烹调炉罩式排风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572210阅读:29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烹调炉罩式排风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配置在烹调炉上部的、将从炉内升起的含油烟的气体排出的烹调炉罩式排风扇(rangehoodfan)。
特开平1-306753号公报公开了一种现有烹调炉罩式排风扇的结构。如图21所示,该烹调炉罩式排风扇是将外箱1的内部作为风扇室2,在该风扇室2的下部中央部形成吸入口3,同时在周边部上形成吹出口4,而在上部形成排出口5,该排出口5通过图中未示出的排气管与外部连通。
在风扇室2的内部设置离心风扇6,该离心风扇6由安装在外箱1的上板部外面的电机7驱动,该烹调炉罩式排风扇配置在图中未示出的炉子上方部上。
在上述的结构中,通过转动上述风扇6,可以将含有来自放置在炉上的烹调锅等的油烟或来自炉子的燃烧气体的气体从吸入口3吸入风扇室2内,一部分从吹出口4吹向下方,其余的从排出口5通过排出管排到外部。
对于目前的这种炉子,期望使从吹出口4吹出的气体形成所谓的气幕,利用该气幕状流动的气体使得在炉子内产生的油烟等的气体不会流到别处而被收集起来。
然而,在上述现有结构中,当排出口侧的送风阻力变化(排气管的送风阻力变化或屋外侧的通风门开度不足)时向屋外的排出风量减少,相反,来自吹出口4的气体吹出量增加。因此,形成气幕的气体流过强,强烈地冲击炉子部分,在该部分处向内外扩散,油烟等的气体捕集效果相反会降低。反之,排出口侧的送风阻力较小时,来自吹出口4的气体吹出量降低,不能形成有效的气幕,此时油烟等的气体的捕集效果也会降低。即当送风负荷变化时,油烟等的气体捕集效率会降低。
特开平5-157306号公报公开了与上述现有结构不同的装置。图21概要地示出了该装置。在该装置中,从风扇装置11排出的气体从吹出口12以气幕状排出,由另一风扇装置13吸入油烟等气体并将其排出。
而且,在该结构中,由于从形成气幕处的风扇装置11的喷觜部11a排出的气体方向变为向后并从排出口12的几乎整个区域吹出,因此送风效率差,并带来风扇装置11用的电机14大型化和成本高,此外还存在来自吹出口12的气体吹出量不均匀。使吹出气体的流动受阻于管子15,即使如此,仍不足以使吹出口12的气体的吹出量均匀,因此难以形成均匀的气幕。
鉴于上述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不受送风负荷大小变化的影响仍能形成良好的气幕,油烟等的捕集效果较高,而且在送风效率好时不必要提高电机能力且成本较低的烹调炉罩式排风扇。
本发明的烹调炉罩式排风扇由配置在炉子上方的本体箱;设置在该本体箱下部的、在下部的中央部具有吸入口而在下部的周边部上具有其本呈环状的吹出口的下风扇室;设置在该下风扇室的上部、其下部具有与该风扇室连通的吸入口,而在其它部位具有排出口的涡卷式上风扇室;具有配置在该上风扇室内部的上叶片和配置在上述下风扇室内部的下叶片,与这些上叶片和下叶片一起转动的叶片体和安装在固定部位上的使上述叶片体转动的电机构成。
在这种结构中,当电机转动时,下叶片在下风扇室内转动,上叶片在上风扇室内转动。因下叶片转动,含有油烟的气体被从中央部的吸入口内吸入,其中的一部分从周边部的吹出口吹出,所吹出的气体流形成所谓的气幕。另外,因上叶片的转动从排出口将吸入气体的其余部分排出到外部。此时,因利用下叶片及下风扇室确定的送风能力产生形成气幕的气体流,和利用上叶片及上风扇室确定的送风能力产生排气的气体流,例如,即使排气侧的送风阻力变动,从吹出口吹出的气体量也基本不变动,能够得到形成稳定的气幕作用。而且,因排出的气体从上风扇室的排出口排出,所以,在下风扇室内不存在排气用管等的障碍物,送风效率高。而且,在下风扇室,虽然从中央部的吸入口吸入的气体基本不变地从周边部的吹出口吹出,但涡卷形的壳体位于风扇室内,风向变换时送风效率也不会下降,电机可小型化并苛降低成本。另外从吹出口吹出的气体的吹出量均匀。由于上风扇室为涡卷形,因此,能够充分确保排气的送风能力。
本发明烹调炉罩式排风扇的另一种结构是由配置在炉子上方的、具有通气口的本体箱;
