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暖通空调系统的可调式送风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78630阅读:576来源:国知局
用于暖通空调系统的可调式送风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暖通空调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暖通空调系统的可调式送风装置。



背景技术:

暖通空调系统用于调控室内空气的温度及湿度,是中大型工业建筑或办公建筑中重要的一环。在暖通空调系统的工作下,不论严寒酷暑,均可提供舒适宜人的室内环境。通常在建筑的不同区域设置有通风口,暖通空调系统通过风道将经过热、湿处理的风由通风口送至不同的区域内。由于各送风口与风机之间的距离不等,常会出现风道内阻力不平衡的问题,距离送风机近的风道阻力小、送风量大,而远离送风机的风口风道阻力大、送风量小的问题。因此,为了解决上述问题需要采用一定辅助设备保证暖通空调系统对不同区域的均匀送风,使得不同区域均可达到适宜的温度,减小不同区域室内环境参数不均匀度。

现有技术中暖通设计师们在进行工程设计时,会对风道进行阻力平衡,并在风道的一些关键部位加设风量调节阀来来确保各送风口均匀送风。通常风量调节阀的尺寸与风道的内腔尺寸相匹配,且风量调节阀上具有若干可调节的扇叶。通过将风量调节阀沿垂直于风道长度方向安装在风道内部,并调节扇叶的开合程度,增大或减小风道中空气可通过的尺寸,进而对不同出风口处的风量进行调节。

在实现本实用新型的过程中,设计人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问题:

一方面,当采用长条形送风口时,由于该类长条形送风口长度较长,因此该出风口靠近送风机的一端出风量较大,远离送风机的一端出风量小。并且由于常用的风量调节阀的尺寸与出风口不匹配,难以应用于这类长条形出风口上。

另一方面,当采用具有多个送风口的风道时,为了保证多个送风口的送风均匀,需要在风道中安装多个风量调节阀,大大增加了安装工作量以及设备投资。

综上,不难看出,在暖通空调系统中不是任何地方均适宜通过加设风量调节阀来保证送风口的均匀送风,尤其是对采用单独一根具有较多送风口的送风、或长条形送风口,依然缺乏一种更加简便、有效地实现均匀送风的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和不足,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过改良送风口的结构,以此实现均匀送风的用于暖通空调系统的可调式送风装置。所述用于暖通空调系统的可调式送风装置如下:

一种用于暖通空调系统的可调式送风装置,包括风道,所述风道上设置有送风口,在所述送风口开口处设置有调节组件,所述调节组件可调整所述送风口的开闭大小。

优选地,所述调节组件包括:在所述风道上、所述送风口两侧分别设置的滑动槽,以及可插接在所述滑动槽上的挡板。

优选地,所述滑动槽的长度方向与所述风道中的送风方向之间夹角小于等于30°。

优选地,所述滑动槽的长度方向与所述风道中的送风方向平行。

优选地,在所述滑动槽上设置有刻度。

优选地,所述挡板的上表面还固定连接有把手。

优选地,所述把手为垂直于所述挡板设置的板状把手,且所述把手的高度为2cm~15cm,所述把手的宽度小于所述送风口的宽度。

优选地,所述风道两端设置有连接件,用于与其他管道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

通过改良送风口处的结构,在送风口上加设调节组件,用以调控送风口的开闭大小,进而使得不同风量得以通过,实现不同送风口间的均匀送风。尤其是应用于具有多个送风口的风道或者长条状的送风口上时,通过调节组件使得靠近送风机的送风口的开口较小,远离送风机的送风口的开口较大。如此有效平衡了各个送风口之间的送风量,有效解决了具有多个送风口的风道或者长条状的送风口由于送风不均匀造成不同区域温湿度差异大的问题。此外,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用于暖通空调系统的可调式送风装置便于使用,成本低,具有良好的推广价值和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用于暖通空调系统的可调式送风装置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用于暖通空调系统的可调式送风装置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用于暖通空调系统的可调式送风装置的风道和送风口的俯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调节组件的主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用于暖通空调系统的可调式送风装置沿A-A方向的剖视图。

附图中的标记分别为:

1.风道;

2.送风口;

