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冷媒介回收再利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793784阅读:17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制冷媒介回收再利用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压力容器领域,涉及一种空调机的制冷媒介回收再利用装置。
背景技术
在家用空调、汽车空调、中央空调维修中,不可避免地会造成空调机的制冷媒介流失挥发,氟利昂混入空气中,会使大气臭氧层遭到破坏,不利于环境保护,而且残存的制冷媒介一般都白白的浪费掉,目前,制冷媒介的回收再利用还是空白。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于环保,节约资源,使空调机的制冷媒介可回收再利用的装置。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一种制冷媒介回收再利用装置,包括外壳、框架、压缩机、储液瓶及相关电路、管路,框架内设置有压缩机、冷却仓,冷却仓内设置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储液瓶。压缩机上设置有压缩机出气口和压缩机进气口,冷却仓上设置有冷却进水管和冷却排水管。储液瓶内设置有抽液制冷管,抽液制冷管底部设置有过滤网。储液瓶上设置有储液瓶进出气嘴、安全手柄,安全压力表。工作状况下,冷却仓内注入有冷水。外壳上设置有电源开关、推拉手柄,外壳背面安装有散热板。
本实用新型通过压缩机将空调机的残存制冷媒介回收在储液瓶内再利用,避免制冷媒介挥发混入空气中破坏大气臭氧层,有利于环境保护,节约资源,为用户减少开支;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经济实用,填补制冷媒介回收再利用的空白,可广泛适于空调维修行业使用。


图1为本实用新型外部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内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阅图1、图2所示,一种制冷媒介回收再利用装置,主要是由外壳1、压缩机2、冷却进水管3、储液瓶4、抽液制冷管5、储液瓶进出气嘴6、电源开关7、安全手柄8、压缩机出气口9、安全压力表10、压缩机进气口11、推拉手柄12、冷却排水管13、脚轮14、过滤网15、冷却仓16、框架17、散热板18等构成的。其框架17外设置有外壳1,框架17底部设置有脚轮14,外壳1上部设置有储液瓶进出气嘴6、电控电路的电源开关7、安全手柄8、储液瓶安全压力表10及推拉手柄12,储液瓶进出气嘴6为三通,电控电路采用现有技术,外壳1背面安装有散热板18。
所述的框架17下部内设置有压缩机2,压缩机2连通压缩机出气口9和压缩机进气口11,框架17中部内设置有冷却仓16,冷却仓16上设置有冷却进水管3和冷却排水管13,冷却仓16内设置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储液瓶4,但要保证冷却仓16内有足够的空间,储液瓶4连通安全压力表10,储液瓶4内设置有抽液制冷管5,抽液制冷管5底部安装有过滤网15,阻止空调机内的杂物进入储液瓶4内,保证制冷媒介的优质储存,储液瓶4上部是储液瓶进出气嘴6、安全手柄8,工作状况下,冷却仓16内注入有冷水。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法1)、找出待维修的空调机高压与低压管的卡头,将现有冷媒表卡入卡头,检查是否有冷媒;2)、将冷媒表的中间一根管与储液瓶进气嘴6连通,将压缩机出气口9与储液瓶出气嘴6连通;3)、从冷却仓16上的冷却进水管3注入冷水;4)、打开储液瓶4的安全手柄8;5)、打开冷媒表的高压表与低压表,接通电源;6)、观察冷媒表的低压表,待低压表为真空状态时,回收完毕,储液瓶4内的回收冷媒储存备用,可重新注入空调机;7)、关闭储液瓶4的安全手柄8,关闭电源。
权利要求1.一种制冷媒介回收再利用装置,包括外壳、框架、压缩机、储液瓶及相关电路、管路,其特征在于框架(17)内设置有压缩机(2)、冷却仓(16),冷却仓(16)内设置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储液瓶(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媒介回收再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压缩机(2)上设置有压缩机出气口(9)和压缩机进气口(11),冷却仓(16)上设置有冷却进水管(3)和冷却排水管(1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媒介回收再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储液瓶(4)内设置有抽液制冷管(5),抽液制冷管(5)底部设置有过滤网(1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媒介回收再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储液瓶(4)上设置有储液瓶进出气嘴(6)、安全手柄(8),安全压力表(1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媒介回收再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工作状况下,冷却仓(16)内注入有冷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媒介回收再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外壳(1)上设置有电源开关(7)、推拉手柄(12),外壳(1)背面安装有散热板(18)。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属于压力容器领域,涉及一种空调机的制冷媒介回收再利用装置。包括外壳、框架、压缩机、储液瓶及相关电路、管路,其框架内设置有压缩机、冷却仓,冷却仓内设置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储液瓶;通过压缩机将空调机的残存制冷媒介回收在储液瓶内再利用,避免制冷媒介挥发混入空气中破坏大气臭氧层,有利于环境保护,节约资源,为用户减少开支;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经济实用,可适于空调维修行业使用。
文档编号F25B45/00GK2670864SQ200320100329
公开日2005年1月12日 申请日期2003年10月15日 优先权日2003年10月15日
发明者陈洪涛 申请人:陈洪涛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