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供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53142阅读:45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取暖供热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供热装置。



背景技术:

供热系统,是大的能耗设备,其不同的结构设计对能效比、成本、维护费用和占地面积都有很大影响。另外,随着峰谷电价在全国范围的快速普及,急需一种与之适应的新型供暖装置,帮助用户进行需求侧响应以节省电费,同时实现电力负荷需求的理想化。

目前市场上的电加热设备分为两种:一种是分体式的电加热设备,用于直热供热系统,电加热设备直接带散热器。这种结构比较简单,供热效果较差,供热成本比较高。

另一种是分体式电加热设备+储热设备:这种该种结构的系统主要用于大面积供热,电加热设备功率较大,系统较为复杂;这种结构比较复杂,系统工作要求比较高,前期投入比较大。电加热设备、储热设备以及供热系统需要分别控制。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即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不足,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供热装置,解决现有加热却暖设备结构不合理,不能合理利用峰谷电价等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新型供热装置,包括分布式发电网系统、加热储能水箱和散热器,所述加热储能水箱包括加热器、储热水箱和电控系统,所述加热器设置在储热水箱内通过电控系统控制加热,所述电控系统与分布式发电网系统连接错峰为加热器供电,所述储热水箱通过供热进水管道和供热出水管道与散热器连接供热,所述储热水箱还连接有加水装置。

进一步的,所述加热储能水箱内还设置有水温检测装置。

进一步的,所述储热水箱与加水装置之间的管道上设有软水装置。

进一步的,所述储热水箱上设有水温循环的热循环泵,所述热循环泵进出管上均设有球阀。

进一步的,所述储热水箱底部还设有排水口,所述排水口上设有排水阀。

进一步的,所述储热水箱与散热器之间的供热进水管道上依次设置有出水阀、出水温度检测器、过滤器和供热泵。

进一步的,所述储热水箱与散热器之间的供热出水管道依次设有回水温度检测器和回水阀。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

一种新型供热装置,将电加热设备与储热设备合二为一:整个供热系统成为一个整体,生产、安装、施工、调试、控制都会比较简单,系统运行比较稳定。外形美观、占地面积小,更加适合现代居民的使用环境。并且,这种合二为一的新型供热装置能够在相对低电价加热储存热水,供用户随时使用,帮助用户降低电费。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供热装置结构原理示意图;

附图中标记及对应的零部件名称:

1-分布式发电网系统,2-加热储能水箱,3-散热器,4-加热器,5-储热水箱,6-电控系统, 7-供热进水管道,8-供热出水管道,9-加水装置,10-水温检测装置,11-回水阀,12-软水装置, 13-热循环泵,14-球阀,15-排水阀,16-出水阀,17-出水温度检测器,18-过滤器,19-供热泵, 20-回水温度检测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实施例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供热装置,包括分布式发电网系统1、加热储能水箱2 和散热器3,加热储能水箱2包括加热器4、储热水箱5和电控系统6,加热器4设置在储热水箱5内通过电控系统6控制加热,电控系统6与分布式发电网系统1连接错峰为加热器4 供电,储热水箱5通过供热进水管道7和供热出水管道8与散热器3连接供热,储热水箱5 还连接有加水装置9。分布式发电网系统1通常是指发电功率在几千瓦至数百兆瓦的小型模块化、分散式、布置在用户附近的高效、可靠的发电单元。主要包括:以液体或气体为燃料的内燃机、微型燃气轮机、太阳能发电(光伏电池、光热发电)、风力发电、生物质能发电等。利用分布式发电网可以有效合理利用电能。

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供热装置,主要是利用分布式发电网系统1在用电低峰时通过对加热储能水箱2加热蓄能,在用电高峰时通过蓄能的热水源对加热器4加热使用的环保供热系统。

加热储能水箱2内还设置有水温检测装置10。通过水温检测装置10实时检测储热水箱5 的水温,便于及时对水温进行加热控制。储热水箱5与加水装置9之间的管道上设有软水装置12。软水装置12可以采用全自动钠离子交换器采用离子交换原理,去除水中的钙、镁等结垢离子。当含有硬度离子的原水通过交换器内树脂层时,水中的钙、镁离子便与树脂吸附的钠离子发生置换,树脂吸附了钙、镁离子而钠离子进入水中,这样从交换器内流出的水就是去掉了硬度的软化水。通过设置软水装置12可以有效防止供热系统各部件内因水垢降低性能。

储热水箱5上设有水温循环的热循环泵13,热循环泵13进出管上均设有球阀14。通过设置热循环泵13可以使储热水箱5内的水温热量均匀,从而为加热器4提供稳定的热量供应。

储热水箱5底部还设有排水口,所述排水口上设有排水阀15。通过排水阀15可以为储热水箱5放水,在夏季时,放出系统内的水便于提高加热系统的使用年限。

储热水箱5与散热器3之间的供热进水管道7上依次设置有出水阀16、出水温度检测器 17、过滤器18和供热泵19。储热水箱与散热器之间的供热出水管道8依次设有回水温度检测器20和回水阀11。

电锅炉与储热水箱合二为一的结构设计,储热水箱内包含加热器、水温检测和水位检测装置,通过电控系统6可以实现本地控制装置、通讯装置等功能,可以实现远程控制。水箱的水位预设几个档位,用户可根据需要自行选择合适的热水储量。

储热水箱容量设计

1)选定供热对象,确定供热方式、供热面积、供热指标:

选择农家院作为示范对象,采用电锅炉加储热水罐的形式供热,供热面积为120㎡,供热温度定为20℃±2℃;根据供热对象的建筑情况,确定安装方式以及设备型号等。

2)计算供热对象所需的供热量:考虑建筑保温对供热的影响,确定最终的供热

需求量;供热面积为120㎡,按照保守估计每平米的供热量确定为60W/㎡/h,1kWh=3.6×106J,则每小时总需的热量为:

60W/㎡/h×120㎡×3.6×103J=2.592×107J

60W/㎡/h×120㎡=7.2kW

3)参照供热对象的供热需求,选择清洁供热设备的功率和储热设备的容量;

已知水的比容热为C=4.2×103J/kg,假设水温的变化范围为ΔT=40℃(温度范围 35~75℃),每天加热设备工作的时间为8h,其余16h的供热由储存在储热水罐中的热量来提供,则供热设备的功率为:

P=60W/㎡/h×120㎡×3=21.6kW

ΔT=40℃储热水罐中介质水的质量为:

G=2.592×107J×16h/4.2×103J/kg×40=2468kg

综上计算结果,考虑系统裕量及热量损失,选择电锅炉的功率为24kW,储热水罐的容量为3m3

一种新型供热装置,将电加热设备与储热设备合二为一:整个供热系统成为一个整体,生产、安装、施工、调试、控制都会比较简单,系统运行比较稳定。外形美观、占地面积小,更加适合现代居民的使用环境。并且,这种合二为一的新型供热装置能够在相对低电价加热储存热水,供用户随时使用,帮助用户降低电费。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