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壳体和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310805发布日期:2020-12-15 11:42阅读:94来源:国知局
空调壳体和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空气调节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空调壳体和空调器。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空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于壁挂机而言,由于壁挂机本身的结构限制,使得空调器只能够单独的下出风,在空调器处于制热状态时,有助于热空气向下流动,实现蒸腾式出风,在空调器处于制冷状态时,由于空调器仍然是下出风,因此导致室内上部空气降温较慢,底部降温较快,导致上下温度分布不均,室内舒适度不高。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本申请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空调壳体和空调器,能够实现壁挂机空调的上下出风,提高温度分布均匀性,提高用户舒适度。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空调壳体,包括面板体和底壳,面板体包括本体,本体包括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本体包括有位于本体内侧的连接架,连接架设置在第二出风口与进风口之间,连接架与本体之间形成连通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的出风通道。

优选地,连接架与本体之间连接有连接板,连接板沿着气流流动方向延伸,多个连接板沿着第二出风口的第二边缘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

优选地,底壳上包括有风道,风道具有风道出口,连接架与底壳之间连接,并与底壳形成内导风结构,内导风结构将风道出口的进风侧所连通的进风通道与风道出口的出风侧所连通的出风通道间隔开。

优选地,本体上设置有连接孔,底壳上设置有与连接孔对应的安装孔,连接孔的中心线延长线穿过第一出风口和/或第二出风口。

优选地,连接孔分为两组,第一组连接孔的中心线延长线穿过第一出风口,第二组连接孔的中心线延长线穿过第二出风口。

优选地,本体包括有位于本体内侧的连接架,连接架上设置有定位槽,连接孔位于定位槽的槽底,底壳上设置有定位凸起,安装孔设置在定位凸起上,定位凸起卡入定位槽内。

优选地,本体包括有位于本体内侧的连接架,连接架上设置有定位凸起,连接孔位于定位凸起的顶部,底壳上设置有定位槽,安装孔设置在定位槽的槽底,定位凸起卡入定位槽内。

优选地,第一组连接孔包括三个连接孔,三个连接孔分别位于第一出风口的远离第二出风口一侧边缘的两端和中间位置;和/或,第二组连接孔包括三个连接孔,三个连接孔分别位于第二出风口的第二边缘的两端和中间位置。

优选地,底壳上包括有风道,风道具有风道出口,风道出口对应于第一出风口设置,第一出风口处设置有打开或者关闭第一出风口的第一导风板,第二出风口与风道出口之间设置有出风通道,出风通道内设置有打开或者关闭出风通道的第二导风板。

优选地,当第二导风板封闭出风通道时,第二导风板的第一侧位于风道出口的上边缘,第二导风板的第二侧位于第一出风口的第一边缘处。

优选地,连接孔的中心线水平或者竖直设置。

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空调器包括空调壳体,该空调壳体为上述的空调壳体。

本申请提供的空调壳体包括面板体和底壳,面板体包括本体,本体包括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本体包括有位于本体内侧的连接架,连接架设置在第二出风口与进风口之间,连接架与本体之间形成连通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的出风通道。本申请对空调壳体进行了改造,增加了设置于面板体本体内侧的连接架,使得面板体与底壳之间的连接通过连接架实现,方便了面板体在底壳上的安装固定,同时在对面板体进行加工时,在本体与连接架之间形成了出风通道,使得面板体与底壳之间的连接结构不会对空调器的上下出风造成阻碍,可以有效保证空调器上下出风通道顺畅,因此能够实现壁挂机空调的上下出风,提高温度分布均匀性,提高用户舒适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的空调器的剖视结构图;

图2为图1的l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的空调器的面板体的立体结构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的空调器的面板体与加强件的装配结构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的空调器的底壳的立体结构图。

附图标记表示为:

1、本体;2、第一出风口;3、第二出风口;4、第一边缘;5、第二边缘;6、加强件;7、底壳;8、风道出口;9、第一导风板;10、第二导风板;11、出风通道;12、连接孔;13、安装孔;14、连接架;15、定位槽;16、定位凸起;17、连接板;18、内导风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参见图1至图5所示,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空调壳体包括面板体和底壳7,面板体包括本体1,本体1包括第一出风口2和第二出风口3,本体1包括有位于本体1内侧的连接架14,连接架14设置在第二出风口3与进风口之间,连接架14与本体1之间形成连通第一出风口2和第二出风口2的出风通道11。

本申请对空调壳体进行了改造,增加了设置于面板体本体1内侧的连接架14,使得面板体与底壳7之间的连接通过连接架14实现,方便了面板体在底壳7上的安装固定,同时在对面板体进行加工时,在本体1与连接架14之间形成了出风通道11,使得面板体与底壳7之间的连接结构不会对空调器的上下出风造成阻碍,可以有效保证空调器上下出风通道顺畅,因此能够实现壁挂机空调的上下出风,提高温度分布均匀性,提高用户舒适度。

