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藏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02068阅读:534来源:国知局
冷藏库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将设置于主体上部的贮藏室的前面开口用并排设置的左右门对开式地封闭的冷藏库。



背景技术:

家庭用的大容量冷藏库为了应对多种多样的用户需求,冷却贮藏温度的多样化并且每个贮藏室都设有多个门的冷藏库正在商品化。而且,将冷冻室配置在上部的顶部冷冻型(top freezer type)、在上部的冷藏室与下部的蔬菜室之间配置冷冻室的中部冷冻型(middle freezer type)、将冷冻室配置在最下部的底部冷冻型(bottom freezer type)等方式正在被商品化。进而,在上部的冷藏室的下方并排设置有纵长的冷冻室和蔬菜室的类型、左右地并排设置有冷冻室和冷藏室的并排型(side-by-side type)等方式正在被商品化。

在这种商品环境中,近年来,考虑到使用方便性,如下类型的冷藏库变成了主流:将使用频率高且收纳容积最大的冷藏室作为对开式的门配置在最上层,在其下方设置制冰室和温度切换室,而在其下方设置蔬菜室,在最下部设置冷冻室。在该类型的冷藏库中,在冷藏室的对开式门中的一方的开放端侧的内表面,安装有在闭门时向另一方的门侧转动的分隔体,并设置密封垫的吸附面。

进而,在近年来的冷藏库的对开式的门中,门变得大型化,纵向尺寸也变长,产生了由纵向长的分隔体弯曲引起的外观设计上的课题。为了解决该课题,将形成旋转分隔体的门密封垫的吸附面的薄钢板制的分隔板做成首先将平板状的吸附面及其两侧端缘向内侧折返而重叠。然后再向内侧弯曲而具有角部的形状,设置于分隔板的周缘部和分隔板的库内侧的隔热部件的外表面用合成树脂制的分隔框覆盖。此外,如下结构被广泛普及:用该分隔框体卡合保持分隔板,在分隔板内表面粘贴面加热器,来防止分隔板表面产生的结露(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下面,利用图11、图12对现有冷藏库的旋转分隔体的规格进行说明。

图11表示的是现有冷藏库的冷藏贮藏室3的对开式门的结构,旋转分隔体13在关闭了左侧门7和右侧门8的状态下,吸附左侧门7的门密封垫11和右侧门8的门密封垫12。

作为旋转分隔体13的基本结构,包括:形成吸附面的磁性体即薄钢板制的分隔板16;形成隔热层的发泡苯乙烯制的成形隔热部件18;覆盖它们而形成旋转分隔体13的外轮廓的合成树脂制的分隔框体17;配置于分隔板16的内表面的由铝箔加热器等构成的面加热器19(加热部);和配置于旋转分隔体13的上端部且在上端面形成有引导槽的盖部件58。

通常,在上述的结构中,因为钢板制的分隔板16与面加热器19直接接触,所以作为漏电对策,需要配置将分隔板16与冷藏库主体连接的接地线。

另外,以冷藏贮藏室3和旋转分隔体13的嵌合为目的的盖部件58也发挥将分隔板16和分隔框体17的各自的上部末端覆盖连结的作用。

但是,在上述现有的结构中,因成为低温的冷藏室的温度影响而变冷了的门密封垫11、12与热传导率高的薄钢板制的分隔板16直接接触,由此,分隔板16的大气开放部的表面温度下降,具有面加热器的容量变得超过必要的大,消耗电力量增加的课题。

本实用新型是为解决上述课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降低向旋转分隔体的加热器等加热部的电力输入的冷藏库。

本实用新型是为解决上述课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降低旋转分隔体的加热器容量的冷藏库。

另外,在上述现有的结构中,在分隔板为无绝缘性的薄钢板制,其面积也大,在内表面粘贴有面加热器等电部件的情况下,从担心漏电方面考虑,需要配置接地线,具有结构复杂,成本高的课题。

