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粽叶加工用烘干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16937阅读:1611来源:国知局
一种粽叶加工用烘干装置的制作方法

发明属于烘干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粽叶加工用烘干装置。



背景技术:

粽叶是“端午节”节日那天所食用的食物“粽子”必不可少的材料之一,粽子古称“角黍”“筒粽”,由粽叶包裹糯米或以添加辅料煮制而成,粽叶品种繁多一般以芦苇叶、箬叶等制成,是制作粽子必不可少的材料,南方一般以箬叶为主,北方以芦苇叶为主,粽叶一般都拥有大量对人体有益的叶绿素和多种氨基酸等成份,其特殊的防腐作用也是粽子易保存的原因之一,气味芳香,闻之如有回归大自然的感觉,粽叶,天然生长、天然防腐、无毒害、无污染、年年可采、季季可收,做为食品包装,具备无污染和使用的“一次性”,因此,被当今营养学家称之为“天然绿色食品”。

粽叶是一种蓼科植物,因叶子长,质量好,人们一向用其叶包裹粽子而得名。粽叶品种较多,人们选用的良种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颜色深纯麦绿,叶质厚,*纹,叶柄较长,可反复包裹使用的绿粽叶;另一类是叶色嫩绿,并夹带有白色斑纹的花粽叶。粽叶性喜阴湿环境,惧怕烈日直晒,常生于溪河沿岸、林下空间或灌木丛中,耐寒耐肥,分布广泛,我国各地几乎都有它的踪影。

粽叶纤维长,拉力好,没有毒素,清香宜人,既耐蒸煮,又耐包裹,所以除用于包裹粽子外,还可用来包裹其它蒸煮食品,并可用于编制精巧秀美的工艺品。如今,当人们越来越钟情于绿色包装、绿色食品时,粽叶便成了饮食包装行业理想的选择对象,不仅国内的人们继承了粽叶的传统使用范围,东南亚、北美等一些国家的人们也对粽叶产生了愈来愈浓的兴趣。

随着市场的扩大,原本靠采割野生粽叶的做法,已越来越满足不了人们的需求,特别是优质的良种粽叶已日渐吃紧。于是,一些有眼力的商人和农民朋友便携起手来,展开了野生粽叶的人工种植。粽叶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可采用切开茎根分株繁殖的方法进行栽培。成活后,只要管理工作及时跟上,成效就明显。

粽叶长期生长在林间、山岩中,特性是喜阴湿、耐寒、耐肥,怕烈日直晒,海拔3000米以下的环境都适宜生长。良种粽叶的标准是叶子宽而长,一般以宽10厘米、长40厘米为宜,小于此标准的叶子不宜发展种植。林间套栽法。一年四季都可栽培,根据粽叶喜阴湿的特性套栽在林间或果园里,立体经营,合理利用土地资源。而除针叶树林和竹林之外,大多数林间和果园里都可以栽植粽叶。

现在市场上对粽叶的烘干处理方法一般都是采用自然晾干,自然晾干需要有温热的气候和强烈的紫外线,不仅需要花费大量的整理、收拾时间,还消耗大量的劳动量,如果赶上下雨天或者粽叶的需求量比较大时,就耽误了粽叶的生产效率,所以需要一种粽叶加工用烘干装置来改变这一现状。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粽叶加工用烘干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粽叶加工用烘干装置,包括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顶部外壁通过螺钉固定有烘干箱,且烘干箱的底部内壁通过螺钉固定有电动机,所述电动机的输出轴套接有扇叶,且电动机的两侧外壁通过螺钉固定有聚风罩,所述扇叶位于聚风罩内,所述烘干箱的两侧内壁通过螺钉固定有水平设置的电热丝,且烘干箱位于电热丝上方的两侧内壁焊接有水平设置的两根连接柱,所述连接柱的顶部开设有两个凹槽,且两个凹槽内壁通过轴承连接有滑轮,所述烘干箱的一侧开设有通孔,且通孔内壁滑动连接有烘干槽,所述烘干槽远离烘干箱的一侧外壁焊接有把手,且烘干槽底部外壁的两边均通过螺钉固定有滑轨,所述滑轮嵌装在滑轨内,且滑轮与滑轨之间形成滑动配合,所述烘干槽的底部内壁通过螺钉固定有湿度传感器。

