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088257发布日期:2020-09-01 20:21阅读:157来源:国知局
空调的制作方法

本公开的实施方式涉及一种空调,更具体地,涉及采用不同方法排出空气并具有改善的控制排出气流的能力的空调。



背景技术:

通常,空调是指通过采用制冷循环来调节温度、湿度、气流、空气分布等以提供适合人类活动的环境的设备。制冷循环可以包括压缩机、冷凝器、蒸发器和鼓风机作为主要部件。

空调可以分成其中室内单元和室外单元被分开安装的分体式空调以及其中室内单元和室外单元两者安装在机柜中的一体式空调。在它们当中,分体式空调的室内单元包括与引入面板中的空气进行热交换的热交换器以及将空气从室内房间抽吸到面板中并将所抽吸的空气返回到室内房间的鼓风机。

传统空调的室内单元已经被设计为通过增大鼓风机的rpm来最小化热交换器并最大化风速和风量。因此,降低所排出的空气的温度,并且空气在经过窄且长的空气流动路径之后被排出到室内空间。

当排出的空气与用户直接接触时,用户可能具有冷且不舒服的感觉。相反,当排出的空气不与用户接触时,用户可能具有热且不舒服的感觉。

此外,增大鼓风机的rpm以获得高速的风,可能增大噪声。在不使用鼓风机的辐射式空调的情况下,需要较大的面板来提供与使用鼓风机相同的空气调节能力。此外,冷却速率非常低并且制造成本非常高。



技术实现要素:

技术问题

因此,本公开的一方面是提供一种具有各种空气排出方法的空调。

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是提供一种具有改善的控制通过空气排出口排出的空气的能力的空调。

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是提供一种防止由冷空气或热空气再次引入到热交换器中引起的冷却或加热性能变差的空调。

本公开的其它方面将部分地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并且部分地将从该描述而明显,或者可以通过本公开的实践而掌握。

技术方案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一种空调包括:壳体,包括具有多个孔的空气排出板和出口;热交换器,位于壳体内;鼓风机,配置为朝向空气排出板或出口吹送与热交换器进行过热交换的空气;叶片,在引导位置和关闭位置之间旋转,该引导位置用于引导从鼓风机吹送并通过出口排出的空气的方向,该关闭位置用于关闭该出口,其中叶片包括第一叶片和第二叶片,该第一叶片具有多个叶片孔和与出口的尺寸相对应的尺寸,该第二叶片与第一叶片间隔开并配置为在第一叶片位于关闭位置时朝向空气排出板引导从鼓风机吹送的空气。

第二叶片可以与第一叶片集成在一起并与第一叶片一起运动到引导位置或关闭位置。

空调还可以包括连接叶片以将第一叶片与第二叶片连接。

连接叶片可以与第一叶片和第二叶片一起形成空气通过其流入的流入口和空气通过其排出的流出口。

流出口可以被提供得小于流入口以使从流出口排出的空气的速度大于被引入到流入口中的空气的速度。

第二叶片可以包括沿着第一叶片的纵向方向布置的多个第二叶片。

叶片的旋转轴可以位于连接叶片处。

第二叶片可以在叶片位于引导位置时减小从鼓风机吹送的气流当中的穿过第一叶片的叶片孔的空气的量。

第二叶片可以相对于第一叶片倾斜。

叶片的旋转轴可以定位得更靠近出口的前端而不是出口的后端。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一种空调包括:壳体,安装在天花板上或凹入在天花板中,并具有进气口和空气排出口;热交换器,位于壳体内;鼓风机,配置为将空气通过进气口抽入到壳体中并将空气通过空气排出口排出到壳体之外;第一叶片,配置为打开或关闭空气排出口,具有多个叶片孔,并提供为通过所述多个叶片孔排出空气;以及第二叶片,与第一叶片间隔开并配置为当第一叶片打开空气排出口时减少穿过叶片孔的空气的量。

空调还可以包括当第一叶片打开空气排出口时形成在第一叶片的更靠近进气口的一侧与壳体之间的第一开口以及当第一叶片打开空气排出口时形成在第一叶片的与所述一侧相反的另一侧与壳体之间的第二开口。