本实用新型是为解决上述课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废除接地线以简单的结构实现低成本化的冷藏库。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249491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冷藏库用并排设置的左右门对开式地封闭贮藏室的前面开口,在左右门中的至少任一者的与枢轴支承侧相反一侧的内表面设有遍及纵向的旋转分隔体作为与门密封垫的吸附面。另外,旋转分隔体至少包括:形成与门密封垫的吸附面的分隔板;配置于旋转分隔体内部的隔热件;覆盖分隔板的周缘部和隔热件的外表面的分隔框体;和配置于分隔板内表面的加热部。而且,分隔板和分隔框体由合成树脂形成。

由此,能够抑制向用于防止转动分隔板的结露的加热部的输入,能够实现节能。另外,由此能够废除接地线,以简单的结构即可实现低成本化。

另外,本实用新型的冷藏库用并排设置的左右门对开式地封闭贮藏室的前面开口,在左右门中的至少任一者的与枢轴支承侧相反一侧的内表面设有遍及纵向的旋转分隔体作为与门密封垫的吸附面。另外,旋转分隔体至少包括:形成与门密封垫的吸附面的分隔板;配置于旋转分隔体内部的隔热件;覆盖分隔板的周缘部和隔热件的外表面的分隔框体;和直线状地配置于分隔板内表面的加热部。

由此,能够抑制向用于防止转动分隔体的结露的加热部的电力输入,能够废除接地线。进而,能够在分隔体且在内侧确保配置磁性体的空间,以简单的结构实现低成本化。

另外,本实用新型的冷藏库通过将加热部分割为多个部位,使发热量即功率密度可变。由此,分隔板的表面温度变得均匀,能够进一步削减向加热部的不必要的电力输入,能够实现节能。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第1和第4实施方式的冷藏库的打开了对开式门的状态的主视图。

图2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第1和第4实施方式的冷藏室门的闭门状态的主要部分截面图。

图3是对本实用新型第1和第4实施方式的加热部的通电率与分隔板的表面温度之间的关系进行说明的曲线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2实施方式的冷藏库的旋转分隔体的主要部分截面图。

图5是对本实用新型第2实施方式的冷藏库的加热部的通电率与分隔板的表面温度之间的关系进行说明的曲线图。

图6是对本实用新型第2实施方式的冷藏库的旋转分隔体和门密封垫的吸附力进行说明的曲线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第3实施方式的冷藏库的旋转分隔板的分解立体图。

图8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第4实施方式的冷藏库主要部分的图2的8-8截面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第5实施方式的冷藏库的加热部的结构图。

图10是对本实用新型第5实施方式的冷藏库的加热部各部位的加热部的发热量与分隔板表面温度之间的关系进行说明的曲线图。

图11是表示现有冷藏库的冷藏室门的闭门状态的截面图。

图12是现有冷藏库的旋转分隔体的分解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本实用新型并不受这些实施方式限定。

(第1实施方式)

图1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第1实施方式的冷藏库100的打开了对开式的左侧门102和右侧门103的状态的主视图。

冷藏库100具有位于左侧的左侧门102和位于右侧的右侧门103,在图1中,表示的是打开了左侧门102和右侧门103的状态。设有左侧门102和右侧门103的部分是冷藏贮藏室105的部分,在左侧门102的下方配置有制冰室106,进而在制冰室106的下方配置有冷冻室107、蔬菜室108。在右侧门103的下方且在制冰室106的右邻设有切换室109。

左侧门102和右侧门103分别由铰链部枢轴支承,以向左侧和右侧开的方式构成,在左侧门102的非枢轴支承侧设有旋转分隔体200。该旋转分隔体200根据左侧门102的开闭动作而旋转,在闭门的状态下,经由门密封垫110封闭左侧门102和右侧门103的非枢轴支承侧,防止冷气从冷藏贮藏室105内向冷藏库100外泄漏。

这里,在冷藏贮藏室105、制冰室106、冷冻室107、蔬菜室108和切换室109的各贮藏室之间配置有隔热分隔部件(未图示),在该隔热分隔部件的前面配置有钢板制的罩501、502、503,经由各贮藏室门的门密封垫110而封闭,防止冷气从各贮藏室向冷藏库100外泄漏。

