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闭式冷却塔板式翅片湿式表冷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46044发布日期:2019-08-16 22:25阅读:479来源:国知局
一种闭式冷却塔板式翅片湿式表冷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冷却塔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闭式冷却塔板式翅片湿式表冷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闭式冷却塔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及塔体尺寸,一般采用湿式表冷器冷却循环流体,即在闭式冷却塔上加装喷淋泵,借助于喷淋泵循环喷洒的喷淋水在盘管表面蒸发来强化传热,湿式表冷器可大大提高盘管外膜传热系数,显著增强换热效果。但湿式表冷器若加装常规的翅片则易在盘管下方结垢且检修极为不便,不易拆装,后期维护成本极高,因此湿式表冷器盘管多设计为光管。

常规的闭式冷却塔湿式表冷器设计如图1,整个表冷器由框架1,盘管2,固定架4,进出水管5组成。框架1内用螺栓固定有已开孔的PVC板,先将盘管2穿过框架1的PVC板孔内,用螺栓把固定架4与框架1连接,之后用螺栓把进出水管5固定在固定架4上并接通盘管2。①此种表冷器换热面积较小,达到同等换热量所需盘管多,材料成本高;②整体采用焊接成型,制作难度大,生产周期长;③若出现冻管或泄漏检修则极为不便,维护成本高,大大降低了表冷器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以上问题,提供一种闭式冷却塔板式翅片湿式表冷器,它冷却效果更好,传热效果强。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闭式冷却塔板式翅片湿式表冷器,它包括设置在固定架内的盘管,盘管进出口连接有进出水管,所述盘管上均匀设置有翅片板;所述翅片板上分布有用冲孔翻边模具冲出的凸起孔;所述盘管上的直管段穿过凸起孔设置;所述凸起孔的翻边高度为3.2-3.6mm;所述翅片板上分布有通气孔;所述通气孔位于凸起孔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通气孔分布在翅片板出风端,进风端没有。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凸起孔的翻边上竖直开有两个槽口。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凸起孔的翻边为半圆环形状,且半圆环底部开有槽口。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通气孔为长条形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设置凸起孔,使得翅片板之间的间距固定,提高安装方便性,当翅片间距到达3.2-3.6mm时,液体表面张力小于液体自身的重力,冷却水不能停留在两翅片之间,水流与冷却风阻小,起到良好的冷却作用;

2、在翅片后段区域,也即出风端开通气孔可扰动气流,阻止边界层的发展,促使流经小孔的气流产生漩涡,使流动状态由层流提前过渡到湍流,强化翅片表面的传热,长圆孔较圆孔表面孔隙率较大,气流“漩涡源”数量更多,可有效降低临界雷诺数,使湍流区传热提高,开有长圆孔的翅片对流换热系数相比无孔翅片明显提高而风阻提高很少,强化换热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传统的冷却塔用冷凝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翅片板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4为翅片板的具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局部A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6为凸起孔上竖直开有两个槽口的主视图;

图7为凸起孔上竖直开有两个槽口的剖视图;

图8为凸起孔的翻边为半圆环结构并开有槽口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框架;2、盘管;3、弯头;4、固定架;5、进出水管;6、管直接;7、翅片板;8、端面封板;9、凸起孔;10、通气孔;11、槽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本部分的描述仅是示范性和解释性,不应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有任何的限制作用。

如图2-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为:一种闭式冷却塔板式翅片湿式表冷器,它包括设置在固定架4内的盘管2,盘管2进出口连接有进出水管5,所述盘管2上均匀设置有翅片板7;所述翅片板7上分布有用冲孔翻边模具冲出的凸起孔9;所述盘管2上的直管段穿过凸起孔9设置;所述凸起孔9的翻边高度为3.2-3.6mm;所述翅片板7上分布有通气孔10;所述通气孔10位于凸起孔9之间。

如图4所示,优选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通气孔10分布在翅片板7出风端,进风端没有。

如图6-7所示,优选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凸起孔9的翻边上竖直开有两个槽口11。两个槽口11可以防止凸起孔翻边完全封闭掉盘管,促使外界的淋浴水能通过槽口11与盘管表面直接接触,提高换热效果。

如图8所示,优选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凸起孔9的翻边为半圆环形状,且半圆环底部开有槽口11。采用半圆环结构后,能使得凸起孔9快速积存淋浴水,同时底部的槽口又能释放散热后的淋浴水,提高换热效果。

如图4-5所示,优选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通气孔10为长条形结构。

翅片板7由1mm以下的薄金属板制作,可用碳钢板或铝板,综合闭式冷却塔所需换热量及材料成本分析比较而定,两端的翅片板为端面封板8,由表冷器结构强度决定其板材厚度,普通闭式塔表冷器由5mm碳钢板折弯后即可满足结构强度。

如图5所示,翅片板7与端面封板8上用冲孔翻边模具冲出凸起孔。凸起高度3.2-3.6mm,因为水具有液体表面张力,当翅片间距小于3.2mm时,冷却水喷淋到翅片上后,由于液体表面张力的作用,水将停留在两翅片之间,水流阻力大且冷却风阻过大,导致冷却效果差。当翅片间距到达3.2-3.6mm时,液体表面张力小于液体自身的重力,冷却水不能停留在两翅片之间,水流与冷却风阻小,起到良好的冷却作用,当凸起大于3.6mm时,一是因板材厚度薄致使冲孔翻边模具无法达到凸起高度,二是间距大将减少翅片数量从而减少换热面积。

凸起孔9呈叉排等边三角形间距布置,叉排布置较顺排布置气流回流区域覆盖面积小,流动混合充分;其次叉排布置的凸起可使得水流流经翅片表面时呈湍流状态,强化换热,又延长了喷淋水流路径与水膜覆盖时间,使换热更均匀充分;同时凸起部位可诱发气流产生涡旋流动来增强翅片传热。

塔外气流由外向里从翅片板之间的缝隙穿过,也即从翅片板的进风端流入,出风端流出,流经表冷器翅片时,气流状态由湍流逐步发展为层流,风阻增大,气温升高导致翅片后半段区域传热恶化,在翅片后段区域开孔可扰动气流,阻止边界层的发展,促使流经小孔的气流产生漩涡,使流动状态由层流提前过渡到湍流,强化翅片表面的传热,长圆孔较圆孔表面孔隙率较大,气流“漩涡源”数量更多,可有效降低临界雷诺数,使湍流区传热提高,开有长圆孔的翅片对流换热系数相比无孔翅片明显提高而风阻提高很少,因此在翅片后半段开有长圆孔,也即通气孔10来强化换热。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由于文字表达的有限性,而客观上存在无限的具体结构,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润饰或变化,也可以将上述技术特征以适当的方式进行组合;这些改进润饰、变化或组合,或未经改进将实用新型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