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热管及其管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43703发布日期:2018-08-10 20:11阅读:40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散热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热管及其管壳。



背景技术:

在散热器制造行业中,热管技术的引入,使得人们改变了传统散热器的设计思路,摆脱了单纯依靠高风量电机来获得更好散热效果的单一散热模式,开辟了散热行业新天地。

现有技术中,热管的管壳一般都采用扁平管,扁平管内部形成蒸汽通道的截面,两端的截面部分与中间的截面部分宽度相等,蒸汽通道体积较小,散热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主要是提供一种热管及其管壳,旨在解决扁平管的蒸汽通道体积较小导致散热效果较差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热管的管壳,所述管壳围设形成一蒸汽通道,所述蒸汽通道在垂直于所述蒸汽通道的延伸方向上的截面包括依次连接第一截面段、第二截面段及第三截面段,所述第一截面段与所述第三截面段在垂直于所述第一截面段、所述第二截面段及所述第三截面段的连接方向上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二截面段在垂直于所述连接方向上的宽度。

其中,所述管壳包括在所述连接方向上依次连接的第一管段、第二管段及第三管段,所述第一管段与所述第三管段在垂直于所述连接方向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二管段在垂直于所述连接方向上的宽度。

其中,所述第二管段包括第一管体部及第二管体部,所述第一管体部与所述第二管体部相对设置。

其中,所述第一管段与所述第三管段在所述第一管体部和所述第二管体部的同一侧分别凸出于所述第一管体部和所述第二管体部

其中,所述第一管段与所述第三管段在所述第一管体部和所述第二管体部中的一个的同一侧凸出于所述第一管体部和所述第二管体部中的一个。

其中,所述第一管段与所述第三管段在所述第一管体部和所述第二管体部中的另一个的同一侧与所述第一管体部和所述第二管体部中的另一个平齐。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热管,所述热管包括上述的管壳及吸液芯,所述吸液芯设置于所述蒸汽通道内。

其中,所述吸液芯贴设于所述管壳,并将所述蒸汽通道分隔形成至少两个部分。

其中,所述吸液芯在垂直于所述蒸汽通道的延伸方向上的截面与所述第二截面段重合。

其中,所述热管进一步包括端盖,所述端盖的数量为两个,分别在所述蒸汽通道的两端与所述管壳连接,以密封所述蒸汽通道。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管壳实施例,围设形成一蒸汽通道,该蒸汽通道在垂直于蒸汽通道的延伸方向上的截面包括依次连接第一截面段、第二截面段及第三截面段,且第一截面段、第二截面段及第三截面段在垂直于第一截面段、第二截面段及第三截面段的连接方向上的宽度大于第二截面段在垂直于连接方向上的宽度,使得蒸汽通道在截面上的两端的宽度大于中间的宽度,增加了蒸汽通道的体积,提高了散热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热管的管壳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管壳一实施例的截面示意图;

图3是图1中管壳的另一实施例的截面示意图;

图4是图1中管壳的又一实施例的截面示意图;

图5是图1中管壳的再一实施例的截面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热管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中热管的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参阅图1,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热管的管壳10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的管壳10围设形成一蒸汽通道110,该蒸汽通道110在如图1中箭头所示的方向上延伸。

参阅图2,蒸汽通道110在垂直于蒸汽通道110的延伸方向上的截面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截面段111、第二截面段112及第三截面段113,且第一截面段111与第三截面段113在垂直于第一截面段111、第二截面段112及第三截面段113的连接方向上的宽度大于第二截面段112在垂直于连接方向上的宽度。

可选的,第一截面段111与第三截面段113在垂直于连接方向上的宽度相等。

可以理解的,上述的连接方向即为如图2中所示的箭头方向。

具体的,本实施例的管壳10包括在上述连接方向上依次连接的第一管段11、第二管段12及第三管段13,第一管段11、第二管段12与第三管段13共同形成上述的蒸汽通道110,且第一管段11与第三管段13在垂直于连接方向的宽度大于第二管段12在垂直于连接方向上的宽度。

可选的,第一管段11与第三管段13在垂直于连接方向的宽度相等。

其中,第二管段12包括第一管体部121及第二管体部122,且第一管体部121与第二管体部122相对设置。

可选的,第一管体部121与第二管体部122在连接方向上的宽度相等。

可选的,第一管段11与第三管段13在第一管体部121与第二管体部122的同一侧分别凸出于第一管体部121与第二管体部122,也即如图2中所示的,第一管段11与第三管段13在第一管体部121的同一侧向上凸出于第一管体部121,第一管段11与第三管段13在第二管体部122的同一侧向下凸出于第二管体部122。

可选的,第一管段11与第三管段13呈弧形设置。

参阅图3,在另一实施例中,第一管段11与第三管段13也可以由多个折弯段共同构成,且每一折弯段均呈直线型。

参阅图4,在又一实施例中,第一管段11与第三管段13在第一管体部121和第二管体部122中的一个的同一侧凸出于第一管体部121和第二管体部122中的一个,且在第一管体部121和第二管体部122中的另一个的同一侧与第一管体部121和第二管体部122中的另一个平齐。

比如图4中所示的第一管段11与第三管段13在第一管体部121的同一侧向上凸出于第一管体部121,第二管段11与第三管段13在第二管体部122的同一侧与第二管体部122平齐。

可选的,第一管段11与第三管段13的凸出部11a及13a呈弧形设置。

参阅图5,在再一实施例中,第一管段11与第三管段13的凸出部11a及13a也可以由多个折弯段共同构成,且每一折弯段均呈直线型。

共同参阅图6与图7,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热管20实施例包括上述实施例中的管壳10及吸液芯21,吸液芯21设置于管壳10围设形成的蒸汽通道110内。

进一步的,吸液芯21贴设于管壳10,并将蒸汽通道110分隔形成至少两个部分。

可选的,吸液芯21在垂直于蒸汽通道110的延伸方向上的截面与第二截面段112重合,以使得蒸汽通道110分割形成两个部分,且该两个部分分别与第一截面段111与第三截面段113相对应。

其中,吸液芯21是毛细结构,该毛细结构可通过毛细引力吸附液体。

进一步参阅图6,本实施例的热管20还包括端盖22,端盖22的数量为两个,分别在蒸汽通道110的两端与管壳10连接,以密封蒸汽通道110。

其中,被密封后的蒸汽通道110内呈真空状态,且用于容纳工作液体(图中未示出),以使得本实施例的热管20在散热时,一端受热时,工作液体气化形成蒸汽,并通过蒸汽通道110流向热管20的另一端被冷凝,并在冷凝后液化形成工作液体,被吸液芯21的毛细结构吸附至受热的一端,往复循环。

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管壳实施例,围设形成一蒸汽通道,该蒸汽通道在垂直于蒸汽通道的延伸方向上的截面包括依次连接第一截面段、第二截面段及第三截面段,且第一截面段、第二截面段及第三截面段在垂直于第一截面段、第二截面段及第三截面段的连接方向上的宽度大于第二截面段在垂直于连接方向上的宽度,使得蒸汽通道在截面上的两端的宽度大于中间的宽度,增加了蒸汽通道的体积,提高了散热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