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输送支承板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9062阅读:23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输送支承板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实用新型是对连续式窑装窑器械的一种改进。
在实用新型之前,连续式窑装窑器械大都采用窑车、推板及辊道,窑车热损失大,带出的热量占总发热量的25%左右,单位产品燃耗大,窑内上下温差均匀性差,烧成品率低。推板及辊道,虽然热损失小,单位产品燃耗低,窑内上下温度均匀性较好,烧成品率高;但由于推板、辊道受外力及材质荷重软化影响限制,一般只适宜1400℃以下的中低温烧成。且推板与底板为滑动磨擦,推板磨损大,周转次数少,自用产品费用高;辊道输送设备投资大,辊棒自损率较严重,对机械传动设备安装要求高。国外虽有步进梁式窑的报道(日用陶瓷工业手册P550)但结构复杂,需要两套动力机构,同步控制复杂,气封闭较困难,易漏气,影响烧成品率。
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热损失小,具有较好气封闭性,适宜于烧1700-1800℃高温且又能大大降低自用产品耗损的装窑器械。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窑车不出窑的往复步进移动,运载支承板(推板)、坯件由窑头向窑尾移动。
具体地说,承载窑车在升降机构作用下,如附图的直线凸轮,若为曲线凸轮、曲臂也可以,原位升高将搁置在窑墙上的支承板和坯件托起向窑尾方向平移一步,然后承载窑车下降,将支承板和坯件重新搁置在两侧窑墙上,窑车退回原位,循环往复,承载窑车的步进移动,将支承板和坯件由窑头向窑尾输送。窑车的往复步进移动,是通过跷板阻挡件实现的。
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由以下实施例及附图给出。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具体装置的细节及工作情况在导轨(8)上有一整体活动的下层导向窑车(5),其轨面上至少有二对以上直线凸轮(7),承载整体窑车(6)位于其上方。在下层窑车与承载窑车同端分别装有撞击块(4)和翻板(2a、b)、滑轨(3),窑体上装有可上下移动的限位件(1)构成跷板阻挡件。在承载窑车上由下而上铺设两种耐火材料,下部为耐磨性差的保温材料,上部为耐磨性好的耐高温的耐火材料。依耐火材料耐磨性差异与窑侧墙间形成一上下异隙的微小折线曲封或其他形状的曲封,阻挡工作通道与车下通道的气体交换。工作时,窑车推进器推动下层窑车向窑尾方向平移,限位件靠重力下落至翻板(2a)弧槽内,阻挡承载窑车平移,承载窑车随下层窑车的移动依直线凸轮作上升运动,直至把搁置在二侧窑墙上的支承板和坯件完全托起。翻板(2a)在撞击块推动下,沿轴心转动,将限位件升高托起至滑轨上。承载窑车由于阻挡力消失,依重力随下层窑车一起向窑尾方向平移一步,运载支承板和坯件亦向窑尾方向平移一步。限位件下落至翻板(2b)弧槽内,同时窑车推进器反向运动,下层窑车向窑头方向平移。承载窑车由于限位件的阻挡依直线凸轮下降,将支承板和坯件搁置在二侧窑墙上。翻板(2b)在撞击块推动下,托起限位件至滑轨上,承载窑车随下层窑车一起向窑头方向平移至原位。如此反复,将支承板和坯件由窑头向窑尾输送,而窑车始终不出窑炉,减少了窑车出窑的热损失及由此引起的上下温差不均匀,同时又避免了支承板与底板的磨擦损耗。
附图1是装置的纵剖视图,图2是图1A-A的剖视图。1-限位件、2a、b-前后翻板、3-滑轨、4-撞击块、5-下层导向窑车、6-承载窑车、7-直线凸轮、8-导轨。
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例,还可以将起托起作用的直线凸轮换成曲线凸轮或曲臂,同样可达到托起窑车作步进移动。
实用新型与已有技术相比,既达到窑车传动平稳,克服窑车出窑的热损失,窑内温差均匀性好;同时克服了一般推板窑不能烧高温的不足及自用产品耗损大的缺点;与步进梁式窑相比,结构简单,只需一套动力机构,操作控制方便,气封性较好。本实用新型,可降低燃耗23%左右,自用产品费用下降70%左右,提高了成品率,并可适应1700-1800℃的高温烧成,可作各种连续式窑的装窑器械,特别适用于烧成品温度要求较高的连续式窑。
权利要求
1.一种输送支承板的装置,包括导轨(8),承载窑车(6),其特征在于,它具有A、一个下层导向窑车(5),B、一个至少有二对以上凸轮的升降机构,位于承载窑车与导向窑车间,C、一个跷板阻挡件,它包括滑动的限位件(1),承载窑车和导向窑车同端的翻板(2a、b),滑轨(3)和撞击块(4)。
2.按权利要求
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凸轮升降机构为直线凸轮(7)。
专利摘要
本实用新型是对连续式窑装窑器械的一种改进。本实用新型采用凸轮或曲臂升降机构,跷板阻挡件,配以窑车推进器,通过窑车不出窑的往复步进移动,运载支承板和坯件由窑头向窑尾移动。采用该装置可提高烧成品率,降低燃耗23%左右,自用产品费用下降70%左右。该装置适用于连续式窑,特别是烧成温度在1700-1800℃的高温连续式窑的装窑器械。
文档编号F27B9/38GK86209869SQ86209869
公开日1987年11月11日 申请日期1986年12月3日
发明者陈荣坤 申请人:宜兴县川埠建筑工程队导出引文BiBTeX, EndNote, RefMan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