3.调节组件,31.滑动槽,32.挡板,321.把手。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参见图1至图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暖通空调系统的可调式送风装置,该用于暖通空调系统的可调式送风装置包括风道1,且风道1上设置有送风口2,其中在送风口2的开口处还设置有调节组件3,调节组件3包括:在风道1上、送风口2两侧分别设置的滑动槽31,以及可插接在滑动槽31上的挡板32。

在使用时,插接在滑动槽31上的挡板32能够实现全部或者部分遮盖送风口2,实现对送风口2开闭大小的调节。通过改良送风口2处的结构,在送风口2处加设调节组件3,用以调控送风口2的开闭大小,进而使得不同风量得以通过,实现不同送风口间的均匀送风。尤其是应用于具有多个送风口的风道或者长条状的送风口上,具体地,通过调节组件3使得靠近送风机的送风口2的开口较小,远离送风机的送风口2的开口较大。如此有效平衡了各个送风口2之间的送风量,有效解决了具有多个送风口的风道或者长条状的送风口由于送风不均匀造成不同区域温湿度差异大的问题。并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用于暖通空调系统的可调式送风装置便于使用、制造,成本低廉,克服了现有技术中风量调节阀设备成本的问题。

此外,还需说明的是,现有技术中所采用的风量调节阀设置在风道1内部,将风道1截断,使得送风通过风量调节阀上叶片间的空隙通过。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具有良好的调节作用,但是现有技术中的风量调节阀明显增加了风道1内的阻力,对风机机外余压要求较高,能耗大。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送风能装置由于改良了送风口处的结构,使得风道1保持通畅,有效降低了对风机机外余压的要求,降低能耗。

综上不难看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用于暖通空调系统的可调式送风装置具有良好的推广价值和应用前景。

具体地,参见图2、图3,此处以送风口2为矩形口为例,可以看出,在送风口2的两条相对边上各设置有一条滑动槽31。其中关于调节组件3的设置方向,为了减少调节组件3为风道1内流动气体带来的阻力,调节组件3中滑动槽31的长度方向与风道1中的送风方向之间夹角小于等于30°。具体地,优选滑动槽31的长度方向与风道1中的送风方向平行。并且,在滑动槽31上还设置有刻度,刻度的最小单位可以为1mm或1cm等,不作具体限制。在滑动槽31上设置刻度便于准确调整挡板32的位移,实现对风量大小的有效调控。

具体地,在使用该调节组件3时,通过移动插接在滑动槽31上的挡板32实现其调节功能。为了便于挡板32的操作,具体参见图4、图5,挡板32的上表面还固定连接有把手321。其中,把手321具有多种实现形式,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可选方式,该把手321为板状把手,不仅便于移动挡板32,同时还起到了一定的导流作用。具体来说,把手321为垂直于挡板32设置的板状把手,且该把手321的高度为2cm~15cm,把手321的宽度小于送风口2的宽度。不难看出,该板状结构的把手321对风道1中的送风起到垂直导流作用,进而使得送风通过送风口2进入房间。此外,对于把手321设置在挡板32上的位置不作具体限定,可以固定连接在挡板32的端部或中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把手321设置在挡板32的端部,成“L”型,如此把手321的移动距离即为送风口2增大的开口距离,便于准确控制。

进一步地,在风道1的两端还设置有连接件,用于与其他管道相连接。并且关于连接件的类型不作具体限定,举例来说,可以为咬口或法兰等。此外关于风道1的材质不作具体限定,可以为塑料、金属或者玻璃钢等。对于风道1上的送风口2的数量和大小根据风道1的具体输送量等实际输送情况通过计算得到,在此处不作具体限定。并且对于送风口2的形状同样不作具体限定,可以为矩形、方形、圆形或者椭圆形等。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用于暖通空调系统的可调式送风装置在使用时,可采用人工操作或远方电动操作调节组件3的工作方式。当采用远方电动操作的方式时,还可在该调节组件3处加设控制组件,该控制组件与操控系统信号连接,进而实现通过遥控的方式调节送风口2的开闭大小。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用于暖通空调系统的可调式送风装置结构简单,便于使用,成本低廉,并可实现不同送风口的均匀送风。同时通过改良送风口处的结构,有效降低了风道内阻力,减少了对机组机外余压的要求,节能环保。综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用于暖通空调系统的可调式送风装置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和推广前景。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