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505230阅读:11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空气净化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背景技术:

近年来,由于空气污染问题,尤其是雾霾现象日益严重,家电市场上带有净化除尘功能的电器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现有的除尘方法一般有两种,一种是滤网过滤,另一种是静电除尘;其中,带有静电除尘装置的空调器,以其无耗材、低风阻等优势而得到广泛应用。

传统的静电除尘装置包括电离组件与集尘组件,其中,集尘组件包括排斥极与吸附极,电离组件产生的等离子场使空气中的颗粒污染物带电,排斥极与吸附极之间产生偏置静电场,带电的颗粒污染物在偏置静电场作用下吸附于吸附极从而与气流分离。现有技术中,静电除尘装置无法使气流中的颗粒污染物全部带电吸附,导致除尘不完全,空气净化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空调室内机,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静电除尘装置除尘效果差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的空调室内机,包括外壳、蒸发器以及静电除尘模块,所述静电除尘模块安装于所述外壳的进风口,所述静电除尘模块包括排斥极,所述排斥极一端与所述蒸发器相对,以使所述排斥极与所述蒸发器之间形成电场。

优选地,所述排斥极朝所述蒸发器的方向凸设有多个放电尖端。

优选地,所述放电尖端呈锯齿状设置。

优选地,所述放电尖端呈三角形锯齿状设置。

优选地,所述放电尖端的顶角角度范围为:1°-30°。

优选地,相邻两所述放电尖端的自由端距离范围为:1mm-5mm。

优选地,所述放电尖端的垂直高度范围为:2mm-5mm。

优选地,所述放电尖端设置于所述排斥极接近所述蒸发器的位置。

优选地,所述静电除尘模块还包括上盖及下盖,所述上盖与下盖可拆卸连接并围合形成一容腔;所述上盖具有与所述容腔连通的回风口;所述下盖具有与所述容腔连通的出风口;所述静电除尘装置还包括支座,所述支座设于所述容腔内,所述排斥极与所述支座固定连接。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空调器,该空调器包括一种空调室内机,该空调室内机包括外壳、蒸发器以及静电除尘模块,所述静电除尘模块安装于所述外壳的进风口,所述静电除尘装置包括排斥极,所述排斥极一端与所述蒸发器相对,以使所述排斥极与所述蒸发器之间形成电场。

本发明空调室内机的排斥极一端与蒸发器相对,由于排斥极本身通电,而蒸发器本身接地,使得排斥极与蒸发器之间形成等离子场,使得流经该等离子场的空气中未被吸附极吸附的污染颗粒物二次带电,再通过蒸发器本身的吸附作用吸附带电的颗粒污染物,从而提高空调室内机的除尘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空调室内机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本发明空调室内机中静电除尘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附图标号说明: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发明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发明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发明提出一种空调室内机,空调室内机是指可以对空气的温度进行调节的设备的室内换热侧。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4所示,该空调室内机,包括外壳10、蒸发器20以及静电除尘模块30,所述静电除尘模块30安装于所述外壳10的进风口,所述静电除尘模块30包括排斥极31,所述排斥极31一端与所述蒸发器20相对,以使所述排斥极31与所述蒸发器20之间形成电场。

在本实施例中,空调室内机一般还包括进风组件、换热组件和送风组件。其中,外壳10具有进风口、出风口以及进风口与出风口之间的换热风道,进风组件设置在进风口处,换热组件和送风组件设置在换热风道内。空调室内机还包括导风组件,导风组件设置在出风口。本发明中,静电除尘模块30设置于外壳10的进风口,利用静电除尘原理对进入外壳10内的空气中的颗粒污染物进行清除收集,以保证进入空调器内的空气的洁净度。

