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控盒组件、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887886发布日期:2020-02-11 10:10阅读:134来源:国知局
电控盒组件、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控盒组件、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背景技术:

传统电控盒组件的接线座中,在接线端子上进行接线时,通常都是通过接线工具拧紧螺丝带动导电元件将导线压紧连接,而一般接线座都会有多个接线端子,这样每个接线端子在连线和拆线过程都需要反复拧紧或拆卸螺钉,操作较繁琐,接线操作不够简易,接线效率不高。

上述内容仅用于辅助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并不代表承认上述内容是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电控盒组件,旨在提高接线座接线的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电控盒组件,包括盒体和安装于所述盒体外壁的接线座,所述接线座包括:

座体,所述座体内具有容纳腔,所述座体开设有供导线穿入的接线口,所述接线口连通所述容纳腔;

导电元件,所述导电元件容纳于所述容纳腔内;以及

把手,所述把手部分伸入所述容纳腔内,并铰接于所述座体而具有打开工位和卡紧工位,所述把手处于打开工位时,所述把手抵接于所述导电元件,并与所述导电元件之间形成有供导线接入的卡持空间。

可选地,所述把手邻近所述导电元件的一端设有缺口,所述缺口与所述导电元件的表面共同形成所述卡持空间。

可选地,所述把手邻近所述导电元件的一端设有引导部,所述引导部抵接于所述导电元件的上表面;

或者,所述把手邻近所述导电元件的一端设有引导部,所述导电元件对应所述引导部设有凹槽,所述引导部抵接于所述凹槽。

可选地,所述导电元件包括第一支撑部和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支撑部抵接于所述容纳腔的底壁,所述第一连接部折弯连接于第一支撑部,并与所述把手相对设置,所述把手处于打开工位时,所述把手抵接于所述第一连接部,并与所述第一连接部之间形成所述卡持空间。

可选地,所述第一连接部具有与所述第一支撑部连接的连接端和远离所述连接端设置的自由端,所述连接端与所述第一支撑部之间的距离至所述自由端与所述第一支撑部之间的距离呈逐渐增大。

可选地,所述导电元件还包括第二支撑部,所述第二支撑部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撑部,所述第二支撑部另一端活动抵接于所述第一连接部背离所述把手的一侧。

可选地,所述导电元件还包括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撑部远离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一端,所述接线座还包括螺接件,所述螺接件连接于所述座体,并对应所述第二连接部设置,以将穿入所述容纳腔的另一导线压接于所述第二连接部。

可选地,所述座体包括主体部和盖体,所述接线口设于所述盖体,所述把手铰接于所述主体部,所述主体部的内部形成所述容纳腔,所述容纳腔具有安装口,所述安装口与所述接线口连通,所述盖体盖合部分所述安装口,所述盖体未盖合所述安装口的部分形成供所述把手伸入的安装空间。

可选地,所述盖体包括相互连接的顶板和侧板,所述接线口设于所述侧板,所述安装口包括开设于所述主体部顶壁的第一开口和开设于所述主体部侧壁的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第二开口连通,所述接线口与所述第二开口连通,所述侧板盖合于所述第二开口,所述顶板盖合部分所述第一开口,所述顶板未盖合所述第一开口的部分形成所述安装空间。

可选地,所述主体部内还设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开设有让位孔,所述安装板将所述容纳腔分隔形成为上腔室和下腔室,所述让位孔连通所述上腔室和所述下腔室,所述接线口连通所述下腔室;

所述导电元件容纳于所述下腔室内,所述把手穿过所述安装空间、所述让位孔伸入所述下腔室,并与所述导电元件抵接。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空调室内机,包括壳体和安装于所述壳体内的电控盒组件,所述电控盒组件包括盒体和安装于所述盒体的接线座,所述接线座包括:

座体,所述座体内具有容纳腔,所述座体开设有供导线穿入的接线口,所述接线口连通所述容纳腔;

导电元件,所述导电元件容纳于所述容纳腔内;以及

把手,所述把手部分伸入所述容纳腔内,并铰接于所述座体而具有打开工位和卡紧工位,所述把手处于打开工位时,所述把手抵接于所述导电元件,并与所述导电元件之间形成有供导线接入的卡持空间。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空调器,包括空调室内机和与所述空调室内机连接的空调室外机,所述空调室内机包括电控盒组件,所述电控盒组件包括盒体和安装于所述盒体外壁的接线座,所述接线座包括:

座体,所述座体内具有容纳腔,所述座体开设有供导线穿入的接线口,所述接线口连通所述容纳腔;