设置在该本体箱下部的、在下部的中央部具有吸入口同时在下部的周边部上具有其本呈环状的吹出口,而在上部中央部具有与上述通气口连通的开口部的下风扇室;与其分离地设置在该下风扇室的上部的、其下部具有与该风扇室连通的吸入口的、而在其它部位具有排出口的涡卷式上风扇室;形成贯通上述下风扇室的开口部的、连通上述下风扇室的吸入口和上述上风扇室的吸入口的连通路,同时分隔该连通路的开口部的连通部件;具有配置在该上风扇室内部的上叶片和配置在上述下风扇室内部的下叶片,与这些上叶片和下叶片一起转动的叶片体和安装在固定部位上的使上述叶片体转动的电机构成。
在这种结构中,当电机转动时,下叶片在下风扇室内转动,上叶片在上风扇室内转动。因上叶片转动,含有油烟的气体从中央部的吸入口通过连通路被吸引,从排出口排出到外部。另外,因下叶片的转动,本体箱外的空气从通气口吸入,通过开口部,吸入下风扇室并从吹出口吹出,因该吹出的空气流形成所谓的气幕。此时,因利用下叶片及下风扇室确定的送风能力产生形成气幕的气体流,和利用上叶片及上风扇室确定的送风能力产生排气的气体流,例如,即使排气侧的送风阻力变动,从吹出口吹出的气体量也基本不变动,能够得到形成稳定的气幕作用。而且,因排出的气体从上风扇室的排出口排出,所以,在下风扇室内不存在排气用管等的障碍物,送风效率高。
而且,在下风扇室,虽然从中央部的吸入口吸入的气体基本不变地从周边部的吹出口吹出,但涡卷形的壳体位于风扇室内,风向变换时送风效率也不会下降,电机可小型化并苛降低成本。另外从吹出口吹出的气体的吹出量均匀。由于上风扇室为涡卷形,因此,能够充分确保排气的送风能力。
特别地,由于排气时从吸入口吸入空气,从与吸入口不同的通气口吸入形成气幕的空气,因此能够更容易地确保独立的风量。而且,由于形成气幕的空气中不含油烟,因此能够防止使用者接触到油烟。
此时,由于采用了管道将通气口与房间外部连通的结构,将外界气体吸入房间内,并利用该外界气体作为气幕,实现了房间内的空气的替换作用和消除了房间内的负压而且能够提高油烟等的空气的捕集效率。
通过采用使通气口与房间内连通的结构,利用炉子部分以外的房间内的空气作为气幕。此时因气幕的一部分与炉子部分的空气一起直向上方排出,所以,炉子部分以外的房间内的空气也慢慢地排出,而且房间整体的换气性很好。
本发明烹调炉罩式排风扇的还有一种结构是由配置在炉子上方的、具有与配置该炉子的房间内连通的通气口的本体箱;设置在该本体箱下部的、在下部的中央部具有吸入口同时在下部的周边部上具有其本呈环状的吹出口,而在上部中央部具有与上述通气口连通的开口部的下风扇室;与其分离地设置在该下风扇室的上部的、其下部具有吸入口的、而在其它部位具有排出口的涡卷式上风扇室;形成贯通上述下风扇室的开口部的、连通上述下风扇室的吸入口和上述上风扇室的吸入口的连通路,同时分隔该连通路的开口部的连通部件;具有位于该上风扇室内部的西洛克风扇(sirocco fan),从该西洛克风扇的下端部向下方延伸贯通下风扇室的开口部形成连通下风扇室的史入口和上述上风扇室的吸入口的连通路且分隔该连通路和开口部的连通部件以及与该连通部件的下端部结合的位于下风扇室内部的西洛克风扇的叶片体;安装在该上风扇室内部且在上风扇室及下风扇室外部的静止部件的使上述叶片体转动的电机构成。
在这种结构中,当电机转动时,下叶片在下风扇室内转动,上叶片在上风扇室内转动。因上叶片转动,含有油烟的气体从中央部的吸入口通过连通路被吸引,从排出口排出到外部。另外,因下叶片的转动,房间内的炉子部以外的空气从通气口吸入,通过开口部,吸入下风扇室并从吹出口吹出,因该吹出的空气流形成所谓的气幕。此时,因利用下叶片及下风扇室确定的送风能力产生形成气幕的气体流,和利用上叶片及上风扇室确定的送风能力产生排气的气体流,例如,即使排气侧的送风阻力变动,从吹出口吹出的气体量也基本不变动,能够得到形成稳定的气幕作用。
而且,因排出的气体从上风扇室的排出口排出,所以,在下风扇室内不存在排气用管等的障碍物,送风效率高。而且,在下风扇室,虽然从中央部的吸入口吸入的气体基本不变地从周边部的吹出口吹出,但涡卷形的壳体位于风扇室内,风向变换时送风效率也不会下降,电机可小型化并可降低成本。特别地,因由西洛克风扇构成下叶片部,对下风扇室的形状不加限制,从吹出口的整个周围均匀地吹出空气。而且,因上风扇室为涡卷形,且由西洛克风扇构成上叶片部,所以静压高,能充分确保排气的送风能力。
特别地,由于排气时从吸入口吸入空气,从通气口吸入形成气幕的空气,因此能够更容易地确保独立的风量。由于采用使通气口与房间内连通的结构,利用炉子部分以外的房间内的空气作为气幕。此时因气幕的一部分与炉子部分的空气一起直向上方排出,所以,炉子部分以外的房间内的空气也慢慢地排出,而且部屋整体的换气性很好。
