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外机冷凝器及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793899阅读:14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室外机冷凝器及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调与制冷工程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涉及室外机冷凝器及具有该冷凝器的空调器。
背景技术
普通空调一般包括室内机和室外机,室内机用来调节室内温度,室外机用来与室外空气进行热交换。室外机包括压缩机、冷凝器、风扇及节流元件。空调运行在制冷工作模式时,压缩机产生的高温高压气态制冷剂流入冷凝器,经冷凝器转换为低温高压液态制冷剂后流出,经节流元件转换为低温低压液态制冷剂并送入室内机的蒸发器,以吸收室内空气热量而转换为低温低压气态制冷剂,从而达到调节室内温度的目的。所以,冷凝器与室外空气进行热交换的效率直接决定了空调的整体性能。图I所示为现有空调室外机冷凝器中制冷剂的流向图。在图I中,冷凝器采用内、外两排冷凝管路的管路结构,其中,背风面的管路为内排冷凝管路11,迎风面的管路为外排冷凝管路12。以空调器工作在制冷工作模式为例,整个冷凝管路采用两路分/汇流的结构形式,从压缩机输出的I路制冷剂分为两路流入冷凝器。其中,第一流路具有位于内排冷凝管路11上的制冷剂入口 111和位于外排冷凝管路12上的制冷剂出口 114,第二流路具有位于内排冷凝管路11上的制冷剂入口 121和位于外排冷凝管路12上的制冷剂出口 124,且制冷剂入口 111和制冷剂入口 121相邻设置在内排冷凝管路11的中部。对于第一流路,制冷剂从制冷剂入口 111进入内排冷凝管路11后沿内排冷凝管路11向上流动,到达内排冷凝管路顶端管口 112后流入外排冷凝管路顶端管口 113,然后再沿外排冷凝管路12向下流动,最后从制冷剂出口 114流出。对于第二流路,制冷剂从制冷剂入口 121进入内排冷凝管路11后沿内排冷凝管路11向下流动,到达内排冷凝管路底端管口 122后进入跨接管15,经跨接管15流入位于外排冷凝管路12中上部的管口 123,然后再沿外排冷凝管路12向上流动,最后从制冷剂出口 124流出。从制冷剂出口 114和124流出的两路制冷剂进入分流器13汇流成一路,经直线管路14后折弯进入位于外排冷凝管路12上、管口 123下方的管口131,然后再沿外排冷凝管路12向下流动,执行过冷处理,最后从位于外排冷凝管路12低端的制冷剂总出口 132流出。采用上述冷凝管路的室外机冷凝器存在下述缺陷首先,汇流后的制冷剂总出口132位于冷凝管路的底端,距离室外机底盘较近。由于出口处的制冷剂温度最低,因此不能有效除去底盘及冷凝器底部的余霜,导致化霜不彻底,容易出现结冰而影响空调器的整体性能。其次,管口 131与制冷剂总出口 132之间的管路作为过冷段管路,作为入口的管口131与第一流路的制冷剂出口 114及第二流路的制冷剂出口 124距离较近,第一流路和第二流路的制冷剂经分流器13汇流后仅经过一段较短的直线管路14之后就要在弯管中流动,造成制冷剂流动不平稳,扰动较大,导致气、液相制冷剂不能充分混合,进一步影响了空调器的制冷及制热性能。再次,制冷剂在进入冷凝器管路之前分为两路,但第一流路的路径与第二流路的路径不相同,导致两流路虽然入口处的制冷剂温度相等,但经不同路径流动换热后,从制冷剂出口 114和制冷剂出口 124流出的制冷剂温度极有可能不相等,从而导致经分流器13汇流后从管口 131进入过冷管路的制冷剂混合会不均匀,进而也影响了空调器的工作性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室外机冷凝器,以解决现有室外机冷凝器存在的上述至少一个缺陷。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 明采用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室外机冷凝器,包括内排冷凝管路和外排冷凝管路,其特征在于,在内排冷凝管路上自上而下依次设置有第一流路制冷剂入口、第二流路制冷剂入口、第一连接管口和过冷流路制冷剂入口,在外排冷凝管路上自上而下依次设置有第一流路制冷剂出口、第二流路制冷剂出口、第二连接管口和制冷剂总出口,第一流路制冷剂入口经内排冷凝管路顶端管口及外排冷凝管路顶端管口与第一流路制冷剂出口相连通,第二流路制冷剂入口经第一连接管口和第二连接管口与第二流路制冷剂出口相连通,第一流路制冷剂出口和第二流路制冷剂出口分别连接一三通分流器的分流管口,三通分流器的汇流管口与过冷流路制冷剂入口相连通,并经内排冷凝管路底端管口和外排冷凝管路底端管口与制冷剂总出口相连通,且制冷剂总出口位于外排冷凝管路底端管口的上端。