导电元件,所述导电元件容纳于所述容纳腔内;以及

把手,所述把手部分伸入所述容纳腔内,并铰接于所述座体而具有打开工位和卡紧工位,所述把手处于打开工位时,所述把手抵接于所述导电元件,并与所述导电元件之间形成有供导线接入的卡持空间。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电控盒组件中,接线座安装于盒体的外壁。在对接线座进行接线时,先将铰接的把手与座体相对打开一定角度,而使把手处于打开工位,此时便可将待连接的导线由座体外壁的接线口穿入至容纳腔内,并将导线接入导电元件与把手之间形成的卡持空间内,而后通过将把手与座体相对闭合,使得把手处于卡紧工位,此时的卡持空间被压缩收紧,从而使接入卡持空间内的导线被压紧并连接于导电元件,完成导线与接线座的接线操作,该操作方式简单省力,便于操作,且不必使用额外的接线工具,大大提高了接线的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空调室内机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电控盒组件的接线座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电控盒组件的接线座处于打开工位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电控盒组件的接线座处于卡紧工位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电控盒组件接线座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中把手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视图。

附图标号说明: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电控盒组件100。

请结合参照图1、图3、图4和图5,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该电控盒组件100包括盒体10和安装于盒体10的接线座20,该接线座20包括座体21、导电元件22和把手23。其中,座体21内具有容纳腔210,座体21开设有供导线(未图示)穿入的接线口211,该接线口211连通所述容纳腔210;所述导电元件22容纳于所述容纳腔210内;所述把手23部分伸入所述容纳腔210内,并铰接于座体21而具有打开工位和卡紧工位,把手23处于打开工位时,把手23抵接于导电元件22,并与导电元件22之间形成有供导线接入的卡持空间。

盒体10的材质应当使用阻燃性材料,例如可以为聚醚酰亚胺(pei),或者是含硫树脂等材质,如此可以提高盒体10的防火性能,避免因起火而对盒体10内的其它部件造成损坏。

导线可以是用于连接空调的电源线,或者是室内机、室外机的连接线,或者是信号线,通过连接于接线座20用来给盒体10内的控制器、电器件供电或者信号传输。具体地,座体21的材质一般为塑料、树脂或其他非导电性材料,此类材料可绝缘,防止座体21漏电,提高安全性;且能够批量加工,减少加工成本;同时结构强度高,延长座体21的使用寿命;座体21的外形可以设计成多种,譬如长方体形、正方体形或其它合理的形状等,本设计不作具体限定。

可以理解,接线口211可以设置多个,多个接线口211沿座体21的长度方向间隔排布,这样每个接线口211内的导线互不干涉,而且可以对应每个接线口211而分别设置一个导电元件22和一个把手23,因此在接线过程中,不会对其它接线口211内的导线产生干扰,从而提高接线的效率以及接线的安全性。

导电元件22具有弹性,其可以是片状形成的结构,例如可以由铜片、或者由钢片加工形成,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可以理解地,由于把手23在打开工位时需要与导电元件22形成卡线的卡持空间,而在卡紧工位时需要将导线压紧于导电元件22,因此把手23应当使用绝缘材质,如塑料或者树脂等,这样确保把手23不会漏电,保证接线操作的安全性。

因此,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电控盒组件100,在对接线座20进行接线时,先将铰接的把手23与座体21相对打开一定角度,而使把手23处于打开工位,此时便可将待连接的导线由座体21外壁的接线口211穿入至容纳腔210内,并将导线接入导电元件22与把手23之间形成的卡持空间内,而后通过将把手23与座体21相对闭合,使得把手23处于卡紧工位,此时的卡持空间被压缩收紧,从而使接入卡持空间内的导线被压紧并连接于导电元件22,完成导线与接线座20的接线操作,该操作方式简单省力,便于操作,且不必使用额外的接线工具,大大提高了接线的效率,同理可得接线座20拆线的过程。

请结合参照图6、图7,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把手23邻近导电元件22的一端设有缺口230,该缺口230与导电元件22的表面共同形成所述卡持空间。在实际接线过程中,当把手23处于打开工位时,从接线口211穿入的导线可以直接插入到把手23的缺口230内,而把手23相对座体21转动后变换为卡紧工位,如此便将缺口230内的导线压紧连接于导电元件22的表面,完成导线与导电元件22之间的连接,而且在连接过后,导线不易从缺口230内脱离,提高了导线连接的稳定性,避免出现“脱线”的现象。