此外,因把电机安装在本体箱内部,且在上风扇室及下风扇室外部的静止部位上,所以能够利用从通气口吸入本体箱内的流向开口部的空气流冷却该电机。


图1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纵截面侧视图。
图2是概略示出炉子罩式排风扇的配置状态的纵截面侧视图。
图3是仰视的部分透视图。
图4是上叶片部的横截面图。
图5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纵截面侧视图。
图6是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纵截面侧视图。
图7是叶片体的透视图。
图8是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的纵截面侧视图。
图9是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的纵截面侧视图。
图10是本发明的第六实施例的纵截面侧视图。
图11是本发明的第七实施例的纵截面侧视图。
图12是本发明的第八实施例的纵截面侧视图。
图13是概略示出炉子Hhood风扇的配置状态的纵截面正视图。
图14本发明的第九实施例的纵截面侧视图。
图15是概略示出炉子Hhood风扇的配置状态的纵截面正视图。
图16是示出本发明第十实施例局部的部分透视图。
图17是示出本发明第十一实施例局部的部分透视图。
图18是示出本发明第十二实施例局部的部分透视图。
图19是示出本发明第十三实施例局部的部分透视图。
图20是现有实例的概略纵截面正视图。
图21是现有另一实例的概略纵截面正视图。
下面,参照附图1至图4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烹调炉罩式排风扇21的本体箱22位于炉24上方位置安装在厨房等的房间23的壁面23a上。在该本体箱22的下面安装下面板25,而在该下面板25上安装周壁部26a为水平截面的外箱部件26,这些下面板25及外箱部件26构成下风扇室27。在相当于该下风扇室27的下部的上述下面板25上形成中央部有喇叭状的吸入口28、而其周面部为环状(此时基本上为环状)的缝式吹出口29。在此情况下,吹出口29的外周侧部,即外箱部件26的周壁部26a的纵截面形状为垂直状。上述的炉子24具有二个并排的加热口24a、24a,上述吹出口29是围着炉24的加热口24a、24a的形状(此时为上述的环状)。
在上述外壳26的上板部26b上安装涡卷形外壳部件30,由该外壳部件30和上板部26b形成涡卷形上风扇室31。在该上风扇室31的下部即上板部26b上形成连通下风扇室27的吸入口32,另外,其它部位即图1中右部形成向上的排出口33。该排出口33从本体箱22的上板部22a上形成的孔部22b向上方突出,该排出口33通过图中未示出的管道与该房间23的外部(屋外)连通。
叶片体34是这样构成的,在圆形端板35的周边部上垂直安装有多个上叶片部36,而在该上叶片部36的下端部通过环形板状的连接板37垂直安装着多个下叶片部38。如图4所示,各叶片部36、38由相对于叶片体34的转动方向(箭头F所指方向)朝向前方的所谓西洛克风扇构成。这样的叶片体34安装在下述的电机39的转动轴39a上,上叶片部36位于上风扇室31内,下叶片部38位于下风扇室27内。上叶片部36的轴向长度比下叶片部38的轴向长度长。
电机39例如由感应电机构成,并被安装在本体箱22的内部即外壳部件30的上板部30a的外面,其转动轴39a贯通该上板部30a下垂至上风扇室31内,该突出端部上安装着上述叶片体34的端板35并随其一起转动。
另一方面,在本体箱22的下面安装过滤器40,该过滤器40覆盖上述吸入口28及吹出口29。
另外,如图3所示,操作面板41安装在本体箱22的前板部22c的外面上,其上分别设置了既作运转开始开关与作切换运转强度的(强)开关42a、(中)开关42b、(弱)开关42c,还设置了运转停止开关43。
在本体箱22的右侧板22d上设置了作为切换手段的强化用切换开关44a和弱化用的切换开关44b。
而且,因可对电机的电源(商用交流电源)相位进行控制,所以可将转动速度控制为(高),(中),(低),例如,分别操作上述的(强)开关42a,(中)开关42b和(弱)开关42c,电机39就以高速,中速和低速转动。此时,强化用的切换开关44a和弱化用的切换用的开关44b是考虑从炉子24到吹出口29高度,用于调整送风能力。
