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传热式内螺纹铜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89476阅读:77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内螺纹铜管制作领域,尤其涉及空调用的内螺纹铜管。



背景技术:

内螺纹铜管又称非平滑管,是指外表面光滑,内表面具有一定数量,一定规则螺纹的内螺纹TP2紫铜管。其生产过程大致如下:熔铸→铣面→轧机→联拉(3连拉)→盘拉→ 退火(在线退火)→内螺纹成型→水平缠绕→退火→包装发货。目前空调加工企业在使用内螺纹铜管过程中均采用瘦高齿、大导程角及薄壁细径的内螺纹管规格,但是在内螺纹铜管使用过程中,空调加工企业需要将铜管进行弯管、胀管,由此对内螺纹铜管的原有尺寸(如齿高、齿顶角等)进行改变,从而影响到铜管的热交换性能。

中国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号CN201520863470.0公开了空调用的内螺纹铜管,包括管体,所述管体内壁上交叉设有高度相同的第一内螺纹齿和第二内螺纹齿,所述第一内螺纹齿为距形齿,其高度为0.15mm,所述第二内螺纹齿为粗高齿,其高度为0.15mm,其齿顶角为α,角度为30—40度。利用两种内螺纹齿各自的优势对冷媒进行交互影响,从而提高散热效果。

中国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号CN03284022.5公开了主副齿交叉瘦齿形无缝内螺纹铜管,它包括有无缝铜管,铜管内表面上均布有主副齿一高一低且相交叉的内螺纹铜管,其特征在于:主齿是齿顶角为10-30°的瘦齿形,在主齿底部两侧分别设有根锥。主齿采用瘦形齿,在各相邻的主齿根部连接有比其低的副齿,使主副齿线相交叉连接,一高一低,具有二次绕流作用,更有利于汽化和冷凝。

这两种方案在要对铜管进行弯管、胀管操作时仍然会改变齿高、齿顶角,进而影响铜管的热交换性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的主副齿交替分布不能避免齿高、齿顶角的改变,影响铜管的热交换性能,为此提供一种高效传热式内螺纹铜管。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高效传热式内螺纹铜管,它包括在铜管内壁均匀分布的主齿,所述主齿顶部间隔交错分布有第一副齿和第二副齿,所述主齿齿顶角度为12~40°,主齿内分布的螺旋角为15~30°,所述第一副齿的齿高为0.05~0.08mm,所述第二副齿的齿高为0.08~0.12mm,所述第一副齿和第二副齿数目之和至少有3个。

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副齿和第二副齿数目之和为3-5。

上述方案的改进是所述第一副齿和第二副齿的侧面镶嵌有若干镁/铝颗粒。

上述方案的另一改进是所述第一副齿和第二副齿的侧面镶嵌有PMMA颗粒。

上述方案中所述主齿在铜管内壁圆周面上分布有40~60个。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主齿顶部设置多个交替分布的不等高的副齿,来增大热交换面积,同时即使进行弯管、胀管操作也不会影响副齿的齿高和齿顶角,热交换效果稳定有保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示意图;

图中,1、主齿,2、第一副齿,3、第二副齿,4、镁/铝颗粒。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在铜管内壁均匀分布的主齿1,所述主齿顶部间隔交错分布有第一副齿2和第二副齿3,所述主齿齿顶角度为12~40°,主齿内分布的螺旋角为15~30°,所述第一副齿的齿高为0.05~0.08mm,所述第二副齿的齿高为0.08~0.12mm,所述第一副齿和第二副齿数目之和至少有3个。

具体实施例如下,实施例1:高效传热式内螺纹铜管,它包括在铜管内壁均匀分布的主齿,所述主齿顶部间隔交错分布有第一副齿和第二副齿,所述主齿齿顶角度为12°,主齿内分布的螺旋角为15°,所述第一副齿的齿高为0.05mm,所述第二副齿的齿高为0.08mm,所述第一副齿和第二副齿数目之和有3个。

实施例2:高效传热式内螺纹铜管,它包括在铜管内壁均匀分布的主齿,所述主齿顶部间隔交错分布有第一副齿和第二副齿,所述主齿齿顶角度为30°,主齿内分布的螺旋角为25°,所述第一副齿的齿高为0.06mm,所述第二副齿的齿高为0.1mm,所述第一副齿和第二副齿数目之和有4个。

实施例3:高效传热式内螺纹铜管,它包括在铜管内壁均匀分布的主齿,所述主齿顶部间隔交错分布有第一副齿和第二副齿,所述主齿齿顶角度为40°,主齿内分布的螺旋角为30°,所述第一副齿的齿高为0.08mm,所述第二副齿的齿高为0.12mm,所述第一副齿和第二副齿数目之和有5个。

当然第一副齿和第二副齿的数目可以超过5个,但这会给加工带来难度,为提高效益,最好每个主齿上的第一副齿和第二副齿的数目之和为3-5个。

为了进一步增强热交换效果,可以在第一副齿和第二副齿的侧面镶嵌有若干具有热胀冷缩性能的颗粒,例如热涨性能较好的金属材料镁铝等,或者非金属材料PMMA,这样当这些颗粒受热膨胀时会增大第一副齿和第二副齿的热交换面积,提升热交换效果。当铜管内部冷却时,这些颗粒收缩,不占空间。

主齿在铜管内壁圆周面上即铜管的纵截面上分布有40~60个。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可增大铜管的热交换面积以及增加冷媒的流动性,同时在弯管及胀管扩口过程中整个齿的高度不发生很大的变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