第二叶片可以通过朝向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引导壳体内的空气而增大通过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排出的空气的量。

壳体可以包括在远离进气口的方向上引导通过第一开口排出的空气的引导部分。

第二叶片可以形成用于在第一叶片关闭空气排出口时朝向叶片孔引导空气的流动引导件。

当第一叶片打开空气排出口时,第二叶片可以朝向引导部分引导空气,并且引导部分可以引导通过第一开口排出的空气以在远离进气口的方向上推动通过叶片孔排出的空气。

当第一叶片打开空气排出口时,通过第一开口排出的空气的速度可以大于通过叶片孔排出的空气的速度。

第二叶片可以包括沿着第一叶片的纵向方向布置的多个第二叶片。

第二叶片可以定位得更靠近第一叶片的一侧以增大通过第一开口排出的空气的量。

第二叶片可以与第一叶片集成在一起以与第一叶片一起旋转。

有益效果

根据一实施方式的空调可以根据使用环境以不同的方式吹送进行过热交换的空气。

根据一实施方式的空调可以不同的速度排出进行过热交换的空气。

根据一实施方式的空调可以防止由进行过热交换的空气再次引入到热交换器中引起的冷却或加热性能的变差。

附图说明

为了更完整地理解本公开及其优点,现在参照以下结合附图的描述,在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部件:

图1示出根据一实施方式的空调的顶部透视图;

图2示出根据实施方式的空调的底部透视图;

图3示出根据实施方式的空气排出板的放大图;

图4示出根据实施方式的空调的分解图;

图5示出根据一实施方式的以最小空气量模式运行的空调的截面图;

图6是图5的空调的截面图,示出通过空气排出板和叶片孔排出的气流的量;

图7示出以笔直向前模式运行的空调的截面图;

图8是示意性示出由传统空调排出的空气的方向的图;

图9是示意性示出由根据实施方式的空调排出的空气的方向的图;

图10是示出根据实施方式的空调的向下通风(downdraft)模式的截面图;

图11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另一实施方式的空调的底部透视图;

图12示出以最小空气量模式运行的空调的截面图;

图13示出以笔直向前模式运行的空调的截面图;以及

图14示出根据另一实施方式的以笔直向前模式运行的空调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讨论的图1至14以及本专利文件中的用于描述本公开原理的各种实施方式仅通过说明的方式,而不应以任何方式解释为限制本公开的范围。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本公开的原理可以实施在任何适当布置的系统或装置中。

现在将详细参照本公开的实施方式,其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相同的附图标记始终表示相同的元件。

本说明书中使用的术语仅用于描述特定的实施方式,而不旨在限制本公开。单数形式使用的表述包括复数的表述,除非在上下文中具有明显不同的含义。在本说明书中,将理解,诸如“包括”或“具有”等的术语旨在指示在说明书中公开的特征、数字、操作、部件、部分或其组合的存在,而不旨在排除一个或更多个其它特征、数字、操作、部件、部分或其组合可能存在或可能被添加的可能性。

将理解,尽管这里可以使用术语“第一”、“第二”等来描述各种元件,但是这些元件不应受这些术语限制。以上术语仅用于将一个部件与另一个区别开。例如,下面讨论的第一部件可以被称为第二部件,并且类似地,第二部件可以被称为第一部件,而没有脱离本公开的教导。如这里所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更多个相关列表项目的任何和所有组合。

在下文,将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本公开的实施方式。

空调的制冷循环通过采用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和蒸发器来进行。制冷剂经受一系列过程,包括压缩、冷凝、膨胀和蒸发。在较高温度的空气与较低温度的制冷剂进行热交换之后,低温空气被供应到室内房间。

压缩机压缩处于高温高压状态的制冷剂气体并排出被压缩的制冷剂气体。排出的制冷剂气体流入到冷凝器中。冷凝器将压缩的制冷剂冷凝成液相,并且热量通过冷凝过程释放到周围环境。膨胀阀将冷凝器中冷凝的处于高温高压状态的液相制冷剂膨胀成低压力的液相制冷剂。蒸发器蒸发在膨胀阀中膨胀的制冷剂。蒸发器可以利用制冷剂的蒸发的潜热通过与要被冷却的材料的热交换来实现制冷效果,并将处于低温低压状态的制冷剂气体返回到压缩机。空调可以通过这种循环调节室内空间的温度。

