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蒸发工艺乏汽余热回收利用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802654发布日期:2020-01-31 15:30阅读:363来源:国知局
一种蒸发工艺乏汽余热回收利用系统的制作方法

一种蒸发工艺乏汽余热回收利用系统,属于余热回收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利用低品位工业余热资源可显著提高工业企业的能源利用效率,节能减排节水效益突出,取代部分燃煤锅炉,大幅度削减用于冬季供暖的燃煤消耗,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并且缓解城镇集中供暖热源紧张现状,解决民生问题。2016年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务院国资委、财政部《关于国有企业职工家属区“三供一业”分离移交工作指导意见》,遵行政府指导意见,彻底进行“三供一业”分离移交工作,成了国有企业当时的工作之重,其中供热改造面临的困难最为严峻,国有企业职工家属区大多分布在城市边缘且家属区供暖面积大,长期以来,由企业负担家属区供暖,城市供热管网尚未覆盖至此,时间紧任务重,市政热力公司无法在短时间内敷设长距离的供热管道,同时大大提升热源的供热能力。工业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会排放大量的低品位热量,利用一种余热回收系统,即可响应国家政策解决民生问题,又能提高企业能源利用效率,节能降耗。

对于蒸发工艺蒸汽器末效乏汽,目前的工艺是进入乏汽冷凝器通过循环水捕集,循环水吸收乏汽的热量然后通过冷却塔散失到空气中。

通过乏汽冷凝器利用循环水吸收乏汽的缺点,乏汽的热量和凝结水均得不到利用,采用冷却塔降温大量循环水,循环泵和冷却塔风机电耗高,存在进一步回收其余热的可能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能够充分利用乏汽余热、降低蒸发工艺循环水电耗,为建筑供暖提供热源,实现节能降耗的蒸发工艺乏汽余热回收利用系统。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蒸发工艺乏汽余热回收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乏汽冷凝器、冷却塔以及热泵机组,乏汽输入管与乏汽冷凝器的乏汽输入口相连通,冷却塔的输入口与乏汽冷凝器的冷却水输出口相连通,冷却塔的输出口与乏汽冷凝器的冷却水输入口相连通,乏汽输入管还与热泵机组的余热输入口相连通,热泵机组的余热输出口连接有供热真空泵,供暖回水管与热泵机组的供暖水输入口相连通,供暖出水管与热泵机组的供暖水输出口相连通,乏汽输入管与热泵机组的余热输入口之间设置有供热阀。

优选的,所述的热泵机组为吸收式制冷系统。

优选的,所述的吸收式制冷系统包括蒸发器、吸收器、发生器以及热泵冷凝器,乏汽输入管与蒸发器的余热输入口相连通,蒸发器的余热输出口与供热真空泵的输入口相连通,蒸发器的制冷剂输出口与吸收器的制冷剂输入口相连通,吸收器的混合液输出口串联循环泵后与发生器的混合液输入口相连通,发生器的制冷剂输出口与热泵冷凝器的制冷剂输入口相连通,发生器的吸收剂输出口串联吸收剂节流阀后与吸收器的吸收剂输入口相连通,热泵冷凝器的制冷剂输出口串联制冷剂节流阀后与蒸发器的制冷剂输入口相连通,吸收器的供暖水出水口与热泵冷凝器的供暖水进水口相连通;

供暖回水管连接吸收器的供暖水输入口,供暖出水管连接热泵冷凝器的供暖水输出口。

优选的,所述的热泵机组的余热输出口还连接有乏汽凝结水输出管。

优选的,所述的乏汽冷凝器的不凝气体输出口连接有输送真空泵。

优选的,所述的乏汽冷凝器为大气冷凝器。

优选的,所述的供热阀为电动真空蝶阀。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1、本蒸发工艺乏汽余热回收利用系统将乏汽引入热泵机组,热泵机组利用蒸汽驱动吸收乏汽热量,加热供暖回水,乏汽在热泵机组内放出热量后形成凝结水,通过凝结水泵输送至工艺流程回收利用,热泵机组外设供热真空泵排除乏汽管道的不凝气体,控制乏汽冷凝器循环水达到节电的效果,从而能够充分利用乏汽余热,回收乏汽凝结水,提高生产能力,降低蒸发工艺循环水电耗,为建筑供暖提供热源,实现节能降耗,节约水资源。

