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有抬升装置的冷却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71087阅读:260来源:国知局
带有抬升装置的冷却池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管片冷却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带有抬升装置的冷却池。



背景技术:

冷却池在一些混凝土企业中经常见到,它的作用是将一些加热过的原料溶液快速降温以备后用。

公开号为CN204280709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冷却池,包括冷却池,冷却池上部两侧分别安装有放料口和出料口。冷却池内部安装有运输装置。运输装置包括支撑架、滚轮和皮带组成。支撑架包括两侧的高支架和位于高支架中间的低支架。高支架和低支架上均设有滚轮。滚轮外套结有皮带,皮带呈V型。冷却池上端通过水管连接有喷淋装置。喷淋装置包括喷淋管和喷头。冷却池底部两侧安装有循环管。循环管与喷淋管连接。该冷却池采用V型可以增加冷却路径和冷却时间,操作简单,但是这种冷却池不具备抬升冷却物的特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以进行对冷却物进行抬升的带有抬升装置的冷却池。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带有抬升装置的冷却池,包括池底,所述池底固定连接有垂直于池底的侧板,所述池底固定连接有底座,所述底座连接有垂直于底座的抬升杆,所述抬升杆远离底座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抬升架,所述抬升杆可沿着轴向进行对抬升架的抬升,所述冷却池设置有驱动抬升架进行竖直方向移动的驱动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池底固定连接有垂直于池底的侧板,通过池底固定连接有底座,通过抬升杆远离底座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抬升架,由于抬升杆可对抬升架进行轴向的抬升,冷却池设置有驱动抬升架进行竖直方向移动的驱动件,使得技术人员可以利用驱动件将抬升架抬升。当物料放置在抬升架后,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升降,最终达到对冷却物进行升降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底座远离池底的一侧转动连接有转盘,所述转盘的圆心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螺纹连接有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二连接杆与抬升杆套接,所述抬升杆限制第二连接杆的转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底座转动连接的转盘,通过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螺纹连接,通过抬升杆限制第二连接杆的转动,使得第一连接杆转动时,第二连接杆只能沿着轴向移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连接杆的内侧设置有螺纹,所述抬升杆与第二连接杆焊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第二连接板的表面设置有螺纹,通过抬升杆和第二连接杆焊接,使得第二连接杆不能转动,随着第一连接杆的旋转,只能带动第二连接杆的轴向移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转盘与第一连接杆连接的一侧设置有齿轮槽,所述底座设置有与转盘啮合的锥齿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转盘设置有齿轮槽,通过底座设置有与转盘牛河的锥齿轮,使得技术人员可以驱动锥齿轮进而驱动转盘。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锥齿轮的轴心处固穿有第三连接杆,所述驱动件包括第三连接杆远离锥齿轮的一端设置的驱动第三连接杆转动的电机。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锥齿轮的轴心处固穿有第三连接杆,通过驱动第三连接杆转动的电机,使得电机可以驱动第三连接杆转动进而驱动锥齿轮的转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抬升架远离底座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多个凸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抬升架的一侧固定连接多个凸条,使得待冷却的物料可以通过凸条平稳地放置在抬升架上。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抬升架平行于池底,所述抬升架与侧板抵接并与侧板和池底构成封闭的空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抬升架平行于池底,通过抬升架与池底抵接并与侧板和池底构成封闭的空间,使得抬升架上的冷却水不会进入抬升架、侧板和池底构成的封闭空间内,避免驱动件受到水的腐蚀。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多个所述凸条远离抬升架的一侧设置为圆弧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凸条远离抬升架的一侧设置为圆弧状,使得凸条可以与待冷却的管片相配合更有利于管片的冷却。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侧板设置有第一固定块,所述第一固定块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设置有铁铲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侧板设置有第一固定块,通过第一固定块设置有放置铁铲的凹槽,使得当水池中产生难以清除的污垢后,技术人员可以利用铁铲进行清理。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侧板固定连接有第一管道,所述第一管道朝向池底固定连接有垂直于第一管道的第二管道,所述支撑架与侧板的连接处设置有出水口。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支撑架设置的第一管道、第二管道和出水口,使得技术人员可以很方便的往冷却池中加水或取出水。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通过池底固定连接有垂直于池底的侧板,通过池底固定连接有底座,通过抬升杆远离底座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抬升架,由于抬升杆可对抬升架进行轴向的抬升,冷却池设置有驱动抬升架进行竖直方向移动的驱动件,使得技术人员可以利用驱动件将抬升架抬升。当物料放置在抬升架后,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升降,最终达到对冷却物进行升降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区域的放大图;