空调的室外单元是指制冷循环的包括压缩机和室外热交换器的部分。膨胀阀可以提供在室内单元或室外单元中,并且室内热交换器位于空调中。

当室内空间需要被冷却时,室外热交换器用作冷凝器并且室内热交换器用作蒸发器。

当室内空间需要被加热时,室外热交换器用作蒸发器并且室内热交换器用作冷凝器。

在下文,为了描述的方便,包括室内热交换器的室内单元将被称为空调,并且室内热交换器将被称为热交换器。

图1示出根据一实施方式的空调的顶部透视图。图2示出根据实施方式的空调的底部透视图。图3示出根据实施方式的空气排出板的放大图。图4示出根据实施方式的空调的分解图。

空调1包括:壳体10和20,具有进气口11和出口14;热交换器40,配置为与流入到壳体10和20中的空气进行热交换;以及鼓风机30,配置为使空气循环到壳体10和20中或从壳体10和20出来。

壁挂式空调1将被描述为根据一实施方式的空调1的示例,但是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壳体10和20可以形成为限定空调1的总体外观。壳体10和20可以包括具有多个孔13的空气排出板12。空气排出板12可以设置在壳体10和20的前表面上。所述多个孔13可以区别于出口14。所述多个孔13可以分布在空气排出板12的预定区域中,如图3所示。然而,实施方式不限于此,所述多个孔13也可以分布在空气排出板12的整个区域中。空气可以通过所述多个孔13和将随后描述的多个叶片孔111以低的速度排出到壳体10和20之外。因此,用户可以实现空气调节的目的而不与冷空气直接接触,从而具有提高的满意度。

壳体10和20可以包括限定壳体10和20的前表面的第一壳体10以及覆盖第一壳体10的后表面的第二壳体20。

第一壳体10可以具有空气通过其引入的进气口11和空气通过其排出的出口14。进气口11可以提供在第一壳体10的顶表面处。出口14可以提供在第一壳体10的底表面处。当根据一实施方式的空调1安装在墙壁上时,

第二壳体20面对墙壁,因此进气口11或出口14可以形成在第一壳体10中。另外,进气口11也可以提供在第一壳体10的底表面处,并且出口14也可以提供在第一壳体10的顶表面处。

空气排出板12可以联接到第一壳体10的前表面。空气排出板12被提供为覆盖第一壳体10的前表面并可以具有如上所述的多个孔13。此外,空气排出板12可以与第一壳体10一起形成将随后描述的第二空气流动路径72。

第二壳体20联接到第一壳体10。包括配置为驱动鼓风机的风机电机和配置为驱动空调1的其它部件的电路板等的操作装置22可以提供在第二壳体20的一部分中。

第二壳体20可以包括限定将随后描述的第一空气流动路径71的第一空气流动引导件21。

空调1可以包括配置为打开或关闭出口14的叶片100。叶片100可以可旋转地提供在壳体10和20处。叶片100可以绕叶片100的旋转轴101旋转。叶片的旋转轴101可以位于壳体10和20中。

叶片100可以包括具有多个叶片孔111的第一叶片110以及小于第一叶片110并与第一叶片110间隔开的第二叶片120。

第一叶片110可以具有与出口14的尺寸对应的尺寸。因此,第一叶片110可以关闭出口14。在这一点上,空气可以通过第一叶片110的叶片孔111排出到壳体10和20之外。这将在后面描述。

第二叶片120可以不具有叶片孔。第二叶片120可以被提供为小于第一叶片110并在数量上为多个。尽管根据一实施方式提供三个第二叶片120,但是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叶片100可以移动以位于第一位置、第二位置或第三位置,在第一位置叶片100关闭出口14以通过第一叶片110的叶片孔111和空气排出板12的所述多个孔13将空气排出到壳体10和20之外(图5),在第二位置叶片100打开出口14以笔直向前引导从鼓风机30通过出口14排出的空气(图7),在第三位置叶片100打开出口14以向下引导从鼓风机30通过出口14排出的空气(图10)。在下文,空调1在第一位置的操作模式被定义为最小空气量模式(minimumairvolumemode)(图5)。此外,空调1在第二位置的操作模式被定义为笔直向前模式(straight-aheadmode)(图7)。此外,空调1在第三位置的操作模式被定义为向下通风模式(downdraftmode)(图10)。

