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换热器的换热管和换热器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10139269阅读:来源:国知局
054]图10是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的组合式换热管的视图;
[0055]图11a和lib是使用图10所示的组合式换热管的换热器在插入插件之后的结构视图和主视图;
[0056]图11c是图lib中的圆圈E的细节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57]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Ι-llc,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在说明书中,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号指示相同或相似的部件。下述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说明旨在对本实用新型的总体实用新型构思进行解释,而不应当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限制。
[0058]如图5a和5b所示,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装配在一起的换热管51和翅片52的结构50的视图。如在【背景技术】部分所论述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明白,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的换热管51和翅片52的组合结构可以用在管翅式换热器中,也可以用在微通道/平行流换热器中。鉴于在【背景技术】中已经对管翅式换热器和微通道/平行流换热器的结构进行详细说,故,在此不再详细说明管翅式换热器和微通道/平行流换热器的具体结构,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直接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装配在一起的翅片和换热管的结构部分替代上述的对应换热器中的相应部分。或者说,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换热管可以根据需要用于各种换热器,而不限于上述的换热器的具体类型。
[0059]在实际的装配过程中,首先将翅片52 —层一层叠加在一起,然后通过换热管51串联起来,从而形成了如图5a所示的结构。
[0060]在一个不例中,换热管51的外表面为大体圆形,对应地,翅片孔53也具有大体圆形的形状。也就是,翅片孔53和换热管51形状需要保持相同或相匹配。为了使得换热管51能够穿过翅片52上的翅片孔53,通常将换热管51的外径设置成略小于翅片孔53的内径。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具体设置它们之间的尺寸关系。
[0061]参见图5c和5d,可以看到换热管51和翅片孔53之间具有一些空间或间隙54。这个间隙54是翅片孔53相对换热管51的余量,以使得换热管51便于穿过翅片的堆叠层或翅片包。
[0062]如图5a_5c所示,换热管51为在中心处具有一空间55的组合式换热管。所述空间55用于容纳插件57 (将在下文详细说明)以将所述组合式换热管胀接在换热器中对应的翅片孔53中。
[0063]具体地,组合式换热管51包括彼此分离的至少两个换热子管58。在图5c中示出,组合式换热管51包括两个换热子管58。所述至少两个换热子管58的部分外表面围成在所述换热管51的中心处的所述空间55。
[0064]在一个示例中,所述至少两个换热子管58为N个换热子管,N为大于等于2的自然数,所述N个换热子管58中的每一个为具有N分之一圆弧的换热子管,所述N个换热管58中的每一个在各自的圆弧所对应的圆心处具有凹部59,所述凹部59沿着所述换热子管58的延伸方向朝向换热子管58内的通道56向内凹。在所述N个换热子管58组合在一起时,所述N个凹部59形成为一个大体圆形的空间55。
[0065]参见图5c,示出了组合式换热管58包括两个大体半圆形的换热子管58。每个换热子管58在各自的圆弧所对应的圆心处具有大体半圆形的凹部59,该凹部59沿着换热子管58的延伸方向朝向换热子管内的通道56向内凹。每个换热子管58具有一个通道56。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插件57的形状具体地设计所述凹部59的形状,而不限于图示的情形。
[0066]可以理解,在图5c中,换热子管58是半圆形或近似半圆形,但是因为换热子管58本身不参与胀接,所以换热子管58的横截面可以是任意形状,而且还可以是多孔的或毛细孔的。
[0067]参见图6a和6b,示出了图5c中显示的半圆形的换热子管58,并且具有半圆形的凹部59。
[0068]参见图6c和6d,不出了与图6a和6b大体相同的换热子管58,其不同之处在于每个换热子管58不是具有一个通道56,而是具有毛细管形式,具体地如图所示,示出了具有三个通道56。如图所示,三个通道56在每个换热管58中是均等的。当然,还可以将三个通道56设置成不均等的或任何其他合适的形式。
[0069]参见图6e和6f,示出了将图6a和6b中显示的两个换热子管58装配在一起时组成所述组合式换热管51的情形。此时,该组合式换热管51的外径略小于翅片孔53的内径,从而可以保证两个换热子管58可以并列地一起插入到由多个翅片52构成的翅片包中。
[0070]参见图6g和6h,示出了将图6c和6d中的多通道的两个换热子管58组装在一起形成所述的组合式换热管51的示例。
[0071]在上述图示中,示出了将两个完全相同的换热子管58组合成一个组合式换热管51,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设置组合在一起的换热子管58的形式,而不必是完全相同的。例如将图6a中所示的单通道的换热子管58与图6c中所示的多通道的换热子管58组合在一起。
[0072]通过上述的图示可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换热管51可以是单孔的、多孔的、毛细孔的等等,即换热管51内的通道56的数量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选择。所述空间55可以圆形的、方形的、燕尾形的或其它非圆形的形状等等。需要说明的是,此处所述的换热管51的通道的数量、截面形状和所述空间的数量和形状可以任意进行组合,而不限于图示的情形。在换热管51具有多个换热通道时,可以在不同的换热通道中流过不同的流体。
[0073]参见图7a_7c,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的装配在一起的换热管51和翅片52的结构50的视图,其与图5a和5b所示的示例大体相同,其不同之处仅在于每个换热子管58具有三个换热通道56。因此,不再累述与图5a和5b所示的相同的内容。
[0074]参见图8a和8b,示出了图5a和5b所示的结构中插入插件之后的结构视图和主视图。在将两根换热子管58同时穿过同一翅片孔53之后,在两根换热子管58之间所形成的空间55中插入插件57。两根换热子管58被推开之后,与翅片孔53的内壁完全接触(参见图7c),以达到与机械胀接相同的目的。插件57完成插入之后就留在两根换热子管58之间不再取出,使之完全形成对换热子管58的牢固支承。
[0075]从图8c可见,插件57紧紧地支撑着两根换热子管58,以使得两根换热子管58之间分离,从而消除了换热子管58的外表面与翅片孔53之间的间隙以达到胀接的目的。
[0076]参见图7d_7f,示出了插件57的各个实施例的结构视图。如图所示,所述插件57在一个示例中是内胀管,可以是空心的、实心的、多孔的、圆形的、非圆形的、方形的、燕尾形的,等等。插件57的具体形状需要与相应的换热管51中心处的空间55的形状相对应。需要说明的是,插件可以作为储液器或者过热过冷管。
[0077]具体地,所述内胀管57的外表面上设置有向外突出的突出部571,所述突出部571在将所述换热子管58胀接在所述翅片孔53中时插入到相邻的两个换热子管58之间的空隙591中。所述突出部571沿所述内胀管的延伸方向延伸。
[0078]优选地,在一个示例中,所述内胀管57具有与所述每个翅片孔53中的换热子管58的数量相同数量的突出部571。也就是说,如图8c所示,当组合式换热管51包括两个换热子管58时,必然会在两个换热子管58之间形成两个间隙591,这样期望设置两个突出部571,以能够均衡地将两个换热子管58胀接在翅片孔53内。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具体选择突出部的数量。
[0079]参见图8d,示出了将具有三个通道56的两个换热子管58胀接在翅片孔53中的情形,鉴于其与图8c所示的大体相同,故在此不再详述。
[0080]参见图9a_9c,示出了将另一种形式的组合式换热管5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