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门窗换气净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26966阅读:178来源:国知局
一种门窗换气净化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涉及空气净化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门窗换气净化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空气质量的日益恶化,空气净化器和新风系统在家庭应用中越来越普及。普通空气净化器的原理是将室内的空气循环净化,需要将门窗密闭才能取得较好的净化效果。但是这种工作模式下长时间净化会导致室内含氧量降低,同样会一定程度影响人们身体健康。为了同时实现净化和换气的功能,新风系统是一个比较好的选择。但是目前市场上新风系统价格高,安装复杂,需要吊顶布设风管及多个墙壁打孔,往往只能在房子装修时安装,后期改造难度非常大。

近年来,很多人想到了将窗户这个天然的通风换气装置进行改造实现通风净化的功能,基本思路有两个:一个是在窗台上加装通风净化装置,在窗台上直接设置进出风口或在窗户四周设置进出风口联通室内外实现室内外空气循环净化;另一种是改造窗框或在窗户玻璃上去掉部分面积加装通风净化装置。

这些新风净化装置相比新风系统安装较简单,但是结构复杂,成本较高,也需要专业人士进行墙体打孔、更换玻璃或者改造窗框等工作。也有人提出了简单的只带风机、滤网和壳体的净化器,可通过简单的螺丝固定等方式安装在窗框上,只将净化后的空气导入室内。但是这种简单结构未实现室内污浊空气排出室外的功能,且由于不带空气检测仪,用户无法取得净化效果的反馈,存在浪费电的可能性。

现有的净化装置使用过程中噪音大,而且,需要更换滤网,且更换过程复杂,更换成本高。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针对上述问题,有必要提出一种门窗换气净化装置,实现了门窗上新风过滤雾霾,且无需更换滤网,方便清洗,降低了成本;采用高效静电吸附技术,噪音小,耗能低,提高了过滤效果。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门窗换气净化装置,包括壳体、涡轮风机和滤网,所述壳体包括凹槽型的外壳和设置在外壳开口处的面板,外壳的槽内嵌设有隔板,且隔板与外壳的底面平行;所述隔板中部设置有放置槽,所述涡轮风机两个为一组,至少一组涡轮风机对称于放置槽设置在隔板上,隔板下方对应每一个涡轮风机处设有风道;所述滤网对应设置在放置槽下方,放置槽内嵌设有塑料盒;所述塑料盒的顶板内侧设有放电针,塑料盒的两侧面上对应放电针设置有集尘片;面板位于隔板上方,且密封设置在外壳开口处。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本发明的装置主要分三次进行过滤,第一次为滤网过滤,优先过滤掉大颗粒杂质;再由塑料盒内的放电针和集尘片之间发生静电吸附,进行精过滤;最后在空气进入室内之前,再由活性炭网进行最后一次活性吸附,保证最终的空气足够洁净,且无异味。

涡轮风机工作,使新风经进气口沿风道进入外壳内,再由滤网过滤直径超过5μm的大颗粒物质,获得粗净化后的空气;再进入塑料盒,由于放电针放电,和集尘片之间发生正负极反应,利用高效静电吸附技术,使雾霾、尘埃等更微小的杂质被吸附在塑料盒内,再将吸附后的空气经过出风口排出;最后,经过面板内侧设置的活性炭网进行最后一步过滤操作;实现空气净化,且噪音小,耗能低,提高了过滤效果;而且由于本发明的滤网过滤的均为大颗粒物质,所以无需更换滤网,只需通过拉手打开塑料盒清洗即可,其清理方便,降低了使用成本。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优化,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设置在外壳的开口处,且位于面板和隔板之间。

控制器可设置在外壳开口处的一端,也可设置在中间,主要取决于在本门窗换气净化装置中使用了多少组涡轮风机,如果涡轮风机太多,占据了两端的位置,则控制器设置在外壳开口处的中部,也能起到同样监测、控制的效果;控制器不影响整个净化装置的工作过程,但用户可通过该控制器对应控制的显示屏来查看壳体内的情况,并控制放电针放电,从而进一步确定是否需要进行检修或清理;增强了用户对该净化装置的可操作性,实现了远程控制,提高了装置的使用寿命。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外壳的两端设有塑料端头,外壳槽内底部的两侧面上对应于风道设有条形孔状进气口。