在本申请中,为了保证空气能够从面板体与底壳7之间的出风通道11顺利到达上出风口,对面板体和底壳7之间的配合结构进行了改造,在面板体的本体1上增加了位于本体1的内侧的连接架14,该连接架14为板状结构,设置在上出风口即第二出风口3与进风口之间,对第二出风口3与进风口进行间隔,避免上出风口与进风口之间发生串联,该连接架14相对于本体1之间间隔设置,从而在连接架14与本体1之间形成供风道出口8处吹出的空气经过的出风通道11。为了减少连接架14与本体1之间的连接结构对于出风通道11形成阻挡,在本实施例中,在连接架14与本体1之间沿着第二边缘5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连接板17,该连接板17沿着气流流动方向延伸,因此既能够保证连接架14与本体1之间的连接强度,又能够避免对气流流动造成较大影响。为了增强连接板17的导流作用,在连接板17上可以设置多个导流板。

优选地,连接架14与底壳7之间连接,并与底壳7形成内导风结构18,内导风结构18将风道出口8的进风侧所连通的进风通道与风道出口8的出风侧所连通的出风通道11间隔开。连接架14为板状结构,并且与底壳7之间在风道出口8的外侧形成密封连接,将风道出口8的进风侧和出风侧所连通的空间间隔开,使得风道出口8的进风侧和出风侧所连通的空间仅能够通过风道出口8相连通,因此使得气流在进风口与第二出风口3所在位置不会发生串联,只有经过换热器换热之后,才能够经由风道出口8到达出风通道11处,进而通过第一出风口2或者第二出风口3吹出,保证了空调器的换热效果和温度调节效果。

本体1上设置有连接孔12,底壳7上设置有与连接孔12对应的安装孔13,连接孔12的中心线延长线穿过第一出风口2和/或第二出风口3。

优选地,连接孔12分为两组,第一组连接孔12的中心线延长线穿过第一出风口2,第二组连接孔12的中心线延长线穿过第二出风口3。

在进行面板体和底壳之间的装拆操作时,由于第一组连接孔12的中心线延长线穿过第一出风口2,第二组连接孔12的中心线延长线穿过第二出风口3,因此在进行螺钉的安装和拆卸时,可以直接从第一出风口2和第二出风口3处伸入空调器内部进行操作,不用接触其他结构零件就可以实现螺钉的紧固和松紧,结构简单,方便整机的后续拆卸、安装与售后维修,装配操作方便简单,提升了整机的装配效率。

第一出风口2具有靠近第二出风口3的第一边缘4,第二出风口3具有靠近第一出风口2的第一边缘4。

底壳7上包括有风道,风道具有风道出口8,风道出口8对应于第一出风口2设置,第一出风口2处设置有打开或者关闭第一出风口2的第一导风板9,第二出风口3与风道出口8之间设置有出风通道11,出风通道11内设置有打开或者关闭出风通道11的第二导风板10。

在本实施例中,空调器包括第一出风口2和第二出风口3,其中第一出风口2对应风道出口8设置,因此第一出风口2与风道出口8之间的路径最短,便于实现下出风,第二出风口与风道出口8之间通过出风通道11连通,因此,空气需要从风道出口8处经出风通道11到达第二出风口3,然后从第二出风口3吹出,实现上出风。

当第二导风板10封闭出风通道11时,第二导风板10的第一侧位于风道出口8的上边缘,第二导风板10的第二侧位于第一边缘4处。

其中第二导风板10的一端铰接在底壳7上,另一端为摆动端,第二导风板10通过电机驱动,来实现转定位置的调节。第二导风板10在底壳7的横截面上的长度为底壳7的风道出口8的上边缘与第一边缘4之间的间隔宽度,需要保证第二导风板10在转动至第一边缘4位置处时,能够在风道出口8的上边缘与第一边缘4之间形成封挡,使得空气无法经出风通道11到达第二出风口3处,能够完全从下出风口出风。

对于本申请的空调器,在进行出风控制时,当需要进行下出风时,则控制第一导风板9打开,同时控制第二导风板10关闭出风通道11,此时从风道出口8吹出的空气在第二导风板10的阻拦作用下,无法从上出风口吹出,因此全部从下出风口吹出,实现下出风。

当需要进行上出风时,则可以控制第一导风板9关闭,控制第二导风板10打开,此时从风道出口8吹出的空气在第一导风板9的阻挡作用下,无法从下出风口吹出,因此全部经出风通道11到达上出风口处,从上出风口吹出,实现上出风。

优选地,连接孔12的中心线水平或者竖直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连接孔12的中心线均为水平设置,相应地,安装孔13的中心线也为水平设置。本实施例的空调器,在面板体的第二边缘5的位置处设置有三个连接孔12,分别位于第二边缘5的两端和中间位置,在面板体的下出风口的下边缘位置处设置有三个连接孔12,分别位于下出风口的下边缘的两端和中间位置,从而既能够避免对于空调器的上出风和下出风造成影响,又能够保证面板体与底壳7之间装配结构的稳固性和可靠性。

