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调电子膨胀阀组件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72842发布日期:2019-05-15 23:11阅读:386来源:国知局
一种空调电子膨胀阀组件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空调电子膨胀阀组件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

电子膨胀阀是一种可按预设程序调节进入制冷装置的制冷剂流量的节流元件,在家用空调行业得到了广泛应用。电子膨胀阀有两个开口端,一端通过连接管与空调室外机换热器的出口端(制冷时)连接,另一端通过直连接管与截止阀连接,因其阀体重量重,安装高度高,空调产品在搬运和运输环节中若受到较大冲击时会导致电子膨胀阀剧烈晃动,进而引起与电子膨胀阀直接相连管路产生较大位移,导致管路变形甚至管路开裂。现有的电子膨胀阀及连接管、空调换热器的安装结构如图8所示。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调电子膨胀阀组件安装结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空调电子膨胀阀安装后冲击力强,容易使电子膨胀阀剧烈晃动,进而引起电子膨胀阀与直接相连管路产生较大位移,从而导致管路变形或开裂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空调电子膨胀阀组件安装结构,包括电子膨胀阀、用于与电子膨胀阀连接的空调室外机换热器和截止阀;所述电子膨胀阀的两个出口端与空调室外机换热器和截止阀之间分别通过管路组件连接;

所述管路组件包括第一管路组件、第二管路组件,所述第一管路组件包括依次相连的第一过滤器、第一连接管、第一换热器出口管;

第二管路组件包括依次相连的第二过滤器、第二连接管、截止阀连接管;

所述第一连接管与换热器第一出口管之间通过减震管连接并形成减震管路;

所述第二连接管为弯折结构。

其中,所述减震管路为弯折结构。

具体地,所述减震管路包括依次过渡连接的第一竖直直线管段、第一圆弧管段、第一水平直线管段、第二圆弧管段、第二竖直直线管段、第三圆弧管段、第二水平直线管段、第四圆弧管段、第三竖直直线管段;第一竖直直线管段的一端与第一过滤器连接,第一竖直直线管段的另一端与依次相连的第一圆弧管段、第一水平直线管段、第二圆弧管段、第二竖直直线管段形成第一U形结构,

第二竖直直线管段还与依次相连的第三圆弧管段、第二水平直线管段、第四圆弧管段、第三竖直直线管段形成第二U形结构,

第一U形结构和第二U形结构的开口朝向相反,且第一U形结构所在平面与第二U形结构所在平面的夹具为α,α<90°。

再有,所述换热器第一出口管包括依次连接的第四竖直直线管段、第五圆弧管段、第五竖直直线管段、第六圆弧管段、第三水平直线管段,依次连接的第四竖直直线管段、第五圆弧管段、第五竖直直线管段形成第三U形结构,第三U形结构的开口朝向与第一U形结构的开口朝向相同,第五圆弧管段与第六圆弧管段的弯折方向相反。

另外,所述第二水平直线管段延长线与第三水平直线管段延长线之间的夹角为β,β <90°。

进一步地,所述截止阀连接管包括第六竖直直线管段、第七圆弧管段、斜直线管段、第八圆弧管段、第四水平直线管段,第六竖直直线管段的一端与第二连接管连接,另一端与第七圆弧管段、斜直线管段、第八圆弧管段、第四水平直线管段依次相连;第六竖直直线管段延长线与斜直线管段延长线之间的夹角为γ,30°<γ<60°。

再有,还包括换热器第二出口管,换热器第一出口管与换热器第二出口管之间通过焊接管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焊接管的轴线与第三水平直线管段的轴线之间的夹角小于90°。

进一步地,所述第七圆弧管段与第八圆弧管段的弯折方向相反。

最后,所述第五圆弧管段的弧度大于第六圆弧段。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减震管路的设置使得本实用新型减震效果更佳,管路的应力值更小;同时,减震管路为弯折结构,使得减震管路的弯位增加,抗冲击能力增强,提高了产品的可靠性;另外,减震管路不可设置为螺旋状,若将管路设计成螺旋状,在有限的空间内会导致其弯曲半径过小,管路加工不出来。

2、电子膨胀阀与第一过滤器和第二过滤器的尺寸一定,第二连接管为配合第一连接管的安装;同时为了增强抗冲击能力,第二连接器设计成弯折结构使得弯位增加。

3、本实用新型减震管路的具体结构的设计给电子膨胀阀在多个方向上提供了抗冲击强度,防止产品变形、移位,提高了产品的可靠性;减震管路的设计满足空间的位置尺寸,加工工艺简单、易于加工。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电子膨胀阀装配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连接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换热器第一出口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二水平直线管段与换热器第一出口管的俯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截止阀连接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换热器第一出口管与换热器第二出口管的连接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原管路组件的受力分析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新管路组件的受力分析示意图。

