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回风盖板及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961141发布日期:2019-06-19 01:45阅读:266来源:国知局
一种回风盖板及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回风盖板及空调器。



背景技术:

风管机,也可以称为空调风管机或者风管机空调,是一种常见的空调器。现有技术中,风管机安装有独立的回风盖板,回风盖板通过多个螺钉进行固定,使用螺钉进行定位不够精准,而且螺钉数量较多,容易丢失,造成安装效率低下,并且带来不必要的螺钉消耗。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回风盖板,以解决回风盖板使用螺钉进行定位不够精准,且螺钉容易丢失,造成安装效率低下的技术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回风盖板,包括,回风盖板本体,且沿所述回风盖板本体宽度方向的两侧设置有第一连接边和第二连接边;所述第一连接边与所述回风盖板本体平行;所述第二连接边与所述回风盖板本体垂直;所述第一连接边与顶板相连接;所述第二连接边与后面板相连接;所述第一连接边包括插片和挡边;所述插片和所述挡边间隔设置;所述插片的水平端与所述挡边水平面之间形成的距离适于所述顶板的插合。

进一步的,所述回风盖板本体还包括两个包边;分别位于所述回风盖板本体的左、右两侧;所述包边适于与左、右两侧板相连接。

进一步的,位于所述回风盖板本体的左包边相对于所述回风盖板本体左侧且朝向所述回风盖板本体的方向倾斜;位于所述回风盖板本体的右包边相对于所述回风盖板本体的右侧且朝向所述回风盖板本体的方向倾斜;且安装后,所述左包边与左侧板相贴合,所述右包边与右侧板相贴合。

进一步的,所述回风盖板本体的外表面还设置有一凸面部;所述凸面部相对于所述回风盖板本体凸出;所述凸面部与所述回风盖板本体一体成型。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连接边上还设置有卡扣口,所述卡扣口与所述后面板上的卡扣件相适配。

进一步的,所述挡边还包括有螺钉孔,用于与所述顶板相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插片包括,折弯部和插舌部;所述折弯部与所述回风盖板本体相连接;所述插舌部与所述折弯部相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折弯部与所述回风盖板本体的平面形成的第一夹角H的夹角范围为:100-110°。

进一步的,所述折弯部与所述插舌部之间形成的第二夹角F的夹角范围为: 102-108°。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回风盖板具有以下优势:

(1)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回风盖板,能够有效的在提高装配效率的同时,减少螺钉等零件的使用。

(2)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回风盖板,回风盖板表面设置凸起平面,增强导风效果,同时还能在发生意外情况诸如风管机跌落时,能够起到缓冲作用,保护风管机。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空调器,已解决回风盖板通过多个螺钉进行固定,使用螺钉进行定位不够精准,而且螺钉数量较多,容易丢失,造成安装效率低下,并且带来不必要的螺钉消耗的技术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空调器,包括上述任一所述的回风盖板。

所述空调器与上述回风盖板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回风盖板的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2、3、4的回风盖板的立体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5的第二连接边的结构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6包边与插片的结构图的;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6的插片放大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6的插片位于空调器内的剖面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6插片位于空调器内的放大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回风盖板安装在空调器主视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8的压片的结构图;

附图标记说明:

8-回风盖板,81-回风盖板本体,82-第一连接边,83-第二连接边,821-插片,8211-弯折部,8212-插舌部,822-挡边,8221-螺钉口,84-包边,85-凸面部,9-压片,10-顶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和另外的技术特征和优点作更详细的说明。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应当说明的是,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是指附图中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些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实施例1

如图1、2、7所示,一种回风盖板8,包括,回风盖板本体81,回风盖板本体81为一板状结构,且沿回风盖板本体81宽度方向的两侧设置有第一连接边 82和第二连接边83;第一连接边82与回风盖板本体81平行;第二连接边83 与回风盖板本体81垂直;第一连接边82与顶板10相连接;第二连接边83与后面板相连接;

第一连接边82包括插片821和挡边822,插片821与挡边822间隔设置;插片821水平的一端位于挡边822的下方;插片821的水平端与挡边822的水平面之间形成的距离能够便于顶板10的插合。当回风盖板8与顶板10相插合时,插片821插入顶板10且与顶板10的内表面相接触;挡边822则位于顶板 10的上方,且与顶板10的外表面相接触。本实施例所述的回风盖板,通过插片与挡边配合的方式对回风盖板进行固定,在提高装配效率的同时,能够减少螺钉等零件的使用。

