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囱式余热回收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624100阅读:142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烟囱式余热回收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烟囱式余热回收装置,属于家庭日常生活用品,特别适用于家庭用的带烟囱的煤碳炉。
目前我国近70%的家庭使用煤碳炉做饭,烧水和取暖。燃料燃烧的热量一部分用于做饭、烧水和取暖,而另一部分热量则随燃料燃烧产生的废气从烟囱内损失掉。需用的热量越大,损失的也越多。因此热量利用率很低,造成很大的能源浪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利用余热的装置,减少能源的消耗,平时用此装置烧水,可随时供用热水。也可用热水做饭,大大缩短做饭时间。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在煤碳炉子的排气口和烟囱的结合处,安装一个烟囱式余热回收器。它的具体构造是由下部为流线形,上部为球形的园柱体内腔和两端为通口的与内腔相对应的外壳组成,内腔自上而下设有出气口(10)、加水管(8)、放水管(6),并通过外壳,与定位螺钉(2)均匀固定内腔于外壳中间,外壳由分上壳(1)、中壳(3)和下壳(4)三部分组成,中壳(3)园柱体上开有放水管孔。两端的通口分别与炉子的排烟口及烟囱套接。其形状可以是园柱形、长椭园形、扁园柱形、纺锤形等所用材料是铝的,也可以是其他金属的。
具体实施例如图所示图中代号为1、上壳,2、定位螺钉,3、中壳,4、下壳,5、园柱体内腔,6、出水管,7、水龙头,8、加水管,9、进水弯管,10、出气管,11、出气管口,12、内腔上盖。
该实用新型由外壳和内腔两部构成,外壳由上壳(1)、中壳(3)、下壳(4)套接组成,在中层园柱体上留有放水管孔和加水管孔。上壳(1)上留有出气管孔。内腔由底部为流线形园柱体腔(5)和球形上盖(12)配合而成,上盖有出气口接出气管(10)并通过外壳出气孔。出气管(10)的端头装出气管盖(11)。园柱体腔(5)上有进水口和出水口,和定位螺钉(2)均匀固定于外壳中间。安装一进水管(8)通过外壳进水孔,端头接一弯管(9),出水口上接一出水管(6)并通过外壳出水孔,端头接一水龙头(7)。上壳与下壳的通口套接于炉子排烟口的烟囱上,炉子冒出的废气由外壳和内腔之间通过,取掉上壳(1)和下壳(4)便于清除烟灰。此结构简单易于制造和使用,是理想的利用烟囱余热装置,可大大节约能源。
权利要求1.一种烟囱式余热回收器,其特征是由下部为流线型,上部为球型的园柱体内腔和两端为通口的与内腔相对应的外壳组成,内腔上设有加水管(8)、放水管(6)和出气管(10)并通过外壳。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余热回收器,其特征是外壳的下通口与炉子的排烟口套接,上通口与烟囱套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余热回收器,其特征是所用的材料是铝的也可以是其他金属材料,形状可以是园柱形或长椭园形、扁园柱形、纺锤形。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利用烟囱所排放的热量的装置。它由内腔和外壳组成,并设有出水管、进水管和出气管,内腔装置于外壳中间,外壳两端分别与炉子的排烟口和烟囱套接。煤烟可由内腔与外壳之间排放。使用炉子时,此装置便可由烟囱余热而得到热水或洗澡用水或带动暖气取暖。取掉外壳的上下壳便可方便的清除烟灰,本装置工艺简单、易于制造、使用方便、节约能源。
文档编号F24B9/02GK2036625SQ8821440
公开日1989年4月26日 申请日期1988年10月7日 优先权日1988年10月7日
发明者丁士来, 孙福修, 丁士东 申请人:相士来, 孙福修, 丁士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