图中:电子膨胀阀1、第二过滤器2、第一过滤器3、第二连接管4、第一连接管5、换热器第一出口管6、截止阀连接管7、换热器第二出口管8、焊接管9、截止阀10、换热器11、底板12、减震管13、第一竖直直线管段51、第一圆弧管段52、第一水平直线管段 53、第二圆弧管段54、第二竖直直线管段55、第三圆弧管段56、第二水平直线管段57、第四圆弧管段58、第三竖直直线管段59、第四竖直直线管段61、第五圆弧管段62、第五竖直直线管段63、第六圆弧管段64、第三水平直线管段65、第六竖直直线管段71、第七圆弧管段72、斜直线管73、第八圆弧管段74、第四水平直线管段75。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参见图1-图7,一种空调电子膨胀阀组件安装结构,包括电子膨胀阀1、用于与电子膨胀阀连接的空调室外机换热器和截止阀;所述电子膨胀阀的两个出口端与空调室外机换热器和截止阀之间分别通过管路组件连接;所述管路组件包括第一管路组件、第二管路组件,所述第一管路组件包括依次相连的第一过滤器3、第一连接管5、第一换热器出口管6;第二管路组件包括依次相连的第二过滤器2、第二连接管4、截止阀连接管7;所述第一连接管与换热器第一出口管6之间通过减震13连接并形成减震管路,减震管路为弯折结构;所述第二连接管为弯折结构,弯折方向朝向y方向,弯折角度为90-120°。

空调在搬运的过程中所受冲击主要是换热器底板12的跌落,跌落的情况主要是底板12 的四个边的跌落和四个角的跌落。如图1所示,左棱(AB边)、右棱(CD边)、前棱(AD 边)、后棱(BC边)跌落,左前角(A角)、左后角(B角)、右前角(D角)、右后角 (C角)跌落。原有的电子膨胀阀组件的设计结构如图8所示并结合表1,原有的电子膨胀阀组件的抗冲击力较小,在运输的过程中容易造成跌落。

本实用新型主要改进带点是减震管路的设计,其次是第二连接管为弯折结构的设计;改进的主要目的是提高电子膨胀阀及第一管路组件和第二管路组件的抗冲击能力,提高产品的可靠性。减震管路的设置使得本实用新型减震效果更佳,管路的应力值更小;同时,减震管路为弯折结构,使得减震管路的弯位增加,抗冲击能力增强,提高了产品的可靠性;另外,减震管路不可设置为螺旋状或其它形状,若将管路设计成螺旋状或其它形状,在有限的空间内会导致其弯曲半径过小,管路加工不出来。电子膨胀阀与第一过滤器和第二过滤器的尺寸一定,第二连接管为配合第一连接管的安装;同时为了增强抗冲击能力,第二连接器设计成弯折结构使得弯位增加。第二连接管弯折方向是DC边方向,弯折角度为 90-120°为最佳,如设计成其它弯折方向和角度也能达到增加弯位达到减震的目的,但是会增加管路的焊接次数以及管子的长度。第一连接管组件和第二连接管组件的设计要考虑空间的位置尺寸,还要考虑管路加工工艺,若将管路设计不恰当,在有限的空间内会导致其弯曲半径过小,管路加工不出来;另外还要考虑装配工艺,使得第一管路连接组件、第二管路连接组件易于焊接装配。本实用新型在原有的原路的基础上改变了第一连接管组件和第二连接管组件,增设了管路长度并设置了合理的弯曲方向、角度、位置、尺寸,该管路的设计满足空间的位置尺寸,加工工艺简单、易于加工。

其中,所述减震管路包括依次过渡连接的第一竖直直线管段51、第一圆弧管段52、第一水平直线管段53、第二圆弧管段54、第二竖直直线管段55、第三圆弧管段56、第二水平直线管段57、第四圆弧管段58、第三竖直直线管段59;第一竖直直线管段51的一端与第一过滤器3连接,第一竖直直线管段51的另一端与依次相连的第一圆弧管段52、第一水平直线管段53、第二圆弧管段54、第二竖直直线管段55形成第一U形结构,第二竖直直线管段55还与依次相连的第三圆弧管段56、第二水平直线管段57、第四圆弧管段 58、第三竖直直线管段59形成第二U形结构,第一U形结构和第二U形结构的开口朝向相反,且第一U形结构所在平面与第二U形结构所在平面的夹具为α,α<90°。在原有连接管的基础上增设了第二竖直直线管段55、第三圆弧管段56、第二水平直线管段57、. 第四圆弧管段58、第三竖直直线管段59形成第一连接管,延长了第一连接管的管路,增设了第一管路组件的弯位,在满足现有空调换热器与电子膨胀阀之间空间的前提下提高了产品的抗冲击能力。本实用新型减震管路的具体结构的设计给电子膨胀阀在多个方向上提供了抗冲击强度,防止产品变形、移位,提高了产品的可靠性;减震管路的设计满足空间的位置尺寸,加工工艺简单、易于加工。