空调1可以通过移动叶片100以使其位于第一位置(图5)、第二位置(图7)或第三位置(图10)而控制空气从鼓风机30通过空气排出板12的所述多个孔13和叶片孔排出、或者直接通过出口14排出。

鼓风机30可以位于壳体10和20中。鼓风机30可以是具有与壳体10和20的纵向方向相同的纵向方向的横流风机(crossflowfan)。鼓风机30可以将空气抽入到进气口11并吹送空气以排出到出口14之外。

热交换器40可以设置为覆盖鼓风机30的前部和上部。热交换器40可以设置为与鼓风机30相邻,例如在进气口11和鼓风机30之间。因此,在外部空气被引入到进气口11中之后,空气可以与热交换器进行热交换、然后通过出口14或叶片孔111和空气排出板12排出到外面。

排水板60可以提供在热交换器40下面以收集热交换器40上的冷凝水。尽管没有在附图中示出,但是排水板60可以连接到延伸到外部的排水软管以将热交换器40上的冷凝水排出到壳体10和20之外。

排水板60可以安装有稳定器50,稳定器50配置为确定从鼓风机30吹出的空气的方向。稳定器50可以与排水板60一起将由鼓风机30抽吸的空气的流入路径与从其排出空气的流出路径分隔开。稳定器50可以包括多个翼片51以在横向方向上引导空气。所述多个翼片51可以横向地旋转以将吹送的空气引导在横向方向上。

此外,稳定器50可以与将随后描述的第一空气流动引导件21一起构建第一空气流动路径71。第一空气流动引导件21可以限定第一空气流动路径71的下部,稳定器50可以限定第一空气流动路径71的上部。

空调1可以包括空气流动引导件。空气流动引导件配置为引导从鼓风机30吹送的空气。

空气流动引导件可以包括第一空气流动引导件21和第二空气流动引导件25。

第一空气流动引导件21被提供来形成第一空气流动路径71,空气在第一空气流动路径71中从鼓风机30流动到出口14。第一空气流动路径71可以连接到出口14。出口14可以位于第一空气流动引导件21的一端处。出口14可以位于从由第一空气流动引导件21引导的空气的流动路径延伸的位置。

第二空气流动引导件25被提供来形成第二空气流动路径72。第二空气流动路径72可以连接到所述多个孔13。具体地,第二空气流动路径72由第二空气流动引导件25和空气排出板12的内表面限定。在第二空气流动路径72中流动的空气可以通过空气排出板12的所述多个孔13排出到壳体10和20之外。

排水板60和稳定器50可以位于第一空气流动路径71和第二空气流动路径72之间。排水板60和稳定器50可以防止空气在经过第一空气流动路径71之后进入位于排水板60之上的热交换器40。当之前进行过热交换的空气与热交换器40再次进行热交换时,热交换性能可能变差。因此,排水板60和稳定器50可以防止这种现象。

图5示出根据一实施方式的以最小空气量模式运行的空调的截面图。图6是图5的空调的截面图,示出通过空气排出板和叶片孔排出的气流的量。图7示出以笔直向前模式运行的空调的截面图。图8是示意性示出由传统空调排出的空气的方向的图。图9是示意性示出由根据实施方式的空调排出的空气的方向的图。图10是示出根据实施方式的空调的向下通风模式的截面图。

在下文,将参照图5至图10更详细地描述根据一实施方式的叶片的结构和功能。

如图5至图10所示,根据一实施方式的空调1可以以最小空气量模式、笔直向前模式或向下通风模式运行。

最小空气量模式是指其中叶片100关闭出口14的运行状态。笔直向前模式是指其中叶片100打开出口14并将由鼓风机吹送的空气从出口14笔直向前引导的运行状态。向下通风模式是指其中叶片100打开出口14并将由鼓风机吹送的空气从出口14向下引导的运行状态。

