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止浸渍沥青外溢的隧道窑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538695发布日期:2018-09-28 19:05阅读:15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隧道窑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防止浸渍沥青外溢的隧道窑。



背景技术:

隧道窑是石墨制品进行二次焙烧的设备,结构如图1所示,石墨制品经成型、一次焙烧、浸渍工序后,通过隧道窑进行二次焙烧,焙烧阶段在200-300℃时,浸渍工序使用的挥发性沥青大量排出,目前的隧道窑均使用一个特制的沥青接盘对排出的沥青进行收集,但是效果并不理想,使用过程中有大量的沥青会从沥青接盘中溢出,顺着窑车流漫到隧道窑底部地面,会产生以下方面的问题:1、流漫的沥青会在隧道窑底地面无序流淌,渗入窑车轮轴承内,损坏轴承;

2、无序流淌的沥青积累到一定量在特定的温度下会自燃,产生窑底着火事故,会损坏窑车和影响产品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止浸渍沥青外溢的隧道窑,以改善目前使用沥青接盘收集沥青时,沥青不能及时从沥青接盘排出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止浸渍沥青外溢的隧道窑,包括窑体、沥青收集组件以及设置在窑体内的窑车;窑体的底部设置有第一排出孔;窑车包括具有车轮的车体、设置在车体上的沥青接盘以及设置在沥青接盘上的石墨制品容纳箱;石墨制品容纳箱的底部设置有第二排出孔;沥青收集组件包括第一导流管、第二导流管、漏斗以及沥青收集池;第一导流管贯穿车体和沥青接盘,第一端与第一排出孔连通,第二端与第二排出孔密封连接;第二导流管和沥青收集池均设置在窑体的外部;第二导流管的第一端通过漏斗与第一排出孔连通,第二端与沥青收集池连通。

进一步地,沥青收集组件还包括设置在车体和沥青接盘之间的由软性耐火材料制成的密封层;密封层上设置有供第一导流管穿过的通孔。

进一步地,第一导流管为金属管,外壁设置有外螺纹,第二端设置有可拆卸的封堵塞;车体和沥青接盘上设置有供第一导流管穿过的通道;通道内设置有与第一导流管的外螺纹配合的内螺纹。

进一步地,第一导流管的第二端与封堵塞螺纹连接。

进一步地,石墨制品容纳箱由多块金属板拼接而成。

进一步地,窑体由保温耐火砖砌成,在窑体外设置有不锈保护架;不锈钢保护架上设置有不锈钢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势在于:

位于石墨制品容纳箱内的石墨制品受热后排出的沥青在重力作用下流到石墨制品容纳箱的底部,从第二排出孔流到第一导流管内,顺着第一导流管和第二导流管流到设置在窑体的外部沥青收集池,收集后进行回收处理。由上可知,使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止浸渍沥青外溢的隧道窑,石墨制品中产生的挥发性沥青不会积聚在沥青接盘内,而是及时沿着第一导流管和第二导流管流到窑体外,有效缓解了目前单纯使用沥青接盘收集沥青,沥青不能从沥青接盘及时排出的技术问题,减少了因沥青漫出造成的窑车轴承损坏事故及窑底着火事故发生的概率,提高了石墨制品二次焙烧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图1是现有技术中隧道窑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施例提供的防止浸渍沥青外溢的隧道窑的结构示意图。

标号:10-窑体;21-车体;22-沥青接盘;23-石墨制品容纳箱;24-密封层;31-第一导流管;32-第二导流管;33-漏斗;34-沥青收集池;100-石墨制品。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防止浸渍沥青外溢的隧道窑,如图2所示,包括窑体10、沥青收集组件以及设置在窑体10内的窑车;窑体10的底部设置有第一排出孔;窑车包括具有车轮的车体21、设置在车体21上的沥青接盘22以及设置在沥青接盘22上的石墨制品容纳箱23;石墨制品容纳箱23的底部设置有第二排出孔;沥青收集组件包括第一导流管31、第二导流管32、漏斗33以及沥青收集池34;第一导流管31贯穿车体21和沥青接盘22,第一端与第一排出孔连通,第二端与第二排出孔密封连接;第二导流管32和沥青收集池34均设置在窑体10的外部;第二导流管32的第一端通过漏斗33与第一排出孔连通,第二端与沥青收集池34连通。其中,第一导流管31的第一端与第一排出孔连通的方式可以是通过管道连通,或者使第一导流管31的管径小于第一排出孔的内径,将第一导流管31直接插入第一排出孔内或置于第一排出孔上方。

如图2所示,图中箭头所示为沥青的流向,位于石墨制品容纳箱23内的石墨制品100受热后排出的沥青在重力作用下流到石墨制品容纳箱23的底部,从第二排出孔流到第一导流管31内,顺着第一导流管31和第二导流管32流到设置在窑体10的外部沥青收集池34,收集后进行回收处理。由上可知,使用本实施例提供的防止浸渍沥青外溢的隧道窑,石墨制品中产生的挥发性沥青不会积聚在沥青接盘22内,而是及时沿着第一导流管31和第二导流管32流到窑体10外,有效缓解了目前单纯使用沥青接盘22收集沥青,沥青不能从沥青接盘22及时排出的技术问题,减少了因沥青漫出造成的窑车轴承损坏事故及窑底着火事故发生的概率,提高了石墨制品二次焙烧的安全性。

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沥青收集组件还包括设置在车体21和沥青接盘22之间的由软性耐火材料制成的密封层24;密封层24上设置有供第一导流管31穿过的通孔。长时间使用后,第一导流管31的第二端与石墨制品容纳箱23底部第二排出孔之间的密封性降低,可能会有部分沥青顺着第一导流管31的外壁流到车体21和沥青接盘22之间的间隙中,对车体21造成损坏,密封层24的设置可以对沥青起到阻挡作用,减小流到车体21和沥青接盘22之间的间隙的沥青量,起到保护车体21的作用。软性耐火材料可以是陶瓷纤维、铝纤维等等。

进一步地,第一导流管31为金属管,外壁设置有外螺纹,第二端设置有可拆卸的封堵塞,以便在石墨制品100焙烧完成后需要移动窑车时,将第一导流管31的第二端封堵住,避免第一导流管31中的残余沥青流出造成污染;车体21和沥青接盘22上设置有供第一导流管31穿过的通道;通道内设置有与第一导流管31的外螺纹配合的内螺纹。金属管为硬质材料,在安装到通道内时不易变形,而螺纹连接的具有较好的密封性。

进一步地,第一导流管31的第二端与封堵塞螺纹连接,以便于安装和拆卸。

进一步地,石墨制品容纳箱23由多块金属板拼接而成。使用一段时间后,石墨制品容纳箱23可能会受到腐蚀,采用多块金属板拼接,可以拆卸局部进行更换。

进一步地,窑体10由保温耐火砖砌成,在窑体10外设置有不锈保护架,以对窑体10进行防护;不锈钢保护架上设置有不锈钢板。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