蒸发器20安装于外壳10内,用于对流入外壳10的空气进行换热,蒸发器20本身的电性接地,即电势为零,且蒸发器20本身在工作过程中对带电颗粒具有一定的吸附作用。静电除尘模块30安装于外壳10的进风口处,用于使从进风口流入外壳10的空气中的颗粒污染物带电并吸附这些带电颗粒,以过滤空气,达到净化空气的效果。蒸发器20与静电除尘模块30的的排斥极31相对,一般地,即蒸发器20的上侧与排斥极31的下端相对。由于排斥极本身通电,而蒸发器本身接地,使得排斥极31与蒸发器20之间形成等离子场,使得流经该等离子场的空气中未被吸附极吸附的污染颗粒物二次带电,再通过蒸发器31本身的吸附作用吸附带电的颗粒污染物,从而提高空调室内机的除尘效果。

进一步地,如图1至图4所示,排斥极31朝蒸发器20的方向凸设有多个放电尖端32,使得放电尖端32与蒸发器20之间形成等离子场,流经静电除尘模块30时未被带电的颗粒污染物在会在流经该等离子场时被带电,然后被具有一定吸附作用的蒸发器20本身吸附,从而实现对空气的二次过滤,即空气在流经安装于经风口的静电除尘模块30时进行了第一次过滤,流出静电除尘模块30后再流入蒸发器20之前又被进行了第二次过滤,从而提高了对空气的净化效果。

本实施例在排斥极31上设置朝向蒸发器20的放电尖端32,由于排斥极31本身通电,使得放电尖端32通电形成电离尖端,而蒸发器20本身接地,因此放电尖端32与蒸发器20之间形成等离子场,使得流经该等离子场的空气中未被吸附极吸附的污染颗粒物二次带电,再通过蒸发器20本身的吸附作用吸附带电的颗粒污染物,从而提高空调室内机的除尘效果。

在实际应用中,排斥极31上的放电尖端32一般具有较大的表面曲率,放电尖端32的形状有很多,如针状、锥状、锯齿状等等,其中锯齿状又有很多形式,可以是三角形或者是波浪锯齿状灯;只要在高压电场下能产生尖端放电即可。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4所示,放电尖端32的尖端部位朝向蒸发器20,由于蒸发器20位于排斥极31下方,因此放电尖端32的尖端部位朝下与蒸发器20的上端相对。为了实现更好的电离效果,两放电尖端32的自由端之间的距离范围为:1mm-5mm,优选为3mm;放电尖端32的垂直高度范围为:2mm-5mm。进一步地,放电尖端32呈三角形锯齿状,且放电尖端32的顶角角度的范围为:1°-30°。

进一步地,如图1和图3所示,所述放电尖端32设置于所述排斥极31接近所述蒸发器20的位置。在本实施例中,蒸发器20与排斥极31之间的距离沿排斥极31的长度方向变化,且其中最近的距离与最远的距离之间的差距较大,因此,在距离较远的地方,电离或者吸附的效果都不明显。因此,只将放电尖端32设置在排斥极31较接近蒸发器20的位置,能有效发挥放电尖端32的作用,从而在增强空气净化效果的基础上减少生产成本。

在实际应用中,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静电除尘模块30还包括吸附极33,所述排斥极31与吸附极33沿所述静电除尘模块30的长度方向交替间隔设置。在一实施例中,吸附极33与排斥极31之间相互作用以产生静电场。吸附极33与排斥极31一般设置为板状结构,可以具有较大的集尘面积,从而达到更好的集尘效果。排斥极31与吸附极33沿静电除尘模块30的长度方向交替间隔设置,能够有效增加除尘面积,从而提高静电除尘模块30的除尘能力。

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所述静电除尘模块30还包括上盖34及下盖35,所述上盖34与下盖35可拆卸连接并围合形成一容腔;所述上盖34具有与所述容腔连通的回风口;所述下盖35具有与所述容腔连通的出风口;所述静电除尘模块30还包括支座36,所述支座36设于所述容腔内,所述排斥极31与所述支座36固定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上盖34与下盖35之间既可以采用卡合连接,也可以采用螺钉连接等方式固定,通过可拆卸连接的方式,便于将支座36安装于容腔内。结合上述吸附极33的实施例可知,吸附极33也优选与支座36固定连接。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空调器,该空调器包括一种空调室内机,该空调室内机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空调器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发明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