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溶剂回收机冷凝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83878阅读:25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溶剂回收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溶剂回收机冷凝装置。



背景技术:

印刷行业对我国国民经济有着重要的影响行业,制版印刷技术在我国已经有两千年的悠久历史了,最早采用的是凸字刻板及活字印刷,目前印刷行业的出版方式有很多种,现在基本采用的是机器制版。

现有技术中制版过程中都需要进行洗版,洗版用到多种花絮溶剂,这些溶剂一般使用过后会直接排放,这样不仅浪费资源,且对环境也是一种破坏;但是现有的溶剂回收机包括蒸馏装置和冷凝装置,目前的冷凝器冷凝效果一般,且使用稳定性不可控,自动化程度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冷凝效率和自动化程度高,且使用稳定性好的一种溶剂回收机冷凝装置。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溶剂回收机冷凝装置,包括冷凝箱、制冷单元和控制箱,所述冷凝箱安装于控制箱上方,所述制冷单元安装于控制箱内,所述冷凝箱内设置有冷凝盘管,该冷凝盘管两端分别连接有进气管和出液管,所述出液管与冷凝盘管的连接处安装有温度传感器,所述冷凝箱开设有出液口和进液口,所述进液口与制冷单元连接,所述制冷单元包括水泵和水箱,所述控制箱设置有控制面板,所述温度传感器、制冷单元均与控制面板电连接。

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冷凝箱的外壁覆盖有保温膜。

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出液口连通有回流管,该回流管的另一端与水箱连接。

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进气管设置有节流元件。

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出液管为S型管。

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控制面板包括显示屏、控制按键、编程面板。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通过冷凝盘管使气体在冷凝盘管内循环冷凝,冷凝效果好,出液管安装有温度传感器,随时监控出液管的温度,方便调节制冷单元的制冷效率,使气体完全冷凝成液体,稳定性更高,水泵将水箱中的水传输到冷凝箱中进行冷却冷凝盘管中的气体,使气体液化,流动的水使冷却效率更高,且制冷单元与控制面板电连接,可控制水流速度,进而控制冷凝的速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溶剂回收机冷凝装置,包括冷凝箱1、制冷单元2和控制箱3,冷凝箱1安装于控制箱3上方,制冷单元2安装于控制箱3内,冷凝箱1内设置有冷凝盘管11,该冷凝盘管11两端分别连接有进气管12和出液管13,出液管13与冷凝盘管11的连接处安装有温度传感器14,冷凝箱1开设有出液口15和进液口16,进液口16与制冷单元2连接,制冷单元2包括水泵21和水箱22,控制箱3设置有控制面板31,温度传感器14、制冷单元2均与控制面板31电连接。本实用新型通过冷凝盘管11使气体在冷凝盘管11内循环冷凝,冷凝效果好,出液管13安装有温度传感器14,随时监控出液管13的温度,方便调节制冷单元2的制冷效率,使气体完全冷凝成液体,稳定性更高,水泵21将水箱22中的水传输到冷凝箱1中进行冷却冷凝盘管11中的气体,使气体液化,流动的水使冷却效率更高,且制冷单元2与控制面板31电连接,可控制水流速度,进而控制冷凝的速率。

冷凝箱1的外壁覆盖有保温膜4,水泵21连接有冷却器,该冷却器的另一端与进液口16连通,使用冷却器对水流进一步进行降温,使冷凝效率更高,同时冷凝箱1外壁覆盖的保温膜4对冷凝箱1内的水流保温,防止水流受到室温的影响温度升高,记你一步提高冷凝效率。

出液口15连通有回流管17,该回流管17的另一端与水箱22连接,将液水循环利用,节约能源,降低生产成本。

进气管12设置有节流元件121,控制需冷凝气体的进气量,防止进气量过大,导致冷凝不完全气体泄露,提高了设备冷凝的质量。

出液管13为S型管,能使冷凝后的液体在S型管中弯曲部分沉积,出液的过程持续均匀,且对不完全冷凝的气体形成阻挡,防止气体泄露,提高了设备使用的安全性。

控制面板31包括显示屏311、控制按键312、编程面板313,提高设备自动化程度,方便控制,提高生产效率。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