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直升机用冷凝器散热风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31334阅读:876来源:国知局
一种直升机用冷凝器散热风道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直升机电气设计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直升机用冷凝器散热风道。



背景技术:

直升机座舱蒸发循环制冷系统的冷凝器组件通常采用通过机身前部迎风面吹进来的冷风在冷凝风机的抽吸作用下,与冷凝器中制冷剂强迫对流换热,换热后的热风向机身外部大气环境中排出,但由于直升机机型不同,气动外形有所区别,有的直升机在冷凝器出风口处外部的气流与冷凝器排出的热风气流方向相反,会导致两股气流相抵,使经过冷凝器的空气流量减少,冷凝换热效果降低,冷凝温度和冷凝压力升高,压缩机超负荷,不能正常工作。

专利号CN203111509U提到了一种装饰、照明、通风一体化空调风道,以解决减轻飞机重量、优化结构的作用,涉及飞机结构。该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由多段风道组合而成,两段风道间使用金属型材进行连接;风道包括风道外壁板、风道内壁板、照明灯支架、连杆组件、风道支架、与机身结构相连接的安装支架与支座、拉杆组件、通风格栅、限流孔板、上固定件、下固定件以及维护口盖。本实用新型外形美观、重量轻、刚度好的优点,并达到了减轻重量、优化结构的效果,适用于飞机。

再如专利号CN101318557提到了一种液氮抽吸制冷稀薄空气冷凝捕集装置,涉及一种捕集装置。本发明解决了现有的稀薄空气冷凝捕集装置存在成本高、操作性差、不易实现所需要的制冷温度的问题。冷屏总成安装在外桶内,液氮室设置在冷屏总成内的底部,液化空气收集盘设置在冷屏总成内且位于液氮室的下方,液化空气收集杜瓦设置在支架总成内且与其上的液化空气收集盘连通,氮气抽出管的一端穿过冷屏总成的保温盖并与液氮室的上端连通,液氮输送管总成设置在冷屏总成上。本发明具有成本低、操作性强、操作简单的优点,能够提供55K甚至更低的低温冷源,有效地实现2000Pa以上空气的捕集。

上述冷凝散热通道可总结为如图2所示,常用的冷凝风道是冷凝热风由主减舱内向外排,即舱外冷气经冲压进风口(2)进入舱内,通过冷凝器(7)对散热设备(5)进行降温,并由冷凝风机抽风排出,一般,并由冷凝风机(6)设置在机身左右两侧,但旋翼气流在该位置处集结并吹向机身,即该气流与冷凝风机的排气方向相反,这种散热方式需要增加冷凝风机风量和压头以抵消旋翼气流的影响,导致冷凝风机耗电量大、重量重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提供了一种直升机用冷凝器散热风道,使制冷系统在遇到直升机舱外气流与冷凝器排出的热风方向相反的情况下也能使制冷系统正常工作,且大大提高冷凝风量,提升制冷效果。

本实用新型直升机用冷凝器散热风道,其特征在于,包括冲压进风口、冷凝器组件风口、排气风口、散热设备、冷凝风机以及冷凝器,其中,散热设备设置在冲压进风口与排气风口之间,冷凝器组件风口设置在散热设备侧方,所述冷凝风机设置在冷凝器组件风口处,并向舱内送风,所述冷凝器设置在冷凝风机的送风口处。

优选的是,所述冷凝器组件风口的位置设置为使得该冷凝器组件风口处的旋翼气流方向与航向相同。

上述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排气风口处的位置设置为使得该排气风口处的旋翼气流方向与航向相反。

上述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冷凝器组件风口设置为两个,对称分布在机身两侧。

本实用新型专利的关键技术主要有以下两点:

1)所述系统中主减舱整流罩1、冲压进风口2、冷凝器组件风口3和排气风口4缺一不可,形成完整通畅的冷凝散热风道;

2)所述系统中利用旋翼气流,并将冷凝风机6风向调转,使冷凝风机6风向与旋翼气流风向一致。

本实用新型将冷凝器传统的散热风道形式改变,使制冷系统在遇到直升机舱外气流与冷凝器排出的热风方向相反的情况下也能正常工作,大大提高冷凝风量、降低耗电量、减轻冷凝器组件重量,提高制冷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冷凝器组件新型散热风道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冷凝器组件常用散热风道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实施例的散热风道气体流通示意图。

其中,1-主减舱整流罩;2-冲压进风口;3-冷凝器组件风口;4-排气风口;5-散热设备;6-冷凝风机;7-冷凝器;61-导流管道;62-叶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更加详细的描述。在附图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本实用新型直升机用冷凝器散热风道,如图1所示,主要包括冲压进风口2、冷凝器组件风口3、排气风口4、散热设备5、冷凝风机6以及冷凝器7,其中,散热设备5设置在冲压进风口2与排气风口4之间,冷凝器组件风口3设置在散热设备5侧方,所述冷凝风机6设置在冷凝器组件风口3处,并向舱内送风,所述冷凝器7设置在冷凝风机6的送风口处。

需要说明的是,冲压进风口2一般设置在直升机机头处,经主减舱整流罩1等的作用,舱外冷气由于相对运动的关系灌入舱内。而排气风口4一般设置在直升机尾部。

可以理解的是,现有直升机的冷凝器组件风口一般设置在机身侧边,用于当冷凝器对设备散热后,将热空气排出机舱,本实施例在不改变该凝器组件风口位置的基础上,通过将其内的冷凝风机送风方向翻转,使得原本向舱外流通的气体改为向舱内流通,这是因为,所述冷凝器组件风口3的位置设置为使得该冷凝器组件风口3处的旋翼气流方向与航向相同,舱外的旋翼气流经凝器组件风口3很容易流入舱内。

本实施例中,所述排气风口4处的位置设置为使得该排气风口4处的旋翼气流方向与航向相反。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所述冷凝器组件风口3一般设置为两个,对称分布在机身两侧。

图3给出了本实施例冷凝器组件风口3处的具体结构示意图。上方的空白箭头表示舱外的旋翼气流,经旋翼作用,舱外的气体沿该图所示方向向舱内运动,为整流,在该处增加导流管道61,旋翼气流经该导流管道61引导后,流至冷凝风机6的叶片62,该叶片62的旋向与现有技术相反,即其旋向使得上述气流加快向舱内流动,即流向冷凝器7,进而对舱内设备降温。

冷凝风道是借用由外向内的旋翼气流,并调转冷凝风机6风向,使舱外气流方向与冷凝器排出的热风气流方向一致,大大减小冷凝风机耗电量、减轻冷凝器组件重量,并与冲压进风口2和排气风口4形成完整通畅的冷凝散热风道。

本实用新型将冷凝器中的冷凝风机的轴流式风扇或离心式风扇的形式做成从机舱外抽风的形式,使得舱外气流方向与冷凝器排出的热风气流方向一致,使机舱外吹进来的冷风在冷凝风机的作用下,与冷凝器中制冷剂的强迫对流换热,换热后的热风向机身内部动力舱中排出。

本实用新型的关键技术主要有以下几点:

所述系统中与通常的家用蒸发循环空调和直升机上的蒸发制冷循环系统的冷凝器散热风道不同。

本实用新型将冷凝器传统的散热风道形式改变,使制冷系统在即使遇到直升机舱外气流与冷凝器排出的热风方向相反的情况下也能使制冷系统正常工作,且大大提高了冷凝风量,提升了制冷效果。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