实施例2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的区别在于,挡边822上还设置有螺钉孔8221,螺钉孔8221与顶板10的螺钉孔的位置相契合,通过螺钉将回风盖板8与顶板10进行连接关系进行巩固。螺钉孔8221的位置可根据顶板10螺钉孔进行对应设置,具体的螺钉孔的数量可根据空调的型号进行设置。本实施例所述的回风盖板,通过在插片、挡片以及挡片上加螺钉组合的方式对回风盖板进行固定,在提高装配效率的同时,进一步的巩固回风盖板的连接关系。

实施例3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的区别在于,回风盖板8还包括两个包边84,分别位于回风盖板本体81的左、右两个侧边;并分别与左、右侧板相连接。

位于回风盖板本体81的左包边相对于回风盖板本体81左侧且朝向回风盖板本体81的方向倾斜;位于回风盖板本体81的右包边相对于回风盖板本体81 的右侧且朝向回风盖板本体81的方向倾斜。安装后,两包边84处于左、右两侧板内侧,且与左、右两侧边的内表面相贴合。包边84位于第二连接边83的一侧,与第二连接边83固定连接。位于第一连接边82的一侧,与内部的蜗壳板相卡接。本实施例所述的回风盖板,通过设置的包边能够将回风盖板进一步的将回风盖板与左、右侧板相连接,进一步的巩固回风盖板的连接。

实施例4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的区别在于,回风盖板本体81上还设置有一凸面部85,凸面部83相对于回风盖板本体81向外凸起,回风盖板本体 81与凸面部85一体成型。凸面部85能够起到提升回风效果的作用,同时,在发生意外情况诸如风管机跌落时,能够起到缓冲作用,保护风管机。

本实施例所述的回风盖板,回风盖板表面设置凸起部,增强导风效果,同时还能在发生意外情况诸如风管机跌落时,能够起到缓冲作用,保护空调器。

实施例5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的区别在于,第二连接边83上还设置有与后面板相连接的卡扣口831;与后面板上的卡扣件相连接。所述卡扣口831 的个数与后面板的卡扣件相对应,对于卡扣口831的个数不做限制,可根据空调的型号进行自行设置。

第二连接边83上还设置有螺钉口8221,用于进一步固定回风盖板本体81 的第二连接边83和后面板的连接。螺钉口8221的个数不做限制,可根据空调的型号进行自行设置。

本实施例所述的回风盖板,将回风盖板与后面板进一步的进行卡扣连接,有效的巩固回风盖板与后面板的连接关系。

实施例6

如图6、7所示,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的区别在于,插片821包括,折弯部8211和插舌部8212;折弯部8211与回风盖板本体81相连接;插舌部8212 与折弯部8211相连接;折弯部8211与回风盖板本体81的平面形成的第一夹角 H的夹角范围为:100-110°,较佳的,第一夹角H的夹角为:106°。折弯部 8211与回风盖板本体81水平面形成的第一夹角H的角度过多大,易形成大的漏风三角区;过小时,折边易龟裂。

折弯部8211与插舌部8212之间形成的第二夹角F的夹角范围为: 102-108°;较佳的,第二夹角F的夹角为:105°。第二夹角F的角度过小时,装配难度加大,过大时,卡扣牢固度不足,易产震动噪音。

如图6、7所示,安装后,插舌部8212与蜗壳板的距离E为:6-10mm,较佳的,E为8mm。距离E过大或过小时,都增加安装难度。

实施例7

一种空调器,包括上述实施例1-6任一所述的回风盖板。所达到的技术效果也完全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实施例8

如图9所示,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的区别在于,在回风盖板8安装后,回风盖板8上还设置有一压片9,压片9用于将回风盖板8和后面板进一步相连接。压片9的位置设置在回风盖板8的中间位置,防止由于压片位置偏离中心点,导致回风盖板与后面板连接处出现缝隙,而导致漏风。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而言仅仅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专业技术人员理解,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内可对其进行许多改变,修改,甚至等效,但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