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状换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976942发布日期:2020-02-21 19:01阅读:150来源:国知局
盘状换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制冷领域,特别是一种盘状换热装置。



背景技术:

空调制冷以及十分普遍,人们去到一个地方基本上都能看到空调制冷,然而现有的空调机组换热用的换热器常常是采用蛇形绕曲的换热器,该换热器通常是方形的换热器,然而,风机为圆形的,所以在鼓风换热时通常是在风机投影范围内的区域换热快,而边缘范围常常换热不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改善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盘状换热装置,使得换热器换热均匀。

其技术方案如下:

盘状换热装置包括盘状换热器,所述盘状换热器包括换热管和散热片,所述散热片开设有通孔,所述换热管通过所述通孔套设有所述散热片,套设有所述散热片的所述换热管在同一平面上螺旋卷曲。

还包括电机、叶轮和支架,所述叶轮为轴流式叶轮,所述叶轮安装在所述电机上,所述电机和所述盘状换热器固定安装在所述支架上,并呈上下排布。

所述盘状换热器包括有第一连接口和第二连接口,所述第一连接口和所述第二连接口分别在所述盘状换热器的中心内侧和外周侧。

所述换热管设置有多根,多根所述换热管并排,且均设置套设有散热片,并在同一平面上螺旋卷曲。

多根所述换热管的所述第一连接口相互联通,所述第二连接口也相互联通。

所述支架上安装有第一支撑架,所述第一支撑架的侧边缘固定安装在所述支架上,所述盘状换热器安装在所述第一支撑架上。

所述第一支撑架外边缘设置有凸缘,所述凸缘通过钉体或焊接固定安装在所述支架上。

所述支架上安装有第二支撑架,所述第二支撑架固定安装在所述支架上,所述电机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二支撑架上。

所述第二支撑架外边缘设置有垂直的安装杆,所述安装杆固定安装在所述支架上。

还包括导风筒,所述导风筒安装在所述支架靠近所述电机的一侧,所述叶轮位于所述导风筒的内部或端口上。

所述架呈圆筒形,圆周方向上密封设置,两端开口分别安装所述电机和所述盘状换热器。

需要说明的是:

前述“第一、第二、第三……”不代表具体的数量及顺序,仅仅是用于对名称的区分。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或原理进行说明:

1、盘状换热器通过套设有散热片的换热管进行卷曲而成,由于空气相对于换热工质,例如氟利昂的,空气只有氟利昂的十分之一左右,所以增加了空气的接触面积,也就使得换热效率上有所提高。在实际使用时可以与外界风机进行配合,也有利于利用现有资源,节省成本。

2、盘状换热装置,还包括电机、叶轮和支架,通过电机、叶轮、支架和盘状换热器拼接成,电机带动叶轮驱动风流,而且轴流式的叶轮,驱动力度大,在驱动方向的反向一侧安装盘状换热器,所以在产生的负压在盘状换热器的第一侧,空气从第二侧经过盘状换热器进行换热,所以经过换热的空气又经过叶轮吹出,实现制冷效果,盘状换热器与叶轮的形状是匹配的,空气经过盘状换热器也是均匀的,所以在换热上更加均匀。

3、换热器的的第一连接口和第二连接口用于连接到空调循环系统上,通过两个接口进行换热工质的输入和输出,实现换热的作用。

4、换热管设置有多根,每根都并排,在套设有散热片,多管的换热效率相对较高,所以根据需要可以采用多管设置。

5、多根换热管的第一连接口是相互联通的,只需通过一根管道进行输入,然后通过第一连接口再进行分流,进入不同的换热管内,实现换热,另外第二连接口亦是相互联通的,所以进入第二连接口后又汇聚成一个输出口,与外管进行连接,此设置方便使用。