图3为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4为实施例的A-A方向的剖视图;

图5为图4中B区域的放大图。

附图标记:1、池底;2、螺栓;3、底座;4、抬升杆;5、抬升架;6、转盘;7、第一连接杆;8、第二连接杆;9、第一侧板;10、齿轮槽;11、锥齿轮;12、第三连接杆;13、电机;14、凸条;15、第二侧板;16、铁铲;17、出水口;18、第一管道;19、第一固定块;20、第一凹槽;21、第三侧板;22、第四侧板;23、第二管道;24、放置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如图1所示,一种带有抬升装置的冷却池,包括池底1。池底1固定连接有垂直于池底1的四堵侧板。为了便于表达,将四堵侧板分别命名为第一侧板9、第二侧板15、第三侧板21和第四侧板22。第一侧板9、第二侧板15、第三侧板21和第四侧板22依次连接。第四侧板22上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块19。第一固定块19设置有一个开口方向背离地面的第一凹槽20。第一凹槽20内设置有铁铲16。第四侧板22上固定连接有平行于池底1的第一管道18。第一管道18靠近池底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垂直于第一管道18的第二管道23。第二管道23远离第一管道18的一端朝向池底1。第二侧板15上设置有出水口17。第一侧板9通过螺栓2与第二侧板15和第四侧板22固定连接。池底1固定连接有放置板24。放置板24远离池底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底座3。底座3转动连接有转盘6。转盘6的中心固定连接有垂直于转盘6的第一连接杆7。转盘6与第一连接杆7连接的一侧设置有齿轮槽10。齿轮槽10啮合有锥齿轮11。锥齿轮11处于底座3上。锥齿轮11固穿有第三连接杆12。第三连接杆12远离锥齿轮11一端设置有驱动第三连接杆12转动的电机13。第一连接杆7螺纹连接有轴向方向与第一连接杆7轴向方向平行的第二连接杆8。第二连接杆8的表面设置有螺纹。第二连接杆8远离第一连接杆7的一端与焊接有抬升杆4。抬升杆4的轴向方向与第二连接杆8的轴向相同。抬升杆4使得第二连接杆8无法转动。抬升杆4远离第二连接杆8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抬升架5。抬升架5为长方体状。抬升架5与冷却池恰好配合,使得抬升架5能与池底1构成封闭的空间。抬升架5远离抬升杆4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四个凸条14。凸条14平行于抬升架5。凸条14远离抬升架5的一侧设置为圆弧状。

工作过程:

技术人员通过启动电机13使得第三连接杆12转动带动锥齿轮11的转动进而带动与锥齿轮11啮合的齿轮槽10的转动。由于齿轮槽10的转动可以带动与齿轮槽10固定连接的第一连接杆7的转动进而带动与第一连接杆7的第二连接杆8的转动。此刻由于第二连接杆8和抬升杆4为焊接连接,抬升杆4和底座3为焊接而无法跟着第二连接杆8旋转进而使得第二连接杆8也无法旋转。所以第二连接杆8将沿着第一连接杆7的轴向移动而无法旋转。接着由于抬升杆4沿着轴向向着远离底座3的方向移动使得与抬升杆4固定连接的抬升架5向着抬升杆4的轴向移动。之后技术人员便可轻松将抬升架5提升到技术人员想要的位置。技术人员可以通过进水管道往冷却池中加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