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布料脱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59697阅读:45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布料生产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布料脱水装置。



背景技术:

布料在生产加工过程中,染色后必须要进行脱水处理,通常布料的脱水过程都是在脱水机中进行的,实际操作中,操作人员会直接将布料车中未整理的整条布料投入到脱水机中,脱水完毕后再整条取出,导致布料易缠绕打结,脱水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布料脱水装置,该布料脱水装置能有效防止在向脱水机中放入和取出布料时,布料出现缠绕打结的情况。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布料脱水装置,包括脱水机,还包括布料输送装置,所述布料输送装置包括可升降调节的竖杆及固设在竖杆上端端部的横杆,横杆两端设置有由电机驱动的传动轮,传动轮之间设置有传动皮带,其中一传动轮处于脱水机上方。

采用上述结构,在将需要脱水的布料放入到脱水机中进行脱水时,可先降低竖杆,人工将布料车中长条的布料端部放置在两传动轮上方的传动皮带上,再升起竖杆,开动伺服电机,使伺服电机转动,伺服电机带动传动轮转动,从而使布料从布料车中经过皮带传送,整条规整的慢慢送入到脱水机中,避免缠绕打结,脱水完毕后,同样先降低竖杆,人工将布料车中长条的布料端部放置在两传动轮上方的传动皮带上,再升起竖杆,开动伺服电机,使伺服电机向上料时相反方向转动,伺服电机带动传动轮转动,从而使布料从脱水机中经过皮带传送落入到布料车中,如此可有效避免布料缠绕打结,同时使其在脱水机中进行脱水时,具有更好的脱水效果。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横杆两端固设有限位环,限位环处于传动轮下方。

采用上述结构,将布料从一端限位环穿过,放置在传动皮带上,再从另一端限位环穿出,限位环可起到限位的作用,可保证条状布料两端能准确的落入到脱水机或布料车中。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传动轮两侧设置有直径大于传动轮直径的挡圈。

采用上述结构,挡圈的设置,使得布料在传动皮带上运动时不会出现从传动轮上脱离的情况,保证布料在输送过程中不会因为布料从传动轮上脱离而中断。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传动皮带上设置有防滑纹。

采用上述结构,防滑纹的设置增大了布料和传动皮带之间的摩擦,从而防止布料和传动皮带之间出现打滑的情况。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脱水机机盖上均匀设置有通孔。

采用上述结构,通孔的设置,使得该脱水机在对刚染色完成的布料进行脱水时,热量及水蒸气能通过通孔迅速散失,减少水蒸气在脱水机内凝结成水珠,保证脱水效果。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脱水机一周设置有站台。

采用上述结构,操作人员可站在站台上对脱水机内的布料进行观察及操作。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竖杆为气动升降杆。

采用上述结构,可方便的对竖杆的高度进行调节。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能有效防止在向脱水机中放入和取出布料时,布料出现缠绕打结的情况;

2.竖杆设置为可升降式,方便操作者将布料放置在传送皮带上;

3.脱水机机盖上均匀设置有通孔,进一步保证了脱水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脱水机;2.竖杆;3.横杆;4.伺服电机;5.传动轮;6.传动皮带;7.脱水机机盖;8.限位环;9.挡圈;10.防滑纹;11.通孔;12.站台。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一种布料脱水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脱水机1及布料输送装置,布料输送装置包括竖杆2及固设在竖杆2上端端部的横杆3,竖杆2为气动升降杆,横杆3两端设置有传动轮5,传动轮5两侧设置有直径大于传动轮5直径的挡圈9,传动轮5受横杆3中部的伺服电机4驱动,传动轮5之间设置有传动皮带6,传动皮带6上设置有防滑纹10,横杆3两端固设有限位环8,限位环8处于传动轮5下方且其中一限位环8处于脱水机1的桶口上方。

脱水机1一周设置有站台12,脱水机1机盖上均匀设置有通孔11。

工作原理:在将需要脱水的布料放入到脱水机1中进行脱水时,可先降低竖杆2,站在站台12上人工的将布料车中长条的布料端部穿过限位环8后放置在两传动轮5上方的传动皮带6上,并使一端落入在脱水机1中,再升起竖杆2,开动伺服电机4,使伺服电机4转动,伺服电机4带动一端传动轮5转动,从而使布料从布料车中经过传动皮带6传送,整条规整的慢慢送入到脱水机1中,避免缠绕打结,然后通过脱水机1对布料进行脱水,脱水完毕后,同样先降低竖杆2,人工将布料车中长条的布料端部放置在两传动轮5上的传动皮带6上,再升起竖杆2,开动伺服电机4,使伺服电机4向上料时相反方向转动,伺服电机4带动传动轮5转动,从而使布料从脱水机1中经过传动皮带6传送落入到布料车中,如此可有效避免布料缠绕打结,同时使其在脱水机1中进行脱水时,具有更好的脱水效果。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