6、支架上固定安装有第一支撑架,而盘状换热器安装在此第一支撑架上,实现固定。

7、具体的,第一支撑架的外边缘设置有凸缘,利用在凸缘上开设有孔,然后通过钉体或焊接固定在支架上,所以相对牢固。

8、支架上安装有第二支撑架,而电机安装在第二支撑架上,固定电机,而第二支撑架上设置的垂直安装架再固定在支架上,实现稳定的连接。

9、导风筒的设置在靠近电机的一侧,另外,叶轮的的安装位于导风筒的内部或者在导风口的端口上,所以可以通过导风筒的导向有利于将换热的空气吹得更远,满足实际使用要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图2中a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盘状换热器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换热管与散热片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电机;20、叶轮;30、导风筒;40、支架;41、第一支撑架;411、凸缘;42、第二支撑架;421、安装杆;50、盘状换热器;51、换热管;52、散热片;53、第一连接口;54、第二连接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至图5所示,盘状换热装置包括盘状换热器50,所述盘状换热器50包括换热管51和散热片52,所述散热片52开设有通孔,所述换热管51通过所述通孔套设有所述散热片52,套设有所述散热片52的所述换热管51在同一平面上螺旋卷曲。还包括电机10、叶轮20和支架40,所述叶轮20为轴流式叶轮20,所述叶轮20安装在所述电机10上,所述电机10和所述盘状换热器50固定安装在所述支架40上,并呈上下排布。所述盘状换热器包括有第一连接口53和第二连接口54,所述第一连接口53和所述第二连接口54分别在所述盘状换热器的中心内侧和外周侧。

此外,在实际应用中所述换热管51可以设置有多根,多根所述换热管51并排,且均设置套设有散热片52,并在同一平面上螺旋卷曲,多根所述换热管51的所述第一连接口53相互联通,所述第二连接口54也相互联通。

如图2所示,盘状换热装置,还包括导风筒30,所述导风筒30安装在所述支架40靠近所述电机10的一侧,所述叶轮20位于所述导风筒30的内部或端口上。

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支架40上安装有第一支撑架41,所述第一支撑架41的侧边缘固定安装在所述支架40上,所述盘状换热器50安装在所述第一支撑架41上,所述第一支撑架41外边缘设置有凸缘411,所述凸缘411通过钉体或焊接固定安装在所述支架40上。所述支架40上安装有第二支撑架42,所述第二支撑架42固定安装在所述支架40上,所述电机10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二支撑架42上,所述第二支撑架42外边缘设置有垂直的安装杆421,所述安装杆421固定安装在所述支架40上,或者安装在导风筒30上,而本实施例中安装在导风筒30上。

本实施例的原理和优点:

1、盘状换热器50通过套设有散热片52的换热管51进行卷曲而成,由于空气相对于换热工质,例如氟利昂的,空气只有氟利昂的十分之一左右,所以增加了空气的接触面积,也就使得换热效率上有所提高。在实际使用时可以与外界风机进行配合,也有利于利用现有资源,节省成本。

2、盘状换热装置,还包括电机10、叶轮20和支架40,通过电机10、叶轮20、支架40和盘状换热器50拼接成,电机10带动叶轮20驱动风流,而且轴流式的叶轮20,驱动力度大,在驱动方向的反向一侧安装盘状换热器50,所以在产生的负压在盘状换热器50的第一侧,空气从第二侧经过盘状换热器50进行换热,所以经过换热的空气又经过叶轮20吹出,实现制冷效果,盘状换热器50与叶轮20的形状是匹配的,空气经过盘状换热器50也是均匀的,所以在换热上更加均匀。

3、换热器的的第一连接口53和第二连接口54用于连接到空调循环系统上,通过两个接口进行换热工质的输入和输出,实现换热的作用。

4、换热管51设置有多根,每根都并排,在套设有散热片52,多管的换热效率相对较高,所以根据需要可以采用多管设置。

5、多根换热管51的第一连接口53是相互联通的,只需通过一根管道进行输入,然后通过第一连接口53再进行分流,进入不同的换热管51内,实现换热,另外第二连接口54亦是相互联通的,所以进入第二连接口54后又汇聚成一个输出口,与外管进行连接,此设置方便使用。

6、支架40上固定安装有第一支撑架41,而盘状换热器50安装在此第一支撑架41上,实现固定。

7、具体的,第一支撑架41的外边缘设置有凸缘411,利用在凸缘411上开设有孔,然后通过钉体或焊接固定在支架40上,所以相对牢固。

8、支架40上安装有第二支撑架42,而电机10安装在第二支撑架42上,固定电机10,而第二支撑架42上设置的垂直安装架再固定在支架40上,实现稳定的连接。

9、导风筒30的设置在靠近电机10的一侧,另外,叶轮20的的安装位于导风筒30的内部或者在导风口的端口上,所以可以通过导风筒30的导向有利于将换热的空气吹得更远,满足实际使用要求。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不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在不违反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基础上所作的任何替换与改进,均属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