为了进一步提高粽叶加工用烘干装置的使用性能,所述底座的底部外壁的四角处均焊接有支撑腿,支撑腿的形状为长方体结构,支撑腿长度为五到八厘米。

为了进一步提高粽叶加工用烘干装置的使用性能,所述支撑腿的底部外壁均通过螺钉连接有万向轮。

为了进一步提高粽叶加工用烘干装置的使用性能,所述底座的两侧外壁均焊接有水平设置的连接板,且连接板的底部外壁通过螺钉固定有液压缸。

为了进一步提高粽叶加工用烘干装置的使用性能,所述液压缸活塞杆的一端外壁焊接有支撑板。

为了进一步提高粽叶加工用烘干装置的使用性能,所述湿度传感器的型号为qfm2160,且湿度传感器通过信号线连接有型号为data-7311的控制器。

为了进一步提高粽叶加工用烘干装置的使用性能,所述电动机、吸风机、电热丝和液压缸均通过导线连接有开关,开关与控制器连接,电热丝的功率为二百到三百瓦。

为了进一步提高粽叶加工用烘干装置的使用性能,所述聚风罩的形状为圆台形结构,且聚风罩的横截面大小与扇叶的横截面大小相适配。

与现有技术相比,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本发明提出一种粽叶加工用烘干装置,本发明装置中,整个烘干装置移动方便,提高了机动性,便于运输,移动后便于定位,稳定性较好,改变了传统的烘干方式,采用热风持续不断的进行烘干,烘干效果极佳,提高了粽叶的生产质量,另外,烘干后能够做到自动停止,自动化程度高,便于操作,节省了人力物力,整体实用性能较高。

附图说明

图1为发明提出的一种粽叶加工用烘干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发明提出的一种粽叶加工用烘干装置的烘干槽结构放大图。

图3为发明提出的一种粽叶加工用烘干装置的聚风罩结构俯视图。

图中:1底座、2电动机、3万向轮、4支撑腿、5聚风罩、6扇叶、7电热丝、8连接柱、9滑轮、10把手、11烘干槽、12温度传感器、13烘干箱、14连接板、15液压缸、16支撑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3,一种粽叶加工用烘干装置,包括底座1,底座1的顶部外壁通过螺钉固定有烘干箱13,且烘干箱13的底部内壁通过螺钉固定有电动机2,电动机2的输出轴套接有扇叶6,且电动机2的两侧外壁通过螺钉固定有聚风罩5,扇叶6位于聚风罩5内,烘干箱13的两侧内壁通过螺钉固定有水平设置的电热丝7,且烘干箱19位于电热丝7上方的两侧内壁焊接有水平设置的两根连接柱8,连接柱8的顶部开设有两个凹槽,且两个凹槽内壁通过轴承连接有滑轮9,烘干箱13的一侧开设有通孔,且通孔内壁滑动连接有烘干槽11,烘干槽11远离烘干箱13的一侧外壁焊接有把手10,且烘干槽11底部外壁的两边均通过螺钉固定有滑轨,滑轮9嵌装在滑轨内,且滑轮9与滑轨之间形成滑动配合,烘干槽12的底部内壁通过螺钉固定有湿度传感器13。

发明中,底座1的底部外壁的四角处均焊接有支撑腿4,且支撑腿4的底部外壁均通过螺钉连接有万向轮3,支撑腿4的形状为长方体结构,支撑腿4长度为五到八厘米,底座1的两侧外壁均焊接有水平设置的连接板14,且连接板14的底部外壁通过螺钉固定有液压缸15,液压缸15活塞杆的一端外壁焊接有支撑板16,湿度传感器12的型号为qfm2160,且湿度传感器12通过信号线连接有型号为data-7311的控制器,电动机2、电热丝7和液压缸15均通过导线连接有开关,开关与控制器连接,电热丝7的功率为二百到三百瓦,聚风罩5的形状为圆台形结构,且聚风罩5的横截面大小与扇叶6的横截面大小相适配。

工作原理:使用者通过滑轮9在滑轨内壁滑动的原理,利用把手10将烘干槽11从烘干箱13内抽出,向烘干槽11内加入粽叶后,使烘干槽11归位,通过控制器控制电动机2、电热丝7开始工作,由扇叶6吹出来的风经过电热丝7加热后变成热风开始对粽叶进行烘干,当湿度传感器12检测到粽叶中的水分符合要求后,立即自动通过控制器停止电动机2、电热丝7工作,完成对粽叶的烘干。

以上所述,仅为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