当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空调1以最小空气量模式运行时,第一叶片110关闭出口14。在此情况下,与第一叶片110间隔开的第二叶片120可以将从鼓风机30吹送的空气朝向空气排出板12引导。换言之,第二叶片120可以朝向第二空气流动路径72引导已经经过第一空气流动路径71的空气的一部分。因此,通过热交换器进行过热交换的空气可以适当地分配到叶片孔111和空气排出板12的所述多个孔13并通过其排出。由于常规单一叶片结构不包括将进行过热交换的空气引导到空气排出板的部件,所以进行过热交换的空气的大部分通过叶片孔排出。在此情况下,可能无法适当地获得其中进行过热交换的空气以低的速度通过宽的区域排出的最小空气量模式的效果。当进行过热交换的空气的大部分通过叶片孔排出时,穿过叶片孔的空气的速度没有减小到设计者所期望的水平,用户可能无法识别正常风模式与最小空气量模式之间的差别。因此,在最小空气量模式的情况下,进行过热交换的空气用于不仅通过叶片孔111排出而且通过空气排出板12的所述多个孔13排出。由于第二叶片120朝向空气排出板12引导壳体10和20内的空气,所以通过空气排出板12的所述多个孔13排出到壳体10和20之外的空气的量增加。因此,减少通过叶片孔111排出的空气的量。结果,进行过热交换的空气通过宽的区域被均匀地排出。因此,第二叶片120可以以最小空气量模式合适地分配壳体10和20内的空气以改善最小空气量模式的效果。

根据一实施方式,可以确认,基于实验数据,通过提供在空气排出板12中的所述多个孔13排出的空气的量增加。具体地,尽管没有在附图中示出,但是在传统的单一板结构中,通过空气排出板的前部排出的空气的量占总空气量的23%,并且在传统的单一板结构中通过设置在空气排出板下面的圆形部排出的空气的量占的总空气量的20%。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叶片孔排出的空气的量占总空气量的57%。

在根据本公开的双叶片结构中,如图6所示,通过空气排出板的前部排出的空气的量占总空气量的26%,通过位于空气排出板下面的圆形部排出的空气的量占总空气量的37%,并且通过叶片孔排出的空气的量占总空气量的37%,其比单一叶片结构的小约20%。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分别通过空气排出板的前部、圆形部和叶片孔排出的空气的量相对均匀。也就是,与传统结构相比,进行过热交换的空气可以通过更宽的的区域被均匀地排出。

如图7所示,当空调1以笔直向前模式运行时,第二叶片120可以防止空气通过第一叶片110的叶片孔111以低的速度排出,并引导空气从出口14更快速且更远地向前排出。

与最小空气量模式不同,在笔直向前模式中,进行过热交换的空气可以通过出口被更快且更远地排出。这是因为使用笔直向前模式的用户很可能希望通过直接暴露到进行过热交换的空气的更快的冷却效果。因此,在笔直向前模式中,可以阻挡连接到空气排出板12的第二空气流动路径72。

根据一实施方式,在笔直向前模式中,第一叶片110可以设置为阻挡朝向第二空气流动路径72的气流。也就是,第一叶片110可以设置为关闭第二空气流动路径72。尽管叶片阻挡第二空气流动路径,但是传统的单一叶片也不能防止空气流过形成在叶片中的所述多个叶片孔并流动到第二空气流动路径,因此通过出口排出的空气的量可能减小。

根据本实施方式,可以提供与第一叶片110集成在一起并与第一叶片110一起旋转的第二叶片。在笔直向前模式中,第二叶片120可以位于第一叶片110之下。第二叶片120可以防止朝向第一叶片110的上升气流流动到第一叶片110中。第二叶片120可以引导上升的空气以在出口14之前笔直地排出。因此,顺序地经过第一叶片110、第二空气流动路径72和空气排出板12的所述多个孔13排出的空气的量可以减少。因此,可以增加通过出口14排出的空气的量。

