部立板103是一体成型结构,加强了顶部限位件1整体结构上的强度。

于本实施例中,第二顶部立板103与第一顶部立板101位于过渡板102的同一侧,这样第二顶部立板103在作为与外框架4相连的连接件的同时还起到了对过滤器6限位的作用。

于本实施例中,还包括连接件5,顶部限位件1和底部限位件2通过连接件5固接于外框架4上,方便顶部限位件1和底部限位件2与外框架4之间的连接与拆卸。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清楚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