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磷酸铁锂烧结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03478阅读:81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磷酸铁锂的生产设备,特别是涉及一种磷酸铁锂烧结炉。



背景技术:

磷酸铁锂主要用于各种锂离子电池,其晶体结构为橄榄石结构,具有安全性高、寿命长、能量密度高等优良特性,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储能设备、电动工具、轻型电动车辆、小型设备等诸多领域。

在磷酸铁锂制备的过程中,烧结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在其烧结的过程中需要通入大量的惰性气体来进行保护,目前在磷酸铁锂烧结时直接将惰性气体通入烧结炉内,烧结完毕后直接排出,然而被排除的气体中惰性气体的含量极高,从而存在着保护气体的浪费;同时现有的磷酸铁锂烧结炉的炉壁大多都是平面结构,由于炉壁长期受到高温烘烤,时间一长容易出现炉壁坍塌,而且磷酸铁锂烧结完毕时,需要在烧结炉内冷却到一定温度才能取出,这样就大大的影响了磷酸铁锂的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磷酸铁锂烧结炉,其节约保护气体、结实耐用、生产效率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磷酸铁锂烧结炉,包括依次相邻设置的预热室、烧结室和冷却室,所述预热室、烧结室和冷却室均被同一板式传输带水平穿过,所述预热室的室壁上开设有进气口一和排气口,所述烧结室的室壁上开设有进气口二和出气口,所述进气口一和出气口通过管道连通,所述管道上设置有控制阀,所述烧结室内的顶部和两侧壁的形状均为弧形,所述冷却室外设置有散热装置,所述冷却室中设置有与之相对应的散热板,所述散热板上开设有热交换通道,所述热交换通道两端与散热装置之间通过热传导装置连通。通过在预热室、烧结室和冷却室内水平穿过同一板式传输带,这样便于了磷酸铁锂的流水线烧结,预热、烧结、冷却互不影响,可同时进行,从而大大的提高了生产效率;通过在预热室的室壁上开设有进气口一和排气口,在烧结室的室壁上开设有进气口二和出气口,且进气口一和出气口通过管道连通,这样可将烧结室内使用后的保护气体通入到预热室中,对预热室中的磷酸铁锂进行保护,从而实现了保护气体的重复使用,以最大限度的利用了保护气体,从而达到了节约保护气体的效果,降低了生产成本;通过将烧结室内的顶部和两侧壁的形状均设计为弧形,这样加强了炉顶和炉壁的整体强度,结实耐用;通过在冷却室外设置有散热装置,在冷却室中设置有与之相对应的散热板,在散热板上开设有热交换通道,且热交换通道两端与散热装置之间通过热传导装置连通,这样可通过热传导介质将散热板上的热量带到散热装置上进行散热,其散热简单便捷。

作为优选,所述预热室和烧结室的外壁上设置有密封装置,这样便于密封整个烧结炉。

作为优选,所述冷却室的室壁上开设有散热孔,这样便于散热。

作为优选,所述散热孔内设置有排风扇,这样便于更加快速有效的散热。

作为优选,所述传输带的材料为弹簧钢,这样便于满足使用强度和硬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一种磷酸铁锂烧结炉的有益效果:通过将磷酸铁锂烧结炉设计为此结构,多次利用保护气体,预热、烧结和冷却分区,流水线进行烧结,同时将炉壁设计为弧形,从而达到了节约保护气体、结实耐用、生产效率高的效果。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磷酸铁锂烧结炉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1为预热室,2为烧结室,3为冷却室,4为传输带,5为进气口一,6为排气口,7为进气口二,8为出气口,9为管道,10为控制阀,11为散热装置,12为散热板,13为热交换通道,14为热传导装置,15为密封装置,16为散热孔,17为排风扇。

具体实施方式

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所有特征,或公开的所有方法或过程中的步骤,除了互相排斥的特征和/或步骤以外,均可以以任何方式组合。

本说明书中公开的任一特征,除非特别叙述,均可被其他等效或具有类似目的的替代特征加以替换。即,除非特别叙述,每个特征只是一系列等效或类似特征中的一个例子而已。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磷酸铁锂烧结炉,包括依次相邻设置的预热室1、烧结室2和冷却室3,所述预热室1、烧结室2和冷却室3均被同一板式传输带4水平穿过,所述预热室1的室壁上开设有进气口一5和排气口6,所述烧结室2的室壁上开设有进气口二7和出气口8,所述进气口一5和出气口8通过管道9连通,所述管道9上设置有控制阀10,所述烧结室2内的顶部和两侧壁的形状均为弧形,所述冷却室3外设置有散热装置11,所述冷却室3中设置有与之相对应的散热板12,所述散热板12上开设有热交换通道13,所述热交换通道13两端与散热装置11之间通过热传导装置14连通,所述预热室1和烧结室2的外壁上设置有密封装置15,所述冷却室3的室壁上开设有散热孔16,所述散热孔16内设置有排风扇17,所述传输带4的材料为弹簧钢。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