即,在炉子24到吹出口29的高度比较高时,为了在到达炉子24前的速度能形成合适的气幕送风能力高一些好,在炉子24到吹出口29的高度比较低时,为了在到达炉子24前的速度能形成合适的气幕,送风能力低一些好,烹调炉罩式排风扇21安装时,在上述安装高度比较高时,操作强化用的切换开关44a,在上述安装高度比较低时操作弱化用的切换开关44b。当操作强化用的切换开关44a时,控制相位使前述转动速度(高),(中),(低)分别提高若干量,当操作弱化用的切换开关44b时,控制相位使前述转动速度(高),(中),(低)分别降低若干量,从而达到调整送风能力。
强化用的切换开关44a及弱化用的切换开关44b因为通常不用,所以安装在操作较为不便的本本箱22的右侧板22d上。除了控制相位来调整其送风能力外,还可以通过切换电机的分接抽头(Tap)或控制反向器来实现。
在上述构成的本实施例中,当电机39转动时,下叶片部38在下风扇室27内转动,上叶片部36在上风扇室31内转动,由于下叶片部38的转动,含有油烟等的空气以箭头A所示的方向通过过滤器40吸入中央部的吸入口28,其中的一部分从周边部的吹出口29通过过滤器40而吹出(参照箭头B)。此时,其外侧周边部即周壁部26a因是垂直状而垂直吹出。因该空气具有旋转成分,该气幕多数情况为所谓的涡卷流。另外,因上叶片36的转动吸入空气的其余部分从排出口33向外界排出。
采用本实施例,因送风能力由下叶片部38及下风扇室27确定,产生形成气幕的空气流,和由上叶片部36及上风扇室31确定的送风能力产生用于排气的空气流,所以即使排气侧的送风阻力变化,从吹出口29吹出的空气量基本不会变动,可以得到稳定的气幕作用。而且,排出的空气从上风扇室31的排出口33处流出,在下风扇室27内不存在排气用管道等的障碍物,送风效率较高。而且,在下风扇室27中,使从中央部的吸入口28吸入的空气基本原封不动地从周边部吹出口29吹出,所以把涡卷形的外壳配置在风扇室内,风向变换时,送风效率几乎不下降,其结果是能够使电机39小型化并降低成本。而且从吹出口29吹出的空气量均匀。因为上风扇室31为涡卷形,所以也可充分确保排气的送风能力。
从吸入口28吸入的基本上从排出口33排向外部的空气虽然通过一次过滤器40,而从吸入口28吸入的从吹出口29吹出的空气(循环空气)可再次通过过滤器40,结果是二次通过过滤器40,因此能有效地净化用作气幕的空气。而且,起到气幕作用的部分空气与从炉子24处上升的油烟等一起再次通过过滤器40(结果是三次),并从吸入口28被吸入,部分排出,因此该排出空气的净化效率极高。也就是说,因循环空气的净化效率极高,对于应该排出的空气一次也不通过过滤器的情况相比较,也可提高排出空气的净化效率。
另外,采用本实施例,因为考虑了从炉子部分到吹出口的高度而设置的根据该高度通过切换操作来调整送风能力的强化用切换开关44a及弱化用切换开关44b,所以直到炉子24部分前均能形成合适的气幕。即,在从炉子24到吹出口29的高度较高时,为了在炉子24部分之前形成合适的气幕,送风能力高一些好,在从炉子24到吹出口29的高度较低时,为了在炉子24部分之前形成合适的气幕,送风能力低一些好,,根据本实施例,在上述安装高度较高时,操作强化用的切换开关44a,就可提高送风能力,而在上述安装高度较低时,操作弱化用的切换开关44b,可降低送风能力,于是,能够较好地在炉子24部分前形成合适的气幕。从炉子24到烹调炉罩式排风扇21的高度通常保持在80cm以上,一般来说,采用80至100cm较好。
此外,采用本实施例,由于吹出口29成围着炉子24上的整个加热口24a、24b的形状,因此能够形成覆盖炉子部分的气幕,能够提高捕集含有油烟等的气体的效率。虽然炉子有一个加热口的情况或具有三个以上加热口的情况,但吹出口的形状最好能够围住全部加热口。
根据本实施例,由于上叶片部36的轴向长度比下叶片部38的轴向长度要长,因此上叶片部36的送风能力较大,油烟等的排气能力较好。
图5示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叶片部34的上叶片部51a及下叶片部51b由一个整体部件,即叶片板51构成,就这一点与第一实施例不同。在此情况下,叶片板51上的位于上风扇室31位置的部分相当于上叶片部51a,位于下风扇室27的部分相当于下叶片部51b。这样也能产生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效果。