叶片100可以包括将第一叶片110与第二叶片120连接的连接叶片121。连接叶片121可以定位得大致垂直于第一叶片110和第二叶片120。连接叶片121和第二叶片120可以在数量上提供为多个,并且连接叶片121的数量可以是第二叶片120的数量的两倍以形成第二叶片120的两个侧表面。此外,多个第二叶片120可以沿着第一叶片110的纵向方向布置,并且叶片100的旋转轴101可以位于连接叶片121处。在这种情况下,旋转轴101可以定位为更靠近出口14的前端而不是出口14的后端。通过这种布置,第一叶片110可以绕旋转轴101旋转以关闭第二空气流动路径72。

第一叶片110、第二叶片120和连接叶片121可以形成空气通过其流入的流入口122以及空气通过其流出的流出口123。然而,空气的流入和流出根据图6所示的笔直向前模式定义,并且流入口和流出口的概念可以根据叶片100的布置而变化。

如图7所示,流出口123可以小于流入口122。换言之,第二叶片120可以排列为相对于第一叶片110倾斜。参照图6,第二叶片120和第一叶片110之间的距离可以从第一叶片110的位于壳体10和20内的一端到第一叶片110的位于第一叶片110之外的另一端减小。

根据上述结构,流出口123小于流入口122。由于增大了空气通过的面积,在具有恒定密度的不可压缩流动中,空气的速度减小。因此,从流出口123排出的空气的速度大于流入到流入口122中的空气的速度。因此,在笔直向前模式中,第二叶片120不仅可以防止进行过热交换的空气朝向空气排出板12流动,而且可以引导进行过热交换的空气从而以更高的速度从出口14向前排出得更远。

参照图8和图9,排出空气的前进方向可以根据第二叶片的存在或不存在而变化。图8和图9示出根据第二叶片的存在或不存在的冷空气流的分析数据。参照图8和图9,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双叶片结构具有比传统的单一叶片结构更高的排出空气笔直地行进的倾向。在传统的单一叶片结构的情况下,水平线和排出空气的前进方向之间的角度为α。在双叶片结构中,水平线和排出空气的前进方向之间的角度为β。如图8和图9所示,α大于β。由于随着该角度的减小,笔直行进的趋势增大,所以确认双叶片结构具有比传统的单一叶片结构更高的笔直行进的趋势。

参照图10,空调1可以以向下通风模式运行。通常,向下通风模式可以用于空调1的加热运行。由于具有较高密度的冷空气向下流动并且具有较低密度的热空气向上流动,所以热空气可以在加热运行期间被向下排出。通过向下排出热空气,可以有效地执行与冷空气的热交换,因此可以均匀地加热整个室内空间。

在叶片100的旋转轴101定位为更靠近出口14的后端而不是前端的情况下,即使当叶片100旋转时,通过出口14排出的空气也不能被向下引导。由于根据一实施方式叶片100的旋转轴101定位为更靠近出口14的前端而不是后端,所以叶片100可以将通过出口14排出的空气向下引导。

此外,在传统的单一叶片结构的情况下,尽管旋转轴定位为更靠近出口的前端并且空气被向下引导,但是进行过热交换的空气穿过叶片孔并向上流动。热空气不能与在空调下面的室内空间的冷空气进行热交换并被再次引入到入口中。当热空气被再次引入到入口中时,由于被再次引入的空气和热交换器之间的低的温度差,加热性能可能变差。

根据本公开,第二叶片120可以防止加热性能变差。具体地,第二叶片120将穿过出口14并朝向第一叶片110流动的空气向下引导以防止空气朝向第一叶片110的叶片孔111流动。因此,可以减少穿过叶片孔111的泄漏气流,并且可以防止加热性能的变差。也就是,可以改善加热性能。

如上所述,由于根据一实施方式的空调1包括与第一叶片110间隔开的第二叶片120,所以可以防止加热性能的变差,可以加强排出空气笔直行进的趋势,并且可以改善最小空气量模式的性能。由于第二叶片120与第一叶片110集成在一起并与第一叶片110一起同时移动,所以不需要用于驱动第二叶片120的单独电机。也就是,通过采用简单的结构而没有附加的部件,可以获得前述的效果。

图11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另一实施方式的空调的底部透视图。图12示出以最小空气量模式运行的空调的截面图。图13示出以笔直向前模式运行的空调的截面图。