本发明通过将制冷剂总出口抬高而远离外排冷凝管路底端管口,由于制冷剂总出口处的制冷剂温度最低,因此使得靠近室外机底盘处的底端冷凝管路具有较高的温度,能有效除去底盘及冷凝器底部的余霜,且除霜速度快,避免了结冰现象的发生,提高了空调器的除霜性能及整体运行性能。如上所述的室外机冷凝器,所述制冷剂总出口与所述外排冷凝管路底端管口之间相隔2-6个管口。优选的,所述制冷剂总出口与所述外排冷凝管路底端管口之间相隔2个管口。或者,如上所述的室外机冷凝器,所述制冷剂总出口与所述外排冷凝管路底端管口之间相隔75-175mm。如上所述的室外机冷凝器,为解决制冷剂在弯管中流动不平稳、扰动较大而使得气、液相制冷剂不能充分混合的问题,所述三通分流器的汇流管口连接一直线管路,进而经直线管路与所述过冷流路制冷剂入口相连通,直线管路跨越4-8个管口。或者,如上所述的室外机冷凝器,所述直线管路的长度为100-200mm。优选的,所述直线管路的长度为150mm。如上所述的室外机冷凝器,所述第一流路制冷剂入口和所述第二流路制冷剂入口相邻设置在所述内排冷凝管路上,且所述第一流路制冷剂入口和所述第一流路制冷剂出口之间的管口数量与所述第二流路制冷剂入口和所述第二流路制冷剂出口之间的管口数量相等,以保证分流及汇流的各路制冷剂温度及流量均匀分布,进而提高冷凝器的换热效果。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室外机,所述室外机中设置有上述所述的室外机冷凝器,有效提高了空调器的工作性能。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I、本发明通过将制冷剂总出口抬高而远离外排冷凝管路底端管口,由于制冷剂总出口处的制冷剂温度最低,因此使得靠近室外机底盘处的底端冷凝管路具有较高的温度,能有效除去底盘及冷凝器底部的余霜,且除霜速度快,避免了结冰现象的发生,提高了空调器的除霜性能及整体运行性能。2、本发明通过加长三通分流器的汇流管口所连接的直线管路的长度,使得从汇流管口流出的汇流后制冷剂或要进入三通分流器进行分流的制冷剂有较长的平稳流动路径,减少流动扰动,有利于气、液相制冷剂的充分混合,进而提高冷凝器的制热能力。结合附图阅读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后,本发明的其他特点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清楚。


图I是现有技术室外机冷凝器的制冷剂流向结构示意 图2是本发明室外机冷凝器一个实施例的制冷剂流向结构示意图。上述各图中,附图标记及其对应的部件名称如下
11、内排冷凝管路;12、外排冷凝管路;13、分流器;14、直线管路;15、跨接管;111、制冷剂入口 ;112、内排冷凝管路顶端管口 ;113、外排冷凝管路顶端管口 ;114、制冷剂出口 ;121、制冷剂入口 ;122、内排冷凝管路底端管口 ;123、管口 ;124、制冷剂出口 ;131、管口 ;132、制冷剂总出口;
21、内排冷凝管路;22、外排冷凝管路;23、三通分流器;24、直线管路;
Al、第一流路制冷剂入口 ;A2、内排冷凝管路顶端管口 ;A3、外排冷凝管路顶端管口 ;A4、第一流路制冷剂出口 ;
BI、第二流路制冷剂入口 ;B2、第一连接管口 ;B3、第二连接管口 ;B4、第二流路制冷剂出口 ;
Cl、过冷流路制冷剂入口 ;C2、内排冷凝管路底端管口 ;C3、外排冷凝管路底端管口 ;C4、制冷剂总出口。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请参考图2,该图2所示为本发明室外机冷凝器一个实施例的制冷剂流向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在该实施例中,室外机冷凝器包括背风面的内排冷凝管路21和迎风面的外排冷凝管路22共两排冷凝管路。在内排冷凝管路21上自上而下依次设置有第一流路制冷剂入口 Al、第二流路制冷剂入口 BI、第一连接管口 B2和过冷流路制冷剂入口 Cl ;在外排冷凝管路22上自上而下依次设置有第一流路制冷剂出口 A4、第二流路制冷剂出口 B4、第二连接管口 B3和制冷剂总出口 C4。