图6及图7示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叶片体61的构成与第一实施例不同。即,对于叶片体61而言,上叶片部36是西洛克风扇,但下叶片部62由涡轮风扇构成。该下叶片部62相对于叶片体61的转动方向(箭头F所示)朝着所谓的后向倾斜。此时,下叶片部62的直径比上叶片部36的大。该下叶片部62通过连接端板63与上叶片部36连接,另一块连接板安装在该叶片部62的下端部。
根据本实施例,由于由涡轮风扇构成下叶片部62,因此不需要所谓的涡卷形外壳就能提高送风能力,特别是,能够充分得到气幕的旋转成分,对含油烟的气体的捕集极高。
图8示出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叶片体61的下叶片部62与上叶片部36的直径基本相同(外径尺寸相同)。在本实施例中,与第一实施例相比,也能够提高送风能力,同时可充分地得到气幕的旋转成分,可提高含油烟的气体的捕集效果。
图9示出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下面的几点与第一实施例不同。即本体箱22的上板部22上形成通气口71,该通气口71通过图中未示出的管道与外部连通。另外,下风扇室27的上部即外壳26的上板部26b上形成比较大的开口72,构成上风扇室31的外壳73与构成下风扇室27的外壳26相离。外壳73由形成排出口 33的涡卷形外壳73a和形成吸入口32的下板73b构成。该外壳73与外壳26的间隙74与上述开口连通。
该叶片体75是这样的结构在圆形端板35的周边部上垂直安装着多个上叶片部36,在该上叶片部36的下端部上连接环形连接板37,在该连接板37的下方通过连接件76安装着直径较大的环形端板77,在该端板77的上面安装由如涡轮风扇构成的下叶片部78,在该下叶片部78的上端部安装辅助端板79。下叶片部78位于下风扇室27内的比开口部72更接近外周部的位置。
在上述构成中,当电机39转动时,下叶片部78在下风扇室27内转动,上叶片部36在上风扇室31内转动。于是,如箭头所示,含油烟的气体通过过滤器40从中央部的吸入口28吸入,其中一部分通过过滤器40从周边部的吹出口29吹出,另外其余部分从排出口33排出。通气口71将外部空气吸入本体箱22内,通过间隙74及开口部72吸入下风扇室27,通过过滤器40从吹出口27吹出。所吹出的空气流形成所谓的气幕。
采用本实施例,含油烟的部分气体和外部空气一起形成气幕,可得到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效果。通气口71最好设置在本体箱22内的例如天花板附近的能够吸入空气的部位处。
图10示出本发明的第六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下面的几点与第一实施例不同..即,在本体箱22的上板部22a上形成通气口81,该通气口81通过图中未示出的管子与外部连通。另外,下风扇室27的上部即外壳26的上板部26b上形成比较大的开口部82。
构成上风扇室31的外壳83与构成下风扇室27的外壳26相分离。外壳83由形成排出口33的涡卷形外壳83a和形成吸入口32的下板83b构成。该外壳83和外壳26的间隙84与上述开口部82连通。
该叶片体85是这样的结构在圆形端板35的周边部上垂直安装着多个上叶片部36,在该上叶片部36的下端部上连接环形连接板37,在该连接板37的下方通过筒状连接件86安装着直径较大的环形端板87,在该端板87的上面安装由如涡轮风扇构成的下叶片部88,在该下叶片部88的上端部安装辅助端板89。下叶片部78位于下风扇室27内的比开口部82更接近外周部的位置。
上述连通部件86贯通下风扇室27的开口82,形成连通下风扇室27的吸入口28和上风扇室31的吸入口32的连通路90,同时隔断该连通路90和开口部32。
在上述构成中,当电机39转动,下叶片部88及上叶片部36转动时,首先,因上叶片部36的转动,则如箭头所示,含油烟等的空气从中央部的吸入口28从连通路90被吸入,从排出口33排向外部。另外,因下叶片部88的转动,从通气口81吸入房间23外的空气,通过开口部82吸入下风扇室27,并从吹出口29吹出,所吹出的空气流形成所谓的气幕。