条形状的进气口与风道更匹配,使进入外壳的新风更均匀、更平稳,能提高滤网过滤的效果,也对装置提供了保护。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隔板的两端设有密闭挡板,所述密闭挡板位于塑料端头的内侧,且与塑料端头重合。

起到了密封作用,防止吸附的雾霾、尘埃等逸散出壳体,且密闭挡板与塑料端头重合,使隔板稳固的安装在外壳的凹槽内,保障了设置在隔板上的风机、滤网及塑料盒工作的稳定性。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塑料盒的顶板外侧设有拉手。

通过拉手打开塑料盒,方便清理塑料盒内吸附后残存的雾霾、灰尘等杂质。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塑料盒的一端设有出风口。用于将过滤和吸附净化后的清新空气经出风口排进。

作为上述方案的更进一步优化,所述面板为铝合金面板,且为花型孔状结构或竖条型孔状结构或横条型孔状结构。

面板不易损坏,且既能传输净化后的空气,又设计美观,满足顾客需求。

作为上述方案的更进一步优化,所述面板靠近外壳的一侧面上安装有活性炭网。

用于除去净化后空气中的异味,并吸附有害物质,保证空气洁净,达到最终净化空气的作用。

作为上述方案的更进一步优化,所述滤网为m形的不锈钢滤网,且其直径小于5μm。

进行第一步粗过滤,过滤掉直径大于5μm的大颗粒物,增大进风量,使过滤效果更佳。

作为上述方案的更进一步优化,所述进气口内安装有微型过滤器。

进行粗效过滤,防止进气口因长时间进气而堵塞。

本发明还解决了隔音效果差的问题,外界音源随空气进入净化装置内,由于该净化装置内部的特殊结构,音源经过滤网、塑料盒以及风道等实现了多次折射,使得声音得到衰减,最后进入室内的声音得到最大限度的减少,实现既净化了空气,又提高了隔音效果的功能。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实现了门窗上新风过滤雾霾,且无需更换滤网,方便清洗,降低了成本。

2、采用高效静电吸附技术,进行三重过滤,其过滤效果好,噪音小,耗能低。

3、塑料盒的上方设有拉手,通过拉手打开塑料盒,方便清理塑料盒内吸附后残存的雾霾、灰尘等杂质。

4、设置活性炭网,可除去空气中的异味,并吸附有害物质,保证空气洁净,达到最终净化空气的目的。

5、采用直径小于5μm的m形不锈钢滤网,进行第一步粗过滤,过滤掉直径大于5μm的大颗粒物,增大进风量,提高过滤效果。

6、将微型过滤器安装在进气口内,进行粗效过滤,防止进气口因空气进入而造成尘埃堵塞。

7、隔音效果好,外界音源经滤网和塑料盒后,由风道进入室内,音源经多层过滤后,得到削弱,使得进入室内的声音得到最大限度减少。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所述门窗换气净化装置的内部结构爆炸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所述隔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所述塑料盒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所述集尘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所述面板和活性炭网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所述面板的花型孔状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外壳;101-塑料端头;102-进气口;103-风道;20-涡轮风机;30-滤网;40-面板;401-活性炭网;50-隔板;501-密闭挡板;60-放置槽;601-放电针;70-塑料盒;701-拉手;702-出风口;703-集尘片;80-控制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