参照图11至图13,将描述根据另一实施方式的空调2。

空调2包括:壳体10和20,凹入在天花板c中或安装在天花板c上;热交换器41,提供在壳体10和20内;以及鼓风机(未示出),配置为将空气通过进气口11抽吸到壳体10和20中并将空气通过空气排出口32排出到壳体10和20之外。

壳体10和20可以具有向下敞开的矩形盒子形状,使得空调2的部件被容纳在其中。壳体10和20可以包括凹入在天花板c中的上壳体20和联接到上壳体20的下部的下壳体10。此外,上壳体20可以不凹入在天花板c中,而是安装在天花板c上。

空气通过其被吸入的进气口11可以形成在下壳体10的中央区域处,并且空气通过其排出的空气排出口32可以形成在进气口11的外侧。

空气排出口32可以形成为与下壳体10的各边缘相邻以对应于其外侧。可以形成四个空气排出口32。空气排出口32被布置为在所有的方向上排出空气。根据这种结构,空调2可以从其下部吸入空气、冷却或加热该空气并向下排出被冷却的空气或被加热的空气。

格栅可以联接到下壳体10的底表面以从通过进气口11吸入的空气去除灰尘。

热交换器41可以形成为矩形环并在壳体10和20中位于比鼓风机更外的部分处。热交换器41的形状不限于矩形环,还可以是各种形状诸如圆形、椭圆形或多边形形状。

空调2可以包括叶片200,叶片200配置为打开或关闭空气排出口32。叶片200可以被提供为关于旋转轴201可旋转。叶片200可以绕旋转轴201旋转以打开或关闭空气排出口32。

叶片200可以包括具有与空气排出口32的尺寸对应的尺寸的第一叶片210以及与第一叶片210间隔开的第二叶片220。

第一叶片210可以具有穿过第一叶片210以允许空气从其穿过的多个叶片孔211。当第一叶片210关闭空气排出口32时,从鼓风机吹送的空气可以通过叶片孔211排出到壳体10和20之外。由于叶片孔211远小于空气排出口32,所以从其穿过的空气的速度可以显著降低。这被定义为最小空气量模式。在最小空气量模式中,空气的速度非常低,因此用户可以不暴露到直接风,没有冷的感觉和不舒服的感觉。

在最小空气量模式中,第二叶片220可以朝向叶片孔211引导空气。第二叶片220可以与第一叶片210一起形成流动引导路径,并引导空气到叶片孔211。由于形成了流动引导路径,所以空气被引导到与第一叶片210的另一端相邻提供的叶片孔211。当没有流动引导时,朝向位于离鼓风机较远的位置的叶片孔211流动的空气的量减少,因此大部分空气通过位于第一叶片210的预定区域处的叶片孔211排出。由于形成流动引导路径,所以空气可以通过在第一叶片210的所有区域中的叶片孔211排出到壳体10和20之外。

如图13所示,叶片200可以绕旋转轴201旋转以打开空气排出口32。在此情况下,由于叶片200不关闭空气排出口32,所以空气可以直接通过空气排出口排出。这被定义为笔直向前模式。

当第一叶片210打开空气排出口32时,第一开口15可以形成在叶片200的更靠近进气口11的一端和下壳体10之间。下壳体10的形成第一开口15的部分将被称为第一引导部分33。

当第一叶片210打开空气排出口32时,第二开口16可以形成在叶片200的另一端和下壳体10之间。下壳体10的形成第二开口16的部分将被称为第二引导部分34。

第二叶片220可以形成为在第一叶片210打开空气排出口32时减少穿过叶片孔211的空气的量。此外,当第一叶片210打开空气排出口32时,第二叶片220可以朝向第一开口15和第二开口16引导壳体10和20内的空气。因此,可以增加通过第一开口15和第二开口16排出的空气的量。