本申请中所述导电元件22包括第一支撑部221和第一连接部222,第一支撑部221抵接于容纳腔210的底壁,第一连接部222折弯连接于第一支撑部221,并与把手23相对设置,把手23处于打开工位时,把手23抵接于第一连接部222,并与第一连接部222之间形成所述卡持空间。具体地,第一支撑部221与第一连接部222连接形成的外形为“u”型,第一支撑部221与第一连接部222可以是一体结构,或者第一支撑部221与第一连接部222为分体结构,但是固定连接为一体,并且第一支撑部221和第一连接部222圆弧过渡连接。因此,当把手23于打开工位时,能使导线卡入把手23与第一连接部222之间,而在卡紧工位时,把手23压紧导线的压紧力能由第一支撑部221承接至容纳腔210底壁,如此兼顾了导线连接过程中导电元件22的平衡稳定,而且易于加工成型,能够量化生产导电元件22,提高生产的效率。

进一步地,结合参照图4、图5和图6,第一连接部222具有与第一支撑部222连接的连接端和远离所述连接端设置的自由端,该连接端与第一支撑部222之间的距离至自由端与第一支撑部222之间的距离呈逐渐增大,如此,在把手23由打开工位变换为卡紧工位的过程中,把手23与第一连接部222之间形成的卡持空间呈渐拢设置,使得导线逐渐被压紧连接于第一连接部222,进一步增加导线连接的稳定性。

当然了,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是把手23邻近第一连接部222的端部呈倾斜设置,如此而与第一连接部222形成卡持空间呈渐拢设置,以提高导线连接的稳定性。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请结合参照图4至图6,所述导电元件22还包括第二支撑部223,第二支撑部223一端连接于第一支撑部221,第二支撑部223另一端活动抵接于第一连接部222背离把手23的一侧。第二支撑部223同样应当具有一定的弹性,具体地,第二支撑部223可以是倾斜设置于第一支撑部221与第一连接部222之间,第二支撑部223可以与第一支撑部221为一体结构,例如,在具体实施中,可以将第一支撑部221的部分材料向上弯折而形成第二支撑部223,从而使第一支撑部221形成有缺省口,这样能够优化导电元件22的结构,节省材料;或者第二支撑部223与第一支撑部221为分体结构,并且第二支撑部223的一端通过焊接或粘接等本领域常用的连接方式固定于第一支撑部221。通过设置第二支撑部223,可以对第一连接部222进行辅助支撑,如此在对导线进行卡线压紧的过程中,把手23施加压力于第一连接部222的同时能够由第二支撑部223承担部分,可以保证第一连接部222在挤力变形后能及时回复变形而将导线压紧,避免第一连接部222在长时间使用过后出现变形失效的现象,延长接线座20的使用寿命。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导电元件22还包括第二连接部224,第二连接部224连接于第一支撑部221远离第一连接部222的一端,接线座20还包括螺接件24,该螺接件24连接座体21,并对应第二连接部224设置,以将穿入容纳腔210的另一导线压接于第二连接部224。

该实施例中,通过第一连接部222连接的导线可以是电源或者信号的输入端,而通过第二连接部224连接的导线可以是电源或者信号的输出端,输入的电源或信号经第一连接部222传递至第一支撑部221,进而由第一支撑部221传递至第二连接部224,而后通过连接于第二连接部224的导线输出。具体地,第二连接部224可以与第一支撑部221为一体结构,即,第一连接部222、第一支撑部221以及第二连接部224为一体结构,这样便于加工制造成型,可以提高生产的效率。

第二连接部224为笼型架结构,其中,螺接件24包括螺钉和套设于螺钉外侧的压接片,座体21的外壁还开设有用于与第二连接部224进行接线的过线孔,且座体21的外壁对应第二连接部224开设有螺接孔212,在具体对第二连接部224进行接线时,先将导线从过线孔穿入容纳腔210并抵接于第二连接部224,而后将螺接件24穿过螺接孔212,并通过拧紧所述螺钉而使所述压接片将导线压紧于第二连接部224,由此完成对第二连接部224的接线过程,同理可得拆线的操作过程,该接线与拆线的结构也较为简单,不需设置额外的结构,简化接线座20的整体结构。

进一步地,把手23邻近导电元件22的一端设有引导部231,所述引导部231抵接于所述导电元件22的上表面,其中,引导部231为弧形结构,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引导部231对称设置有两个,并且分别位于把手23的缺口230的两侧。通过设置引导部231,在把手23的打开和卡紧过程中,引导部231可以引导把手23相对座体21而转动,如此操作上较为省力,用户方便使用。