再有,所述换热器第一出口管6包括依次连接的第四竖直直线管段61、第五圆弧管段 62、第五竖直直线管段63、第六圆弧管段64、第三水平直线管段65,依次连接的第四竖直直线管段61、第五圆弧管段62、第五竖直直线管段63形成第三U形结构,第三U形结构的开口朝向与第一U形结构的开口朝向相同,第五圆弧管段62与第六圆弧管段64的弯折方向相反。换热器11第一出口管6可吸收跌左棱AB边、右棱CD边所受的冲击;第一连接管5可吸收跌左前角A角、右后角C角所受的冲击,第一连接管5和换热器11第一出口管6的安装形式,再加上截止阀10连接管7的形式可吸收左后角B角、右前角D角所受的冲击。具体地,所述第二水平直线管段57延长线与第三水平直线管段65延长线之间的夹角为β,β<90°。

另外,所述截止阀连接管7包括第六竖直直线管段71、第七圆弧管段72、斜直线管 73段、第八圆弧管段74、第四水平直线管段75,第六竖直直线管段71的一端与第二连接管4连接,另一端与第七圆弧管段72、斜直线管73段、第八圆弧管段74、第四水平直线管段75依次相连;第六竖直直线管段71延长线与斜直线管73段延长线之间的夹角为γ, 30°<γ<60°。所述第七圆弧管段72与第八圆弧管段74的弯折方向相反,所述第五圆弧管段62的弧度大于第六圆弧段。截止阀10连接管7的折弯形状与角度可吸收跌前棱AD 边、后棱BC边所受的冲击。

还包括换热器第二出口管8,换热器第一出口管与换热器第二出口管之间通过焊接管 9连接,所述焊接管9的一端与换热器11第一出口管6的第三水平直线管段65连接,另一端与相邻的换热器11第二出口管8连接。焊接管9主要的作用为加固换热器11第一出口管6,限制换热器11第一出口管6的位移。所述焊接管9的轴线与第三水平直线管段65 的轴线之间的夹角小于90°。

参考图8和图9,采用以下方法对原管路和新管路抗冲击力强度测试,所得对比数据如表1所示。

具体测试方法为:在x、y、xy方向施加一固定恒力,本例中为25N,然后突然

释放该力,测试测点1与测点2的应力。

表1

在施加同等力的情况下,新管路组件受力弯位比原管路组件受力弯位应力值小,因而与原管路组件方案相比新的管路组件方案具有更优的抗冲击强度。

以膨胀阀线圈顶面的圆心为坐标原点,同时为受力部位;AD边方向为x方向,DC边方向为y方向,AC边方向为xy方向。

测试过程如下:

1.测点位置选择:选择靠近焊接管最近的一个弯位,在弯位外弯背面(测点1)和外弯侧面(测点2)粘贴应变计。选择测点1与测点2的原因为在产品跌落时,焊点处容易发生开裂,也就是图9中右侧的那根焊接短管,为对比两种方案焊点处应力大小,在距离焊点最近的弯位粘贴应变计,进行应力测试,通过应力测试结果去评判方案优劣。

2.采用应力测试设备采集信号;

3.在电子膨胀阀线圈处,采用拉力仪在x方向缓慢拉动,直至拉力仪达到指定力值大小,本例是25N,然后顺便释放该力,电子膨胀阀管路组件会产生瞬时振动,直至振动衰减的足够小后,停止信号采集。x方向的拉力是为了模拟左棱、右棱跌落时产生的瞬时冲击。本例中瞬间释放该力的方法为:将一根细棉绳套在膨胀阀线圈上,拉力仪勾住棉绳,当拉力仪达到指定力值,快速剪断棉绳。

同样的,按照步骤2和3采集y方向和xy方向的应力值,其中y方向的拉力是为了模拟前棱、后棱跌落时产生的瞬时冲击,xy方向的拉力是为了模拟左前角、右后角跌落时产生的瞬时冲击。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