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式空调器的换热器组件和立式空调器的制造方法_3

文档序号:8621216阅读:来源:国知局
升了接水盘30与换热器固定架10之间连接的可靠性,又保证了接水盘30的密封性,从而保证了换热器固定架10和换热器20表面形成的冷凝水能够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全部流入接水盘30内;支撑板31的边缘形状与第一侧板121的横截面形状相适配,使得支撑板31与第一侧板121之间的装配更加简单方便,从而有效地降低了接水盘30的装配工艺难度。
[0052]优选地,由于换热器20和换热器固定架10的表面形成的冷凝水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流入接水盘30时,会产生滴水声,接水盘30的集水面与第一侧板121的底面以及贯流风机的蜗壳底面之间的间距过大,则会导致滴水声增大产生噪音,而接水盘30的集水面与第一侧板121的底面以及贯流风机的蜗壳底面之间的间距过小,则会导致冷凝水飞溅损坏立式空调器内其他部件,为了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设计水盘的集水面与第一侧板121的底面以及贯流风机的蜗壳底面之间具有3_-15_的间隙,这样,既能够避免滴水声过大产生的噪音,又能避免冷凝水飞溅的问题,从而提升了产品的品质。
[0053]进一步,优选地,因换热器20的冷媒进出管的管壁极易形成冷凝水,为了避免冷媒进出管的管壁上的冷凝水损坏立式空调器内其他部件,或者渗出立式空调器破坏用户的地板的情况出现,在换热器20的冷媒进出管上设置导流板,并使导流板与接水盘30相连通,这样,使换热器20的冷媒进出管的管壁上形成的冷凝水能够沿导流板流入接水盘30内,既避免了上述情况的发生,又进一步提升了产品的品质。
[0054]在本实施例的另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顶板11的外边缘形状与换热器20进风侧的形状相适配,通过固定和定位顶板11,就可以确保整个换热器20的外侧面定位,避免换热器翅片与其他结构干涉,使得换热器20与换热器固定架10之间的装配更加简单方便,从而有效地降低了换热器20与换热器固定架10之间的装配难度,提升了换热器20的装配效率,进而有效地提升了立式空调器的装配效率,并保证了立式空调器的品质。
[0055]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1和图3所示,换热器20为管翅式换热器20,换热器20的翅片(图中未示出)竖直设置,这样,既使得换热器20表面形成的冷凝水易被排出,又大大降低了固定板21的装配难度,从而大大降低了换热器20的加工难度;如图4所示,固定板21包括与换热器20的铜管22接头相连接的连接板211,连接板211靠近第一侧板121的一侧边上设置有折边212,折边212与第一侧板121的内侧面相连接;通过连接板211的一侧边弯折形成的折边212与第一侧板121的内侧面相连接,使得换热器20能够轻松地固定在换热器固定架10内,从而使得换热器20的安装、拆卸及维修简单方便。
[0056]进一步,优选地,换热器20的铜管22折弯成U形,以使换热器20的横截面呈U形,呈U形的管翅式换热器20能够最大限度地提升换热器20的换热效率,具体来说,换热器20的进风侧的形状为圆弧形,或者中部为圆弧形两侧为直线,顶板11的外边缘形状与换热器对应的位置横截面的进风侧的形状相适配,采用本实施例采用的换热器可以在圆弧换热器内侧形成适宜贯流风机设置的空间,使得贯流风机的一侧,且大于180度的角度范围内都有换热器20的进风,从而提高换热器20效率,同时顶板的适配也帮助换热器20的结构定位,同时在生产装配时,如水平放置时,顶板11会和安装操作平面接触,避免翅片受力。
[0057]可选地,折边212可通过螺钉与第一侧板121相连接,当然,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使第一侧板121与折边212固定连接,例如:卡接、焊接等,在此不再赘述。
[0058]作为本实施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如图5所示,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优选地,换热器固定架10还包括沿顶板11的外边缘竖直向下延伸形成的、并与第一侧板121相对设置的第二侧板122,且在第一侧板121与第二侧板122之间形成有供风通过的空间;如图1和图3所示,换热器20置于该空间内,换热器20的固定板21可以为一个,并可根据立式空调器内部结构,使固定板21与第一侧板121的内侧面或者第二侧板122的内侧面相连接,当然,换热器20的固定板21也可以为两个,两个固定板21分别与第一侧板121的内侧面或者第二侧板122的内侧面相连接,这样,可以有效保证换热器20与换热器固定架10之间的连接强度,从而有效地保证了换热器20安装的可靠性;另外,第一侧板121、第二侧板122和顶板11 一体制成,有效地保证了换热器固定架10的整体强度。
[0059]可选地,为了避免因换热器固定架10与换热器20的连接处凸出换热器固定架10的外表面,影响立式空调器内部其他结构的装配,如图1、图3和图4所示,在第一侧板121上连接安装板13,安装板13的迎风面上成形有多个凹陷部,固定板21与至少一凹陷部的底面相连接,通过固定板21与凹陷部的底面之间的连接,将换热器20固定在换热器固定架10上,从而使得换热器固定架10与换热器20的连接处位于换热器固定架10的内部,这样,既不会对其他结构的装配产生影响,又能够避免其他结构在外力作用下影响换热器固定架10与换热器20的连接处,从而保证了换热器20与换热器固定架10之间连接的可靠性。
[0060]如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另一个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立式空调器,包括:壳体和上述任一实施例提供的立式空调器的换热器组件,壳体具有进风口和出风口,出风口为沿壳体的长度方向设置的腰形孔,进风口与出风口之间形成风道,风道内设置有贯流风机,换热器组件的换热器固定架10与贯流风机的蜗壳相连接。
[006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立式空调器具有上述任一实施例提供的立式空调器的换热器组件的全部有益效果,即该立式空调器具有装配效率高、换热效果好、外观美观等优点,具体来说,在装配时,先将换热器20安装在换热器固定架10上,再将贯流风机与换热器固定架10相连接,最后装配壳体,这样,既有效地避免划伤壳体的情况发生,从而保证了产品的品质,又有效地提升了立式空调器的装配效率。
[0062]优选地,换热器固定架10的两侧分别连接有一支撑柱50,两支撑柱50的下端均与立式空调器的底盘相连接;支撑柱50的设置,有效地降低了换热器固定架10的装配工艺难度,从而使得换热器固定架10的装配简单方便。
[0063]其中,壳体包括面板和后壳40,后壳40具体结构如图7所示,面板结构可与【背景技术】中提到的专利号为201210277793.2公开的名为可隐藏送风口的空调器中公开的前面板结构相同,换热器固定架10与后壳40相连接。
[0064]具体地,当顶板11的外边缘竖直向下延伸形成的只有第一侧板121时,两支撑柱50分别连接在第一侧板121的两端,当顶板11的外边缘竖直向下延伸形成有第一侧板121和第二侧板122时,第一侧板121的一端与第二侧板122的一端相连接,两支撑柱50分别连接在第一侧板121的另一端和第二侧板122的另一端。
[0065]优选地,两支撑柱50均与蜗壳
当前第3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