在图2中,旋转分隔体200具有:形成与门密封垫110的吸附面111的分隔板210、和配置于旋转分隔体200内部的发泡苯乙烯制的隔热件220。进而,旋转分隔体200具有:覆盖分隔板210的周缘部和隔热件220的外表面的合成树脂制的分隔框体230、和配置于分隔板210内表面中央的加热部240。

这里,分隔板210为合成树脂制,在内表面安装有两个磁性体211。磁性体211在冷藏库的高度方向上构成于旋转分隔体200的高度的大致整个区域,在关闭了左侧门102和右侧门103的状态下,配置成与构成于门密封垫110内的磁性体112相对。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磁性体211和磁性体112,使用长方体的塑料磁体。

进而,加热部240和磁性体211压接保持于分隔板210与隔热件220之间。

加热部240是在线状加热器上粘贴有铝箔的面加热器。

针对上述结构的冷藏库,在下面对其动作、作用进行说明。

首先,在现有结构中,如图11所示,因成为低温的冷藏贮藏室3的温度影响而变冷了的门密封垫11、12与热传导率高的薄钢板制的分隔板16直接接触,由此,分隔板16的大气开放部的表面温度会过分降低。然后,为了补偿降低了的表面温度使之成为露点温度以上,需要加大面加热器19的容量。与此相对,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旋转分隔体200的形成门密封垫110的吸附面111的分隔板210采用合成树脂制。由此,在对图3的加热部的通电率与分隔板的表面温度的关系进行说明的曲线图中,首先在同一通电率的条件下,本实施方式的分隔板210的表面温度比现有分隔板的表面温度高约3K。另外,如图3所示,外部空气条件为30℃、75%时的用于维持露点温度的通电率,现有例为50%,而本实施方式为约40%,可知能够降低约10%。这是因为,门密封垫110所接触的分隔板210采用热传导率小的合成树脂,由此抑制了分隔板210的大气开放部212的温度降低。

而且,通过以与构成于门密封垫110内的磁性体112相对的方式配置磁性体211,能够确保与门密封垫110的吸附这样的旋转分隔体200的基本功能。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由并排设置的左侧门102和右侧门103对开式地封闭贮藏室的前面开口,在左侧门102和右侧门103中的至少任一者的与枢轴支承侧相反一侧的内表面设有纵向的旋转分隔体200作为门密封垫110的吸附面。另外,旋转分隔体200至少包括:形成门密封垫110的吸附面的分隔板210、和配置于旋转分隔体200的内部的隔热件220。另外,包括:覆盖分隔板210的周缘部和隔热件220的外表面的合成树脂制的分隔框体230、和配置于分隔板210的内表面的加热部240。而且,分隔板210采用合成树脂制,能够将分隔板210的表面温度维持得较高,能够削减向加热部240的输入。

此外,以与构成于门密封垫110的内部的磁性体112相对的方式在分隔板210的内表面配置有磁性体211,能够将门密封垫110和旋转分隔体200吸附。

(第2实施方式)

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2实施方式的冷藏库的旋转分隔体的主要部分截面图,图5是对本实用新型第2实施方式的冷藏库的加热部的通电率与分隔板的表面温度之间的关系进行说明的曲线图。图6是对本实用新型第2实施方式的冷藏库的旋转分隔体和门密封垫的吸附力进行说明的曲线图。此外,关于与本实用新型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附带同一符号,省略说明。

在图4中,作为分隔板310的内表面的形状,配置于中央部的加热部240和配置于加热部240的两侧的磁性体211与分隔板310接触的部分分别为凹部312、313。即,相对于分隔板310的基本板厚,壁厚减薄,加热部240和磁性体211相对于该凹部312、313分别以进入的方式固定。

进而,加热部240和磁性体211压接保持在分隔板310与隔热件(未图示)之间。

针对上述结构的冷藏库,在下面对其动作、作用进行说明。

在对图5的加热部的通电率与分隔板的表面温度之间的关系进行说明的曲线图中,首先,在同一通电率的条件下,本实施方式的分隔板310的表面温度比本实用新型第1实施方式的分隔板210的表面温度高约1K。另外,可知用于维持外部空气条件为30℃、75%时的露点温度的通电率能够降低约2%。这是因为,通过将加热部240嵌入固定于凹部312,从加热部240至分隔板310的表面的距离变小,热阻变小。

