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载散热器护板及散热器芯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743723发布日期:2018-06-19 23:18阅读:412来源:国知局
一种车载散热器护板及散热器芯体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散热器零部件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车载散热器护板及散热器芯体。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新能源散热器及航空散热器材料与制造技术的发展,散热器向着材料轻量化、结构简单化的方向发展,并且要求轻型、高效、经济。因为散热器的减厚导致护板过窄,使其丧失足够的支撑强度,造成脱带,芯体超宽,影响散热器外观质量,甚至导致无法装配,影响整体的稳定性,影响散热性能,降低车辆的使用寿命。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如专利2016210016.X,名称为“一种高强度散热器护板”,该专利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该散热器护板用于与散热器主片连接,其两端分别设置一加强筋结构,通过该加强筋结构增加散热器护板自身强度,同时散热器护板的两侧端处设置有平齿凹槽;通过平齿凹槽与散热器主片的背扣爪相互扣合,该散热器护板与主片连接起来;该方案一定程度上增强了散热器护板与主片连接的牢固性,增强了散热器稳定性,但是无法从根本上解决所出现的问题,为适应散热器变薄或超宽尺寸框架结构的变化,如何提高散热器结构的牢固性和稳定性,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急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任务是针对以上不足,提供一种车载散热器护板及散热器芯体,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散热器组装时中间部位受挤压膨胀外扩,导致散热器护板四角处发生变形,并且传统在散热器护板两端增设加强筋的方法不能够有效提高散热器结构稳定性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车载散热器护板,散热器护板的两端分别固设有限位卡槽,限位卡槽与散热器主片的背扣爪相互扣合;两个限位卡槽的外沿处固设有翻边外沿,翻边外沿与散热器护板平行设置;两个限位卡槽分别位于散热器护板两端的折弯处,并且与散热器护板相互垂直连接;散热器护板折弯处的相互垂直面内还设置有至少一个凸包。

凸包为楔形结构的凸包,且凸包凸向散热器护板内。

翻边外沿为凹字型结构的翻边外沿。

散热器芯体,包括散热器主片、散热带和散热管,散热器护板为上述中任一一种车载散热器护板,两个散热器护板位于两个散热器主片之间且分别位于散热器主片的两端,每个散热器护板的两端分别与散热器主片固定相连。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车载散热器护板及散热器芯体和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两个限位卡槽分别位于散热器护板两端的折弯处,并且与散热器护板相互垂直连接;散热器护板折弯处的相互垂直面内还设置有楔形结构凸包,楔形结构凸包强化了散热器结构的稳定性,同时保证了散热器护板与散热器主片结合的根部强度,达到了优化散热器结构稳定性目的;

2、开发散热器护板成型模具时同时开发楔式强化结构,能够确保一次成型,提高散热器护板的生产效率;

3、两个限位卡槽的外沿处固设有翻边外沿,翻边外沿与散热器护板平行设置,增强了散热器护板与散热器主片的背扣强度;

4、可针对散热器芯厚的不同,选择增加或减少楔式强化结构数量,并且散热器护板两侧折弯处的两垂直面配合高度与长度需按等比放大或缩小;

5、该结构设计合理,能够保证在散热器组装时中间部位受挤压膨胀外扩,散热器护板的四角处不会产生变形,并且易于安装,成型简单,提高了生产效率;节省了人力和财力,降低了企业生产制造成本;因此,具有很好的推广和使用价值。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附图1为一种车载散热器护板的主视图;

附图2为一种车载散热器护板的俯视图;

附图3为附图2的A-A剖视图;

附图4为散热器芯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散热器护板,2、散热器主片,3、限位卡槽,4、背扣爪,5、翻边外沿,6、凸包,7、散热带,8、散热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车载散热器护板,散热器护板1的两端分别固设有限位卡槽3,限位卡槽3与散热器主片2的背扣爪4相互扣合;两个限位卡槽3的外沿处固设有翻边外沿5,凹字型结构的翻边外沿5与散热器护板1平行设置;两个限位卡槽3分别位于散热器护板1两端的折弯处,并且与散热器护板1相互垂直连接;散热器护板1折弯处的相互垂直面内还设置有一个楔形结构的凸包6,凸包6凸向散热器护板1内。

实施例2:

本实用新型的散热器芯体,包括散热器主片2、散热带7和散热管8,散热器护板1为实施例1中任一一种车载散热器护板,两个散热器护板1位于两个散热器主片2之间且分别位于散热器主片2的两端,每个散热器护板1的两端分别与散热器主片2固定相连。

通过上面具体实施方式,所述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容易的实现本实用新型。但是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2种具体实施方式。在公开的实施方式的基础上,所述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任意组合不同的技术特征,从而实现不同的技术方案。

除说明书所述的技术特征外,均为本专业技术人员的已知技术。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