当传统的单一叶片打开空气排出口时,即使在笔直向前模式中,空气也通过叶片孔211排出。通过第一开口15和第二开口16排出的空气的量和速度是相对低的。因此,穿过第一开口15和第二开口16的空气通过鼓风机由进气口11再次引入,在通过进气口11再次引入冷空气的过程中在壳体10和20的底表面上发生冷凝。当冷凝现象变得严重时,水滴从空调2落下,导致用户感到不舒服。此外,当进行过热交换的空气不与室内空气进行热交换而是被再次引入到进气口中时,由于被再次引入的空气与热交换器之间的低的温度差,冷却或加热性能可能变差。

根据本实施方式,与第一叶片210间隔开的第二叶片220可以将进行过热交换的空气引导到第一开口15和第二开口16。具体地,第二叶片220可以将进行过热交换的空气引导到比第一开口15距离进气口11更远的第二开口16。因此,通过第一开口15和第二开口16排出的空气的量增加,并且通过叶片孔211排出的空气的量减少。由于通过第一开口15和第二开口16排出的空气的量增加,所以第一开口15的尺寸和第二开口16的尺寸相同,并且空气具有恒定的密度,穿过第一开口15和第二开口16的空气的速度增大。通过叶片孔211排出的空气以较低的速度流动并具有相对低的笔直行进的趋势。相反,由第二叶片220引导到第一开口15和第二开口16并通过第一开口15和第二开口16排出的空气以较高的速度流动并具有相对高的笔直行进的趋势。因此,大部分进行过热交换的空气可以在笔直向前模式中通过第一开口15和第二开口16在远离进气口的方向上排出。

与第一叶片210一起形成第一开口15的第一引导部分33可以引导空气,使得通过第一开口15排出的空气在远离进气口11的方向上推动通过叶片孔211排出的空气。具体地,第一引导部分33可以引导通过第一开口15排出的空气以在远离进气口11的方向上推动通过叶片孔211排出的空气。如上所述,穿过第一开口15的空气的速度通过第二叶片220增大并且大于穿过叶片孔211的空气的速度。由于穿过第一开口15的空气的速度大于穿过叶片孔211的空气的速度并且穿过第一开口15的空气的方向是远离进气口11的方向,所以已经穿过叶片孔211的空气被吸入到已经穿过第一开口15的空气中并在远离进气口11的方向上流动。因此,空气在经过叶片孔211或经过第一开口15之后没有被再次引入到进气口中。当空气如上所述在经过叶片孔211或第一开口15之后被再次引入到进气口11中时,在壳体10和20的底表面上可能发生冷凝,并且冷却性能可能变差。根据本公开,防止空气被再次引入到进气口11中,因此不发生冷凝并且冷却性能不会变差。

第二叶片220可以定位为更靠近第一叶片210的一端以增大通过第二开口16排出的空气的量。因此,通过第一开口15排出的空气的量可以略微减少。然而,通过第二开口16排出的空气的量可以进一步增大,并且通过第二开口16排出的空气的速度也可以增大。如上所述,进行过热交换的空气可以通过远离进气口11的第二开口16排出。由于通过第二开口16排出的空气的量增加,所以可以有效地防止进行过热交换的空气再次引入到进气口中。

第二叶片220可以与第一叶片210集成在一起以绕旋转轴201旋转。也就是,空调2不需要单独的动力来驱动第二叶片220。此外,空调2可以通过采用简单的集成结构而有效地控制气流。如上所述,第二叶片220可以通过控制气流而防止冷却性能的变差和冷凝。

图14示出根据另一个实施方式的以笔直向前模式运行的空调的截面图。

在下文,由于除了第二叶片220a之外的其它部件与上面描述的部件相同,因此将不重复其详细描述。

如图14所示,在笔直向前模式中,第二叶片220a可以朝向第一开口15a延伸。通过采用这种结构,第二叶片220a可以增大通过第二开口16a排出的空气的量。当第二叶片220a朝向第一开口15a延伸时,第二叶片220a阻挡第一开口15a的流入部分(或上部)的一部分。当第一开口15a的流入部分(或上部)的一部分被阻挡时,通过第一开口15a排出的空气的量减少。由于通过空气排出口32排出的空气的量是均匀的,所以通过第二开口16a排出的空气的量增加。因此,根据该实施方式,通过第二开口16a排出的空气的量可以增加,并且可以提高所排出的空气笔直行进的趋势。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