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有粉碎功能的工业物料混合干燥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31395阅读:321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有粉碎功能的工业物料混合干燥设备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化工设备,具体是一种带有粉碎功能的工业物料混合干燥设备。



背景技术:

混合机是对物料进行混合的机械设备,一般的搅拌混合机都是采用一个搅拌机构对物料进行搅拌,效率不高,一般的搅拌机不带有粉碎机构,不能对物料进行粉碎,大颗粒的物料不能得到充分的混合,造成混合不彻底的现象,搅拌过程中,物料容易粘附在内壁上造成原材料的浪费,提高了使用成本,另外一般的搅拌机都没有烘干功能,潮湿的物料不易搅拌混合,也限制了混合机的功能多样性,在搅拌过程中容易出现粉尘,造成粉尘污染,也造成了原材料的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有粉碎功能的工业物料混合干燥设备,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带有粉碎功能的工业物料混合干燥设备,包括罐体和上盖;所述罐体设置成空心圆柱体,内部通过隔板分隔成混料腔和干燥腔,顶部开口处设置有上盖;所述隔板上均布有若干落料孔;所述上盖通过螺栓和螺母的相互旋合与罐体固定连接;上盖上设置有物料粉碎装置;所述物料粉碎装置由粉碎罐、粉碎辊和粉碎电机组成;所述粉碎罐设置成截面为长方形的空心长方体,内部设置有两套粉碎辊;所述粉碎辊与粉碎电机的主轴固定连接,且粉碎辊表面均布有若干凸块;所述粉碎电机固定在粉碎罐外表面上;所述凸块设置成半球形;所述混料腔中设置有混料装置;所述混料装置由第一电机、混料转轴和混料板组成;所述第一电机通过减速器与混料转轴连接,且第一电机和减速器固定在上盖上表面;所述混料转轴穿过隔板延伸到干燥腔中;混料转轴上固定有混料板;所述干燥腔中设置有升料装置和布气装置;所述升料装置由升料转轴和螺旋升料板组成;所述升料转轴顶部与混料转轴底部固定连接,且升料转轴表面固定有螺旋升料板;所述螺旋升料板端部设置有挡边;所述布气装置由上固定板、布气板和下固定板组成;所述上固定板中部设置有套筒,且上固定板端部与布气板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布气板底部与下固定板端部固定连接,且布气板表面均布有若干喷气孔;所述下固定板中部与导气柱顶部固定连接;罐体底面中部设置有干燥装置;所述干燥装置由传动盒、第二电机、进气管和导气柱组成;所述传动盒固定在罐体下表面,且传动盒内部设置有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所述第一齿轮与第二电机的主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电机固定在传动盒下表面;所述第二齿轮与第一齿轮相互啮合,且第二齿轮底部与进气管活动连接,顶部与导气柱底部固定连接;所述进气管与传动盒固定连接,且进气管上设置有热风机;干燥腔顶部侧壁上设置有抽湿装置;所述抽湿装置由抽湿管、过滤罐和抽湿机组成;所述抽湿管一端与干燥腔连通,且连通处设置有挡料网;所述过滤罐和抽湿机设置在抽湿管上;罐体底部侧壁上设置有排料管。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物料粉碎装置设置有两套,对称设置在上盖左右两侧。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混料板设置有两片,且两片混料板设置在同一直线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布气板、下固定板和导气柱内部设置有气体流道。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过滤罐中设置有三层过滤板。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排料管上设置有排料挡板。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罐体底面设置有支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通过物料粉碎装置的设置,利用粉碎辊表面均布的若干凸块对物料进行粉碎处理,便于物料间进行充分混合;通过混料装置的设置,利用第一电机驱动混料转轴旋转,混料转轴带动混料板对混料腔中的物料进行搅拌混合;通过升料装置的设置,将干燥腔底部的物料提升到干燥腔顶部,物料在离心力的作用下重新落回到干燥腔底部,实现物料的循环翻料,利于物料进行二次混料,且利于物料与热量进行充分接触,提高物料的干燥质量;通过干燥装置的设置,利用热风机向进气管中引入热空气,热空气通过布气装置中布气板、下固定板和导气柱内部设置的气体流道,从布气板表面均布的喷气孔喷出,且通过第二电机带动布气装置旋转,扩大热空气的喷洒面积,便于和物料进行充分接触,提高物料的干燥质量和干燥速度;通过抽湿装置的设置,利用抽湿机将物料干燥过程中产生的湿气抽湿,加快物料的干燥速度,且通过过滤罐中过滤板的设置,将湿气中的物料粉尘进行过滤回收,防止资源的浪费。

