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频加热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83613发布日期:2019-05-17 20:13阅读:309来源:国知局
一种中频加热炉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材料加工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中频加热炉。



背景技术:

目前,金属精炼炉燃料一般均采用煤气直喷燃烧技术,煤气直喷燃烧技术是金属行业在以燃煤转变为发生炉煤气的技术变革,消除了直接燃煤带来的污染,在一定程度上具有较好的节能效益,但随着工业技术的逐渐发展,采用煤气直喷技术逐渐显露出一定的弊端,煤气直喷技术燃烧方式不合理、大量的高温烟气不经利用被白白放散,能源利用率较低,造成能源的很大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中频加热炉,使其设计科学、结构合理、加热效率高、低耗节能环保。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中频加热炉,包括炉体,其中,所述炉体包括加热器、连接杆和中频加热线圈,所述加热器包括第一加热器和第二加热器,所述连接杆包括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所述中频加热线圈包括第一中频加热线圈、第二中频加热线圈、第三中频加热线圈和第四中频加热线圈,所述第一中频加热线圈和所述第二中频加热线圈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加热器的左右两端,所述第一加热器通过所述第一连接杆与所述炉体连接,所述第三中频加热线圈和第四中频加热线圈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二加热器的左右两端,所述第二加热器通过所述第二连接杆与所述炉体连接,所述炉体的下部设置有第三加热器,所述第三加热器与所述第一加热器、所述第二加热器对应设置,所述第三加热器包括壳体和设置在所述壳体上端的端盖,所述壳体内部设置有电加热感应圈,所述壳体内部下端设置有螺旋电加热丝,所述壳体的下端通过转轴转动设置在所述炉体的底端,所述炉体的底端设置有温控装置,所述炉体的左内壁上设置有第一温度传感器,所述炉体的右内壁上设置有第二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和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均与所述温控装置连接。

优选的,所述炉体的上端设置有除尘罩,所述除尘罩上设置有风管,所述风管与所述除尘罩的连接处设置有调节阀。

优选的,所述炉体的上端设置有浇注放液管,所述浇注放液管上设置有浇注放液管阀门。

优选的,所述炉体的内壁上设置有高温保温层。

优选的,所述炉体的上端设置有加气管路,所述加气管路与所述炉体内部连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设计科学、结构合理、加热效率高、低耗节能环保。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第三加热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附图与实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所举实例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包括炉体1,其中,炉体1包括加热器、连接杆和中频加热线圈,加热器包括第一加热器2和第二加热器3,连接杆包括第一连接杆8和第二连接杆9,中频加热线圈包括第一中频加热线圈4、第二中频加热线圈5、第三中频加热线圈6和第四中频加热线圈7,第一中频加热线圈4和第二中频加热线圈5分别设置在第一加热器2的左右两端,第一加热器2通过第一连接杆8与炉体1连接,第三中频加热线圈6和第四中频加热线圈7分别设置在第二加热器3的左右两端,第二加热器3通过第二连接杆9与炉体1连接。炉体1的下部设置有第三加热器10,第三加热器10与第一加热器2、第二加热器3对应设置,第三加热器包括壳体19和设置在壳体19上端的端盖20,壳体19内部设置有电加热感应圈21,壳体19内部下端设置有螺旋电加热丝22,壳体19的下端通过转轴转动设置在炉体1的底端。

炉体1的上端设置有除尘罩11,除尘罩11上设置有风管12,风管12与除尘罩11的连接处设置有调节阀。炉体1的上端设置有浇注放液管16,浇注放液管16上设置有浇注放液管阀门。炉体1的底端设置有温控装置13,温控装置13为KSD301或KSD302,炉体1的左内壁上设置有第一温度传感器14,炉体1的右内壁上设置有第二温度传感器15,第一温度传感器14和第二温度传感器15均与温控装置13连接。炉体1的内壁上设置有高温保温层18。炉体1的上端设置有加气管路17,加气管路17与炉体1内部连通。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