另外,因为通过形成凹部312,能够限定减薄了厚度的薄壁部,所以能够维持分隔板310的基本壁厚,不会使构造体的强度过分降低,能够防止分隔板310的变形,进而防止旋转分隔体200的变形。

在图6中,本实施方式的分隔板310和门密封垫110之间的吸附力比本实用新型第1实施方式的结构大。这是因为,通过形成与磁性体211接触的凹部313,磁性体211与门密封垫110内的磁性体112之间的距离减小了。

另外,因为通过形成凹部313,能够限定减薄了厚度的薄壁部,所以能够维持分隔板310的基本壁厚,不会使构造体的强度过分降低,能够防止以分隔板310和分隔板310为构成要素的旋转分隔体200的变形。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分隔板310的内表面且将加热部240的配置部构成为比分隔板310的基本板厚薄,通过热阻的降低,能够削减向加热部240的输入。

另外,将分隔板310的内表面且将磁性体211的配置部构成为比分隔板310的基本板厚薄,通过减小距离,能够将门密封垫110和旋转分隔体良好地吸附。

另外,通过仅将加热部240和磁性体211的配置部设为凹形状,能够维持分隔板310的基本壁厚,能够防止旋转分隔体的变形。

(第3实施方式)

图7是本实用新型第3实施方式的冷藏库的旋转分隔板的分解立体图。此外,关于与本实用新型第1实施方式和第2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附带同一符号,省略说明。

在图7中,旋转分隔体400包括:形成与门密封垫110的吸附面111的合成树脂制的分隔板410、和配置于旋转分隔体400内部的发泡苯乙烯制的隔热件(未图示)。另外,旋转分隔体400包括:覆盖分隔板410的周缘部和隔热件的外表面的合成树脂制的分隔框体430、配置于分隔板410内表面中央的加热部240、和配置于分隔板410的内表面的两个磁性体211。

此时,在分隔框体430的上端面形成有引导槽431,在引导槽431卡合有从冷藏库100的顶面向下方突出设置的引导销(未图示)。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加热部240配置于合成树脂制的分隔板410的内表面,所以不需要漏电对策,能够采用简单的结构。

此外,由于分隔板410为树脂制,在上部端面的形状上具有自由度,能够与分隔框体430卡合,且由于在分隔框体430的上端面形成有引导槽431,所以无需使用另外的盖,能够采用简单的结构。

(第4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第4实施方式的冷藏库进行说明。

本实用新型第4实施方式的冷藏库的基本结构与图1、图2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第1实施方式的冷藏库同样,仅对与本实用新型第1实施方式的冷藏库不同的部分进行说明。

图8是图2的8-8截面图,表示的是本实施方式的冷藏库的旋转分隔体的主要部分截面。设置于本实施方式的冷藏库的旋转分隔体200的加热部240是线状加热器等直线状的加热器,如图8所示,在磁性体211之间,与磁性体211平行配置。

根据该结构,加热部240不会影响磁性体211的配置,能够以热阻小的状态高效地对分隔板210的最有可能结露的部分进行加热,所以能够实现节能。

(第5实施方式)

图9是本实用新型第5实施方式的冷藏库的加热部的具体结构图,图10是对本实用新型第5实施方式的冷藏库的加热部各部位的加热部的发热量和分隔板表面温度之间的关系进行说明的曲线图。此外,关于与本实用新型第1~第4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附带同一符号,省略说明。

在图9中,加热部240是具有长度L的直线状的加热器,长度与图1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第1实施方式的冷藏库100的旋转分隔体200的长度大致相同,配置在图2所示的合成树脂制的分隔板210的中央。加热部240其发热量即功率密度是可变的,在图9中,划分为部位a、部位b、部位c这三个部位,使这三个部位可变。另外,作为使构成加热部240的加热器的发热量可变的具体的部件,有时是改变线状绕组电阻丝的卷绕间距而使电阻值可变,有时是使印刷电阻的电阻浆料成分可变而设为片电阻,只要将电阻值不同的发热电阻丝串联连接即可。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加热部240划分为部位a、部位b、部位c这三个部位,但只要根据目的进行多个划分即可。

