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用空调冷凝水自清洁自冷却的节能环保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279839发布日期:2020-09-18 20:39阅读:179来源:国知局
一种利用空调冷凝水自清洁自冷却的节能环保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利用空调冷凝水自清洁自冷却的节能环保装置。



背景技术:

空调即空气调节器调节温度、湿度、挂式空调是一种用于给空间区域提供处理空气温度变化的机组。它的功能是对该房间内空气的温度、湿度、洁净度和空气流速等参数进行调节,以满足人体舒适或工艺过程的要求。前社会人们已经离不开空调和空气能热水器,我们在享受空调的时候也在为空调室内外机的清洗而烦恼。空调运行时室内机会自动吸附漂浮微尘,漂浮微尘沾在回风过滤网直接影响空调的运行效果。漂浮微尘穿过回风过滤网沾在室内机蒸发器表面及风扇叶轮表面不但影响空调的正常运行,还会严重影响室内空气质量对人体造成很大的伤害。随着漂浮微尘的增多设备的运行功率会逐渐增大,会直接影响空调整体的使用寿命。漂浮微尘时间久了滋生细菌后会对空气二次污染直接影响我们的身体健康,而且空调、空气能运行时间越长清洗难度越大对设备的影响也越严重。空调制冷时室外温度高于38°和空调制热时室外温度低于+3°时空调室外机和空气能热水器外机的运行能效比明显下降。这几个顽疾一直困恼着业界专业人士。

但是,现有空调冰膨胀技术只能解决沾在室内机蒸发器表面漂浮微尘有二个缺点:一是耗电量大,二是只能局限由清洁内机蒸发器表面微尘,清洁麻烦且不能及时的进行清洁操作。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一种利用空调冷凝水自清洁自冷却的节能环保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空调冷凝水自清洁自冷却的节能环保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利用空调冷凝水自清洁自冷却的节能环保装置,包括室内机主体,所述室内机主体的上方设置有回风百叶,所述室内机主体的后侧设置有室外机主体,所述室内机主体的内部设置有小风扇,所述小风扇的下方设置有接水盘,所述接水盘的下方设置有转换阀门,所述转换阀门的下方设置有直流水泵,所述小风扇的上方设置有第一导轨,所述第一导轨的内侧设置有直流水出水管泵,所述直流水出水管泵的外侧安装有翅片喷嘴,所述翅片喷嘴的上方设置有过滤网喷水嘴,所述过滤网喷水嘴的外侧设置有过滤网,所述室内机主体的内部安装有翅片,所述室外机主体的内部设置有接水盒,所述接水盒的侧方安装有冷凝水接水盘,所述冷凝水接水盘的上方设置有翅片换热器,所述翅片换热器的外侧安装有翅片喷水嘴导轨,所述翅片喷水嘴导轨的内部设置有翅片喷水嘴,所述翅片喷水嘴导轨的外侧安装有大风扇,所述大风扇的外侧设置有第二风扇喷水嘴,所述第二风扇喷水嘴后侧焊接有风扇出水管,所述风扇出水管的后侧安装有风扇喷水嘴导轨。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直流水泵共设置有两个,分别置于所述室内机主体与室外机主体的内部,所述转换阀门共设置有两个,分别置于所述室内机主体与室外机主体的内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导轨固定连接室内机主体的内部,所述直流水出水管泵焊接连接翅片喷嘴,所述翅片喷嘴共设置有四个,分别阵列连接所述直流水出水管泵的内部,所述过滤网喷水嘴共设置有三个,分别阵列置于所述直流水出水管泵的外侧。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小风扇的下方设置有第一风扇喷水嘴,所述第一风扇喷水嘴固定连接直流水出水管泵,所述室内机主体的内部设置有第二清洁扫,所述第二清洁扫焊接连接室内机主体的内部,所述直流水泵的上方设置有第一清洁扫。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室外机主体的右下端设置有排水口,所述室外机主体内的转换阀门上方设置有清洁扫导轨,所述清洁扫导轨固定连接室外机主体。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风扇喷水嘴导轨焊接连接室外机主体的内部,所述风扇出水管置于风扇喷水嘴导轨的内侧,所述风扇出水管的外侧设置有第二风扇喷水嘴,所述第二风扇喷水嘴共设置有两个,分别阵列置于所述风扇出水管的内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翅片喷水嘴共设置有四个,分别阵列置于所述翅片喷水嘴导轨的内部,所述翅片换热器固定连接室外机主体。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装置设计合理,便于操作,通过高效利用空调产生的冷凝水对室内机主体与室外机主体八个部位清洁后彻底的全面的解决了回风百叶、过滤网、翅片、小风扇、接水盘、翅片换热器、大风扇、接水盒漂浮微尘残留问题,让空调运行时各部件都清洁,回风顺畅无阻力,室内机主体与室外机主体的小风扇和大风扇运转更稳定,提高了换热效率,设备在良好工况环境运行整机使用寿命也会相应延长,空调室内外机八个部位清洁后,再利用空调产生的低温冷凝水对高温翅片换热器定时自动浇灌,翅片换热器表面温度急剧下降,换热效率迅速提高,压缩机运行功率更低更稳定机械噪音更低,大幅提高了翅片换热器的换热效率,降低了压缩机运行功率,高效利用废弃的冷凝水实现节能减排,变废为保,废弃资源再三利用。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利用空调冷凝水自清洁自冷却的节能环保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种利用空调冷凝水自清洁自冷却的节能环保装置中室内机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一种利用空调冷凝水自清洁自冷却的节能环保装置中室外机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室内机主体;2、回风百叶;3、室外机主体;4、过滤网;5、过滤网喷水嘴;6、第一导轨;7、直流水出水管泵;8、翅片喷嘴;9、翅片;10、小风扇;11、接水盘;12、第一清洁扫;13、直流水泵;14、转换阀门;15、第一风扇喷水嘴;16、第二清洁扫;17、翅片换热器;18、翅片喷水嘴;19、翅片喷水嘴导轨;20、风扇喷水嘴导轨;21、风扇出水管;22、第二风扇喷水嘴;23、大风扇;24、排水口;25、清洁扫导轨;26、接水盒;27、冷凝水接水盘。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利用空调冷凝水自清洁自冷却的节能环保装置,包括室内机主体1,室内机主体1的上方设置有回风百叶2,室内机主体1的后侧设置有室外机主体3,室内机主体1的内部设置有小风扇10,小风扇10的下方设置有接水盘11,接水盘11的下方设置有转换阀门14,转换阀门14的下方设置有直流水泵13,小风扇10的上方设置有第一导轨6,第一导轨6的内侧设置有直流水出水管泵7,直流水出水管泵7的外侧安装有翅片喷嘴8,翅片喷嘴8的上方设置有过滤网喷水嘴5,过滤网喷水嘴5的外侧设置有过滤网4,室内机主体1的内部安装有翅片9,室外机主体3的内部设置有接水盒26,接水盒26的侧方安装有冷凝水接水盘27,冷凝水接水盘27的上方设置有翅片换热器17,翅片换热器17的外侧安装有翅片喷水嘴导轨19,翅片喷水嘴导轨19的内部设置有翅片喷水嘴18,翅片喷水嘴导轨19的外侧安装有大风扇23,大风扇23的外侧设置有第二风扇喷水嘴22,第二风扇喷水嘴22后侧焊接有风扇出水管21,风扇出水管21的后侧安装有风扇喷水嘴导轨20。

