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耐火陶瓷纤维烘干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223539发布日期:2018-12-11 20:12阅读:153来源:国知局
一种耐火陶瓷纤维烘干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耐火陶瓷纤维烘干装置,属于金属冶炼行业用高温耐火陶瓷材料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金属冶炼行业用的高温耐火陶瓷材料中,耐火陶瓷纤维是一种纤维状轻质耐火材料,具有重量轻、耐高温、热稳定性好、导热率低、比热小及耐机械震动等优点,因而在机械、冶金、化工、石油、陶瓷、玻璃、电子等行业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近几年由于全球能源价格的不断上涨,节能已成为中国国家战略,在这样的背景下,比隔热砖与浇注料等传统耐材节能达10-30%的陶瓷纤维在中国国内得到了更多更广的应用,发展前景十分看好。

在采用湿法成型工艺制作耐火陶瓷纤维的过程中,常需要对陶瓷纤维进行烘干脱水;而目前常用加热的滚筒对其进行烘干脱水,该方法烘干效率较低,易造成能源浪费,因此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了一种耐火陶瓷纤维烘干装置,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耐火陶瓷纤维烘干装置,包括第一加热辊,所述第一加热辊的左上方设置有第二加热辊,所述第二加热辊的辊身与第一加热辊的辊身之间设置有间隔,所述第二加热辊的左上方设置有第一负压吸管,所述第一负压吸管的吸料口与第二加热辊的辊身之间设置有间隔;所述第一加热辊的右上方设置有第三加热辊,所述第三加热辊的辊身与第一加热辊的辊身之间设置有间隔,所述第三加热辊的辊身与第一加热辊的辊身之间的最小间距等于第二加热辊的辊身与第一加热辊的辊身之间的最小间距,所述第三加热辊的右上方设置有第二负压吸管,所述第二负压吸管的吸料口与第三加热辊的辊身之间设置有间隔;所述第一加热辊的正下方设置有倒V状筛板,所述筛板的下方设置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上端与筛板固定连接,所述筛板的下方还设置有水槽,所述水槽槽底的上方设置有底板,所述支撑板的下端与底板的中部固定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第二加热辊辊身的外径等于第一加热辊辊身的外径,所述第三加热辊辊身的外径大于第一加热辊辊身的外径。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第一加热辊的端部还固设有圆环状挡板,所述挡板的边沿与第三加热辊的端部接触,所述挡板的边沿与第二加热辊的端部接触。

本实用新型所述耐火陶瓷纤维烘干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够快速烘干脱水,烘干脱水效率高,实施效果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耐火陶瓷纤维烘干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挡板与第一加热辊连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1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如图1所示,所述耐火陶瓷纤维烘干装置,包括第一加热辊1,所述第一加热辊1的左上方设置有第二加热辊2,所述第二加热辊2的辊身与第一加热辊1的辊身之间设置有间隔,所述第二加热辊2的左上方设置有第一负压吸管4,所述第一负压吸管4的吸料口与第二加热辊2的辊身之间设置有间隔;所述第一加热辊1的右上方设置有第三加热辊3,所述第三加热辊3的辊身与第一加热辊1的辊身之间设置有间隔,所述第三加热辊3的辊身与第一加热辊1的辊身之间的最小间距等于第二加热辊2的辊身与第一加热辊1的辊身之间的最小间距,所述第三加热辊3的右上方设置有第二负压吸管5,所述第二负压吸管5的吸料口与第三加热辊3的辊身之间设置有间隔;所述第一加热辊1的正下方设置有倒V状筛板6,所述筛板6的下方设置有支撑板61,所述支撑板61的上端与筛板6固定连接,所述筛板6的下方还设置有水槽7,所述水槽7槽底的上方设置有底板62,所述支撑板61的下端与底板62的中部固定连接。

所述含水量大的耐火陶瓷纤维(高湿物料)倒入第二加热辊2和第三加热辊3之间,所述第一加热辊1可逆时针转动,所述第二加热辊2可顺时针转动,所述第三加热辊3可逆时针转动,一部分高湿物料从第二加热辊2的辊身与第一加热辊1的辊身之间的间隙处通过,在通过的时候受到挤压进行脱水作业成低湿物料;另一部分高湿物料从第三加热辊3的辊身与第一加热辊1的辊身之间的间隙处通过,在通过的时候受到挤压进行脱水作业低湿物料;挤压后的低湿物料中一部分在重力的作用下会向下落到倒V状筛板6,然后顺着筛板6的斜面向下流动被再次收集;其中,筛板6的板体布满筛孔,这使得在挤压过程中产生的水落到筛板上然后通过筛孔落到水槽7中被收集,便于后续集中处理;支撑板61和底板62的配合能够将筛板6给撑起。挤压后得到的低湿物料中仍然存在部分水分,这使得一部分低湿物料会沾在第二加热辊2的辊身、第一加热辊1的辊身,随着第二加热辊2的转动,在第二加热辊2转动的过程中会持续对其表面的低湿物料进行烘干作业,当低湿物料被烘干成干物料后正好转到第一负压吸管4的吸料口附近,所述第一负压吸管4就是一根与负压源相连通的管子,由于干物料中水分含量非常少使其在负压的吸附下易与第二加热辊2的辊身脱离从而被吸到第一负压吸管4中,从而完成收料作业。同理,一部分低湿物料会沾在第三加热辊3的辊身,随着第三加热辊3的转动,在第三加热辊3转动的过程中会持续对其表面的低湿物料进行烘干作业,当低湿物料被烘干成干物料后正好转到第二负压吸管5的吸料口附近,所述第二负压吸管5就是一根与负压源相连通的管子,由于干物料中水分含量非常少使其在负压的吸附下易与第三加热辊3的辊身脱离从而被吸到第二负压吸管5中,完成收料作业。其中,所述第三加热辊3的辊身与第一加热辊1的辊身之间的最小间距等于第二加热辊2的辊身与第一加热辊1的辊身之间的最小间距,这使得第三加热辊3和第二加热辊2之间的高湿物料易平均分配到第二加热辊2与第一加热辊1之间的间隔处以及第三加热辊3与第一加热辊1之间的间隔处。在上述过程中,由于先挤压除去大部分水分,然后再烘干,整个脱水效率显著提高;第二加热辊2、第三加热辊3同时进行脱水作业,进一步提高脱水效率。

由于所述第一加热辊1逆时针转动,所述第二加热辊2顺时针转动,第一加热辊1的转向和第二加热辊2的转向相反,这有利于将高湿物料从第一加热辊1与第二加热辊2之间的间隙处挤出;所述第三加热辊3可逆时针转动,第三加热辊3的转向与第一加热辊1的转向相同,为保证高湿物料从第一加热辊1与第二加热辊2之间的间隙处顺利挤出,可使得第三加热辊3的转速大于第一加热辊1的转速。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加热辊2辊身的外径等于第一加热辊1辊身的外径,因此第二加热辊2的转速可设计成等于第一加热辊1的转速,便于控制且节约能源;由于第三加热辊3的转速大于第一加热辊1的转速,为保证附着在第三加热辊3辊身上的低湿物料在到达第二负压吸管5的吸料口前有足够的烘干时间,所述第三加热辊3辊身的外径大于第一加热辊1辊身的外径。

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加热辊1的端部还固设有圆环状挡板11,所述挡板11的边沿与第三加热辊3的端部接触,所述挡板11的边沿与第二加热辊2的端部接触。挡板11能够阻挡第三加热辊3和第二加热辊2之间的高湿物料发生漏料。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