在本实施例中,因送风能力由下叶片部88及下风扇室27确定,产生形成气幕的空气流,和由上叶片部36及上风扇室31确定的送风能力产生用于排气的空气流,所以即使排气侧的送风阻力变化,从吹出口29吹出的空气量基本不会变动,可以得到稳定的气幕作用。而且,排出的空气从上风扇室31的排出口33处流出,在下风扇室27内不存在排气用管道等的障碍物,送风效率较高。而且,在下风扇室27中,使从中央部的吸入口28吸入的空气基本原封不动地从周边部吹出口29吹出,所以把涡卷形的外壳配置在风扇室内,风向变换时,送风效率几乎不下降,其结果是能够使电机39小型化并降低成本。而且从吹出口29吹出的空气量均匀。因为上风扇室31为涡卷形,所以也可充分确保排气的送风能力。
特别地,由于应该排出的空气从吸入口28吸入,形成气幕的空气从通气口吸入,因此非常容易确保独立的风量,能够形成稳定的气幕作用。形成气幕的空气中不含油烟,就能够使用者接触油烟。
根据本实施例,由于通气口81通过图中未示出的管子与房间223外部连通,可以将外部气体吸入房间23内并将其作为气幕,实现了房间23内的的空气替换及消除部屋内的负压,并提高油烟等的空气的捕集效率。
因电机39位于本体箱22的内部但位于风扇室27及31外,所以由从通气口81流向开口部82的空气流冷却电机39。
图11示出了本发明的第七实施例,在该图中,在与房间23内连通的部位上形成通气口91,这一点与第六实施例不同。
在该第七实施例中,因下叶片部88的转动,炉子部分外的房间23内的空气如箭头所示从通气口91吸入本体箱22内,通过开口部82吸入下风扇室27并从吹出口29吹出,由吹出的空气流形成所谓的气幕。此时,气幕的一部分与炉子24部分的空气一起向上方排出,炉子24部分以外的房间23内的空气也慢慢地排出,提高了整个房间23内的换气效果。
图12及图13示出了本发明的第八实施例,在该实施例中,下面的几点与第三实施例不同(图6)。即,在第三实施例中,为下风扇室27的外则周边部的周壁部26a成垂直状,但在该第八实施例中,周壁部26的断面为弧状,特别下部侧向内侧倾斜。在本实施例中,从吹出口29吹出的空气流流向内的比例高,如图13所示,形成稍稍向内的气幕。采用这样的气幕,在炉子24比较小时,能够形成很好地覆盖该炉子部分的气幕。特别地,使周壁部26a的断面成圆弧形,与使周壁部26a仅为直线向内倾斜的情况相比,空气流动光滑,送风阻力小。一般来说,炉子的大小(横宽)为60cm,75cm和90cm最具代表性(也有上述以外的尺寸)。
图14及图15示出本发明的第九实施例,在该实施例中,下面的一点与第三实施例不同。即,在第九实施例中,周壁部26成向外侧倾斜的圆弧状断面,。该实施例从吹出口29吹出的空气流指向外的成分较多,如图15所示,形成稍稍向外的气幕。这样的结构,正好与较大炉子24配合。特别地,使周壁部26a成断面圆弧状,与仅使周壁部26a成直线向外倾斜的比较,空气流动光滑,送风阻力小。
图16示出本发明的第十实施例,在该实施例中,设置导向部件101这一点与第一实施例不同。即,在吹出口29的边部内,与配置本体箱22的房间23的壁面23a对应的侧面上设置导向部件101,该导向部件101具有与吹出口29连通的导向面101a。
根据本实施例,从吹出口29吹出的空气能够防止壁23和下板25的角部处变成紊流,能够对从吹出口29吹出的空气进行整流,在小风量时能够形成很好的气幕。
图17示出了第十一实施例,其中本体箱22设置在壁面23a和壁面23b上,此时导向部件102的导向而102a相对于各壁面23a,23b。在本实施例中,也可得到与上述第十实施例相同的效果。
图18示出本发明的第十二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吹出口29基本上为椭圆形,这一点与第一实施例不同。即吹出口29的前部基本上为直线,后部为圆弧形。本实施例适合于炉子24的加热口24a为3个的情况。即,三眼型炉子24通常近前侧2个,后侧中央部1个加热口24a,由于吹出口29的前部基本上成直线状后部成圆弧状,能够形成合适于炉子24的气幕。而且,由于该气幕在近前侧横向较宽,所以在炉子24前进行烹调的使用者在很大的范围内不会直接接触油烟,使用起来非常好。
图19示出本发明的第十三实施例,本实施例中,吹出口29的形状与第一实施例不同。即吹出口29的前部几乎是直线,后部成圆弧状。根据本实施例,炉子24的加热口24为三个最好。即三眼型炉子24通常近前侧有二个加热口24,而里侧中央部有一个加热口24。由于吹出口29的前部成直线状,后部成圆弧状,能够形成适合于该炉子24的气幕。而且,因为该气幕的外侧较宽,所以可以在很宽的范围内将在炉24前烹调的使用者与直接来自炉子24的油烟隔离,使用非常安全。