附图说明

图1为带有粉碎功能的工业物料混合干燥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带有粉碎功能的工业物料混合干燥设备中混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带有粉碎功能的工业物料混合干燥设备中布气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带有粉碎功能的工业物料混合干燥设备中抽湿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带有粉碎功能的工业物料混合干燥设备中升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带有粉碎功能的工业物料混合干燥设备中干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带有粉碎功能的工业物料混合干燥设备中物料粉碎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物料粉碎装置,2-混料装置,3-上盖,4-螺母,5-螺栓,6-抽湿装置,7-升料装置,8-罐体,9-支架,10-干燥装置,11-排料管,12-布气装置,13-干燥腔,14-隔板,15-混料腔,16-第一电机,17-混料板,18-混料转轴,19-减速器,20-上固定板,21-套筒,22-喷气孔,23-布气板,24-气体流道,25-导气柱,26-下固定板,27-抽湿管,28-过滤板,29-抽湿机,30-过滤罐,31-挡料网,32-挡边,33-螺旋升料板,34-升料转轴,35-第一齿轮,36-传动盒,37-第二电机,38-进气管,39-热风机,40-第二齿轮,41-粉碎罐,42-粉碎辊,43-粉碎电机,44-凸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请参阅图1-7,一种带有粉碎功能的工业物料混合干燥设备,包括罐体8和上盖3;所述罐体8设置成空心圆柱体,内部通过隔板14分隔成混料腔15和干燥腔13,顶部开口处设置有上盖3;所述隔板14上均布有若干落料孔;所述上盖3通过螺栓5和螺母4的相互旋合与罐体8固定连接;上盖3上设置有物料粉碎装置1;所述物料粉碎装置1设置有两套,对称设置在上盖3左右两侧,且物料粉碎装置1由粉碎罐41、粉碎辊42和粉碎电机43组成;所述粉碎罐41设置成截面为长方形的空心长方体,内部设置有两套粉碎辊42;所述粉碎辊42与粉碎电机43的主轴固定连接,且粉碎辊42表面均布有若干凸块44;所述粉碎电机43固定在粉碎罐41外表面上;所述凸块44设置成半球形;通过物料粉碎装置1的设置,利用粉碎辊42表面均布的若干凸块44对物料进行粉碎处理,便于物料间进行充分混合;所述混料腔15中设置有混料装置2;所述混料装置2由第一电机16、混料转轴18和混料板17组成;所述第一电机16通过减速器19与混料转轴18连接,且第一电机16和减速器19固定在上盖3上表面;所述混料转轴18穿过隔板14延伸到干燥腔13中;混料转轴18上固定有混料板17;所述混料板17设置有两片,且两片混料板17设置在同一直线上;通过混料装置2的设置,利用第一电机16驱动混料转轴18旋转,混料转轴18带动混料板17对混料腔15中的物料进行搅拌混合;所述干燥腔13中设置有升料装置7和布气装置12;所述升料装置7由升料转轴34和螺旋升料板33组成;所述升料转轴34顶部与混料转轴18底部固定连接,且升料转轴34表面固定有螺旋升料板33;所述螺旋升料板33端部设置有挡边32;通过升料装置7的设置,将干燥腔13底部的物料提升到干燥腔13顶部,物料在离心力的作用下重新落回到干燥腔13底部,实现物料的循环翻料,利于物料进行二次混料,且利于物料与热量进行充分接触,提高物料的干燥质量;所述布气装置12由上固定板20、布气板23和下固定板26组成;所述上固定板20中部设置有套筒21,且上固定板20端部与布气板23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布气板23底部与下固定板26端部固定连接,且布气板23表面均布有若干喷气孔22;所述下固定板26中部与导气柱25顶部固定连接;布气板23、下固定板26和导气柱25内部设置有气体流道24;罐体8底面中部设置有干燥装置10;所述干燥装置10由传动盒36、第二电机37、进气管38和导气柱25组成;所述传动盒36固定在罐体8下表面,且传动盒36内部设置有第一齿轮35和第二齿轮40;所述第一齿轮35与第二电机37的主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电机37固定在传动盒36下表面;所述第二齿轮40与第一齿轮35相互啮合,且第二齿轮40底部与进气管38活动连接,顶部与导气柱25底部固定连接;所述进气管38与传动盒36固定连接,且进气管38上设置有热风机39;通过干燥装置10的设置,利用热风机38向进气管38中引入热空气,热空气通过布气装置12中布气板23、下固定板26和导气柱25内部设置的气体流道24,从布气板23表面均布的喷气孔22喷出,且通过第二电机37带动布气装置12旋转,扩大热空气的喷洒面积,便于和物料进行充分接触,提高物料的干燥质量和干燥速度;干燥腔13顶部侧壁上设置有抽湿装置6;所述抽湿装置6由抽湿管27、过滤罐30和抽湿机29组成;所述抽湿管27一端与干燥腔13连通,且连通处设置有挡料网31;所述过滤罐30和抽湿机29设置在抽湿管27上,且过滤罐30中设置有三层过滤板28;通过抽湿装置6的设置,利用抽湿机29将物料干燥过程中产生的湿气抽湿,加快物料的干燥速度,且通过过滤罐30中过滤板28的设置,将湿气中的物料粉尘进行过滤回收,防止资源的浪费;罐体8底部侧壁上设置有排料管11;所述排料管11上设置有排料挡板;罐体8底面设置有支架9。

上面对本专利的较佳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专利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专利宗旨的前提下做出各种变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