下面,关于如上所述构成的冷藏库,利用图10对其动作、作用进行说明。

首先,在未向加热部240通电的情况下,分隔板210的表面温度如虚线所示,在中央部(部位b)较低,越向两端,温度越高(部位a、b)。这是因为受冷藏贮藏室105和门密封垫110的密闭性或热传导、或者冷藏贮藏室105内的冷气循环影响,导致产生温度分布的不均匀。接着,在对加热部240通电的情况下,由于分隔板210的表面温度处在结露区域内,所以往往需要对加热部240通电而使各部位升温到结露边界线以上的温度。

这时,在点划线所示的发热量恒定的现有加热部即加热器中,因为各部位的温度上升恒定,所以需要在温度最低的部位b增加发热量,对于部位a、部位c,如点划线所示,导致产生不必要的温度上升。

另一方面,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0所示,使加热部240的发热量因部位而可变。即,如实线所示,在部位b,增大发热量,在部位a、部位c,减小发热量。这样,未向加热部240通电时的分隔板210的表面温度(虚线)就能够成为超过露点边界线必要最小限度的均匀的表面温度(实线)。如果将此以加热部的发热量与现有进行比较,则不需要由斜线围成的区域程度的发热量,能够相应地削减消耗电力量。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用并排设置的左右门对开式地封闭贮藏室的前面开口,在左右门中的至少任一者的与枢轴支承侧相反一侧的内表面设有遍及纵向的旋转分隔体作为与门密封垫的吸附面。另外,旋转分隔体至少包括:形成与门密封垫的吸附面的分隔板;配置于旋转分隔体内部的隔热件;覆盖分隔板的周缘部和隔热件的外表面的分隔框体;和配置于分隔板内表面的加热部。另外,分隔板和分隔框体由合成树脂形成。根据该结构,能够以最小限度的输入防止旋转分隔体的分隔板表面的结露。

另外,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分隔体的内表面配置有磁性体,能够确保门密封垫和分隔板的吸附力。

另外,本实用新型通过磁性体配置在左右门封闭了的状态下与构成于门密封垫内的磁性体相对的位置,能够使门密封垫得到良好的吸附力。

另外,本实用新型通过分隔板内表面的加热部的配置部形成得比分隔板的基本板厚薄,能够使分隔板表面的温度上升。

另外,本实用新型通过分隔板内表面的磁性体的配置部形成得比分隔板的基本板厚薄,能够强化分隔板表面产生的磁力。

另外,本实用新型通过将加热部配置为直线状,加热部不会影响磁性体的配置,能够以热阻小的状态高效地对分隔板的最有可能结露的部分进行加热,所以能够实现节能。

另外,本实用新型通过加热部在具有多个磁性体的情况下配置在磁性体之间,能够在有限的空间内构成兼顾确保了吸附力和表面温度两者的旋转分隔体。

另外,本实用新型由于通过将加热部分割为多个部位并使发热量即功率密度可变,旋转分隔体的分隔板表面温度得以均匀化,所以不会出现温度分布不均,能够削减不必要的电力输入。

产业上的利用可能性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冷藏库,旋转分隔体和作为门密封垫的吸附面的分隔板采用树脂制,既能够防止结露,又能够削减消耗电力,所以也能够应用于商务用冷藏库等。另外,在树脂制的凸缘内表面配置磁性体而进行与门密封垫的吸附的方法也能够应用于将冷藏库的各贮藏室隔开的隔热分隔部件的前面的罩。

附图标记说明

3、105 冷藏贮藏室

7、102 左侧门

8、103 右侧门

11、12、110 门密封垫

13、200、400 旋转分隔体

16、210、410 分隔板

17、230、430 分隔框体

18 成形隔热部件

19 面加热器

58 盖部件

100 冷藏库

112 磁性体

211 磁性体

220 隔热件

240 加热部

310 分隔板

312 凹部

313 凹部

431 引导槽

501、502、503 罩。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