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工业废液余热回收的专用换热板片及配套介质出口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037740发布日期:2019-03-05 18:18阅读:461来源:国知局
用于工业废液余热回收的专用换热板片及配套介质出口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换热板片,具体说,是涉及石油化工、冶金钢铁、医药食品、造纸印染等领域对工业废液余热进行回收利用的换热板片以及同所述换热板片组成的蒸汽冷凝器介质出口相配套的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在工业生产过程中经常会产生很多废气,这些废气的温度一般可达80-120°C,有的甚至更高,这些废气排散到大气中不仅对周围环境带来影响,而且会造成能源的浪费。专利号201520062840.0公开了一种“用于工业余热回收利用的负压蒸汽冷凝器”它利用负压蒸汽冷凝器对所述工业废气余热进行回收,减少了污染,使能源得到再生利用,在工业废气余热回收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由于其进、出口角孔设计不够合理,使得以往的换热板片在炼钢厂淬渣蒸汽余热回收的工况中使用效果都不够理想。而且通常情况下,要获取更大的蒸汽处理量即余热回收量,就必须在增大板片蒸汽进口截面积的同时也增加冷介质流量,当蒸汽进口截面积足够大时,要想再增加冷介质出口的截面积就得增加板片的宽度 ,这一点是不容质疑的。然而增加板片的宽度势必导致板片和夹紧板要加厚,夹紧螺栓也要随着变粗不仅增加了成本,而且板片过宽也会产生较大的换热死区,影响换热效果与效率。同时所述设备还存在冷凝水出口对于淬渣蒸汽中所含大量不凝气体不能顺利排出的问题。近年来,本领域技术人员一直在努力寻求解决这些的办法,但却无果。使其成为该领域渴望解决却一直尚未解决的技术难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工业废液余热回收的专用换热板片及配套介质出口结构,它可在不增加板片宽度前提下增加冷侧流量与蒸汽处理量,使含有大量不凝气体的淬渣蒸汽余热得到有效回收利用,明显提高换热器的换热效果与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所述:它包括换热板片、换热板片上的蒸汽进口角孔、冷凝水出口角孔,冷介质进口角孔、冷介质出口角孔和换热器介质进出口,它是将换热板片蒸汽进口角孔设置成较大的异形孔,而将冷凝水出口角孔与冷介质出口角孔设置成两拱形对接的长圆孔;同时把换热器冷凝水出口设成上下对应的不凝气体出口与冷凝水出口,冷介质出口设置成由长圆孔向外侧圆孔倾斜过渡的非圆形筒体结构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取了所述结构,特别是板片上两个长圆孔的设置,不仅能在不增加现有板片宽度基础上,明显增加冷介质出口截面积,进而有效提高冷介质进出口流量与冷凝水的出水量,还可使大量不凝气体顺利地排放与分离,进而使淬渣蒸汽余热得到有效回收利用,明显提高设备整体换热效果与效率。并在提高冷凝换热效果的同时减少热损失。并具有发明构思新颖独特、结构设计科学合理、工作性能稳定可靠、节能高效经济实用、适宜行业大力推广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板片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板片组成的设备冷介质出口配套结构主视图;

图3是图2的俯视图;

图4是图2的左视图;

图5是换热器外部夹紧板与介质出口配套结构主视图;

图6是图5的俯视图;

图7是图5的右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图7所示的用于工业废液余热回收的专用换热板片及配套介质出口结构是在现有技术基础上设计的一种新型换热板片与进出口结构。该换热板片1它的中间部位是换热区,上下、左右共有四个角孔,其中左上角孔是蒸汽进口角孔2,右下角孔是冷凝水出口角孔3,左下与右上角孔分别是冷介质进口角孔4和冷介质出口角孔5。冷介质进口角孔4和冷介质出口角孔5面积相当。所述的蒸汽进口角孔2为较大的异形孔,冷凝水出口角孔3与冷介质出口角孔5是由两拱形对接形成的长圆孔。由多个所述换热板片1进行叠加组成换热主体,并与接管法兰、固定夹紧板、活动夹紧板、上导杆、 下导杆、夹紧螺栓、螺母、密封垫片、支杆、地脚共同构成蒸汽冷凝设备。同时将夹紧板上固定的冷凝水出口设成上下对应的两个出口即不凝气体出口6和冷凝水出口3’,不凝气体出口6的设置更有助于不凝气体的顺利排出。为了便于同出口法兰连接,冷介质出口5’设置成由长圆孔向外侧圆孔倾斜过渡的非圆形筒体结构,然后再与法兰连接。

本实用新型工作时,含有大量不凝气体的淬渣蒸汽从蒸汽进口2’进入蒸汽冷凝设备,经右下冷凝水出口3’出,而冷却水则从左下冷介质进口4’入,右上冷介质出口5’出。在此过程中,通过换热板片1组成的换热主体将热量传递给冷却水,由于角孔匹配合理,可有效排除蒸汽中的不凝气体,明显提高设备的换热效果与效率。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