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冶金行业用固体料注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49545阅读:198来源:国知局
一种冶金行业用固体料注入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冶金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冶金行业用固体料注入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冶金工业的发展,以及环保和节能减排方面的要求,近年来发展出了多种冶炼技术,如熔融还原炼铁技术等。然而在冶金领域里,侧吹冶金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其中的固体料注入装置已成为冶金行业所用的重要设备。

目前,传统的固体料注入装置存在结构复杂,制造成本较高。冷却效果差,容易出现烧毁现象,且注料衬管易磨损,使用寿命短的问题,无法满足实际使用需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冶金行业用固体料注入装置。本实用新型通过外套法兰上开设的进水口向水冷管道内注入冷却循环水对水冷外套进行冷却,避免工作过程中水冷外套烧毁。通过分水法兰上开设的进水口向进水通道注入冷却循环水对枪体进行冷却,从而避免工作过程中枪体烧毁。固体料由注料衬管直接注入冶炼炉熔池中,具有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廉,分体式冷却结构,冷却性能好,使用寿命长等优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一种冶金行业用固体料注入装置,它包括套装在注料衬管外侧的枪体,以及套装在所述枪体外侧的水冷外套;

所述水冷外套内分布有沿枪体的长度方向开置的多个水冷管道,且多个水冷管道的右端相互连通,水冷管道的左端连接有外套法兰,且外套法兰与水冷管道制成一体,所述外套法兰内开设有连通水冷管道进水口与出水口;

所述枪体包括由外至内一次套装的外壁管、中间隔水管、内壁管,外壁管与中间隔水管之间形成环形出水通道,内壁管和中间隔水管形成环形进水通道,且出水通道与进水通道的右端想连通;所述外壁管的左端连接有外壁管法兰,且外壁管与外壁管法兰制成一体,所述中间隔水管的左端套装有分水法兰,分水法兰的右端通过外壁管法兰与外套法兰连接,所述内壁管的左端装配有密封法兰,分水法兰的左端与密封法兰连接,分水法兰上开设有连通出水通道的出水口以及连通进水通道的进水口。

优选的,所述密封法兰与中间隔水管之间还装配有密封头。

优选的,所述注料衬管采用耐磨材质制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外套法兰上开设的进水口向水冷管道内注入冷却循环水对水冷外套进行冷却,避免工作过程中水冷外套烧毁。通过分水法兰上开设的进水口向进水通道注入冷却循环水对枪体进行冷却,从而避免工作过程中枪体烧毁。固体料由注料衬管直接注入冶炼炉熔池中,具有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廉,分体式冷却结构,冷却性能好,使用寿命长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是本实用新型冶金行业用固体料注入装置整体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A方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如图1至图2所示,一种冶金行业用固体料注入装置,它包括套装在注料衬管3外侧的枪体2,以及套装在所述枪体2外侧的水冷外套1;

所述水冷外套1内分布有沿枪体2的长度方向开置的多个水冷管道11,且多个水冷管道11的右端相互连通,水冷管道11的左端连接有外套法兰12,且外套法兰12与水冷管道11制成一体,所述外套法兰12内开设有连通水冷管道11进水口与出水口;

所述枪体2包括由外至内一次套装的外壁管21、中间隔水管23、内壁管22,外壁管21与中间隔水管23之间形成环形出水通道24,内壁管22和中间隔水管23形成环形进水通道25,且出水通道24与进水通道25的右端想连通;所述外壁管21的左端连接有外壁管法兰211,且外壁管21与外壁管法兰211制成一体,所述中间隔水管23的左端套装有分水法兰231,分水法兰231的右端通过外壁管法兰211与外套法兰12连接,所述内壁管22的左端装配有密封法兰24,分水法兰231的左端与密封法兰24连接,分水法兰231上开设有连通出水通道24的出水口以及连通进水通道25的进水口。

本实用新型冶金行业用固体料注入装置在使用时,通过外套法兰12上开设的进水口向水冷管道11内注入冷却循环水进行冷却,避免工作过程中水冷外套1烧毁。通过分水法兰231上开设的进水口向进水通道25注入冷却循环水进行冷却,从而避免工作过程中枪体2烧毁。固体料由注料衬管3直接注入冶炼炉熔池中。

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所述密封法兰24与中间隔水管23之间还装配有密封头221。如此设置,增强密封法兰24与中间隔水管23、内壁管22之间的密封性,保证冷却循环水的正常循环工作,满足实际使用需要。

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所述注料衬管3采用耐磨材质制成。如此设置,可减少注入固体料时,固体料对内衬管3的磨损,延长其使用寿命。耐磨材料可选用耐磨陶瓷等。

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所属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领域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劳动即可做出的各种修改或变形仍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