其中,第一流路制冷剂入口 Al经内排冷凝管路顶端管口 A2及外排冷凝管路顶端管口 A3与第一流路制冷剂出口 A4相连通;第二流路制冷剂入口 BI经第一连接管口 B2和第二连接管口 B3与第二流路制冷剂出口 B4相连通。而第一流路制冷剂出口 A4和第二流路制冷剂出口 B4分别连接一三通分流器23的分流管口,三通分流器23的汇流管口经直线管路24后折弯,然后与过冷流路制冷剂入口Cl相连通,并经内排冷凝管路底端管口 C2和外排冷凝管路底端管口 C3与制冷剂总出口 C4相连通。而且,在该实施例中,制冷剂总出口 C4位于外排冷凝管路底端管口 C3的上端,以将制冷剂总出口 C4抬高而远离底端冷凝管路。第一流路制冷剂出口 A4和第二流路制冷剂出口 B4相邻设置,过冷流路制冷剂入口 Cl和第一连接管口 B2相邻设置,第二连接管口 B3和制冷剂总出口 C4相邻设置,以充分利用冷凝器中的U形管。此外,第一流路制冷剂入口 Al和第二流路制冷剂入口 BI相邻设置,且第一流路制冷剂入口 Al和第一流路制冷剂出口 A4之间的管口数 量与第二流路制冷剂入口 BI和第二流路制冷剂出口 B4之间的管口数量相等,使得分流及汇流的各路制冷剂温度及流量均匀分布,提高制冷剂的流动一致性,进而利于提高整个冷凝器的换热效果。需要说明的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获知,上面及下面所述及的管口是指冷凝器中设置的U形管的管口。对于上述结构的室外机冷凝器,在空调器工作在制冷模式时,从压缩机流出的制冷剂一分为二,分为上、下两路流入室外机冷凝器。其中,上路制冷剂作为第一路制冷剂,从第一流路制冷剂入口 Al进入内排冷凝管路21后沿内排冷凝管路21向上流动,到达内排冷凝管路顶端管口 A2后流入外排冷凝管路顶端管口 A3,然后再沿外排冷凝管路22向下流动,最后从第一流路制冷剂出口 A4流出。而下路制冷剂作为第二流路,制冷剂从第二流路制冷剂入口 BI进入内排冷凝管路21后沿内排冷凝管路21向下流动,到达第一连接管口 B2后进入位于外排冷凝管路22上的第二连接管口 B3,然后沿外排冷凝管路22向上流动,最后从第二流路制冷剂出口 B4流出。从第一流路制冷剂出口 A4和第二流路制冷剂出口 B4流出的两路制冷剂进入三通分流器23中汇流成一路,从三通分流器23的汇流管口流入直线管路24,经折弯后进入位于内排冷凝管路21上的过冷流路制冷剂入口 Cl,然后再沿内排冷凝管路21向下流至内排冷凝管路底端管口 C2,然后,再流入外排冷凝管路底端管口 C3之后沿外排冷凝管路22向上流动,最后从制冷剂总出口 C4流出。在制冷剂流动过程中,由于制冷剂总出口 C4处的制冷剂温度最低,且在该实施例中的制冷剂总出口 C4位于外排冷凝管路底端管口 C3的上端、与之间隔一定距离,因此,靠近室外机底盘处的底端冷凝管路具有较高的温度,利用该温度较高的冷凝管路可以有效除去底盘及冷凝器底部的余霜,且除霜速度快,避免了结冰现象的发生,提高了空调器的除霜性能及整体运行性能。制冷剂总出口 C4与外排冷凝管路底端管口 C3之间的距离可以通过两者之间间隔的管口来限定,根据性能要求,可以限定两者之间相隔2-4个管口。作为优先实施例,制冷剂总出口 C4与外排冷凝管路底端管口 C3之间相隔2个管口。或者,也可以通过间隔距离来进行限定。此时,要求制冷剂总出口 C4与外排冷凝管路底端管口 C3之间相隔75-175mm。考虑到制冷剂在弯管中流动时扰动较大,流动不平稳,不利于制冷剂的混合,该实施例通过合理设置第一流路制冷剂出口 A4和第二流路制冷剂出口 B4与过冷流路制冷剂入口 Cl的位置来拉长与三通分流器23的汇流管口相连接的直线管路的长度,使得从汇流管口流出的汇流后制冷剂或要进入三通分流器23进行分流的制冷剂有较长的平稳流动路径,减少流动扰动,有利于气、液相制冷剂的充分混合,进而提高冷凝器的制热能力。为保证流动性能,直线管路24的长度L要求设置为100-200mm。优选的,设置为150mm。或者,也可以通过跨越的管口数量来限定直线管路24的长度,此时,要求直线管路24跨越4-8个管口,以满足制冷剂平稳运行、充分混合的性能要求。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进行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权利要求