2、热泵机组为吸收式制冷系统,能够充分利用乏汽的热量,通过制冷剂来实现热量的传输,热量利用率高,且热量传递快,能够很好的满足为建筑物供暖的要求。

3、乏汽凝结水输出管能够将凝结水输送至工艺流程回收利用,实现了水的循环利用,充分利用了水资源。

4、输送真空泵能够调节乏汽冷凝器内的压强,并与供热真空泵相配合,调节整个系统的压强,以满足乏汽输入管的乏汽输送条件,使整个系统稳定的运行。

附图说明

图1为蒸发工艺乏汽余热回收利用系统的连接图。

图中:1、乏汽冷凝器2、冷却塔3、蒸发器4、吸收器5、供热真空泵6、循环泵7、发生器8、热泵冷凝器9、输送真空泵10、制冷剂节流阀11、吸收剂节流阀12、供热阀13、乏汽输入管14、乏汽凝结水输出管15、蒸汽输入管16、蒸汽凝结水输出管17、供暖出水管18、供暖回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例,下面结合附图1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一种蒸发工艺乏汽余热回收利用系统,包括乏汽冷凝器1、冷却塔2以及热泵机组,乏汽输入管13与乏汽冷凝器1的乏汽输入口相连通,冷却塔2的输入口与乏汽冷凝器1的冷却水输出口相连通,冷却塔2的输出口与乏汽冷凝器1的冷却水输入口相连通,乏汽输入管13还与热泵机组的余热输入口相连通,热泵机组的余热输出口连接有供热真空泵5,供暖回水管18与热泵机组的供暖水输入口相连通,供暖出水管17与热泵机组的供暖水输出口相连通,乏汽输入管13与热泵机组的余热输入口之间设置有供热阀12。本蒸发工艺乏汽余热回收利用系统将乏汽引入热泵机组,热泵机组利用蒸汽驱动吸收乏汽热量,加热供暖回水,乏汽在热泵机组内放出热量后形成凝结水,通过凝结水泵输送至工艺流程回收利用,热泵机组外设供热真空泵排除乏汽管道的不凝气体,控制乏汽冷凝器循环水达到节电的效果,从而能够充分利用乏汽余热,回收乏汽凝结水,提高生产能力,降低蒸发工艺循环水电耗,为建筑供暖提供热源,实现节能降耗,节约水资源。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然而熟悉本领域的人们应当了解,在这里结合附图给出的详细说明是为了更好的解释,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必然超出了有限的这些实施例,而对于一些等同替换方案或常见手段,本文不再做详细叙述,但仍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具体的:如图1所示:乏汽冷凝器1的乏汽输入口与乏汽输入管13相连通,乏汽冷凝器1的不凝气体输出口与连接有输送真空泵9,通过输送真空泵9既可以将乏汽冷凝器1内的不凝乏汽送出,还可以调节乏汽冷凝器1内的压强。在本实施例中,乏汽冷凝器1为大气冷凝器。

冷却塔2的输入口与乏汽冷凝器1的冷却水输出口相连通,冷却塔2的输出口与乏汽冷凝器1的冷却水输入口相连通,且冷却塔2的输出口与乏汽冷凝器1的冷却水输入口之间设置有冷却水泵(图中未画出),从而使冷却水形成循环,并对乏汽冷凝器的乏汽进行冷却使其凝结。

在本实施例中,热泵机组为吸收式制冷系统,吸收式制冷系统包括蒸发器3、吸收器4、发生器7以及热泵冷凝器8,乏汽输入管13与蒸发器3的余热输入口相连通,蒸发器3的余热输出口与供热真空泵5的输入口相连通,蒸发器3的制冷剂输出口与吸收器4的制冷剂输入口相连通,吸收器4的混合液输出口串联循环泵6后与发生器7的混合液输入口相连通,发生器7的制冷剂输出口与热泵冷凝器8的制冷剂输入口相连通,发生器7的吸收剂输出口串联吸收剂节流阀11后与吸收器4的吸收剂输入口相连通,热泵冷凝器8的制冷剂输出口串联制冷剂节流阀10后与蒸发器3的制冷剂输入口相连通,吸收器4的供暖水出水口与热泵冷凝器8的供暖水进水口相连通。供暖回水管18连接吸收器4的供暖水输入口,供暖出水管17连接热泵冷凝器8的供暖水输出口。

发生器7的蒸汽输入口连接有蒸汽输入管15,发生器7的凝结水输出口连接有蒸汽凝结水输出管16,从而为发生器7提供热量。

蒸发器3的余热输出口还连接有乏汽凝结水输出管14,乏汽凝结水输出管14将凝结水输送至工艺流程回收利用,乏汽凝结水输出管14连接有凝结水泵(图中未画出),方便了凝结水的输送。

在乏汽输入管13与蒸发器3的余热输入口之间设置有供热阀12,供热阀12为电动真空蝶阀,从而能够控制供热的通断,操作方便。

在本蒸发工艺乏汽余热回收利用系统使用时,首先关闭供热阀12,开启供热真空泵5,当供热阀12输出端的真空度与乏汽输入管13内的真空度接近时,开启供热阀12,再开启热泵机组,热泵机组逐渐增加负荷,乏汽的热量被吸收利用,同时逐渐减小乏汽冷凝器1的冷却水的循环量,以保持乏汽输入管13的真空度稳定,保证系统稳定的运行,当热泵机组检修或生产故障时,关闭供热阀12即可,避免影响蒸发工艺系统,遭受损失。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