本发明如上所述,可得到如下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权利要求1,在不受排气侧的送风阻力等的送风负荷的左右变化的影响下形成很好的气幕,而且可提高送风效率和油烟等的气体的捕集效果,同时,不必提高电机的能力而可使电机小型化和降低成本,也可充分确保排气的送风能力。
根据本发明的权利要求2,除了能得到本发明的权利要求1的效果外,由于从吸入口吸入应排出的气体,从不同于吸入的别的通气口吸入为形成气幕的空气,因此更加容易确保独立的风量,能够形成稳定的气幕,而且,因为形成气幕的空气中不含油烟,所以可防止使用者接触油烟。
根据本发明的权利要求3,因由房间内的空气形成气幕,所以使整个房间的换气性,在不受排气侧的送风阻力等的送风负荷的左右变化的影响下形成很好的气幕,不必提高电机的能力而可使电机小型化和降低成本,又因为上叶片部由西洛克风扇构成,下叶片部由涡轮风扇构成,所以能够提高形成气幕的送风能力,特别是,能够得到气幕的旋转成分,可提高含有油烟的气体的捕集能力,另外也可利用形成气幕的空气来冷却风扇。
根据本发明的权利要求4,从吸入口吸入的含有油烟的空气的一部分和从通气口吸入的空气一起形成气幕,能够得到与权利要求1相同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权利要求5,从通气口吸入的外气起到形成气幕的作用,能够提高部屋的换气性及防止负压产生。
根据本发明权利要求6,从通气口吸入的房间内的空气形成气幕,不但是能够净化从炉子处上升的油烟等的气体,而且能够净化整个房间内的空气。
根据本发明权利要求7,因为考虑了从炉子到吹出口的高度,设置了可以进行切换的切换装置,根据该切换操作可变更送风能力,所以可根据炉子罩式排风扇的安装高度,到炉子部分不合适时也能形成合适的气幕。
根据本发明的权利要求8,由于吹出口的形状是围着炉子上的一个或所有多个加热口,因此,能够形成覆盖炉子的很好气幕。
根据本发明权利要求9,由于使吹出口的外侧周缘部向内侧倾斜,在炉子比较小时,能够形成很好地覆盖炉子的气幕。
根据本发明权利要求10,由于使吹出 口的外侧周缘部向外侧倾斜,在炉子比较大时,能够形成很好地覆盖炉子的气幕。
根据本发明权利要求11,由于使吹出口的外侧周缘部为圆弧形截面且向外侧倾斜,在炉子比较大时,能够形成很好地覆盖炉子的气幕。
根据本发明的权利要求12,由于下叶片部比上叶片部的直径大,因此为形成气幕而得到充分的送风能力。
根据本发明的权利要求13,由于上叶片部的轴向长度比下叶片部的轴向长度长,下叶片部的送风能力大,油烟等的气体的排出性好。
根据本发明的权利要求14,由于在吹出口的缘部内的配设本体箱的房间的壁面相对应的那一侧上设置了具有与吹出口连通的导向面的导向部件,因此防止了从吹出口吹出的空气在壁面部分产生紊流,并可整流吹出的空气,在小风量时可形成很好的气幕。
根据本发明权利要求15,由于吹出口基本上为椭圆形,因此在炉子横向较长时,能够形成很好覆盖该炉子部分的气幕。
根据本发明的权利要求16,由于使吹出口的前部成直线状,后部成圆弧形,因此在加热口为三个的炉子,能够形成很好覆盖炉子的气幕,同时在很宽的范围内将炉前的使用者与油烟隔离开。
根据本发明的权利要求17,由于在吸入口及吹出口上设置过滤器,能够净化排出空气,特别是,在部分吸入空气用作形成气幕时,这些气体的净化效果更佳。
根据本发明的要明18,上叶片部由西洛克风扇构成,下叶片部由涡轮风扇构成,因此能够充分确保排气的送风能力,同时能提高形成气幕的送风能力,特别是,可得到气幕的旋转成分,含有油烟的空气的捕集效果更高。
权利要求
1.一种烹调炉罩式排风扇,其特征在于该排风扇由配置在炉子上方的本体箱;设置在该本体箱下部的、在下部的中央部具有吸入口而在下部的周边部上具有其本呈环状的吹出口的下风扇室;设置在该下风扇室的上部、其下部具有与该风扇室连通的吸入口,而在其它部位具有排出口的涡卷式上风扇室;具有配置在该上风扇室内部的上叶片和配置在上述下风扇室内部的下叶片,与这些上叶片和下叶片一起转动的叶片体和安装在固定部位上的使上述叶片体转动的电机构成。