在图2中:直流水泵13共设置有两个,分别置于室内机主体1与室外机主体3的内部,转换阀门14共设置有两个,分别置于室内机主体1与室外机主体3的内部,第一导轨6固定连接室内机主体1的内部,直流水出水管泵7焊接连接翅片喷嘴8,翅片喷嘴8共设置有四个,分别阵列连接直流水出水管泵7的内部,过滤网喷水嘴5共设置有三个,分别阵列置于直流水出水管泵7的外侧,小风扇10的下方设置有第一风扇喷水嘴15,第一风扇喷水嘴15固定连接直流水出水管泵7,室内机主体1的内部设置有第二清洁扫16,第二清洁扫16焊接连接室内机主体1的内部,直流水泵13的上方设置有第一清洁扫12,便于对室内机主体1进行清洁,有效提高使用寿命和保护环境。

在图3中:室外机主体3的右下端设置有排水口24,室外机主体3内的转换阀门14上方设置有清洁扫导轨25,清洁扫导轨25固定连接室外机主体3,风扇喷水嘴导轨20焊接连接室外机主体3的内部,风扇出水管21置于风扇喷水嘴导轨20的内侧,风扇出水管21的外侧设置有第二风扇喷水嘴22,第二风扇喷水嘴22共设置有两个,分别阵列置于风扇出水管21的内部,翅片喷水嘴18共设置有四个,分别阵列置于翅片喷水嘴导轨19的内部,翅片换热器17固定连接室外机主体3,便于对内部进行清洁。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在室内机主体1内的接水盘11加装直流水泵13用直流水出水管泵7分别连接到回风百叶2、过滤网4的内侧、翅片9的内侧、室内机主体1内的小风扇10下部、接水盘11用第一导轨6控制过滤网喷水嘴5翅片喷嘴8和第一风扇喷水嘴15的喷射方位和行程,用微电脑控制喷射时间和射程,根据不同部位设置不同水压确保在设定时间对室内机主体1内的室内机主体1、回风百叶2、翅片9、小风扇10、接水盘11五个部位自清洁。并根据室内洁净程度来设置空调室内机自清洁装置的工作频率。空调冷凝水管跟室外机主体3的冷凝水接水盘27相连接,室内机主体1自清洁完成后的冷凝水排入室外机主体3的冷凝水接水盘27通过加装直流水泵13用风扇出水管21分别连接到的室内机主体1的翅片换热器17、大风扇23、接水盒26用翅片喷水嘴导轨19和风扇喷水嘴导轨20控制喷水嘴的喷射方位和行程,用微电脑控制喷射时间和射程。根据不同空调机型设置不同水压确保在设定时间内将翅片换热器17、大风扇23、接水盒26三个部位自清洁。并根据室外空气干净程度来设置空调室外机自清洁装置的工作频率。自清洁工作完成后自动切换到冷却室外机主体3的翅片换热器17模式,循环利用空调产生的低温冷凝水降低翅片换热器17的温度。

以上的,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