本体1包括有位于本体1内侧的连接架14,连接架14上设置有定位槽15,连接孔12位于定位槽15的槽底,底壳7上设置有定位凸起16,安装孔13设置在定位凸起16上,定位凸起16卡入定位槽15内;和/或,本体1包括有位于本体1内侧的连接架14,连接架14上设置有定位凸起16,连接孔12位于定位凸起16的顶部,底壳7上设置有定位槽15,安装孔13设置在定位槽15的槽底,定位凸起16卡入定位槽15内。

通过设置定位槽15和定位凸起16的配合结构,能够利用这种配合关系实现面板体与底壳7之间的快速定位安装,利用定位槽15和定位凸起16的装配实现预定位,进而方便实现面板体与底壳7之间的螺钉连接,省去了螺钉连接过程中的找准对齐步骤,提高了装配效率,降低了装配难度。

在本实施例中,位于第二边缘5处的面板体上设置有定位槽15,底壳7上设置有定位凸起16,位于下出风口下边缘处的面板体上设置有定位凸起16,底壳7上设置有定位槽15。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边缘4和/或第二边缘5处固定设置有加强件6,加强件6与本体1叠置,用于加强第一边缘4和/或第二边缘5的结构强度。

该面板体在出风口边缘结构强度较弱的部分增加加强件6,从而通过加强件6增加这些位置处的结构强度,使得面板体在使用过程中,即使受到重力和热胀冷缩的影响,也能够通过加强件6增强出风口位置处的抗形变能力,避免这些位置的结构发生变形而影响到面板体的结构性能,保证出风口位置的导风板能够正常运行,有效保证空调器的出风性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边缘4为下边缘,加强件6设置在第一边缘4。

在另外一个实施例中,第一边缘4为下边缘,第二边缘5为上边缘,加强件6分别设置在第一边缘4和第二边缘5。

为了避免本体1与底壳7之间的连接结构对空气流动造成阻碍,需要将上下出风口交汇位置处的面板体的下出风口上边缘设置为悬空状态,减少连接结构的设置,增大出风通道11的通风面积,这样一来,由于面板体的悬空部分的结构跨度较大,即下出风口长度较长,时间久后面板体注塑件会因为受自身重力和热胀冷缩的原因而导致面板体变形,进而造成整机外观的变形,不利于导风板运行可靠性,影响用户对整机的使用性,另外该处的面板体的变形将会增加上下出风口的出风阻力,也将会降低整机上下出风口的风量,增加整机的噪音,进而影响的整机的性能。

本申请通过在位于下出风口的第一边缘4处设置加强件6的方式,在尽量减小空气流动阻力的基础上,增强了第一边缘4处的面板体的结构强度,对面板体形成的加强结构,可以有效防止面板体下沿出口位置处变形,提高面板体使用过程中的结构稳定性和可靠性,提高空调器的工作性能。

位于第一边缘4的加强件6沿着第一边缘4的延伸方向延伸;和/或,位于第二边缘5的加强件6沿着第二边缘5的延伸方向延伸。加强件6的长度应该尽可能长,只要本体1的第一边缘4或者第二边缘5的延伸方向上没有阻拦,则均可以布置加强件6,从而能够从整体上最大化出风口边缘的面板体的结构强度。

优选地,加强件6的刚度大于本体1的刚度,可以使得面板体的出风口边缘的结构强度和刚度的提升更加明显,更加不易于发生变形。

加强件6卡接和/或螺接固定于本体1上。在本实施例中,加强件6卡接固定在本体1上。在本体1的第一边缘4或者第二边缘5处设置有两排卡扣,两排卡扣的卡勾相对伸出,从而在两排卡扣之间形成卡接空间,加强件6从两排卡扣的间隙处装入,并通过卡勾卡紧固定,使得加强件6能够固定在面板体的本体1的内表面,不会发生相对运动。

两排卡扣可以一一对应设置,也可以错位设置,只要能够将加强件6固定在面板体上即可。两排卡扣的数量可以一致,也可以不一致,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选择。为了保证卡扣对于加强件6的固定作用,每一排卡扣均包括至少四个卡扣以上。

优选地,加强件6与本体1的配合表面相贴合,从而能够使得加强件6与本体1之间的配合结构更加类似于一体,使得加强件6对本体1能够起到更好的结构增强作用。

上述的加强件6例如为铝条,铝条的材质较轻,结构强度较大,材料成本较低,因此能够在保证有效提高面板体在出风口边缘的结构强度的前提下,增加较小的质量和成本。

为了方便与卡扣结构之间实现卡接,铝条需要有足够的厚度,然而铝条的厚度较厚,又会导致面板体在出风口边缘的重量增加较大,因此,在本申请中,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对铝条结构进行了处理,使其形成近似中空的结构,同时在中空结构的中间位置形成了连接筋,避免中空结构过大导致铝条结构强度降低的问题,从而既能够保证铝条提供足够的强度支持,又避免了铝条的重量过大对于面板体所造成的不利影响。

加强件6也可以为其他材质制成。

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空调器包括空调壳体,空调壳体为上述的空调壳体。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在不冲突的前提下,上述各有利方式可以自由地组合、叠加。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以上仅是本申请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