2.一种烹调炉罩式排风扇,其特征在于由配置在炉子上方的、具有通气口的本体箱;设置在该本体箱下部的、在下部的中央部具有吸入口同时在下部的周边部上具有其本呈环状的吹出口,而在上部中央部具有与上述通气口连通的开口部的下风扇室;与其分离地设置在该下风扇室的上部的、其下部具有与该风扇室连通的吸入口的、而在其它部位具有排出口的涡卷式上风扇室;形成贯通上述下风扇室的开口部的、连通上述下风扇室的吸入口和上述上风扇室的吸入口的连通路,同时分隔该连通路的开口部的连通部件;具有配置在该上风扇室内部的上叶片和配置在上述下风扇室内部的下叶片,与这些上叶片和下叶片一起转动的叶片体和安装在固定部位上的使上述叶片体转动的电机构成。
3.一种烹调炉罩式排风扇,其特征在于由配置在炉子上方的、具有与配置该炉子的房间内连通的通气口的本体箱;设置在该本体箱下部的、在下部的中央部具有吸入口同时在下部的周边部上具有其本呈环状的吹出口,而在上部中央部具有与上述通气口连通的开口部的下风扇室;与其分离地设置在该下风扇室的上部的、其下部具有吸入口的、而在其它部位具有排出口的涡卷式上风扇室;形成贯通上述下风扇室的开口部的、连通上述下风扇室的吸入口和上述上风扇室的吸入口的连通路,同时分隔该连通路的开口部的连通部件;具有位于该上风扇室内部的西洛克风扇,从该西洛克风扇的下端部向下方延伸贯通下风扇室的开口部形成连通下风扇室的史入口和上述上风扇室的吸入口的连通路且分隔该连通路和开口部的连通部件以及与该连通部件的下端部结合的位于下风扇室内部的西洛克风扇的叶片体;安装在该上风扇室内部且在上风扇室及下风扇室外部的静止部件的使上述叶片体转动的电机构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调炉罩式排风扇,其特征在于在本体箱上设置通风口,在构成上风扇室的部件和构成下风扇室的部件之间存在连通上述通气口的间隙,叶片体的下叶片部位于比该开口部更靠近外周部处。
5.根据权利要求2或4所述的烹调炉罩式排风扇,其特征在于通气口通过管道与配设本体箱的房间的外部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2或4所述的烹调炉罩式排风扇,其特征在于通气口与配置本体箱的部屋内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1-3的任何一个权利要求所述的烹调炉罩式排风扇,其特征在于具有切换装置,根据从炉子部分到吹出口的高度,操作该切换装置,可改变送风能力。
8.根据权利要求1-3的任何一个权利要求所述的烹调炉罩式排风扇,其特征在于吹出口是围着炉上的一个或多个加热口的全部的形状。
9.根据权利要求1-3的任何一个权利要求所述的烹调炉罩式排风扇,其特征在于吹出口的外侧周缘部向内侧倾斜。
10.根据权利要求1-3的任何一个权利要求所述的烹调炉罩式排风扇,其特征在于吹出口的外侧周缘部向外侧倾斜。
11.根据权利要求10的任何一个权利要求所述的烹调炉罩式排风扇,其特征在于吹出口的外侧周缘部的截面为圆弧形,且向外侧倾斜。
12.根据权利要求1-3的任何一个权利要求所述的烹调炉罩式排风扇,其特征在于下叶片部的直径比上叶片部的直径大。
13.根据权利要求1-3的任何一个权利要求所述的烹调炉罩式排风扇,其特征在于上叶片部的轴向长度比下叶片部的轴向长度长。
14.根据权利要求1-3的任何一个权利要求所述的烹调炉罩式排风扇,其特征在于在吹出口边缘部内的与配置本体箱的房间的壁面对应的侧面上设置具有与吹出口连通的导向面的财向部件。
15.根据权利要求1-3的任何一个权利要求所述的烹调炉罩式排风扇,其特征在于吹出口基本上为椭圆形。
16.根据权利要求1-3的任何一个权利要求所述的烹调炉罩式排风扇,其特征在于吹出口的前部为直线状,后部为圆弧状。
17.根据权利要求1-3的任何一个权利要求所述的烹调炉罩式排风扇,其特征在于在吸入口及吹出口上设置过滤器。
18.根据权利要求1-3的任何一个权利要求所述的烹调炉罩式排风扇,其特征在于上叶片部由西洛克风扇构成,下叶片部由涡轮风扇构成。
全文摘要
本发明目的是形成不受送风负荷左右变化的影响的良好气幕而且提高送风效率。在本体箱22的内部设置下风扇室27及上风扇室31。在下风扇室27的下部中央部形成吸入口28,另外在周边部形成吹出口29,上风扇室31的下部形成吸入口32,在上部形成排出口33。叶片体34的上叶片部36配置在上风扇室31内,下叶片部38配置在下风扇室27内。叶片部34由电机39构成而转动。
文档编号F24F7/06GK1179525SQ9711349
公开日1998年4月22日 申请日期1997年4月12日 优先权日1996年4月12日
发明者林恭正, 丹羽清美 申请人:株式会社东芝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