参照图6,本申请一实施例中,导电元件22对应引导部231设有凹槽2221,引导部231抵接于凹槽2221。其中,凹槽2221可以是凹设于导电元件22上表面的与引导部231相适配的弧形槽,或者凹槽2221为凸设于导电元件22上表面的与引导部231相适配的弧形凸起,通过设置凹槽2221与引导部231相配合,能够对引导部231进行限位,防止把手23在转动过程中出现“打滑”的现象。

请结合参照图3和图6,本申请一实施例中,座体21包括主体部213和盖体215,接线口211设于盖体215,把手23铰接于主体部213,主体部213的内部形成容纳腔210,容纳腔210具有安装口216,安装口216与接线口211连通,盖体215盖合部分安装口216,盖体215未盖合安装口216的部分形成供把手23伸入的安装空间。具体地,主体部213与盖体215可以通过螺钉连接的方式可拆卸连接,在座体21的生产组装过程中,可通过安装口216而将导电元件22等部件安装于容纳腔210内,把手23由所述安装空间伸入容纳腔210而与导电元件22抵接,之后利用盖体215盖合安装口216,通过这种组装方式,操作较为简便,而且易于加工,可以提高生产效率。

进一步地,盖体215包括相互连接的顶板2151和侧板2152,接线口211设于侧板2152,安装口216包括开设于主体部213顶壁的第一开口2161和开设于主体部213侧壁的第二开口2162,第一开口2161与第二开口2162相连通,接线口211与第二开口2162连通,侧板2152盖合于第二开口2162,顶板2151盖合部分第一开口2161,顶板2151未盖合第一开口2161的部分形成安装空间。其中,顶板2151和侧板2152可以为一体结构,在安装过程中,可通过第二开口2162而进行安装导电元件22,通过第一开口2161则可方便安装把手23,如此,不仅降低座体21的加工难度,同时提高安装的效率。

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请结合参照图6,主体部213内还设有安装板25,安装板25开设有让位孔251,安装板25将容纳腔210分隔形成为上腔室2101和下腔室2102,所述让位孔251连通上腔室2101和下腔室2102,接线口211连通下腔室2102;导电元件22容纳于下腔室2102内,把手23穿过所述安装空间、所述让位孔251伸入下腔室2102,并与导电元件22抵接。

为了避免导电元件22与导线连接后出现漏电而发生触电事故,安装板25可以使用绝缘性材料,例如塑料、绝缘树脂等。在实际应用中,把手23于打开工位时,把手23部分伸出上腔室2101外,而另一部分则穿过让位孔251伸入下腔室2102内,从而与从接线口211穿入的导线进行卡持;而把手23于卡紧工位时,把手23相对座体21而转动并且部分收纳于上腔室2101,如此,可以避免由于误操作将把手23翘起而使导线脱离,降低了导线意外脱线的风险。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安装板25背离导电元件22的一侧凸设有安装位252,把手23包括铰接轴232,铰接轴232安装于所述安装位252,即,把手23的铰接处位于上腔室2101内,可以理解,安装位252可以是与铰接轴232相适配的轴孔或者为半轴孔,由此而使铰接轴232配合于安装位252中,在通过把手23转动进行接线或者拆线时,不易发生脱离而出现转动失效的现象,保证接线或拆线的可靠性。

本申请电控盒组件100的一实施例中,盒体10内安装有电控板等部件,接线座20与电控板为电连接,故而导线接入接线座20后,可与外部电源电连接,从而实现电能的供给或是各种功能指令的实施。

请参照图1、图2,为了防止导线接入接线座20后受到意外拉扯而发生脱离的危险,本申请电控盒组件100还包括压线板30,该压线板30固定于盒体10的外壁,并邻近于接线口211设置,因此在完成接线后,将各个导线汇集成一股压设于压线板30中,从而提高导线连接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空调室内机1000,该空调室内机1000包括壳体200和安装于壳体200内的电控盒组件100,该电控盒组件100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空调室内机1000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其中,壳体200还开设有开口(未标示),所述电控盒组件100能经由所述开口而显露,在对电控盒组件100的接线座20进行接线、拆线时,可直接通过该开口而进行操作,或者在日常使用中通过该开口对电控盒组件100进行维护保养,而不用将壳体200拆卸,提高使用的便利性。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空调器,该空调器包括空调室内机1000和与空调室内机1000连接的空调室外机,该空调器可以是空调挂机、空调柜机等,该空调室内机1000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空调器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