如图1-图6所示,一种门窗换气净化装置,包括壳体、涡轮风机20和滤网30,所述壳体包括凹槽型的外壳10和设置在外壳10开口处的面板40,外壳10的槽内嵌设有隔板50,且隔板50与外壳10的底面平行;所述隔板50中部设置有放置槽60,所述涡轮风机20两个为一组,至少一组涡轮风机20对称于放置槽60设置在隔板50上,隔板50下方对应每一个涡轮风机20处设有风道103;所述滤网30对应设置在放置槽60下方,放置槽60内嵌设有塑料盒70;所述塑料盒70的顶板内侧设有放电针601,塑料盒70的底板上对应放电针601设置有至少两个集尘片703;面板40位于隔板50上方,且密封设置在外壳10开口处。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本发明的装置主要分三次进行过滤,第一次为滤网30过滤,优先过滤掉大颗粒杂质;再由塑料盒70内的放电针601和集尘片703之间发生静电吸附,进行精过滤;最后在空气进入室内之前,再由活性炭网401进行最后一次活性吸附,保证最终的空气足够洁净,且无异味。

涡轮风机20工作,使新风经进气口沿风道103进入外壳10内,再由滤网30过滤直径超过5μm的大颗粒物质,获得粗净化后的空气;再进入塑料盒70,由于放电针601放电,和集尘片703之间发生正负极反应,利用高效静电吸附技术,使雾霾、尘埃等更微小的杂质被吸附在塑料盒70内,再将吸附后的空气经过出风口702排出;最后,经过面板40内侧设置的活性炭网401进行最后一步过滤操作;实现空气净化,且噪音小,耗能低,提高了过滤效果;而且本发明无需更换滤网30,只需通过拉手701打开塑料盒70清洗即可,其清理方便,降低了使用成本。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控制器80,所述控制器80设置在外壳10的开口处,且位于面板40和隔板50之间。

控制器80可设置在外壳10开口处的一端,也可设置在中间,主要取决于在本门窗换气净化装置中使用了多少组涡轮风机20,如果涡轮风机20太多,占据了两端的位置,则控制器80设置在外壳10开口处的中部,也能起到同样监测、控制的效果;控制器80不影响整个净化装置的工作过程,但用户可通过该控制器80对应控制的显示屏来查看壳体内的情况,并控制放电针601放电,从而进一步确定是否需要进行检修或清理;增强了用户对该净化装置的可操作性,实现了远程控制,提高了装置的使用寿命。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外壳10的两端设有塑料端头101,外壳10槽内底部的两侧面上对应于风道103设有条形孔状进气口102。

条形状的进气口102与风道103更匹配,使进入外壳10的新风更均匀、更平稳,能提高滤网30过滤的效果,也对装置提供了保护。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隔板50的两端设有密闭挡板501,所述密闭挡板501位于塑料端头101的内侧,且与塑料端头101重合。

起到了密封作用,防止吸附的雾霾、尘埃等逸散出壳体,且密闭挡板501与塑料端头101重合,使隔板50稳固的安装在外壳10的凹槽内,保障了设置在隔板50上的涡轮风机20、滤网30及塑料盒70工作的稳定性。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塑料盒70的顶板外侧设有拉手701。

通过拉手701打开塑料盒70,方便清理塑料盒70内吸附后残存的雾霾、灰尘等杂质。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塑料盒70的一端设有出风口702。用于将过滤和吸附净化后的清新空气经出风口702排进。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面板40为铝合金面板,且为花型孔状结构或竖条型孔状结构或横条型孔状结构。

面板40不易损坏,且既能传输净化后的空气,又设计美观,满足顾客需求。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面板40靠近外壳10的一侧面上安装有活性炭网401。

用于除去净化后空气中的异味,并吸附有害物质,保证空气洁净,达到最终净化空气的作用。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滤网30为m形的不锈钢滤网,且其直径小于5μm。

进行第一步粗过滤,过滤掉直径大于5μm的大颗粒物,增大进风量,使过滤效果更佳。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进气口102内安装有微型过滤器。

进行粗效过滤,防止进气口102因长时间进气而造成堵塞。

本发明还解决了隔音效果差的问题,外界音源随空气进入净化装置内,由于该净化装置内部的特殊结构,音源经过滤网30、塑料盒70以及风道103等实现了多次折射,使得声音得到衰减,最后进入室内的声音得到最大限度的减少,实现既净化了空气,又提高了隔音效果的功能。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