1.ー种室外机冷凝器,包括内排冷凝管路和外排冷凝管路,其特征在于,在内排冷凝管路上自上而下依次设置有第一流路制冷剂入ロ、第二流路制冷剂入ロ、第一连接管ロ和过冷流路制冷剂入口,在外排冷凝管路上自上而下依次设置有第一流路制冷剂出口、第二流路制冷剂出ロ、第二连接管口和制冷剂总出口,第一流路制冷剂入口经内排冷凝管路顶端管ロ及外排冷凝管路顶端管ロ与第一流路制冷剂出ロ相连通,第二流路制冷剂入ロ经第一连接管口和第二连接管ロ与第二流路制冷剂出ロ相连通,第一流路制冷剂出口和第二流路制冷剂出ロ分别连接一三通分流器的分流管ロ,三通分流器的汇流管ロ与过冷流路制冷剂入口相连通,并经内排冷凝管路底端管口和外排冷凝管路底端管ロ与制冷剂总出口相连通,且制冷剂总出ロ位于外排冷凝管路底端管ロ的上端。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室外机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剂总出口与所述外排冷凝管路底端管ロ之间相隔2-6个管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室外机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剂总出口与所述外排冷凝管路底端管ロ之间相隔2个管ロ。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室外机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剂总出口与所述外排冷凝管路底端管ロ之间相隔75-175mm。
5.根据权利要求I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室外机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三通分流器的汇流管ロ连接一直线管路,进而经直线管路与所述过冷流路制冷剂入ロ相连通,直线管路跨越4-8个管ロ。
6.根据权利要求I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室外机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三通分流器的汇流管ロ经一直线管路与所述过冷流路制冷剂入口相连通,直线管路的长度为100-200mm。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室外机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直线管路的长度为150_。
8.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室外机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流路制冷剂入口和所述第二流路制冷剂入口相邻设置在所述内排冷凝管路上,且所述第一流路制冷剂入口和所述第一流路制冷剂出口之间的管口数量与所述第二流路制冷剂入口和所述第二流路制冷剂出口之间的管口数量相等。
9.一种空调器,包括室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外机中设置有上述权利要求I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室外机冷凝器。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室外机冷凝器及空调器。所述室外机冷凝器包括内排冷凝管路和外排冷凝管路,在内排冷凝管路上自上而下依次设置有第一流路制冷剂入口、第二流路制冷剂入口、第一连接管口和过冷流路制冷剂入口,在外排冷凝管路上自上而下依次设置有第一流路制冷剂出口、第二流路制冷剂出口、第二连接管口和制冷剂总出口,制冷剂总出口位于外排冷凝管路底端管口的上端。通过将制冷剂总出口抬高而远离外排冷凝管路底端管口,使得靠近室外机底盘处的底端冷凝管路具有较高的温度,能有效除去底盘及冷凝器底部的余霜,避免了结冰现象的发生,有利于提高空调器的除霜性能及整体运行性能。
文档编号F25B39/04GK102635984SQ201210125818
公开日2012年8月15日 申请日期2012年4月26日 优先权日2012年4月26日
发明者任善军, 吕福俊, 王友宁, 王飞 申请人:海尔集团公司,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